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一包母爱上路
2021-12-23叙事散文石丁香
背一包母爱上路丢掉矜持,放弃优雅。素面朝天,一身短打。将往日独自出门必带的书本,改换成零食,仅以一个母亲的姿态,背上一包母爱,我携子上路。廿一点半,登上由兖州开往株州的179次列车,我们的第一站则是长沙。算算车程,正点抵达需13个小时。于……
背一包母爱上路
丢掉矜持,放弃优雅。素面朝天,一身短打。将往日独自出门必带的书本,改换成零食,仅以一个母亲的姿态,背上一包母爱,我携子上路。 廿一点半,登上由兖州开往株州的179次列车,我们的第一站则是长沙。算算车程,正点抵达需13个小时。于多数人来说,梦神在哪里都可以安驻,漫长的旅途将会被睡梦安抚,我则不行,大部分时间都是睁着眼睛,心不甘情不愿地灌进一耳朵鼾声。 先安顿好行李,再擦去因急急赶往站台而滚出的汗水,又掏出水杯问儿子喝不喝水。17岁的他,上车后就被每个铺号上悬着的小电视吸引,唤他喝水不应声时,才发现,真正吸引他的,是小电视里上演的《爱情公寓》。 也许到了青春萌动的年纪,《爱情公寓》是他这个假期里最迷恋的电视剧,时常抽时间从网上看,并蛊惑我跟着看了两集。当我被剧中雷人的年轻人逗得直乐时,他则忧伤地来了一句,老妈呀!瞧见了吗,你看人家都咋活滴,你看人家年轻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谈情说爱。我嘴上应付道,他们这是在演戏,你要知道,戏和生活永远有一定距离,尽管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心里却在想,在这个“拼爹”的年代,凭借少得可怜的资源,我又能给孩子留下些什么?是寄望于未来属于他的社会有所改变,还是顺应潮流,为孩子倾尽所有? 遗憾的是,除了爱,又能有什么可倾?面临高考的他曾夸过海口,如果我们有能力把他的户口移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凭他的成绩,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面对朋友中许多人为了孩子,斥巨资在一线城市买房落户的事实,孩子他爹沉默无语,我也无言应对。只好强拿家长权威,吼上一句,小脑袋里咋会想那么多歪主意,就不怕影响学习。吼过之后,内心却是沉重的纠结。却原来,一脸阳光,积极向上的他,内心早已被世俗功利所沾染。假若他知道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已纷纷选择出国留学,他又会不会很理智的说一句,扎堆留学的结果是,以后的“海龟”也会越来越贬值。我如果这样劝他,他又会不会讥讽我“买不起葡萄便说葡萄酸”? 因电视剧引起的话题不了了之,只是从那之后,儿子再也没喊我一起看过电视剧。《爱情公寓》也成了我心里的一个魔咒,我下意识地逃避着,怕他再问起哪些让我无力应对,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劝他不要再看,省得伤害心灵时,他则嘻哈笑侃,没事的老妈,您别担心,我不学他们的生活方式,只学学他们的恋爱经…… 此时,同在一个车厢,且5号铺位暂时只有我们娘俩,我的躯壳无处可躲,心灵无处可藏,我变得焦躁不安。好在广播员熄灯的信息给我解了围。儿子抱怨熄灯时间太早,我则趁机催他洗刷。当车厢被夜色吞没时,我悄悄打开了手机里下载的电子书——《静静的顿河》。“河”里的许多细节早已模糊,重温时,则别有一番滋味萦绕心头。读到大约一千多字的时候,从上铺传来了小儿轻微的鼾声,均匀而有节奏,像一支优美的小夜曲,缓缓流动。 我合上手机,探出身子,轻拉被子给他盖好,盯着他熟睡的脸看了几秒,强迫自己躺下假寐。因抵达长沙后没有休息时间,要游览马王堆汉墓、毛泽东故居,必须保存体力。奇怪的是,假寐的我,不知不觉竟很快入梦。 被惊醒时,大概是夜里廿三点半,平日里,这个点是我的夜刚刚开始的时间。此时,惺忪的睡眼中则有了些许的不满。扫视一圈,发现5号铺位已被旅客填满。我的下铺睡了一位带小孩儿的老年妇女,另一侧却很奇怪,年轻男子把年过半百的老太太推上了中铺,自己则搂着小男孩睡在了下铺。小男孩儿睡得很沉很香,无声无息,我也重新闭上眼睛,在心里抱怨了一句,这年轻人也好意思,真不孝顺。 