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爱
2021-12-23抒情散文ylruohe
即便是现在,我随时感觉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催促着让我不能停下前行的脚步。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又是什么样的眼神?其实很平常,父亲那双眼睛看起不是特别明亮,眼神并不是炯炯,但这双眼睛透出的关爱却是那样的恒久。我父亲并不是严父,在我记忆中只……
即便是现在,我随时感觉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催促着让我不能停下前行的脚步。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又是什么样的眼神?其实很平常,父亲那双眼睛看起不是特别明亮,眼神并不是炯炯,但这双眼睛透出的关爱却是那样的恒久。
我父亲并不是严父,在我记忆中只打过我一次,手掌也仅是轻轻落下,那是因为我逃学去钓鱼,被同学举报,教书的父亲不得以而为之。相反,父亲是一个非常仁慈的教师,对学生从不会轻易发怒,对家人更是如此。我们五个兄弟姊妹中,我与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最长,最终承接了父亲的衣钵,想来就是父亲那双眼睛注视的结果。
父亲曾对我说,因为我是早产儿,幼时羸弱多病,许多人都认为我不会活下来,他每天就用眼睛看着我,用手把着脉,觉得有问题就背着我走十几公里到公社卫生院打针,到六岁我病好读书为止。六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不知道父母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走完的,好在我活了下来,且在那以后很少打针,至今也没有输过液,这就是父亲的眼睛给我的最大福分。
“文革”后期,父亲被错处回乡,母亲也不再当民办教师,我们几兄妹都跟着母亲回到母亲娘家生活,生活极为艰苦,受够了亲戚邻居的冷眼白眼,而父亲却在自己的老家的山上被监督着劳动,一家人被人为分隔成几个家。每次父亲来,总会端详我们很久,依次摸着我们的头,在他的眼神中丝毫没有绝望,倒有几分闪亮,无声抚慰着我们。
父亲恢复工作做的第一件事就将我接到身边读书,每天都在我的旁边看我读书、写字,还利用管理阅览室的方便带回《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之类的杂志、报刊让我阅读,还不时让我写写作文,亲笔帮我批改。即便我做错了什么,父亲只用眼睛看着我,从不会多说一句话。
父亲一生历经磨难,六岁就失去父亲,下还有几个弟妹,好在祖母是个贤淑的农村妇女,节衣缩食供父亲上学,加上父亲自己的半工半读,父亲得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师范毕业生。毕业后,父亲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因生活艰苦,得了胃病,成为大理州第一例胃大部切除的病人,当时父亲不到三十岁,用熟悉他的人的话说,活下来已经就是奇迹。我想这就是他成为慈父而不是严父的原因。
父亲的性格是极其刚强的,他出钱送安葬的亲人就有九个,养大了我们五个兄妹,即便遭受难以忍受的委屈他都不呵一声,始终是祖辈的孝子,也是他的兄弟姊妹赖以依靠的大哥,直到得了脑血栓行动不变为止,我想这就是父亲的眼神并不是特别明亮有神的原因。
跟父亲在一起是轻松的,父亲很随和,做什么他都只是看着,实在过分,才说几句。即便是学业,父亲也没有做强制要求,只是说:“要认真,否则吃亏的是自己!”我在父亲身边的日子是自由的,但父亲有身体力行教育着我,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学习成绩还算可以,父亲其实的欣慰的。
小学毕业,我考上县一中,去读了不久,父亲考虑到姐姐、哥哥的供给困难,跟我商议让我回乡读,说让我牺牲才有利于整个家庭,我理解父亲,同意了。这一回乡,让我失去了考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导致我以后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就这次转学,父亲一直感觉愧对于心,很多次在我的面前说起,一直到去世前。其实,如我们这样的家庭,父亲作这样的选择是不得以而为之,我又怎么能责怪父亲呢?
