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两年记之三:那些美丽的日子
2021-12-23抒情散文夏冰
一、“大家全到了吗?”再一次走进校园当老师,是1982年9月初。C村学校有一位老师要去省里进修半年,经过有关手续,我便来到C校,担任了五乙班的班主任,并代语文、政治、历史等课。前两个月在Z校习惯了一个班42个人,乍一走进五乙班,我愣了一下,……
一、“大家全到了吗?”
再一次走进校园当老师,是1982年9月初。C村学校有一位老师要去省里进修半年,经过有关手续,我便来到C校,担任了五乙班的班主任,并代语文、政治、历史等课。
前两个月在Z校习惯了一个班42个人,乍一走进五乙班,我愣了一下,不由得问:“大家全到了吗?”
一个男孩站起来,笑容满面地说:“报告老师,五乙班男生14人,女生14人,全部已到。”
我问:“你是——”
他依然笑容满面地答道:“报告老师,我是班长闫利业。”
好一个精干利落的小班长。注视着始终洋溢在这个男孩圆脸上的笑意,我立刻对他拥有了好感。我示意他坐下,说:“很好。来,我们先认识一下——”
我捏起一枝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孩子们轻声念着,叽叽喳喳像是小鸟一样。
这便是我们初次见面的情形。近30年过去了,还依然清晰。
二、“把大脑轰隆轰隆地开动起来——”
第一节课上完,布置了作业后,一个男孩问:“老师,日记写不写?”
“什么日记?”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男孩说:“原先的老师让我们一天写一篇日记。”
这时候有的同学说:“当然写,这还用问!”
还有的同学说:“不用写了吧,烦死了。”
……
我没有马上说话。我想听听更多的来自孩子们的真实声音。
过一会儿,我发现学习委员坐在那里,很安静,一直没说话,就问她:“你说说看,日记用不用写?”
她站起来答道:“写是肯定要写,但不能像原先那样写。”
“废话,那你说该咋样写?”有同学质问她。
她说:“我也不知道,但肯定不能那样写,跟流水账似的,还平淡。”
于是大家纷纷说:
“是啊,不会写啊。”
“主要是没啥写的。”
“对,每天编瞎话,都愁死了……”
于是我说:“大家看这样好不好,你们只管放开了手脚写,我来负责教大家写什么和怎样写——”
我还没说完,就有人打断话头:“老师,什么叫放开了手脚写啊?”
大家都说他:“别打断老师说话。”
我笑笑说:“没关系。这位同学问得好,我正准备跟大家说呢。这样,大家先下课休息会儿,下节课我们继续。”
有几个孩子围上来。我问他们原先的老师是不是这样上课,他们摇头:“不是的,他不允许我们自由讲话。”
我再问:“你们喜欢这样上课么?”
他们笑嘻嘻的说:“喜欢。”
接下来的一节课,我告诉孩子们,我让大家写的日记,其实就是一种片断练习,重点是描写片断,它能够为写好作文打基础,所以需要认真坚持。所谓放开了手脚写,就是把大脑轰隆轰隆开动起来,——我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势做着车轮子滚动起来的样子,下面孩子们也哈哈笑着,做着车轮滚动的手势,——我继续说,要求大家尽量无拘无束,不受限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孙悟空大家都知道吧,就像孙悟空在天上翻筋斗云一样,想往哪儿翻就往哪儿翻,不要有任何顾虑。具体到写什么,那可就多啦。我掰着指头给他们数——凡是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包括闻到的梦到的,所有所有,都可以写。阳光明媚可以写,刮风下雨可以写,小燕子垒窝可以写,小蚂蚁搬家也可以写,小妹妹哭、小弟弟笑,全都可以写……
“爸爸妈妈吵架可不可以写?”一个男孩又打断了我的话。
“哈哈,那肯定能写!”马上有人接上话茬。
“应该能吧?”