再次醒来,是因那年轻男子又爬上了中铺,且卟咚一声平着身子板在了床上。被扰醒的我,有点厌嫌地转过身子。瞬间,男子的鼾声如雷。我却再也无法入睡…… 《静静的顿河》看到第二十二章时,天光大亮。洗刷过后,儿子与那男子有了交谈,且吃了人家给的早点,做为母亲,我不得不礼貌的搭讪,他满口浓浓的渮泽话,增加了见到老乡的亲切感。交谈中了解到,17岁从渮泽农村走出的他,经过12年的部队生涯,转业到广东某银行工作,并娶了个漂亮的湘妹子,这次是专程回老家接孩子回广东上学。孩子生下后就寄养在乡下奶奶家,5年间,他和妻子只回过一次老家,孩子害羞地躲在奶奶身后,任凭新鲜玩具的诱惑,也不肯出来和爸妈玩耍。以至于他不得不连母亲一起带回广东,并指望母亲引导孩子接受他们,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孩子的奶奶一脸高贵安祥,完全不像农村妇人,或许,这就是“母以子贵”最好的佐证,而为了培养这“贵”,这位母亲是贡献了青春再贡献终身,养大儿子后又把儿子的儿子养大。我也明白了男子睡下铺并非不孝,而是想多和孩子亲近。 相谈甚欢时,面对健壮英俊的他,儿子眼里流露着羡慕,非得缠着人家谈谈当兵的事儿,并指着自己的高度近视镜,遗憾地感叹,此生再也不能到部队的大熔炉里炼炼了。我适时地插了一句,瞧见了吧儿子,优秀的人根本不需要奢华的家庭背景。或许,你这叔叔从农村娃走到今天,惟一可利用的资源就是努力付出。 男子频频点头,并开始给我儿子讲他的兵史,讲他在贫穷山乡成长的童趣,以及他当初立志四方执意摆脱落后乡村的信心……讲得儿子伸出了大拇指,说叔叔真是好样儿的,凭自己的能力在广东闯出了一片天地,我要向你学习。 一个是壮志已酬的美好回忆,一个是激情满怀的热烈向往,两个年轻人沉醉在他们内心各自的风景里,却忽略了两个母亲。 静静聆听他们的对话,两位母亲的脸上各有内容,一个是看着志得意满的儿子,流露出温馨又从容,一个是望着年少轻狂的儿子,流露着期待与惆怅。若再仔细观察,她们的眼神里装的又都是同一个内容,那就是深藏在曈仁深处,流淌过五脏六腑,百转千回,不由自主溢出的爱。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多年以前,孩子还把母亲穿在身上,像一件走动的衣裳。衣将破时,母亲仍把孩子挂在心上,如一个随身的行囊。
[ 本帖最后由 石丁香 于 2011-8-24 16:19 编辑 ]
丢掉矜持,放弃优雅。素面朝天,一身短打。将往日独自出门必带的书本,改换成零食,仅以一个母亲的姿态,背上一包母爱,我携子上路。 廿一点半,登上由兖州开往株州的179次列车,我们的第一站则是长沙。算算车程,正点抵达需13个小时。于多数人来说,梦神在哪里都可以安驻,漫长的旅途将会被睡梦安抚,我则不行,大部分时间都是睁着眼睛,心不甘情不愿地灌进一耳朵鼾声。 先安顿好行李,再擦去因急急赶往站台而滚出的汗水,又掏出水杯问儿子喝不喝水。17岁的他,上车后就被每个铺号上悬着的小电视吸引,唤他喝水不应声时,才发现,真正吸引他的,是小电视里上演的《爱情公寓》。 也许到了青春萌动的年纪,《爱情公寓》是他这个假期里最迷恋的电视剧,时常抽时间从网上看,并蛊惑我跟着看了两集。当我被剧中雷人的年轻人逗得直乐时,他则忧伤地来了一句,老妈呀!瞧见了吗,你看人家都咋活滴,你看人家年轻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谈情说爱。我嘴上应付道,他们这是在演戏,你要知道,戏和生活永远有一定距离,尽管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心里却在想,在这个“拼爹”的年代,凭借少得可怜的资源,我又能给孩子留下些什么?是寄望于未来属于他的社会有所改变,还是顺应潮流,为孩子倾尽所有? 遗憾的是,除了爱,又能有什么可倾?面临高考的他曾夸过海口,如果我们有能力把他的户口移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凭他的成绩,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面对朋友中许多人为了孩子,斥巨资在一线城市买房落户的事实,孩子他爹沉默无语,我也无言应对。只好强拿家长权威,吼上一句,小脑袋里咋会想那么多歪主意,就不怕影响学习。吼过之后,内心却是沉重的纠结。却原来,一脸阳光,积极向上的他,内心早已被世俗功利所沾染。