我毕业分配,一向不求人的父亲一改往常的做法,拖着已患半边瘫的病体去找熟人,希望我分到个好学校,因此我才有被分到县属中学的机会。我教书的时候,父亲特意去到我教书的学校看了一回,看见我的安定才放心回家,就再也没有到我后边来。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受单位指派去州府顶岗,那天我正在看洱海的时候弟弟打电话来说父亲正在抢救,连忙搭车回到县城,单位的人已经在等着我,说你父亲的遗体已经运回老家。回到家,父亲已经装棺,等着我到盖棺盖,我说:“不打开看了,钉上吧!”我不愿意惊扰一生辛劳的父亲。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为我抄录的诸葛亮《戒子书》,还有要他帮我写的一篇白族祭文;有本笔记本上,贴着那几年我在报刊上发表的新闻与文章。我在期间体会到了不善言语的父亲心中的大爱和殷殷的希望,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无法停止。父亲活着的时候,曾经用“若谷”的笔名发表过文章,我就取了个“若河”的笔名,将父亲的爱好延续,以表对父亲的纪念。
如今,父亲去世已经近六年,但我始终感觉父亲还在,正用那双眼睛注视着我,正看着我走过的每一步路,正看着我用“若河”的笔名写的文字。
[ 本帖最后由 ylruohe 于 2011-7-15 22:54 编辑 ]
我父亲并不是严父,在我记忆中只打过我一次,手掌也仅是轻轻落下,那是因为我逃学去钓鱼,被同学举报,教书的父亲不得以而为之。相反,父亲是一个非常仁慈的教师,对学生从不会轻易发怒,对家人更是如此。我们五个兄弟姊妹中,我与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最长,最终承接了父亲的衣钵,想来就是父亲那双眼睛注视的结果。
父亲曾对我说,因为我是早产儿,幼时羸弱多病,许多人都认为我不会活下来,他每天就用眼睛看着我,用手把着脉,觉得有问题就背着我走十几公里到公社卫生院打针,到六岁我病好读书为止。六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不知道父母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走完的,好在我活了下来,且在那以后很少打针,至今也没有输过液,这就是父亲的眼睛给我的最大福分。
“文革”后期,父亲被错处回乡,母亲也不再当民办教师,我们几兄妹都跟着母亲回到母亲娘家生活,生活极为艰苦,受够了亲戚邻居的冷眼白眼,而父亲却在自己的老家的山上被监督着劳动,一家人被人为分隔成几个家。每次父亲来,总会端详我们很久,依次摸着我们的头,在他的眼神中丝毫没有绝望,倒有几分闪亮,无声抚慰着我们。
父亲恢复工作做的第一件事就将我接到身边读书,每天都在我的旁边看我读书、写字,还利用管理阅览室的方便带回《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之类的杂志、报刊让我阅读,还不时让我写写作文,亲笔帮我批改。即便我做错了什么,父亲只用眼睛看着我,从不会多说一句话。
父亲一生历经磨难,六岁就失去父亲,下还有几个弟妹,好在祖母是个贤淑的农村妇女,节衣缩食供父亲上学,加上父亲自己的半工半读,父亲得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师范毕业生。毕业后,父亲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因生活艰苦,得了胃病,成为大理州第一例胃大部切除的病人,当时父亲不到三十岁,用熟悉他的人的话说,活下来已经就是奇迹。我想这就是他成为慈父而不是严父的原因。
父亲的性格是极其刚强的,他出钱送安葬的亲人就有九个,养大了我们五个兄妹,即便遭受难以忍受的委屈他都不呵一声,始终是祖辈的孝子,也是他的兄弟姊妹赖以依靠的大哥,直到得了脑血栓行动不变为止,我想这就是父亲的眼神并不是特别明亮有神的原因。
跟父亲在一起是轻松的,父亲很随和,做什么他都只是看着,实在过分,才说几句。即便是学业,父亲也没有做强制要求,只是说:“要认真,否则吃亏的是自己!”我在父亲身边的日子是自由的,但父亲有身体力行教育着我,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学习成绩还算可以,父亲其实的欣慰的。
小学毕业,我考上县一中,去读了不久,父亲考虑到姐姐、哥哥的供给困难,跟我商议让我回乡读,说让我牺牲才有利于整个家庭,我理解父亲,同意了。这一回乡,让我失去了考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导致我以后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就这次转学,父亲一直感觉愧对于心,很多次在我的面前说起,一直到去世前。其实,如我们这样的家庭,父亲作这样的选择是不得以而为之,我又怎么能责怪父亲呢?
我毕业分配,一向不求人的父亲一改往常的做法,拖着已患半边瘫的病体去找熟人,希望我分到个好学校,因此我才有被分到县属中学的机会。我教书的时候,父亲特意去到我教书的学校看了一回,看见我的安定才放心回家,就再也没有到我后边来。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受单位指派去州府顶岗,那天我正在看洱海的时候弟弟打电话来说父亲正在抢救,连忙搭车回到县城,单位的人已经在等着我,说你父亲的遗体已经运回老家。回到家,父亲已经装棺,等着我到盖棺盖,我说:“不打开看了,钉上吧!”我不愿意惊扰一生辛劳的父亲。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为我抄录的诸葛亮《戒子书》,还有要他帮我写的一篇白族祭文;有本笔记本上,贴着那几年我在报刊上发表的新闻与文章。我在期间体会到了不善言语的父亲心中的大爱和殷殷的希望,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无法停止。父亲活着的时候,曾经用“若谷”的笔名发表过文章,我就取了个“若河”的笔名,将父亲的爱好延续,以表对父亲的纪念。
如今,父亲去世已经近六年,但我始终感觉父亲还在,正用那双眼睛注视着我,正看着我走过的每一步路,正看着我用“若河”的笔名写的文字。
[ 本帖最后由 ylruohe 于 2011-7-15 22:5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