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忆》
2021-12-23叙事散文杨湛
往事漫忆之——雪 忆杨湛十七岁以前,我没有见过雪。在云岭和金沙江之间的我的故乡,极少下雪,据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回忆,故乡的坝子里也就下过一两次雪。冬春之时,山上下雪,最多也只下到半山。93年秋,我回到大理,每当冬天来临,看到苍山顶上下了……
往事漫忆之——
雪 忆
杨湛
十七岁以前,我没有见过雪。在云岭和金沙江之间的我的故乡,极少下雪,据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回忆,故乡的坝子里也就下过一两次雪。冬春之时,山上下雪,最多也只下到半山。93年秋,我回到大理,每当冬天来临,看到苍山顶上下了雪,衬着苍翠的森林和碧蓝的晴空,是那么晶莹洁白,于是,我想起了雪,想起了在云岭深处度过的青春岁月……
初中毕业后,放过一年的马,之后,进了云岭,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公社水库工地当了民工。就在那一年的冬天,我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雪。当我看到晶莹的雪花从天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铺洒在峡谷山坡,森林草甸,是那样的轻盈,纤匀,洁白的时候,我深深地爱上了雪,爱上了这雨的精灵。
其实,在水库工地上,很少有休息的时候,只有在雨天或雪天,出不成工,可以在窝铺中的火塘边烤火聊天,那是最惬意的时候。可是下雨天,到处泥泞,总觉不舒服。而雪天,就别有一番趣味,你想,当大雪把整个世界都装扮得粉妆玉砌、晶莹洁净的时候,在木板搭成的小小的窝铺里,在烧着栎柴火,温暖如春的火塘边看书、下棋、打扑克,弹琴、唱歌,或谈天说地,那是多么自在的日子,只希望雪下得越大越厚,十天半月也不化。如果在窝铺里呆久了,可以出来,在雪地里打滚,堆雪人,打雪仗……,那时,正是青春年少,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晶洁的世界里挥霍。
我没有见过北国的雪,那种铺天盖地,搅得天地间一片混沌的暴风雪,在我们云南,是难以见到的。南国山间的雪,来得轻盈,来得温柔,来得静寂。在无风的冬夜,半夜醒来,如果你感到无比温暖而窝铺外莹光灿烂,那一定是下雪了。真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及时而又有益于万物的雪叫瑞雪。清晨起来,开门一看,眼前是一片耀眼的洁白:纯净、纤匀、细致,白得泛着幽幽的蓝光。屋顶,路上,原野,山岗,无处不被白雪覆盖。低矮的灌木丛象盛开的棉花,高大的冷杉变成一座座白塔,只有两岸被白雪镶了银边的溪水河流,显得格外清亮、澄澈。天地间所有的景物都变成了雪的陪衬。这样一个纯洁干净的世界,使你不忍心踩上第一个脚印……
平生遇见过的最大的一场雪是在1975年。清明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整整下了三天四夜,平地的雪将近一米深。工地上的窝铺大多被大雪压倒。十天之后,所有的粮食蔬菜都吃光了,可谓弹尽粮绝。这时,任何车马都上不来了,我们只好翻山回家。那也是我第一次尝到在雪地跋涉的艰难。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最辛苦的是走在最前面破雪开路的人,因此,必须轮流来当开路先锋。在云岭山区,每年的冬春雪天,常听说有人因翻越雪岭而死去的,据说,在雪地里因劳累而冻死的人是“笑”着走的,也许,是从这冰清玉洁的世界里走向天国的人,才去得这样坦然,这样无牵无挂。其实,在深雪里走一里山路,比在平地走十几里路还要累人。因为都是年轻人,那一次我们终于翻越雪山丫口,平安地回到了家,但那跋涉的艰辛,至今还清楚记得。
82年春天,我毕业后分配到了迪庆高原。那是真正的雪域藏区,夏天很短,一年中有半年是冬天。云南的大多数雪山都汇聚在这里,哈巴、白茫、梅里、大、小雪山……,一年四季,冰雪灿然。在迪庆,在香格里拉,我领略了雪的冷洌、雪的温柔、雪的宽容和博大,还有雪的真正的意味……
阳光下的雪白得耀眼,出门要戴上深色的雪镜。如果没有雪镜,可以在眼皮上抹一点雪,据说,这样可以避免被雪刺伤眼睛,得雪盲症。
最美的是月光下的雪。那是一个梦幻般的银夜,深蓝色的天空缀满宝石般的星星,月光下的雪闪着幽幽的蓝光……
最有情趣的是“雪夜闭门读禁书”,七十年代初,“文革”正酣,许多书依然被禁,水库工地上,大多是回乡和下乡知青,自然有人喜欢读书,因此,总有所谓的禁书在悄悄流传,雪天无事,借一本来,在窝铺里的火塘边,任外面风雪肆虐,一册在手,陶醉其间,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超然境界……
