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老家的人不知道清明节也叫寒食节,还和一个介子推的人有一点关系,老家的人大多数也不知道那首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他们知道的是,清明节到了,有没有诗都应该给老祖先人上坟去,在故去的亲人坟前挂一把白色的圆纸币,以此告诉村人,这一户的血脉相继,生生不息。再远,也不能少了这一趟,千山万水,到了家,挂了坟,尽了孝道,心也就踏实了。

    今年,我提前几天回了夫家,一个川中丘陵县,油菜花早已开得黄灿灿的一片,阳光也正好,山间田头忙着犁地种瓜种豆的邻居们,打着招呼,都是那一句话,回来挂清啊。“挂清”是四川清明上坟的另一种称呼,老街上几平米的小店里都有“清”卖,那种白色的长挂的纸币,不贵,三元或者五元一挂。

    公公的坟在一片柏树之间,四周的地没人种了,长满了杂草。每一次到了墓前,看着墓碑上镌刻的文字,我都会在心里念一遍,一个1942年出生的老人在他五十九岁时就长眠在这里,快二十年了,山脚下的老屋早已换成了一栋二层的小楼,这位老人的岁月永远地停留在2002年。

    初次见公公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当我和爱人走过一片清幽的竹林后,那一栋两层楼前的花生地里站着一位昂首挺胸精神矍铄的老人。他看看我,只是微微一笑说:来了啊,走累了吧?后来,我对爱人说:你爸爸年轻时长的肯定帅,你看看现在那眼,那眉,那身板,嘿,真不错。当时,记得爱人很是骄傲的一扬头说:那当然,看看我不就更清楚了!

    公公的父亲是一个私塾老师,小时家里没有变故时也读了几年书,他很爱书,敬重知识。暑假的一天,太阳特别晒,公公搬出了两个大箱子,全是书本子,一些已经泛黄被虫蛀了,可公公依然一本本的拿出来,在手上抖抖,然后一本本的摊开在太阳下,一面说:看看,多可惜,都坏了。我好奇的翻看着,爱人从小学到大学的课本居然都能见到影子,甚至老师当年批改的作文评语也是清清楚楚。记得那天,阳光下,我和爱人坐在那些陈旧的书本中,一坐便是一天,我在其中寻找着他从小到大的点滴,而爱人也是边看边唏嘘。

    现在想来,我应该感谢我的公公,他给我们保存了人生那么多美好的记忆。

    公公的一生有那个年月赋予很多人都逃不掉的坎坷,早年丧父,母亲改嫁,早早地担负起一个家的重任,勤劳持家,赚钱养家,三个儿子都已成家本以为该轻松下享清福了,身体又受尽了病痛的折磨。我和公公相处的时间不长,每一次我和爱人吵嘴怄气,他都会笑嘻嘻地开解我,说年轻人都这样。时间是最无情的,把那些过去了的岁月都带走了,只留下了心里的念想。

    我在公公的坟上挂了一把清,我告诉他,家里都挺好的,他的儿子忙工作,孙女也是个上进的姑娘,保佑一家人平安吧。下山时,我看见了老屋水井边的那一棵老梨树,洁白的花开得正盛,那个夏天,我怀了女儿害口,公公举起一把有兜的长竹竿,在梨树下摘梨,他说,别看这个梨子是老品种,疙瘩多不好看,但是水分足还很甜,吃了好。唉,老井还在,梨树还在,人已走了多年。

    这个梨花盛开春风吹拂的清明,我们祭奠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亲人,还有那三十个把生命留在大凉山的英雄,他们都把温暖和感动送给了这世上每一个内心温柔的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