“不好吧,写了爸爸妈妈会不高兴的。”
……
大家七嘴八舌。
我点点头:“是的,爸爸妈妈吵架当然也可以写,但像写其他内容一样,需要写得有意思,感动人。”
怎样写得有意思感动人呢?我告诉他们,生活中你怎样说话,日记里就怎样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亲切、自然。要大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要恰当地运用成语歇后语以及谚语,使所写内容生动具体、活泼有趣,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最重要的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最后我总结说:只要大家把大脑轰隆轰隆地——我再次做手势,孩子们也跟着做手势,齐声说——开动起来——我说,很好,这样,日记就能写好,日记写好了,作文也就能写好。大家有信心么?
教室里是不约而同的一声回答:“有!”
“好,有没有,咱看行动。”
接下来,每天早晨,我一走进教室,就在黑板左上角写两个词语,有时是四个字的成语或者叠词,有时是两个字或者三个字五个字甚至字数更多的习惯性用语。我要求他们在当天的日记里,不仅要运用比喻句和拟人句,还要用上这两个词语。当然,所用词语越多越好。但是不能堆砌,要注意恰当。再好的词语,也得用对时候,用对地方。我举例说,比如一条十分漂亮的围巾,你大夏天围在脖子上,是啥效果?
他们哈哈大笑。
从我自己的写作经验看,拥有很好的口头作文能力很重要。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决定每个周一下午专门利用一节课,作为故事会,动员人人讲故事。当我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下面一张张笑脸都仰起来,活泼泼的眼睛都发亮地转动着。有的快活地冲我嚷,有的互相逗笑,一个男生在下面偷偷地敲起桌子来……
三、“字典是个好老师——”
孩子们写日记的兴趣被我调动了起来。他们积极地写,积极地交回来。但是,其中错别字真是多啊。
一个男生这样写:
哪个星其天,我在家里哄妹妹,妹妹非要出去要,我说妹妹,你是个丑八怪,出去人家的娃娃会害怕,妹妹就苦了。妈妈说是被我气苦的。
我一边看一边笑,学生们纳闷地看着我。我就把这段话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看。他们看了也笑。我问他们笑啥,有的说有意思,有的说净是错别字,不会念。我请这位男生站起来念,他很流畅地念完了,同时,他脸红了。我问他脸红什么,他说自己写的这段话里有错别字。我问大家这段话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同学们说语言生动。我说何以见得?大家说“妹妹是个丑八怪”。我说对,这句话亲切,生活化,挺不错。我又问这段话里有几个错别字,大家说有5个。我请一个孩子上黑板改。结果只把“哪天”的“哪”改为“那”,把“出去要”的“要”改为“耍”,把两个“苦”改为“哭”。我问还有没有。大家说有。另一个孩子自告奋勇上来把“星其天”的“其”改为“期”。
我问:错别字怕不怕?
孩子们说:怕。
我说,之所以大家容易在日记作文里出现错别字,一个是不会写,一个是粗心大意。本来会写的字,一粗心,写错了。这位男生就说,我就是这样,太粗心了,其实这段话里这几个错别字,我都会写,就是写的时候不操心。
我告诉他们,写日记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一定要勤翻字典,避免写错别字,不能偷懒。另外,写完以后,至少要念上两遍,才能发现因为粗心出现的错别字。
有个女孩小声说:“我不会查字典。”一旁一个男生粗门大嗓说:“蚊子哼哼呢,让不让人听!”大家就笑。我也笑了,问大家,谁会查字典。好多胳臂争先恐后举起来。我问,谁可以教教这位女生吗?“我可以!”“我可以!”“还有谁不会,可以请会的同学教一下,千万不敢使懒。”
那些天,我站在讲台上,一张嘴:“字典是个——”孩子们就接口道:“好老师——”异口同声喊完,都嘻嘻哈哈的笑。我拍拍讲桌上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说:“别光知道喊,要真正懂得去请教这位好老师,不敢忘了他。”
有个男孩说,老师,我没有你那大词典。我说字典也行。他说字典也没有。我说让你家长给你买一本。他说爸爸妈妈不给他买。有个女生说,不是他爸他妈不给他买,而是他把他爸他妈给他买字典的钱买冰棍儿和糖吃了。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男孩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服气地说,你们谁不爱吃糖?谁不爱吃冰棍儿?
