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四方外乡人
2021-12-23抒情散文于文华
本色生活系列之六:奔走四方外乡人(散文)■ 文/于文华脚步匆匆,人生倥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奔走,从鱼米之乡、水乡泽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戈壁荒漠的高原,从高山雪域、人烟稀少的西部,到经济繁荣、风景秀丽的南方……甚至有人走出国门,到异……
本色生活系列之六:奔走四方外乡人(散文)
■ 文/于文华
脚步匆匆,人生倥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奔走,从鱼米之乡、水乡泽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戈壁荒漠的高原,从高山雪域、人烟稀少的西部,到经济繁荣、风景秀丽的南方……甚至有人走出国门,到异域之邦寻求机遇,到处留下了外乡人跋涉者苦苦奋斗的身影,连同那些深深浅浅的记忆。
有人说衣服是人的第二皮肤。穿衣戴帽不仅体现出人的习惯爱好、审美情趣、身份修养、职业特点、收入水准,也表露出民族风俗、历史传承。来吾地穿藏袍、披袖子的藏民,一般是从藏区来的卖药者。每到一处,先铺块轻薄毯子,再掏出随身携带的各样东西——虎骨、灵芝、海马、犀牛角、藏红花、冬春夏草、藏羚羊头骨……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堂的稀奇古怪的药物。那些电视上、书报上“久闻大名”的藏药,一一携带着特有的气息,独特的模样,扑入人们眼前,让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普通大众,有机会见识养在深山人不知的一副副“尊容”。他们不吆喝,静静守在街角。看到有人前来,摸摸那些不知名的药,顺便如数家珍地说道说道。常年的走南闯北,养成了他们观其貌,听其音,辩其人的本事——不动声色,嗅嗅看看,半天不走的,看来是卖主。先问问身体哪个部分不舒服,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推荐几种。要是中老年人,建议喝药酒。有病驱病,无病养生——既能疏筋活骨,强身健体,还能补肾壮阳,一举多得。拿轻快手锯锯些虎骨,鹿茸,再取些海马,藏红花……七七八八,零零碎碎各样放些,就出了一副货真价实的好药。且据他说:绝对划算,比吃任何补药见效好。咱这药货真价实,绝对正宗地道,也不贵,一百三十元,看您老这么诚心的份上,就收一百元好了。有效果,多多美言。
而挑一副竹筐,身穿苗族妇女装扮,小小竹担,装几个布袋,盛新产的茶叶,散发缕缕茶香的,往往是那些来自云南、广西来售茶叶的——个子矮小,显示出南方女子水灵活泼,小巧玲珑的特质。看见其身影,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佩服她们凭娇嫩身材,就敢离开温暖家园,托起家的重要担,独自淋风沐雨,“闯荡江湖”,浪迹天涯,将茶叶的馨香走进千家万户,滋润心扉。
头戴鲜艳花帽,鼻子高高,相貌奇特,开着三轮车(车胎粗而大,车厢长而宽,看来是特意加工的)到处吆喝葡萄干、核桃仁、新疆蜜枣,必定是维吾尔族人。八九月一过,他们就像雁子般“飞回”各地,带来塞外气息,也带来新疆各种特产。有一天,县城里竟然发现了八九辆车子,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车里装着一样的货色,一样的价格。会说汉话,彼此之间交流,用他们才听得懂的话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买卖就做,若销售起来不大利索,收拾行囊就走人。
有天,汽车站小广场来了一辆汽车,卸下一堆箱子后,有人挂出广告牌,上写免费观赏大型歌舞杂技的字样。车子开出,来来回回在主街道用电喇叭吆喝:晚八半点半,请父老乡亲到汽车站小广场,观看免费歌舞杂技……县城文娱活动少,精神文化单调,尤其打工的外来农民工,闻听声音洪亮好听、不绝如缕的叫喊声,不掏钱观看歌舞杂耍,无不喜形于色,早早来到地方。
