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纪事之:山地上的一场“战斗”
2021-12-23抒情散文西湖之鱼
童年纪事之:山地上的一场“战斗”我的童年基本是在“西施故里”诸暨的一个小山村度过的。我有幸出生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杭州,但不幸出生在水深火热的六一年,食物不足使母亲的奶水不够充盈,经人介绍在老家诸暨找了一个奶妈,便狠下心把我送到那里……
童年纪事之:山地上的一场“战斗”
我的童年基本是在“西施故里”诸暨的一个小山村度过的。我有幸出生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杭州,但不幸出生在水深火热的六一年,食物不足使母亲的奶水不够充盈,经人介绍在老家诸暨找了一个奶妈,便狠下心把我送到那里去了。后来听说这位奶妈有些自私,太偏心自己亲生的孩子,我的姑妈发现后心疼我,便将我带到了身边。
姑妈自己没有生育,但身边却带了我伯伯的几个孩子,我到了那里便与几个堂姐生活在一起,又过了几年,我的妹妹也来到这里。
这个叫石洞庙的小山村有几十户人家,因为解放前这儿有座庙,故有此名。这里比较偏僻,村前村后都是连绵起伏的青山翠岭,村后有一条四季流淌鱼虾无数的溪流。这个村子有个得天独厚的好处,就是这里是整个乡(那时叫公社)十几个村的必经之路,迈过村口的凉亭就算是到了青山公社,所以公社里的供销社也整个设在这里,于是此村又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青山街。这里的人家有好客的习惯,不管家里有人没人,都是大门向外敞开的,每到夏天一天要泡好几大壶茶水,来此采购及过路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可进来喝茶。
那时要能够一年四季都有白米饭吃已经很不简单了,虽然我们家因为姑父在供销社上班,又有在城市工作的大人的贴补,我们家在那里是被别人说成“有铜钱”的人家,但真要有饭吃有肉吃还是必须要一家人辛苦的劳作。姑妈是个非常慈爱又很善于打理家务的人,家中猪兔鸡鸭是年年都养的,我们还没读小学的时候,便已负起了挖蚯蚓、拔兔草的职责。
拔兔草当然很辛苦,但一般都是与小伙伴成群结队去的,除了劳动,一起玩游戏也是少不了的,我们不但挎着满满的一篮子野菜回家,而且还能在大自然里收获许多的欢乐。至今我还记得不少发生在山野里的故事,尤其对那一场山地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念念不忘。
那一天下午,我们一帮小伙伴又去山坡地里拔草,到了一陇地里不久,大家忽然都静寂了。原来在一棵桑树下发现了一条正在打盹的大蛇,盘成一堆竟有脚盆那么大。乡下的孩子胆大,遇到一般的蛇是不会害怕的。可这条蛇实在太大了,它让我们感到头皮发憷,怎么办?那时的农村的人对蛇是恨之入骨的,说菩萨见了蛇都不会放过。可是这条蛇太大了,如果不通知大人帮忙,不知道能不能将制服。小伙伴经过一番商量,我们还是决定自己打。
由于看过许多战斗故事片,经过一场场露天电影战争场面的见习,我们这些小脑瓜也懂得一些战略战术,大伙决定先准备好“弹药”——石头,然后让年纪稍大的几位去负责投掷,年纪小的负责传输弹药。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众人蹑手蹑脚接近目标,喊声“开打”,手里的石头就像冰雹一样飞了出去。几分钟后,那蛇盘踞的地方垒起一堆坟冢似的石块,胆大的一位便用一根棍子去拔,胆小的屏声静气地等待,这蛇结果了吗?终于听到一声:死了。大伙纷纷跑过去看并且欢呼起来。
我的天那!好大一条蛇啊!这条蛇足有三米长短,身子竟有我们的小腿这般粗。我们抬起战利品,雄纠纠气昂昂一路唱着歌,欢天喜地的凯旋而归。到了村中的晒谷场“白道地”,大家商议怎样分配。这时,闻讯赶来了其中一位伙伴的家长,说是家中有人得病,需要以蛇作药,愿意出五元钱购买。那时的五元钱,一个生产队的壮劳力干一个月还赚不到,利诱之下又顾及情面,最后大家也就同意了。
晚上我拿着分得的五角钱又高兴又懊丧,高兴的是第一次赚到了钱,懊丧的是没有蛇肉吃了。幸好姑妈与这家关系相当好,他们特意送来一大碗炖好的蛇肉,我觉得那是我童年吃到的最好吃的肉。
