鸽子流硕与粹选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鸽子流硕与粹选
——浅论吴远道文集
湖北英山吴远道先生发来文集,小说、诗歌、散文,凡五十万字,粹取而读,感慨从心,不由得生出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首先不直接谈文,撇开谈一点书画。近人书画,以老俱老,到老可成。中国书画自唐宋迭盛,巅峰落谷,波碟起伏,下至于元,都有新法开创,少年青年都有得志就成的人物。到了明清之际,文势逐渐不强,蚯弓蛇引,跌于道统昏昧下沉,越到后来,通体越难有好的篇章。这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大约是老了。北宋王希孟十八岁作《千里江山图》,青绿赋彩气势如云如虹,笔法精细停当,纤纤入微,完全少年天才,后世几乎没有这样的人。
自古诗书画同源,一代文风气象成一代文学艺术。清朝末年,民国之间,可谓人书俱老才成。书画一脉,浙江吴昌硕,五十八岁才以“草篆书”开始入画,一脉金石味,别开画面境界。齐白石六十多岁居于京师,流落卖画,冷艳时俗,偶遇陈师曾点拨,衰年砥砺变法才成。黄宾虹一生钻研书画,蜡光磬尽,六十岁还谈变法,八十岁以后“黑宾虹”真正老练纯熟,几副画好看而已。
所以人书俱老,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气象大体衰微,漠漠如此。民国一代革新革旧,有本土传统势力,又有外来留学新风,思潮迭涌,少年的、青年的、中年的以至老年的看法呼吁,一时新风光新气象。那时社会动乱,流民失所,思想倒是开放自由,青年成名者多,东方西方,新学旧学,使得许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终生志于一事一力不悔,民国整体气象才算可观。鲁迅三十七岁才开始发表第一篇《狂人日记》,已经接近中年了。周作人写散文,重视民俗,圆融冲淡,仿佛是提前进入中年或者老年才开始做出文来。包括周本人,偶尔私底下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少年老成了些。总之没有多少意气风发豪情壮语,人是先老了。
近人谈文学谈艺术,是老了再老,人书俱老大约才有样子。
半个多世纪过去,前人已坟没不在,后起又有多少少年天才呢。近时间读木心一本集子,还是民国遗韵以及余绪,他还是一派老练纯熟,沉稳地面世,看不到多少青年烂漫的东西,还是刻意筛选了。
说到筛选一词,其实是文选的意思。当然一般的作者只注重创的重要性,往往忽略文选的重大意义。人在少年青年,是有一股子牛犊不怕虎的生猛劲,好的话有一股酣畅淋漓的元气,然而也只是一把火,最多一把,没有能够文选的余地。大约一生志于文,过了中年以后的可贵,这时重头看人生各个时期的创作以及题材,就很有特意文选的必要了。
文不在多而在精,兵不在广而在锐,在于它的参差有致,层次分明有对,鳞角凤羽贴恰到位,这也是大眼光大学问。中国文化得以长久保存,渊源脉络不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粹取,就是老子“大道至减”的减法,在于它的减约。所以当下很多人作文,往往不知收敛,成了篇幅就成书,泥沙俱下,以至于稍有精粹的部分完全淹没,将来一无可取。
也有很多早年就成名的人,上海张爱玲曾经就说,出名要趁早。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里完全肯定了她早期的作品,越到后来越是挑剔否定。也就是说文学艺术这个东西,它的生命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往往都是有限的。譬如时下余秋雨以及周国平之流,早年才气丰茂,磅礴擂鼓,朝兰花馨馨得露滋出来。到了中年就开始匮乏,抄一点青年的东西虾虾成米,到了老年就抄一点青年与中年的东西混作一团可可于世。一书再书,书之又书,版之又版。
