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语荷

2021-12-23叙事散文冷晰子

【壹】 古典的荷写荷,一定要用干净的纸张,还有,清凉月色。可我落笔的那个夜晚,逢了初夏的雨夜。有风。稀稀落落的雨点,轻轻敲在玻璃窗上,似曲。这样的意境,忆起韩愈的两句“风雨秋池上,高荷盖水繁。”和一幅曾看过的油画:民国装束的美丽女子,临窗……
【壹】 古典的荷

写荷,一定要用干净的纸张,还有,清凉月色。可我落笔的那个夜晚,逢了初夏的雨夜。有风。稀稀落落的雨点,轻轻敲在玻璃窗上,似曲。

这样的意境,忆起韩愈的两句“风雨秋池上,高荷盖水繁。”和一幅曾看过的油画:民国装束的美丽女子,临窗而立,窗前的景致,便是一片夏日荷花池。这样的画面,最适合民国女子马湘兰。有骨。

摊开一张宣纸,灯光下,泛着清白的光,愈加素净。墨荷,我尚是生手。不过是喜欢墨的清香,所以,无事时,拿来打发时光。只几笔水韵,便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点丑,但,终归是在异乡的夜晚为旅人添了几抹江南情。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从古至今,咏荷颂荷的古诗不少,我忆起的,却只心仪几句。这些诗句,都带了一点清寂的微凉和隐世的安然,亦或,小女子的浅愁轻伤。

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人称颂了千百年,从亭台楼阁的雕梁画栋中飒飒而来,怎么读都带了一点傲气。他是站在高处说莲,把莲比作了他自己。才咏了,歌了,而不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怜惜。所以,我一直都背不出《爱莲说》,尽管,只是短短篇章。

倒是李清照的咏荷的《一剪梅》记得分明:“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夕阳已去,晚霞尽散,月洁风清,凭栏远望,秋荷凉簟。雁已归来,锦书却远。一点寥落,几点微愁,许多思念。据说,这首词写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不久的第一次离别。所以才会“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还有她的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成为后人诋毁李清照的“证据”。说她失了妇人之德,说她嗜酒。身为女子,我却喜她这首词,不娇柔做作,不屈身礼教。将小女子的真性情,小把戏,尽落笔尖。

周邦彦的诗,我亦是喜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单一个“清”字,就是月色阑珊的辉霜满地,还有“圆”,荷叶的圆,雨后荷叶上水珠的圆,真是剔透晶莹的玲珑之美,还有风,荷的婷婷风姿,动感之媚,都在“风”里了。王国维盛赞过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说:“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可我却不喜他盛赞过的那个“举”字,稍嫌轻佻,失了荷应有的端静。

很多古诗里,都把荷当做芙蓉吟,譬如,文征明的“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州。”诗是好的,“宛转”两字,就是婀娜多姿的百媚千娇,荷自来就是江南女子的前世,一些柔弱,几许谦卑。款步盈然,裙随风飞。但我却不愿荷与芙蓉相提并论。芙蓉生在岸上,少了水洗的清润,倒影的婷婷。

李商隐写:“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山雨欲来风满楼。读过商隐的诗评,于他,有一份亲近在,这亲近来自于对他仕途的怜悯、于他身世的同情,于他夹在岳父与恩公两派之间被权势玩于股掌的无奈悲凉。应了他最终的命运 “一寸相思一寸灰”。风雨莲荷,真如李商隐的身世。飘摇流荡,虽出淤泥而不染,到底锦瑟无人听。

还是汉·乐府古辞《江南》最见人世真实的欢乐:“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一如初世鸿蒙的简静,雨洗的清新芬芳。这人世,真是美啊。值得恋恋而不忘。

【贰】 俗世的荷

去年夏天,在淘宝随意闲逛,无意与荷邂逅。

画画的大象。店主名。店里的服饰,均属手工。衣服的质地,是亚麻与返璞归真的纯棉。每件衣服,都是清淡的色,白、灰、兰、或者青。艳色也有,极少。与众不同的,是衣服的点缀,不是现代化的机器压制或者织出来的花纹,一色的手绘。由此,每一件,都独一无二。且,店家卖得并不贵。

