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我来到了首义广场

2021-12-23抒情散文柯英
到了武昌,要看的地方很多,但有两处不能不看:一个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一个是百年前让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革的辛亥革命纪念馆,而且两者比邻而居,仅隔一条马路。我和妻子带着既将赴江西上大学的女儿,从三千里外的河西走廊,来到了武昌,来到了……


  到了武昌,要看的地方很多,但有两处不能不看:一个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一个是百年前让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革的辛亥革命纪念馆,而且两者比邻而居,仅隔一条马路。

  我和妻子带着既将赴江西上大学的女儿,从三千里外的河西走廊,来到了武昌,来到了首义广场。

  在火车上,我和女儿不止一次谈到了武昌,谈到了辛亥革命,前往拜谒革命故地成为我们迫切而实际的心愿。不仅仅是因为那场改写了中国历史的革命刚好100周年,单单惊叹那么多风云人物集中在一个时段、一个地方、共同完成一件惊天动的的事业,我觉得非得亲历感触才足以释怀。

  先是登临黄鹤楼,武昌万千气象尽收眼底。对正着的滚滚长江雾岚缭绕,浩瀚江波上虹桥飞架,长江大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处处演绎着繁忙而张扬的现代都市生活。大都市高楼林立、市声喧嚣的景象哪都一样,武昌也不例外。恰恰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下一幢红楼隐匿在郁郁树丛中,古朴而静谧,让我眼睛一亮。一问别人,才知那就是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辛亥革命纪念馆所在地。原来,百年前革命党人救亡图存的那场烽火是在千古名胜黄鹤楼下燃起的。刚刚还看了岳飞屯兵武昌时写就的《满江红》,感念着这份长存于天地之间的英雄气概,现以辛亥革命“首义之区”对照,深感楚地风流云集,英雄辈出,在历史的每一个转折点上,九省通衢的武昌都不缺席,担当了历史赋予的独特角色。

  首义广场,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公园。红花绿树,错落有致,自然人文,一步一景。中山先生的铜像矗立在花圃中,背对着红楼--鄂军都督府,它的前身是清朝的湖北谘议局。刚进广场,我们就看到了“湖北谘议局”的斑驳石碑,从文字介绍看,近两三年从地底下挖出来,就立在了旧址上。谘议局--鄂军都督府--红楼,不管哪一个名字,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都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不容忽视:这里是民主革命烽火燎原的火种,这里是中华民族走向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这里是中华民国临时宪法诞生处。千年封建帝制由此结束,中山先生倡导的民主共和的理念变与了现实。从纪念馆那些原生态的图片上,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这场革命的激烈与残酷,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惯性力量与新生民主革命力量的较量上,革命党人付出了沉重代价,鼓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烈士亭、辛亥首义烈土祠、辛亥首义英雄志士群雕像直观地告诉我们,每一步成功的路途上,都洒满了革命志士的鲜血。他们用热血和激情为积重难返的中国推开了一扇了望世界的门。“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武昌起义的成功,昭示十多个行省纷纷易帜独立,革命的烽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短短两个月,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中国历史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女儿认真地浏览着一幅幅图片,很有感触地说:“前几个月还死记硬背这些历史,这一看,才真正感知辛亥革命的意义不同寻常。”我引用古诗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写进教科书的历史只是大众化的常识,真正读懂一段历史是需要走近现场用心感悟。”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我这个自认为懂点历史的人尚且只知皮毛,更不要说这些90后的孩子。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当年说过一句中肯的话:“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为足为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体制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我们站在红楼的院子里,凝视着这座聚焦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目光的建筑,它是朴素的,而在百年前,它又是奢华的。它的奢华不是外在,而是人文。黎元洪、黄兴、蔡锷、孙武、蒋翊武、宋教仁、刘静庵、刘英、刘铁、熊秉坤……数百名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辛亥人物都曾云集于此,虽然已随时光风流云散,而他们的声音留在这里,他们的气息留在这里。我在这里走路,说话都尽可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踩着他们的影子。敬畏历史,首当敬畏先贤,没有贤达遑论成就伟业。稍有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自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已走到了穷途末路,不论是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也罢,还是康有为等人倡导维新运动也好,都不能救中国。正当国人迷茫不堪时,以孙中山先生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犹如一阵罡风吹破迷雾,让探寻求亡图存的仁人志士看到了一缕曙光。而这座红楼,这个院子,正是中山先生及其追随者的民主革命理想破茧而出、择地生发的地方。

  当年激荡的枪炮声早已远去,百年前烽火燃起的印记难寻旧貌,广场上到处是悠闲的游人,广场外市声喧嚣熙熙攘攘。和平安宁终归是人们共同的意愿,这也是百年前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苦苦追寻的救国救民理想所在。穿越一个世纪,感受革命先驱在寻求民族复兴之路上付出的一切,当有一种精神永远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本帖最后由 柯英 于 2011-10-10 14:3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