昔日钱穆先生讲学,非常推崇唐朝诗人杜甫,原因就是他一生写诗,一生都有不能磨灭的创造力,完全写了一生,各个时期不同人生经历,诗有不同,历历锱铢可参可点亮。杜甫早年勃发,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同时又有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当时登临泰山,眼界阔大,于是就在《望岳》中写下: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了中年安使军攻陷长安,城池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又在《春望》里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下这种黍离之悲,感慨深沉的句子。到了老年,围绕自己一生的身世遭遇,漂泊流零,杜甫又在《登高》里面写下: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总之杜甫的一生,就是创作的一生,各个时期诗有不同,它是不停地发展变化,截然不同,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学艺术创造面世。用钱穆先生的话说,像这样从头写到老的诗人文学家,它在历史上不多见,这就是一生的可贵。
到了近代,文体势微,萧萧秋风落地,涂涂在井幽幽向外探光,大都是早年勃发一点心机文采,接下来就衰竭混世。清朝袁枚著有《随园诗话》主张性灵,当时看来蛮好蛮漂亮,也博得一时的声名气浪。无奈庞杂凌乱,笼统而收,俚而俗,不懂得粹取招敛,如今看来几乎沦为废话篓子厚厚一本丢弃不提。王国维著《人间词话》,短而小,语焉精到流亮,粹而取,取而精,精之又精,微之又微,庞收至简,烛而广大,是天下极致好书。
作文著书何必充栋,也未必就要庞杂凑数多尘屑。大体能够粹取,于人生各个时期精磨细打几个篇幅,拢总编成两三本好书留于世间喂佛长大或者喂狗萌声。
近日酷暑高温,晚来得有一点凉风,坐在窗前翻阅吴远道先生文集,感慨良多,知道先生一生勤勉,又于各个时期都有力作。但求能够粹取,隐而不灭。何况时下许多人著书,一年一本,或者几年一本,全是功利,有时天花病出糊浆,做得太过于滥觞,学识阅历终究太浅,沉静不住,几乎没有办法读下去。
湖北吴远道先生为人也直,为文也痴,潇潇立世,不拘流俗,近来听说出得新书可喜可贺!当代的文学艺术家,实在不是一时发奋,博得一点浮名虚浪了事。而是终生勤勉不懈怠,能够文书俱老,同时又懂得锱铢必较地粹取,到了老年或许能成一两本好书。大体来看,吴远道先生各个时期皆有不同的变化与造化,近来新书就是粹取的效果,应是上乘之选,上乘之作!同时祝愿先生笔耕不缀,流年不废,高瞻远瞩,旷啸文林。期待它日文选,更有登峰造极的作品久留于世间无悔!
——浅论吴远道文集
湖北英山吴远道先生发来文集,小说、诗歌、散文,凡五十万字,粹取而读,感慨从心,不由得生出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首先不直接谈文,撇开谈一点书画。近人书画,以老俱老,到老可成。中国书画自唐宋迭盛,巅峰落谷,波碟起伏,下至于元,都有新法开创,少年青年都有得志就成的人物。到了明清之际,文势逐渐不强,蚯弓蛇引,跌于道统昏昧下沉,越到后来,通体越难有好的篇章。这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大约是老了。北宋王希孟十八岁作《千里江山图》,青绿赋彩气势如云如虹,笔法精细停当,纤纤入微,完全少年天才,后世几乎没有这样的人。
自古诗书画同源,一代文风气象成一代文学艺术。清朝末年,民国之间,可谓人书俱老才成。书画一脉,浙江吴昌硕,五十八岁才以“草篆书”开始入画,一脉金石味,别开画面境界。齐白石六十多岁居于京师,流落卖画,冷艳时俗,偶遇陈师曾点拨,衰年砥砺变法才成。黄宾虹一生钻研书画,蜡光磬尽,六十岁还谈变法,八十岁以后“黑宾虹”真正老练纯熟,几副画好看而已。
所以人书俱老,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气象大体衰微,漠漠如此。民国一代革新革旧,有本土传统势力,又有外来留学新风,思潮迭涌,少年的、青年的、中年的以至老年的看法呼吁,一时新风光新气象。那时社会动乱,流民失所,思想倒是开放自由,青年成名者多,东方西方,新学旧学,使得许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终生志于一事一力不悔,民国整体气象才算可观。鲁迅三十七岁才开始发表第一篇《狂人日记》,已经接近中年了。周作人写散文,重视民俗,圆融冲淡,仿佛是提前进入中年或者老年才开始做出文来。包括周本人,偶尔私底下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少年老成了些。总之没有多少意气风发豪情壮语,人是先老了。
近人谈文学谈艺术,是老了再老,人书俱老大约才有样子。