假若他知道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已纷纷选择出国留学,他又会不会很理智的说一句,扎堆留学的结果是,以后的“海龟”也会越来越贬值。我如果这样劝他,他又会不会讥讽我“买不起葡萄便说葡萄酸”? 因电视剧引起的话题不了了之,只是从那之后,儿子再也没喊我一起看过电视剧。《爱情公寓》也成了我心里的一个魔咒,我下意识地逃避着,怕他再问起哪些让我无力应对,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劝他不要再看,省得伤害心灵时,他则嘻哈笑侃,没事的老妈,您别担心,我不学他们的生活方式,只学学他们的恋爱经…… 此时,同在一个车厢,且5号铺位暂时只有我们娘俩,我的躯壳无处可躲,心灵无处可藏,我变得焦躁不安。好在广播员熄灯的信息给我解了围。儿子抱怨熄灯时间太早,我则趁机催他洗刷。当车厢被夜色吞没时,我悄悄打开了手机里下载的电子书——《静静的顿河》。“河”里的许多细节早已模糊,重温时,则别有一番滋味萦绕心头。读到大约一千多字的时候,从上铺传来了小儿轻微的鼾声,均匀而有节奏,像一支优美的小夜曲,缓缓流动。 我合上手机,探出身子,轻拉被子给他盖好,盯着他熟睡的脸看了几秒,强迫自己躺下假寐。因抵达长沙后没有休息时间,要游览马王堆汉墓、毛泽东故居,必须保存体力。奇怪的是,假寐的我,不知不觉竟很快入梦。 被惊醒时,大概是夜里廿三点半,平日里,这个点是我的夜刚刚开始的时间。此时,惺忪的睡眼中则有了些许的不满。扫视一圈,发现5号铺位已被旅客填满。我的下铺睡了一位带小孩儿的老年妇女,另一侧却很奇怪,年轻男子把年过半百的老太太推上了中铺,自己则搂着小男孩睡在了下铺。小男孩儿睡得很沉很香,无声无息,我也重新闭上眼睛,在心里抱怨了一句,这年轻人也好意思,真不孝顺。 再次醒来,是因那年轻男子又爬上了中铺,且卟咚一声平着身子板在了床上。被扰醒的我,有点厌嫌地转过身子。瞬间,男子的鼾声如雷。我却再也无法入睡…… 《静静的顿河》看到第二十二章时,天光大亮。洗刷过后,儿子与那男子有了交谈,且吃了人家给的早点,做为母亲,我不得不礼貌的搭讪,他满口浓浓的渮泽话,增加了见到老乡的亲切感。交谈中了解到,17岁从渮泽农村走出的他,经过12年的部队生涯,转业到广东某银行工作,并娶了个漂亮的湘妹子,这次是专程回老家接孩子回广东上学。孩子生下后就寄养在乡下奶奶家,5年间,他和妻子只回过一次老家,孩子害羞地躲在奶奶身后,任凭新鲜玩具的诱惑,也不肯出来和爸妈玩耍。以至于他不得不连母亲一起带回广东,并指望母亲引导孩子接受他们,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孩子的奶奶一脸高贵安祥,完全不像农村妇人,或许,这就是“母以子贵”最好的佐证,而为了培养这“贵”,这位母亲是贡献了青春再贡献终身,养大儿子后又把儿子的儿子养大。我也明白了男子睡下铺并非不孝,而是想多和孩子亲近。 相谈甚欢时,面对健壮英俊的他,儿子眼里流露着羡慕,非得缠着人家谈谈当兵的事儿,并指着自己的高度近视镜,遗憾地感叹,此生再也不能到部队的大熔炉里炼炼了。我适时地插了一句,瞧见了吧儿子,优秀的人根本不需要奢华的家庭背景。或许,你这叔叔从农村娃走到今天,惟一可利用的资源就是努力付出。 男子频频点头,并开始给我儿子讲他的兵史,讲他在贫穷山乡成长的童趣,以及他当初立志四方执意摆脱落后乡村的信心……讲得儿子伸出了大拇指,说叔叔真是好样儿的,凭自己的能力在广东闯出了一片天地,我要向你学习。 一个是壮志已酬的美好回忆,一个是激情满怀的热烈向往,两个年轻人沉醉在他们内心各自的风景里,却忽略了两个母亲。 静静聆听他们的对话,两位母亲的脸上各有内容,一个是看着志得意满的儿子,流露出温馨又从容,一个是望着年少轻狂的儿子,流露着期待与惆怅。若再仔细观察,她们的眼神里装的又都是同一个内容,那就是深藏在曈仁深处,流淌过五脏六腑,百转千回,不由自主溢出的爱。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多年以前,孩子还把母亲穿在身上,像一件走动的衣裳。衣将破时,母亲仍把孩子挂在心上,如一个随身的行囊。
[ 本帖最后由 石丁香 于 2011-8-24 16:19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