十一岁那年,我不太情愿却又无可奈何的告别了乡村,回到了杭州妈妈身边读书,在学校免不得要被城里的同学叫做“乡巴佬”、“瓜老二”,当时是有些忿忿然,有时还会为此和同学打上一架。但现在却觉得,在那青山绿水中度过的童年,实在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啊。
我的童年基本是在“西施故里”诸暨的一个小山村度过的。我有幸出生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杭州,但不幸出生在水深火热的六一年,食物不足使母亲的奶水不够充盈,经人介绍在老家诸暨找了一个奶妈,便狠下心把我送到那里去了。后来听说这位奶妈有些自私,太偏心自己亲生的孩子,我的姑妈发现后心疼我,便将我带到了身边。
姑妈自己没有生育,但身边却带了我伯伯的几个孩子,我到了那里便与几个堂姐生活在一起,又过了几年,我的妹妹也来到这里。
这个叫石洞庙的小山村有几十户人家,因为解放前这儿有座庙,故有此名。这里比较偏僻,村前村后都是连绵起伏的青山翠岭,村后有一条四季流淌鱼虾无数的溪流。这个村子有个得天独厚的好处,就是这里是整个乡(那时叫公社)十几个村的必经之路,迈过村口的凉亭就算是到了青山公社,所以公社里的供销社也整个设在这里,于是此村又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青山街。这里的人家有好客的习惯,不管家里有人没人,都是大门向外敞开的,每到夏天一天要泡好几大壶茶水,来此采购及过路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可进来喝茶。
那时要能够一年四季都有白米饭吃已经很不简单了,虽然我们家因为姑父在供销社上班,又有在城市工作的大人的贴补,我们家在那里是被别人说成“有铜钱”的人家,但真要有饭吃有肉吃还是必须要一家人辛苦的劳作。姑妈是个非常慈爱又很善于打理家务的人,家中猪兔鸡鸭是年年都养的,我们还没读小学的时候,便已负起了挖蚯蚓、拔兔草的职责。
拔兔草当然很辛苦,但一般都是与小伙伴成群结队去的,除了劳动,一起玩游戏也是少不了的,我们不但挎着满满的一篮子野菜回家,而且还能在大自然里收获许多的欢乐。至今我还记得不少发生在山野里的故事,尤其对那一场山地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念念不忘。
那一天下午,我们一帮小伙伴又去山坡地里拔草,到了一陇地里不久,大家忽然都静寂了。原来在一棵桑树下发现了一条正在打盹的大蛇,盘成一堆竟有脚盆那么大。乡下的孩子胆大,遇到一般的蛇是不会害怕的。可这条蛇实在太大了,它让我们感到头皮发憷,怎么办?那时的农村的人对蛇是恨之入骨的,说菩萨见了蛇都不会放过。可是这条蛇太大了,如果不通知大人帮忙,不知道能不能将制服。小伙伴经过一番商量,我们还是决定自己打。
由于看过许多战斗故事片,经过一场场露天电影战争场面的见习,我们这些小脑瓜也懂得一些战略战术,大伙决定先准备好“弹药”——石头,然后让年纪稍大的几位去负责投掷,年纪小的负责传输弹药。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众人蹑手蹑脚接近目标,喊声“开打”,手里的石头就像冰雹一样飞了出去。几分钟后,那蛇盘踞的地方垒起一堆坟冢似的石块,胆大的一位便用一根棍子去拔,胆小的屏声静气地等待,这蛇结果了吗?终于听到一声:死了。大伙纷纷跑过去看并且欢呼起来。
我的天那!好大一条蛇啊!这条蛇足有三米长短,身子竟有我们的小腿这般粗。我们抬起战利品,雄纠纠气昂昂一路唱着歌,欢天喜地的凯旋而归。到了村中的晒谷场“白道地”,大家商议怎样分配。这时,闻讯赶来了其中一位伙伴的家长,说是家中有人得病,需要以蛇作药,愿意出五元钱购买。那时的五元钱,一个生产队的壮劳力干一个月还赚不到,利诱之下又顾及情面,最后大家也就同意了。
晚上我拿着分得的五角钱又高兴又懊丧,高兴的是第一次赚到了钱,懊丧的是没有蛇肉吃了。幸好姑妈与这家关系相当好,他们特意送来一大碗炖好的蛇肉,我觉得那是我童年吃到的最好吃的肉。
十一岁那年,我不太情愿却又无可奈何的告别了乡村,回到了杭州妈妈身边读书,在学校免不得要被城里的同学叫做“乡巴佬”、“瓜老二”,当时是有些忿忿然,有时还会为此和同学打上一架。但现在却觉得,在那青山绿水中度过的童年,实在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啊。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