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慢的植物
2021-12-23叙事散文李星涛
长得慢的植物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多年,我认识了许多长得慢的植物,并从它们的生长经历中,慢慢明白了好多道理,进而变得从容淡定起来。 庄稼中,长得最慢的要数小麦。水稻是午收过后,才从温床起身走进水田的,到了中秋便寿终正寝,躺在麦场上了。算起来……
长得慢的植物
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多年,我认识了许多长得慢的植物,并从它们的生长经历中,慢慢明白了好多道理,进而变得从容淡定起来。 庄稼中,长得最慢的要数小麦。水稻是午收过后,才从温床起身走进水田的,到了中秋便寿终正寝,躺在麦场上了。算起来,水稻生长的季节只有半个夏天和半个秋天,至多还能说它曾隔着薄膜,看到过春天的尾巴梢儿。与水稻成长的轨迹大致相同的还有棉花。不同的是,水稻的童年是在温床中度过的,而棉花的童年却是在春末湿润的泥土中度过罢了。至于玉米、大豆、高粱、绿豆,豇豆、杂豆、甘薯……这些生长在平原上的作物,它们一辈子既没有见过春天,也没有见过冬天,就像是日子被掐掉了两头,只剩下中间,它们全像是只在中午的阳光中长大似的。小麦,平原上也只有小麦,才完整经历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体验到了其他庄稼没有体验到的人生况味。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可以这样说,小麦是脸迎着寒霜发芽,头顶着大雪等待,身浴着春雨分蘖拔节,脚踩着酷热扬花灌浆。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萧瑟和霜寒的虐杀,有凛冽和冰雪的侵袭,有和风雨露的沐浴,有炎热疾雨的拷打。萌芽的苦难,等候的煎熬,沐浴的幸福,成熟的艰难……麦子饱尝尽了季节的苦辣酸甜,经历了一个生命的起始轮回。也正是因为如此,麦子才孕育出了其他庄稼所没有的成分,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主食。虽然其他庄稼也经常融入生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只能是杂粮,是排在麦子身后的等待我们偶尔宠幸的妃子。
与小麦和其他庄稼相似,在平原上也生活着一大群长得慢的和长得快的树。一般说来,人们都喜欢将长得快的树木植在离家远一些的地方,而却将长得慢的树木偏心地种在家前院后。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长得慢的树木的喜爱。
平原上长得快的树木有白杨、柳树、枫杨、臭椿、法桐……这些急性子的树中,数白杨长得最快,往往三五年即可成材。所以,它离家也最远,大都被抛弃在野外。在五河老家,按照长得慢的树的顺序依次排下去,那队列应该是这样的:枣树、槐树、桑树、楝树、榆树、香椿……这些树倘若没有十年以上的年龄,是根本看不上眼的,也根本舍不得砍伐。除非是家里遇到了天灾人祸,或者那家后代是败家子。槐树和香椿这两种树,在乡下常常是被选作做寿棺用的。所以,家乡人有个传统:一个人一旦结婚成家另立门头,马上就在院子里或台子周围植上几棵槐树和香椿,以备百年或者家道败落时使用。
树的年龄是轻易不给人看的,让人看到的时候,也就是树死了的时候。当年轮滚滚而来,清晰地展现出来时,我们就会明白长得慢的树和长得快的树到底是如何收藏各自经过的岁月的。白杨的年轮颜色较淡,间距较宽,木质较疏松,不被人们看重,常被用来造纸,或者锯成薄片,做简易工棚的房笆和建筑工地上的扣板。只有贫穷的人家才会选上几根挺直的,作为新房靠近房檐的椽梁用。枣树和槐树的年轮,一圈挨着一圈,就像是圆规画出的那么匀称。枣树纵向剖开的木板上,还可看出年轮上抛出的密集的紫红的弧线,宛如早晨太阳刚冒出的一弯眉红。父亲喜欢用枣树做边框,香椿做膛子,槐树做腿子,为我们姊妹五人做大桌子,作为嫁妆或结婚的礼物。大桌做好以后,刷上三遍桐油,再用细砂纸打磨几遍,便油光闪亮,四平八稳。枣树的边框,固若金汤,叩之,有紫铜的声韵。香椿的膛子,清香扑鼻,暗红的颜色,一片吉祥如意。槐树的腿子,四根擎天铁柱,任一位彪形壮汉左右摇撼,竟稳如泰山,纹丝不动。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将其当门摆开,端上大鱼大肉,饮酒闲话,那场面是多么古朴,传统,典雅,排场。只可惜,父亲为我们姊妹五人每人打了一张大桌,可临到他百年的时候,却没有槐树和香椿可伐,只好睡进了一口枫杨的棺材。
上个周末回家,村前村后踅了一趟。我发现,家乡虽然变高了,但楼前楼后所种的树种还和过去是一个样子,长得慢得多,长得快的少。母亲月月给我送到城里的面粉,还是用田野里长得最慢的小麦机成的。树木和小麦的生长规律还和过去一样,依然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存在着。一些市侩的人无法改变它们。他们只能凭借着一些激素,让鸡鸭鱼猪长快,让豆芽西红柿长快,甚至还可以让一个个孩子长快。我并不反对长得快的植物,但我坚决反对长得快的却又违背自然规律没有实在内容的植物。我想,只要我们细细品味一下真正的小麦饼,就一定会品尝到蛋白质以外的东西;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长得慢的树木的年轮,就一定会听到那密集的木质深处传来的风雨之声。也正因如此,我以为有些事物,还是慢一些才好。我这样的心境,并不是我的年龄造成的。告诉你,我今年才34岁,属马,离思想老化还应该有一段时日。