同学们纷纷说:
“你这是强词夺理。”
“你这是学习态度不端正。”
“是学习重要还是吃糖吃冰棍儿重要?”
“……”
一席话说得男孩把脑袋深深地扎下去,埋到课桌下面去了。
四、“看看你的‘下水作文’吧!”
在教学方面,我没有参加过任何正规的培训,我所拥有的,就是十年来做学生的听课经验和一年多来的教学经验。可是我无师自通。无论是备课还是在课堂上,我坚决摈弃传统的照抄教案法和填鸭式教学法,尽情发挥,自然进行,着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求他们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记忆、灵活运用。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上,我创造性地开辟了“下水作文”——即每次作文课,我自己先从不同材料、不同角度动手,写两到三篇示例文章,努力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指导和辅导学生。我的这个创举不仅获得学生广泛欢迎,让我的作文教学如鱼得水,也在联校领导检查教师教案工作中得到赞赏。
常有学生冲着我说:“老师,看看你的‘下水作文’吧!”我随手递给他们的同时,充分意识到,此举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面对孩子们喜气洋洋的笑脸,我心里充满了由衷的快乐。
五、长跑能手和小小观察家
泽芳既是淘气大王,也是我们班上长跑能手,在联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她屡屡获得长跑冠军,让全班引以为豪。每到她跑的时候,大家跑前跑后为她加油。看她甩着两条长腿把别人远远地拉在后面,全班同学开怀大笑。
一次,我带孩子们徒步去县城玩,途中,路西横着一座小土山,女生们就问:“土山上有啥呀?”我还没答话,泽芳挑逗地说:“咱们去瞧瞧!”边说,边下了路,往土山那儿跑,两三个女生也尾随而去。男生们冲着她们嚷:“有蛇!蛇!”跑在头里的泽芳不停步,也嚷:“我们不怕!”随后,“咯咯咯”、“哈哈哈”——一阵阵清脆爽朗的大笑陪伴她转过山旮旯,不见了。后边几个女生跑着、跳着、笑着,也不见了。我边走,边瞧着土山:看不见一个人影,听不到一声人响。她们自然会撵上来的,我想。路过土山,往前走了几十步,果然,伴着嘻嘻哈哈的笑闹声,踏踏踏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回头,嚯,她们赛跑呢!最先跑来的便是泽芳。只见她喘着气,“哈哈哈哈……”笑个不住。到了跟前,她笑得弯了腰,半天才炒豆子似的说:“笑死人!——没见过那样的山!草没草,花没花,树没树,净是些灰皮烂石头!可是绕着石头捉迷藏,倒也挺高兴!咳,依我说,咱们有时间,到这土山上痛痛快快玩上它一天……”她上气不接下气,话没说完,又“呵呵呵”乐起来……
征得校领导同意,我在下午活动时间,常带他们去村西河滩玩。
树林子里,孩子们四处散开,一会儿,这片不大的林子里响起了一串串的笑声,朝气蓬勃的歌子也唱了起来。一些女生利用较宽阔的地方跳起了皮筋儿,另外一些女生则绕着林子的空隙玩起了“猫逮耗子”;男生分散在林子外面接近河岸的空地上,冲锋、投弹、呐喊,嘴里“嘎嘎嘎……”、“哒哒哒……”、“砰——砰——砰——”地响着。
一棵碗口粗的歪脖子槐树的枝杈上,骑着一个女孩,她便是泽芳。只见她两手握着树枝,身子晃来晃去,看见我过来,“吃吃”地笑了。“当心摔着!”我喊。她放声大笑:“哈——看把你吓的!”晃得更厉害了。我脱口而出:“疯丫头!”她却喜眉笑眼的,朝我扮起怪相来,嘴里还叫:“呦——”
