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层底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每到夏天,身穿花花绿绿各色花布衫,坐在门前青石板上纳鞋底的女人们,成了我儿时小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她们一溜儿排开,左手拿着千层底,右腕套着手帽,中指带着顶针。当针锥扎过鞋底,引上带着麻绳的针,用顶针顶着针屁股,待针穿过一截,便麻溜地用针钳夹住,拉出绳子,绕在右腕上,有韵律地伸开臂膀,在空中抛出一道道弧线,将底子靠在腿上,拉紧,再拉紧。这时候“刺啦、刺啦”的拉绳声,伴随着女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飘荡在小村。好一幅美丽的图画!
时光的列车逐日追风,风驰电掣,小村当年的这道风景早已成了记忆。年轻的女孩子们涌进了城市;留守小村的妇女们也不需要再辛苦纳底做鞋了,这一传承3000余年,家家户户离不了的传统手工艺,逐渐淡出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留下了人们无尽的眷恋。
①
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家的女娃儿,书可以不读,针线活那可是要做漂亮的。做千层底布鞋是她们必学的手艺,是她们要学习的“语文和数学”,其难度一点也不逊色于现在孩子的课本。
一双千层底布鞋起码要经过6个工序,打袼褙、搓麻绳、做鞋帮,制底、纳底、绱鞋,就如酝酿一首优美散文诗一般,一点都马虎不得!
打袼褙时,老大老二老三一茬一茬穿下来的破旧棉布衣服是好材料;家里的门板、桌子等平整的东西是难得的“画板”;面粉制作的浆糊是最佳的“粘料”;花花绿绿的各色布块一层层拼贴上去,若是用作鞋底,粘贴4到5层,若是鞋帮2层即可;最后在暖烘烘的太阳下晒成布板,像极了写意画。
搓麻绳时,汲取大地精华的大麻,首先要在水里浸泡4天4夜。扯下柔韧的麻皮儿,劈成合适的宽度,端头捻成细细的状态,女人们挽起裤管,露出或白或黑的小腿,用唾沫湿了手掌,将麻皮分成两股,变魔术似地在腿上一阵翻飞,一根根麻绳便做了出来。搓绳特别刺激皮肤,女人们的小腿常常会奇痒地抓出血迹。后来有了拨吊或者绳车,工具虽简,但作用不可小觑,搓绳变成了纺绳,灵动的劳作智慧,令人叹服!
接下来的制底、纳底,匠心独运,孕育了千层底的“魂”。
制底要先括底,按照鞋样将袼褙裁成大大小小的鞋底,用白布条沿四周细细包住;然后再将3层合在一起,两层之间要垫上玉米秳(玉米杆中间的皮);接着用猪油炒过的细碎小布块,铺上一层,表层用新棉布裱起来,四边缝合固定,这样便可以纳底了。创意吧?玉米秳是用来防水的;用猪油炒过的布块垫底,不但蓬松透气,纳底的时候,针也会滑溜很多哦!
纳底是最见功夫的环节了。一双鞋底至少要飞针走线2000针,做成一双鞋底成手也要两三天时间。纳底时,要用针锥穿孔引线,让长长的麻绳快速穿过,收尾要使劲收紧。整个动作要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否则经常会伤了手指或者弄折了针锥。针码则要“品”字型排列,分布均匀。纳好的鞋底要放在笼里蒸,热闷后,再用铁锤槌平定型。经过高温淬炼,千层底各部分致密成一个整体,既吸汗,又柔软和透气了。
鞋帮的深浅、长短、大小全凭经验和感觉,靠的是眼力。鞋面大多是自制的黑色粗布,条件好的则从代销点买些条绒布,给孩子做上一双过年时穿。为了松紧有度,鞋面两侧会对称缝上松紧布;冬天,要用棉花在鞋帮上薄薄地摊一层做成棉鞋。农家的孩子穿了这样的棉鞋,冬天在没有取暖炉的教室里学习,也不用担心冻脚了。
绱鞋是最后一道工序,将鞋帮和鞋底用白棉线绳缝在一起,精致的针线,整齐而匀称地布在那里,眨巴着眼睛,诉说着农家的艰辛。
那个年代,农家做鞋是个重要的工作。开春,家家的女人就要开始打袼褙制底,入了夏就开始纳底,入秋就要基本完成,要不然时令不待人,麻绳容易断,想做也做不成了。
这技艺工序繁杂,智慧而美丽,一针一线都浸着汗水和心血。"没有鞋,穷半截",这技艺撑起的是农家的尊严,殷实而美好的是农家的光景!