回大理也十有余年了,仅见过一次下雪,薄薄的一层,连草坪也盖不住,一会儿就化了,难以领略雪的真味。
什么时候,我还能见到一场真正的雪呢……
雪 忆
杨湛
十七岁以前,我没有见过雪。在云岭和金沙江之间的我的故乡,极少下雪,据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回忆,故乡的坝子里也就下过一两次雪。冬春之时,山上下雪,最多也只下到半山。93年秋,我回到大理,每当冬天来临,看到苍山顶上下了雪,衬着苍翠的森林和碧蓝的晴空,是那么晶莹洁白,于是,我想起了雪,想起了在云岭深处度过的青春岁月……
初中毕业后,放过一年的马,之后,进了云岭,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公社水库工地当了民工。就在那一年的冬天,我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雪。当我看到晶莹的雪花从天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铺洒在峡谷山坡,森林草甸,是那样的轻盈,纤匀,洁白的时候,我深深地爱上了雪,爱上了这雨的精灵。
其实,在水库工地上,很少有休息的时候,只有在雨天或雪天,出不成工,可以在窝铺中的火塘边烤火聊天,那是最惬意的时候。可是下雨天,到处泥泞,总觉不舒服。而雪天,就别有一番趣味,你想,当大雪把整个世界都装扮得粉妆玉砌、晶莹洁净的时候,在木板搭成的小小的窝铺里,在烧着栎柴火,温暖如春的火塘边看书、下棋、打扑克,弹琴、唱歌,或谈天说地,那是多么自在的日子,只希望雪下得越大越厚,十天半月也不化。如果在窝铺里呆久了,可以出来,在雪地里打滚,堆雪人,打雪仗……,那时,正是青春年少,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晶洁的世界里挥霍。
我没有见过北国的雪,那种铺天盖地,搅得天地间一片混沌的暴风雪,在我们云南,是难以见到的。南国山间的雪,来得轻盈,来得温柔,来得静寂。在无风的冬夜,半夜醒来,如果你感到无比温暖而窝铺外莹光灿烂,那一定是下雪了。真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及时而又有益于万物的雪叫瑞雪。清晨起来,开门一看,眼前是一片耀眼的洁白:纯净、纤匀、细致,白得泛着幽幽的蓝光。屋顶,路上,原野,山岗,无处不被白雪覆盖。低矮的灌木丛象盛开的棉花,高大的冷杉变成一座座白塔,只有两岸被白雪镶了银边的溪水河流,显得格外清亮、澄澈。天地间所有的景物都变成了雪的陪衬。这样一个纯洁干净的世界,使你不忍心踩上第一个脚印……
平生遇见过的最大的一场雪是在1975年。清明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整整下了三天四夜,平地的雪将近一米深。工地上的窝铺大多被大雪压倒。十天之后,所有的粮食蔬菜都吃光了,可谓弹尽粮绝。这时,任何车马都上不来了,我们只好翻山回家。那也是我第一次尝到在雪地跋涉的艰难。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最辛苦的是走在最前面破雪开路的人,因此,必须轮流来当开路先锋。在云岭山区,每年的冬春雪天,常听说有人因翻越雪岭而死去的,据说,在雪地里因劳累而冻死的人是“笑”着走的,也许,是从这冰清玉洁的世界里走向天国的人,才去得这样坦然,这样无牵无挂。其实,在深雪里走一里山路,比在平地走十几里路还要累人。因为都是年轻人,那一次我们终于翻越雪山丫口,平安地回到了家,但那跋涉的艰辛,至今还清楚记得。
82年春天,我毕业后分配到了迪庆高原。那是真正的雪域藏区,夏天很短,一年中有半年是冬天。云南的大多数雪山都汇聚在这里,哈巴、白茫、梅里、大、小雪山……,一年四季,冰雪灿然。在迪庆,在香格里拉,我领略了雪的冷洌、雪的温柔、雪的宽容和博大,还有雪的真正的意味……
阳光下的雪白得耀眼,出门要戴上深色的雪镜。如果没有雪镜,可以在眼皮上抹一点雪,据说,这样可以避免被雪刺伤眼睛,得雪盲症。
最美的是月光下的雪。那是一个梦幻般的银夜,深蓝色的天空缀满宝石般的星星,月光下的雪闪着幽幽的蓝光……
最有情趣的是“雪夜闭门读禁书”,七十年代初,“文革”正酣,许多书依然被禁,水库工地上,大多是回乡和下乡知青,自然有人喜欢读书,因此,总有所谓的禁书在悄悄流传,雪天无事,借一本来,在窝铺里的火塘边,任外面风雪肆虐,一册在手,陶醉其间,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超然境界……
回大理也十有余年了,仅见过一次下雪,薄薄的一层,连草坪也盖不住,一会儿就化了,难以领略雪的真味。
什么时候,我还能见到一场真正的雪呢……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