这女孩,她平时是那么淘气,我们集体合影时,大家都喜笑颜开,她却是一副平平淡淡的表情。我们看着照片,都说,这哪是你呀?她也笑嘻嘻地说:“就是,这是谁啊,板着个脸蛋子!”话没说完,就嘻开嘴巴子大笑不止。孩子们都说她,真是个活宝。
与泽芳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丽娩。
林子外面的一条水沟旁,蹲着一个女孩子。我走过去,站在她背后。她望着沟里的水,很专注的模样。我看看水。水无声无息地涌过来,一直往北跑去。水里藏着什么呢?我在她旁边蹲下去,想问什么,又怕惊动着她。我发现她双眉微蹙,鼻尖淌汗,小脸蛋儿红扑扑的。忽然,她抬头看见了我,眸子里闪着奇异的光彩:“老师,你看,水里有什么?”我仔细瞅了瞅,摇摇头。“那个——你看,五颜六色的波光,多美啊!”我注意地看了看,果然,阳光斜射在水面上,粼粼的波光一闪一闪的,五彩斑斓,直晃眼。几个同学围上来,不解地看着我。“她在那里观察水波呢!”我说。她不满意了,瞪我一眼。孩子们笑起来。
她就是丽娩。过了一会儿,丽娩又跑过来,问:“老师,小草的身子长呢还是根子长?”我说:“根子长。”她又问:“长多少?”我摇头。她发亮的眼珠子一转,扭身跑到一棵小草旁。那小草有一尺多长。丽娩向站在跟前的三、四个女生仰起脸,说:“咱们挖开看看!”于是,十来只细嫩的手拣上树棍儿,一起动手挖。小草周围的土松开了;小草周围堆了一指头高的土了。丽娩说:“注意不要弄折草根呀!”露出了根,她们小心地顺着根子挖。根子左拐右拐,像一条蛇似的盘在土壤里。她们边挖边嘀咕:“还没到头,好长哦!”……最后,终于挖出来了。她们欢欣雀跃,又惊诧不已——那根子,竟有小草身子的三倍多长!
当日,丽娩把她的观察所得——波光,小草,都记在了日记里,并且描写得详细生动,形象有趣。我当即给大家念了一遍,并启发他们说:“懂了吧,由观察到描写——好日记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孩子们若有所悟地连连点头。
六、抓特务
一天,数学课时间,我发现数学张老师和一些孩子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玩得挺起劲,就走过去。原来,数学老师执行的是“谁早完成练习题,谁到教室外面玩”的政策。而且不单单是学生玩,她也参与其中。他们的玩法很新颖。数学老师伸直了一根长长的玉米秸,转着圈子扫周围站着的一圈学生。学生们一见玉米秸扫过来,就慌忙往起一跳,躲不过去的就算输了,乖乖地站到圈子中间,背诵数学公式和相关定义。我看着这情形,想,这倒是一个好办法。难怪张老师代的班在联校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难怪孩子们都喜欢张老师。她是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融教学与娱乐于一体了。
别看张老师是教数学的,又是有两个孩子的妈了,可她童心不减。有一次,张老师兴致勃勃地跟我说,今天下午咱们带孩子们去抓特务吧。我问她特务是谁。她说特务是女同学巧莲,由她带去化妆。我问什么时候,在哪里抓。她说再过20分,在学校以西,河滩以东,南北都截至村子的界限这个范围搜索就行,给你们限时两小时。两小时后找不到,咱在学校外大路上集合。
我马上在班里做了动员。大家摩拳擦掌,群情激奋。我强调说,一定不能大意,因为,特务是由张老师安排的,张老师足智多谋,诡计多端,特务究竟在哪里,我们都不知道。大家需要加心在意,在限定的范围里,仔细搜索。然后分成三个队,每队9人,指定了队长,分别行动。
我亲自带领一个队,穿插到河滩所在的区域。孩子们一会儿做地毯式搜索,一会儿大声喊:我们看见你啦,快出来吧。我说,你们这纯粹是虚张声势,特务能听你们的,乖乖跑出来让你们抓吗?孩子们吐吐舌头,笑了,猫着腰继续在河滩里搜寻。沟沟叉叉,小树林,都不放过,甚至还探头到树上的枝枝杈杈去左瞧右瞧。