②
母亲养育我们姊妹7个。那个年代,无论天晴下雨就只有一双布鞋可穿,男人们上山砍柴、下地干活,穿鞋比较费,一人一年少说也要穿5双以上。全手工的年代,每年妈妈要做几十双鞋,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如何完成这个工作的。母亲在煤油灯下挑灯做活的身影时常会映现在我的脑海里;忘不掉的还有她搓麻绳时,腿上磨出的那一道道红红的血迹。
母亲走的时候,我抚摸着她的手,猛然看见她右手小指关节隆起,扭曲变形。难道这是妈妈晚年风湿病留下的吗?
事后大嫂几句话,顿时惊醒了我。“娃们多,人口大,纳底做鞋,活多,手指头不变形才怪哩!”她展开自己的双手,我惊奇地发现,60多岁的大嫂和母亲一样小指扭曲着……无声的泪水悄然模糊了我的双眼。
每年除夕,一家人吃了饺子,妈妈忙完了活,便会打开衣柜,翻出一摞摞新鞋新衣服,逐个发给我们姊妹几个。我惊奇地发现母亲做了那么多的新布鞋。一个箱子里还有成捆成捆的千层底。
新鞋紧,妈妈将热水倒入新鞋里,迅速地让冒着白气的水在鞋里转上几圈,倒出来,趁着热腾腾,让我们穿上。或者用小擀面杖,从鞋里面用力顶上一周,我轻松穿上新鞋,蹦跶一圈,脚立刻便舒服了起来。偶尔时候,鞋有点箍脚,“脚长得真快啊!”慈祥的妈妈微笑着,一脸的无奈!
温馨的画面总是令人难忘的。
记忆中,农家女子订婚的时候,要给男方做扎根鞋,这既是信物,也寓意着自己会扎根婆家,要将自己托付终生了。她们会在纳鞋底的时候,特意将每一针线都挽成一个花式,鞋底立体感很强,煞是好看。鞋里要垫上鞋垫。鞋垫更加创意十足,巧手的姑娘会绣上各种花,五色线把自己青春的心思毫不保留地全绣了进去。
订了婚的后生们,谁要是鞋穿破了,众人就会怂恿调侃,“该去看看丈母娘了”,穿着破鞋去,必能换回一双新鞋回来。
出嫁的时候,女孩子还要提前给婆家的父母、爷爷奶奶甚至姊妹们每人做上一双鞋,来表达自己的孝心,也展现自己的巧手能干。
③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发了工资的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了一双锃明光亮的皮鞋,还特意给鞋后跟订上铁的鞋掌。当然,这是为了爱惜新鞋,但更多的是喜欢走在路上,听那“呱嗒、呱嗒”的脚步声。现在想来,我倒是觉出了年轻时的不少浮躁!
一路走来,我对千层底布鞋的思念与日俱增。夏日的小村,青石板还在,但已难觅当年女人们纳鞋底的风景,只有那浓浓的乡愁,无尽的思念袅袅回荡在小村。
如今市场上的千层底布鞋,应该是机制的吧!有工艺、体操、芭蕾的;有牛仔、仿布、帆布的;有碎花、暗花、绣花的;有蓝色、紫色、红色的,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千层底,底千层!不论岁月怎样流淌,你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