[ 本帖最后由 李星涛 于 2011-10-3 06:57 编辑 ]
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多年,我认识了许多长得慢的植物,并从它们的生长经历中,慢慢明白了好多道理,进而变得从容淡定起来。 庄稼中,长得最慢的要数小麦。水稻是午收过后,才从温床起身走进水田的,到了中秋便寿终正寝,躺在麦场上了。算起来,水稻生长的季节只有半个夏天和半个秋天,至多还能说它曾隔着薄膜,看到过春天的尾巴梢儿。与水稻成长的轨迹大致相同的还有棉花。不同的是,水稻的童年是在温床中度过的,而棉花的童年却是在春末湿润的泥土中度过罢了。至于玉米、大豆、高粱、绿豆,豇豆、杂豆、甘薯……这些生长在平原上的作物,它们一辈子既没有见过春天,也没有见过冬天,就像是日子被掐掉了两头,只剩下中间,它们全像是只在中午的阳光中长大似的。小麦,平原上也只有小麦,才完整经历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体验到了其他庄稼没有体验到的人生况味。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可以这样说,小麦是脸迎着寒霜发芽,头顶着大雪等待,身浴着春雨分蘖拔节,脚踩着酷热扬花灌浆。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萧瑟和霜寒的虐杀,有凛冽和冰雪的侵袭,有和风雨露的沐浴,有炎热疾雨的拷打。萌芽的苦难,等候的煎熬,沐浴的幸福,成熟的艰难……麦子饱尝尽了季节的苦辣酸甜,经历了一个生命的起始轮回。也正是因为如此,麦子才孕育出了其他庄稼所没有的成分,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主食。虽然其他庄稼也经常融入生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只能是杂粮,是排在麦子身后的等待我们偶尔宠幸的妃子。
与小麦和其他庄稼相似,在平原上也生活着一大群长得慢的和长得快的树。一般说来,人们都喜欢将长得快的树木植在离家远一些的地方,而却将长得慢的树木偏心地种在家前院后。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长得慢的树木的喜爱。
平原上长得快的树木有白杨、柳树、枫杨、臭椿、法桐……这些急性子的树中,数白杨长得最快,往往三五年即可成材。所以,它离家也最远,大都被抛弃在野外。在五河老家,按照长得慢的树的顺序依次排下去,那队列应该是这样的:枣树、槐树、桑树、楝树、榆树、香椿……这些树倘若没有十年以上的年龄,是根本看不上眼的,也根本舍不得砍伐。除非是家里遇到了天灾人祸,或者那家后代是败家子。槐树和香椿这两种树,在乡下常常是被选作做寿棺用的。所以,家乡人有个传统:一个人一旦结婚成家另立门头,马上就在院子里或台子周围植上几棵槐树和香椿,以备百年或者家道败落时使用。
树的年龄是轻易不给人看的,让人看到的时候,也就是树死了的时候。当年轮滚滚而来,清晰地展现出来时,我们就会明白长得慢的树和长得快的树到底是如何收藏各自经过的岁月的。白杨的年轮颜色较淡,间距较宽,木质较疏松,不被人们看重,常被用来造纸,或者锯成薄片,做简易工棚的房笆和建筑工地上的扣板。只有贫穷的人家才会选上几根挺直的,作为新房靠近房檐的椽梁用。枣树和槐树的年轮,一圈挨着一圈,就像是圆规画出的那么匀称。枣树纵向剖开的木板上,还可看出年轮上抛出的密集的紫红的弧线,宛如早晨太阳刚冒出的一弯眉红。父亲喜欢用枣树做边框,香椿做膛子,槐树做腿子,为我们姊妹五人做大桌子,作为嫁妆或结婚的礼物。大桌做好以后,刷上三遍桐油,再用细砂纸打磨几遍,便油光闪亮,四平八稳。枣树的边框,固若金汤,叩之,有紫铜的声韵。香椿的膛子,清香扑鼻,暗红的颜色,一片吉祥如意。槐树的腿子,四根擎天铁柱,任一位彪形壮汉左右摇撼,竟稳如泰山,纹丝不动。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将其当门摆开,端上大鱼大肉,饮酒闲话,那场面是多么古朴,传统,典雅,排场。只可惜,父亲为我们姊妹五人每人打了一张大桌,可临到他百年的时候,却没有槐树和香椿可伐,只好睡进了一口枫杨的棺材。
上个周末回家,村前村后踅了一趟。我发现,家乡虽然变高了,但楼前楼后所种的树种还和过去是一个样子,长得慢得多,长得快的少。母亲月月给我送到城里的面粉,还是用田野里长得最慢的小麦机成的。树木和小麦的生长规律还和过去一样,依然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存在着。一些市侩的人无法改变它们。他们只能凭借着一些激素,让鸡鸭鱼猪长快,让豆芽西红柿长快,甚至还可以让一个个孩子长快。我并不反对长得快的植物,但我坚决反对长得快的却又违背自然规律没有实在内容的植物。我想,只要我们细细品味一下真正的小麦饼,就一定会品尝到蛋白质以外的东西;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长得慢的树木的年轮,就一定会听到那密集的木质深处传来的风雨之声。也正因如此,我以为有些事物,还是慢一些才好。我这样的心境,并不是我的年龄造成的。告诉你,我今年才34岁,属马,离思想老化还应该有一段时日。
[ 本帖最后由 李星涛 于 2011-10-3 06:57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