看看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丝毫没有动静,我有些急了,召集几个脑子灵活的孩子聚在一起,商议对策。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自的建议。我经过分析综合,采纳了几个孩子放弃河滩、集中在学校周围搜索的建议。于是让大部队撤回来,集中兵力在学校附近搜索。可惜,直到两个小时的时限已到,我们也毫无所获。我们全体在学校外大路上集合,这时候,张老师笑着走来。我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同学们纷纷问张老师特务在哪里。只见张老师转脸向大路正南方向的田地里喊了一嗓子:“回来吧!”地里有三三两两的人在干活儿。一个背对着我们在地里劳作的人直起腰来,只见这人戴一顶大草帽,穿一件宽大的男人上衣,向我们走来。近了,她举起草帽,一头黑亮的头发披散开来……
大家说:
“哎呀,咱们就差一点了呀!”
“女扮男装啊!”
“哪有特务不搞破坏,还在地里劳动的呀?”
张老师说:“其实,我就是想通过这个游戏,让大家养成勤动脑筋的习惯。有些事情,看去简单,其实不简单,需要你多动动脑筋。你们看,咱们的特务就在你眼跟前的地里,可你就是想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是啊,为什么呢?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七、我的“大打出手”和劳动委员的“撒手锏”
小国这孩子,长得瘦小,机灵,可是十分调皮。不仅在课堂上跟同学乱说话,还接老师的话音,还老追打女同学,逗她们哭,衣服也不整洁,脸上也成天挂着横七竖八的黑道道。跟他说了多次了,他全然不在意,仍然乱说话,仍然惹女生哭,仍然脏七污八的,神气地在同学们中间窜来窜去。遇到老师批评,不是伸舌头做鬼脸,嘿嘿的笑,就是一副“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样子。几个男生在他的影响下,也兴风作浪,“八仙过海”,故意显摆自己“捣乱”的“功夫”。
一忍再忍、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我揍了小国等人。重点是小国。我让这几个捣蛋鬼在教室前面站成一排,我问小国为啥一而再再而三捣乱,他不说话,只是嘿嘿嘿的笑。我一巴掌把小国打翻在地。那一刻,我愣了。我听到下面的女生惊叫出声。小国是那么瘦小,骨碌碌地在地上乱滚,但是,他没哭,不但没哭,他还在笑,挤眉弄眼地笑。这更激怒了我。我怒不可遏,跟上去飞起一脚,他骨碌碌就滚出教室去了。然后我让他站起来。他本来很脏的脸孔更显其脏,本来很脏的衣服上沾满了尘土。就是这样,他仍然在笑。就是这么可恶。面对这个可恶的家伙,我彻底失去了耐心。同时,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无奈,自己的无计可施。我勒令他站到墙角去,可是他还是不能乖乖的,总要向大家做鬼脸,吐舌头,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我不再理他,开始惩治另外几个。我一一在他们后脖颈掌掴,他们吸着冷气缩头缩脑,可怜巴巴的。
然后我问大家该咋办?如何才能让这些害群之马不再危害整个班集体?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摇头。
我召集班干部开会,研究商量对策。我们一致认为,只要管好小国,其他人就好说了。小国这个刺儿头咋办?有的干部说,不行就再狠狠地揍他。也有的说,要不找他家长,让他爸爸管他。还有的说,实在不行,让他到别班去吧。我摇摇头,说,这些都不是好办法。这时候劳动委员建生看我一眼说,要不,我来试试看?