半个多世纪过去,前人已坟没不在,后起又有多少少年天才呢。近时间读木心一本集子,还是民国遗韵以及余绪,他还是一派老练纯熟,沉稳地面世,看不到多少青年烂漫的东西,还是刻意筛选了。
说到筛选一词,其实是文选的意思。当然一般的作者只注重创的重要性,往往忽略文选的重大意义。人在少年青年,是有一股子牛犊不怕虎的生猛劲,好的话有一股酣畅淋漓的元气,然而也只是一把火,最多一把,没有能够文选的余地。大约一生志于文,过了中年以后的可贵,这时重头看人生各个时期的创作以及题材,就很有特意文选的必要了。
文不在多而在精,兵不在广而在锐,在于它的参差有致,层次分明有对,鳞角凤羽贴恰到位,这也是大眼光大学问。中国文化得以长久保存,渊源脉络不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粹取,就是老子“大道至减”的减法,在于它的减约。所以当下很多人作文,往往不知收敛,成了篇幅就成书,泥沙俱下,以至于稍有精粹的部分完全淹没,将来一无可取。
也有很多早年就成名的人,上海张爱玲曾经就说,出名要趁早。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里完全肯定了她早期的作品,越到后来越是挑剔否定。也就是说文学艺术这个东西,它的生命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往往都是有限的。譬如时下余秋雨以及周国平之流,早年才气丰茂,磅礴擂鼓,朝兰花馨馨得露滋出来。到了中年就开始匮乏,抄一点青年的东西虾虾成米,到了老年就抄一点青年与中年的东西混作一团可可于世。一书再书,书之又书,版之又版。
昔日钱穆先生讲学,非常推崇唐朝诗人杜甫,原因就是他一生写诗,一生都有不能磨灭的创造力,完全写了一生,各个时期不同人生经历,诗有不同,历历锱铢可参可点亮。杜甫早年勃发,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同时又有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当时登临泰山,眼界阔大,于是就在《望岳》中写下: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了中年安使军攻陷长安,城池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又在《春望》里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下这种黍离之悲,感慨深沉的句子。到了老年,围绕自己一生的身世遭遇,漂泊流零,杜甫又在《登高》里面写下: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总之杜甫的一生,就是创作的一生,各个时期诗有不同,它是不停地发展变化,截然不同,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学艺术创造面世。用钱穆先生的话说,像这样从头写到老的诗人文学家,它在历史上不多见,这就是一生的可贵。
到了近代,文体势微,萧萧秋风落地,涂涂在井幽幽向外探光,大都是早年勃发一点心机文采,接下来就衰竭混世。清朝袁枚著有《随园诗话》主张性灵,当时看来蛮好蛮漂亮,也博得一时的声名气浪。无奈庞杂凌乱,笼统而收,俚而俗,不懂得粹取招敛,如今看来几乎沦为废话篓子厚厚一本丢弃不提。王国维著《人间词话》,短而小,语焉精到流亮,粹而取,取而精,精之又精,微之又微,庞收至简,烛而广大,是天下极致好书。
作文著书何必充栋,也未必就要庞杂凑数多尘屑。大体能够粹取,于人生各个时期精磨细打几个篇幅,拢总编成两三本好书留于世间喂佛长大或者喂狗萌声。
近日酷暑高温,晚来得有一点凉风,坐在窗前翻阅吴远道先生文集,感慨良多,知道先生一生勤勉,又于各个时期都有力作。但求能够粹取,隐而不灭。何况时下许多人著书,一年一本,或者几年一本,全是功利,有时天花病出糊浆,做得太过于滥觞,学识阅历终究太浅,沉静不住,几乎没有办法读下去。
湖北吴远道先生为人也直,为文也痴,潇潇立世,不拘流俗,近来听说出得新书可喜可贺!当代的文学艺术家,实在不是一时发奋,博得一点浮名虚浪了事。而是终生勤勉不懈怠,能够文书俱老,同时又懂得锱铢必较地粹取,到了老年或许能成一两本好书。大体来看,吴远道先生各个时期皆有不同的变化与造化,近来新书就是粹取的效果,应是上乘之选,上乘之作!同时祝愿先生笔耕不缀,流年不废,高瞻远瞩,旷啸文林。期待它日文选,更有登峰造极的作品久留于世间无悔!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