吆喝了半天,说是八点半开演,到九点多了,才有小姑娘登台亮相。功夫倒是地道,高凳上弯腰用嘴衔走鲜花,绝非一般人能做到。摇摇晃晃的钢丝绳上走来走去,更是让观者赞叹不已。观众看着攒劲,一个劲鼓掌加油。待小姑娘下台,主持人说小姑娘父母早亡,他们收留在杂技团,让其发挥特长,养育年老的爷爷和多病的奶奶,携带了寺院著名主持开光的平安符,一是对小姑娘的支持,二来也可保佑好人一生平安。不多,只仅仅带了20余条,每条只收手工费10元,就一包烟钱。不要平安符的,哪位老板、先生,愿意赞助小姑娘生活费的,最少一元,最多十元。人群中有人带头捐助100元,马上就有掏20元、10元的人走到台前……节目继续进行,唱了三支歌,跳了两曲舞蹈后,又拿出跌打损伤的膏药,说药绝对好。人们一听此话,立马纷纷走人,只剩十几个孩子继续观看节目。看没有观众了,节目不再演出,收拾好东西,拿出灶具,做了些饭菜,匆匆忙忙吃完,演员也陆续钻进汽车,休息一番,以便第二天的奔波。
外乡人见识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体察了有别于故乡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性。有一位四十多岁,脸色红中带黄,一个眼睛有些问题的兰州人,和他有意攀谈了两个多小时,他说你们这儿人还穷,不算富裕,但心眼好,实诚。人买东西爱扎堆,就像我赶城隍爷庙会,一伙人围观,只要有几个人带头卖,其余人跟风似的抢着卖。以为是啥便宜,卖不到会吃亏。五天光皮带买了四百条,还附带着销售了200对镯子(一条皮带和一对镯子均为10元)。我说你平时干些啥,回答说摆地摊,啥能赚钱就摆啥。前些年听说市里有几个单位搞福利,联系了两车天水花牛苹果,美美赚了一笔。遇到文物啥的,也收。去年在金昌,遇到一工人,说是换套大楼房,差些钱,把手头积攒的一些存货忍痛割爱拿出来。上百张老10元、5元钞票,崭纸新,还连号。每张给了他200元,找行家翻手就出售了300元。文物关键要识货人。前些天到乡下摆摊,一个老汉,三番五次缠着我,递给我一黄铜古旧锁子。我瞅着能值些钱,但一个劲推脱说没有什么价值,一个锁子,值不了几个钱,没有谁看上。最后缠来缠去,给了120元。你猜我倒手赚了多少?200-300元吧?不,少了,赚了这个数,他指头上显示出八字。乖乖,一个不起眼的黄锁子就赚了700多。他呵呵笑着,文物瞅中了,关键要会砍价。明明看上了,偏说不行,这东西不怎么样。要不然说很值钱,要么漫天要价,让你干瞪眼,无法接受;要么人家以为是宝贝,死不丢手,到手的买卖打水漂。人嘛,欲望是无止境的……
说话与衣服各异,穿戴与买卖不同的外乡人,一年四季都有,走马灯似的,生旦净末丑,在形形色色各种不同的“舞台上”亮相、演出。背几只竹笛、小打鼓、梳子二胡什么零碎玩意儿的,定然是住最廉价的店,吃最便宜的饭,用脚步丈量人生路,靠信念支撑自己坚韧走下去。而领几只猴走村过镇、靠几十箱蜂蜜放蜂的,依赖猴子的表演,凭借蜜蜂的辛劳,维持生活,养育家庭。常为那些卖膏药、气球、瓷器、竹编笼子……的担忧,如此惨淡的生意,如何赚钱。但他们的身影隔三间五就能看到——在汽车上、乡村道路上、农贸市场里、廉价旅店门前,行色匆匆,脚步稳健,打拼着光阴,书写着人生。
随着户籍政策的放松,人们观念意识的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村的出现,通信及交通的便捷快速,越来越多的外乡人离开那方热土,走出熟悉的家门,到外地主动出击,到他乡谋求致富门路,以求更大更好的发展——县城里搞房地产的浙江人,做服装生意的武汉人、上海人、温州人,开化妆品美容的福建人,卖皮鞋皮带皮包的湖南人,做足浴保健的新疆人,安装铝合金门窗的江苏人(有5、6家之多),清洗汽车及汽车美容的河南人,开餐馆的重庆人、四川人,做水产生意的江苏人,以及配眼镜的罗眼镜,维修出售水暖器材的王安徽(先是木匠,后搞装潢,逐渐积累资本)……他们从走南闯北中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而来——探求其其命运与人生轨迹,勾勒其发展足迹与创业经验,有不少人(或是父辈)就是从小打小闹的补鞋、做木匠裁缝、搞装修做起,一点点积累资金与经验,一步步逐步发展壮大,与第二故乡山水人文相濡以沫,水乳交融,才有了如此的辉煌成就。如今的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包容;如今人们的乡土观念,越来越被传统思维打破——没有哪一个地方的路上,找不到外乡人的坚实足迹;没有哪一个地方的发展,离开了外乡人的苦苦打拼!
风景在路上。梦想在心中。
奔走四方的外乡人不怕孤寂,不惧风霜,经受着世间苦难,磨砺着人生岁月。其实,历经了风风雨雨,饱尝了酸甜苦辣,人生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磨难困苦无法忍受?!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1-9-18 16:34 编辑 ] 本色生活之外乡人, 感悟, 生活, 写照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