我问他有啥办法。他说,我先试试吧,不行再说。其他班干部也说,好,就让建生试试吧。
接下来的几天,小国果然收敛了好多,明显听话多了,衣服也整洁起来,小脸上也能保持起码的干净了。我想,或许他保持不了几天,就会故态复萌。不妨再观察几天看。又过一些日子,他越来越表现得好了。我有些纳闷,私下里找建生问:
“你究竟用了啥法子?他像是变了个人呢。”
建生有些腼腆地说:“其实也没啥。不用说了吧。他能改好就行。”
我笑笑说:“当然,说不说随你。不过,我还是好奇啊。”
建生也笑了,说:“真的没啥。我只问了他两句话,就搞定了。”
“哦?哪两句话?”
“首先我问他,咱俩是不是好朋友?他说是。我又问他,你要是再不听老师的话,我就不理你了,你怕不怕?他说怕。”
好嘛,他这“撒手锏”可真让人大开眼界。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就有这么重要,我算是领教了。我赞许地点点头,夸了他一句:“好样的!”
但是,我常常想起自己的“大打出手”。我想着小国骨碌碌地在地上乱滚、被我一脚踢出教室的情形,诧异不已。这是我吗?我为什么会这样“凶暴”地对待这个瘦小的男孩?仅仅因为他淘气么?就算是他淘气,我这样对待他,应该吗?很明显不应该。我十分不安。我的不安与日俱增。尤其是,得知建生仅凭两句话就搞定了小国,更衬托出我的“差劲”。这让我深深汗颜,无地自容。
过了些日子,我终于鼓起勇气,找小国表示歉意,说对不起。没想到小国眼睛一瞪,说,你是为我好,我干嘛要接受你的道歉呢?我说就算是为你好,也不该那样打你,老师打学生,总归是不对的。小国摇摇头,说,老师,我真心跟你说吧,你打得好,你把我打醒了。要不是你,我就失去建生这个好朋友了。看着懂事的小国,我百感交集,摸摸他的头,说,要好好珍惜你和建生的友谊,做个好孩子。他点点头,呲牙笑了,露出一嘴整齐洁白的牙齿。
八、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我常想,究竟是我给予孩子们更多,还是孩子们给予我更多?
有一件事,我必须跟大家实话实说。其实早该说的。一直没说,是我没想好应该怎么说。对二十多年前这些孩子们,我一直心怀感激之情。或者说,感恩之情。这一点也不夸张。事实确实如此。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我十分清楚地能够看到内心里真实的自己。我能够鲜明地感受到自己的心仿佛一块冰,在孩子们温情的作用下,一点一点,渐渐融化的过程。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不得不说,当时的自己精神状态很不好。由于自身原因,加之家庭因素,与人交往的能力严重缺乏,我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遭受了别人难以想象的欺侮和折磨。长达8年的经历让我时常感觉是在梦魇里。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变本加厉,一切以几何级数暴涨。别的不说了,被人左右开弓打耳光是什么滋味?被人往身上脸上吐唾沫是什么滋味?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是为了什么?劈头而来的种种厄运令我猝不及防。所以,我连两年高中都没有读完,在高二第二学期就被迫卷铺盖回家了,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说了再见,平生第一次的人生际遇就这样付之东流。内心深处的压抑只有自己知道。与其说是因病回家,不如说是躲避,力求寻找一个心灵的庇护之所。
往事不堪回首。重新注视这些,如同揭开伤疤,面对那鲜血淋漓的创口。昔日的屈辱分明还在。注视曾经那个脆弱到不堪一击的自己,内心的隐痛依然。
十六、七岁,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阶段,生活向我展示的是疾风暴雨,甚至,腥风苦雨。无数个晨昏,我踽踽独行于校园里,扪心自问,自己做错了什么,遭受如此待遇?我不明白,无法明白。直觉告诉自己不全是自己的错。我想当然地认为,错就错在自己不会打架,不会骂人,给自己做不了主。面对那些很不友好的冷嘲热讽、肆意侮辱,只会忍气吞声、默默无言。严重的口吃妨碍了自己与伶牙俐齿的对手打口水仗,自小养成的习惯让自己不知道怎样出手还击,甚至怕敢伸手揍人、哪怕是捍卫自身。而对手却是得寸进尺,恶性循环。于是,面对欺凌,独身自处,沉默寡言,成为那时候我惟一的最佳武器。我无法相信任何人,无法拥有友谊,少数同学的善意也在那种凌厉无赖的侮辱之下显得不值一提。生活是一片漆黑,一团乱麻,一切在自己眼前黯淡无光。我甚至不止一次冒出与世作别的念头,并有所行动……
现在想来,那其中可能有男孩子生性里固有的喜欢恶作剧的因素在作怪。也并非什么人性恶作祟。各种因素归结、碰撞使然。如今,我将临天命之年,联想社会现实,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我觉得,强者对弱者与生俱来的强有力征服,似乎是人生一种正常的准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不能生存,只能说明你不是适者。你与人的交际往来出了问题。但斯时斯地,我并不能做这样理性的判断。陷入精神泥淖的自己一蹶不振,离开高中学校后,没在家里待几天,就躲到了父亲所在的学校,默默地自我疗伤。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才萌生换个环境、休养心灵的渴望。最初在S校做义务教师、接着在Z校做代教、然后再到C校做代教,这都算是自己为心灵找个避风港的手段。挣几个工资是一方面,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慰藉心灵。心里一团糟的自己能够教出个什么样来,其实是很茫然的——所幸自己没有让孩子们失望,没有耽搁了孩子们。在我眼里,孩子们宛若救命的稻草,我一把抓住,舍不得放开。让自己没有想到的是,果然,孩子们以其纯真善良,无意中改变了我、给自己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S校就萌发了,到了Z校又有所发展,到了C校,再次加强。是孩子们给了我浓浓春意,暖暖热流。
那时候,我十八、九岁,孩子们十二、三岁,某种意义上说,我正是在孩子们的精神滋养里,成熟了,长大了,成人了。这是孩子们所不知道的。这是孩子们幼小的心所不曾觉察的。但是,我无比欣悦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我鲜明地注意到了这一点,明确了这一点。我不能欺骗自己。我的开心是如此真实。我自由地呼吸。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强大。困扰我多年的自卑感悄然遁去。我的十分严重的口吃也居然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得以矫正,到后来,人们几乎听不出来了。我重新拥有了自信和自尊,自立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孩子们其实并不知道他们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老师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他们给予了我如此巨大的帮助,他们完成了怎样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他们并不知晓。对他们而言,只是自然本色地做了他们喜欢做的。他们或许以为,他们所给我的这一切十分平常,微不足道;在我,则意义重大,非比寻常。
九、墙洞里的纸、小木匠,以及小闹钟……
孩子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因此他们的淘气,我能理解。随着日子的推移,他们的可爱一天天呈现出来,一个个仿佛小大人,让人看了十分的欣慰。
当时,我们的教室实在是太破旧了。墙上粉刷的泥皮纷纷脱落,土坯也这儿少一点,那儿缺一角,放眼看去,墙壁上净是窟窿。孩子们图省事,把废纸就近塞进去,天长日久,窟窿也被塞满了,一进教室,能够看到白花花的一片一片又一片。那天临下课我说了这事,课余时间,就看到大家在两位卫生委员三红和艳春的带领下,一起动手去掏,一边掏,一边说,哇,这么多啊。结果他们掏了满满三大簸箕废纸,倒在了校外的垃圾堆上。劳动委员建生又伙同几个男生带来铁锹、抹子,和了点泥,找了些碎砖烂瓦,把那窟窿填起来抹平。
教室里一些课桌板凳腿子松了,常常在孩子们搬动的时候就会倒了,砸了脚的事情也会发生。还是建生,带来斧子,找了一些小木头,做成楔子,丁丁当当把那些桌凳一一修好。看那熟练的样子,俨然一个小木匠。
有那么几天,我夜里加班加点备课,拟练习题,睡得晚,常常早晨起不来,误了跑操。一个男孩把自己家一只小闹钟拿来……此事连同以上掏废纸抹墙洞修桌凳,我作为当月学生好人好事向学校做了汇报,在周总结大会上,当着全校师生,校领导郑重其事表扬了我们班。孩子们听了,十分惊喜,会后纷纷跟我说:“老师,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我点点头,说:“老师相信你们!”
一天一天,孩子们与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往往放学了,他们也舍不得回家,围坐在我宿舍里,写作业,问问题,聊天,放开胆子玩儿,不亦乐乎。
快过春节的时候,他们照样聚在我宿舍,兴致勃勃地说着年的种种有趣故事。乔装过特务的巧莲在那儿吹开了泡泡糖。她那样子真可笑:把糖的一端噙在嘴里,鼓起腮帮子,使着吃奶的劲儿吹,吹呵吹,想吹出泡泡来,两只手还挥舞着……那个淘气丫头泽芳,竟然趁我出屋的当儿,躲在门口放起了鞭炮,结结实实吓了我一跳,她却嘻嘻的笑,手舞足蹈着,——天知道她从哪儿弄来的鞭炮!
学期终了考试,我们班全联校年级排名语文第一、数学第一、历史第一。那些天,孩子们红润润的脸庞上透着喜气,一个个小嘴巴唧唧呱呱的,说个没完……
半年的时间,倏忽而去。陪着我度过这些美丽日子的孩子们,都是那么鲜明而动感,叫人难以忘怀。他们各自的性格,已经在我心里定格。
十、那些红皮的绿皮的日记本
1983年,春节过后一个月,去省里进修的老师回来了。这便意味着,我需要再次跟孩子们告别。
这种告别真的是令人不安的。我尽量若无其事地跟孩子们说,老师要走了……我再次从孩子们眼睛里看到了那种迷茫与不舍,还有无奈。但是我没办法。走的时候,我采取了悄悄的离去。
回到家里的那个礼拜天,他们来了。他们竟然利用周末相跟着步行来到了我家。C村离我们村,不是很远,但是,我还是被孩子们这种纯真的情感打动了。我们坐在大门洞里,畅谈了一番,然后我让他们早点回家去。他们给我放下十几本红色和绿色封皮的塑料日记本。那是他们赠送给他们的老师的。日记本的扉页,用他们最工整的笔迹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看着这些崭新的日记本,我想起了半年前那一叠写字本。他们转身走去的时候,一步几回头。接下来的几个周末,他们仍然还要结伴来看我,有时候三五个,有时候六七个。来了,小坐一会儿,聊会儿天,然后回去。我以日记形式,重点运用描写,在几个红皮的绿皮的日记本上轮换着写上一些片断。就在这种时断时续的见面里,我把这些日记本再递给他们,由他们拿回去让大家传阅。回到我手里的,我继续写上新的片断。并告诉他们,也可以把自己写的片断练习拿给我看。一年以后,我把这十几本日记本都写满了。我常常拿起它们来看。看着那里面的一个个片断,我心里头十分踏实。看着那些红皮的绿皮的封面,那扉页上的一个个名字,我就好像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他们本人。他们的一颦一笑,他们独有的气息,令我心驰神往。我不厌其烦地以这样的方式与他们注视,生活里充满了温馨。
这样,那时候,那个1983年的一段日子里,我们虽然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上一面,但是因为这些红皮的绿皮的日记本,好像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样。
2011.7.16-7.22 [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1-7-22 20:32 编辑 ] 精神滋养, 青春记忆, 情感珍藏, 人生经历, 夏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