画得不多,一两朵,或含苞待放,或蓓蕾初开,或低首含羞,或展露欢颜。雅致、古典、而宁静。时光随之流转,仿若民国的江南水乡,撸歌悠远。

这应了我心中的荷,从来都不属于城市。不属于城市中公园里的那半亩荷塘。她们,应该隐于汉.乐府的《江南》,李清照的《如梦令》,亦或,江南某个时光缓慢的古朴小镇,临水而居,轻舟徐徐。

毫不犹豫的买下四件,两件小上衣,一件,纯白的底,没有任何修饰的圆领,古典的斜襟盘扣,侧肩往下直到衣襟底部,深蓝色的荷梗,举半朵新荷。一件,绿底,两朵并蒂荷。两件长裤。一件深蓝底,右侧裤腿边,白荷盛开,荷叶半擎。左侧沿裤腰下,小荷青梗。一件,米色,右侧裤腿上,墨荷婷婷。颇有古典的韵:“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买时已是深秋。除了深蓝底的长裤尚能穿,其余三件,均挂于衣柜,急切切地等着夏日姗姗。

时光知心。今夏一一初遇尘缘。长发轻绾,虽与都市街头的时尚格格不入,可我穿得理直气壮,分外欢喜。

前两天,又在大象的网站,买了两件上衣,一件长裙。两件上衣里,一件名曰《若梦》纯棉的质地,浅浅的蓝,几朵新荷,含苞欲放。一件亚麻质地,深蓝的底,衣襟下摆墨色荷叶,安之若素,斜里伸出一茎小粉。青裙却无任何装饰,干净的蓝。

衣服还没到,要六七天的等待,在这等待里,心底,漾着雨后初晴等荷新开的切切。

为了学墨荷,近日还从当当网买了辉柏嘉的水溶性彩色铅笔,在素白的水粉纸上描绘荷的样子。

去夏,因了对荷的喜欢,自己亦手绘了两件小上衣。在卖布的地方,花十元钱,买了一块纯白隐条纹的床单布头,回家简单裁剪后,请裁缝师傅缝制好,买回一盒颜料,自己手绘了两朵粉荷。穿在身上,虽不高贵,却也洋洋得意,满是欢喜。

是有个小小梦想的。

就在那个临水荷开时光缓慢的小镇,开一家小小店铺,商品不用琳琅,都是心喜的就好;顾客不用如织,是知音才可。

【叁】 青梅煮酒的荷

网络中,识得的女子里,有两位,与荷有缘,并与我在文字里相知。

“红衣水湖”,读她的字,总让人念起徐志摩的两句有名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她的字,似江南布衣的简朴,却被穿得典雅高贵。似童话里的朗天与白云,干净得让你忍不住微笑,似一杯三泡碧螺春,清香盈盈,似一缕四月的阳,和煦柔暖。

2003年,我们相识于一个信合内部的BBS,里面大多是银行系统的人,我和她,却是系统外的,同在休闲区的文学版面,一起写字,一起灌水,连开玩笑,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两个女子的友情,清朗而明亮,如秀月似晨阳。

她说:她想种一池新荷。
我说:那我就在有月亮的晚上,拎一壶苗家的女儿红,与你浴荷香对饮,不醉不归。

我说:我想去浪迹天涯,
她说:那好,等尘缘散尽,我们携手浪迹。

我的生日,她写下:那个天使一样的女子。
她的生日,我写下:明月如霜,好风如水。

她还曾为我写下:那个临窗听雨的女子。我还曾经为她写下:一朵温柔。她曾在上海世博的日本馆内给我买了一本雅淡的绘着《源氏物语》的日记本,迢迢山水的寄过来。

她与别人,合出了一本书,书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水岸花城》。里面其他几位朋友,扉页上,都有自己的照片,唯她,用了一朵碧叶轻擎的荷。
我知道,那是她在尘世的内质。

“夏日荷风”,清水之交。识得她,在中财。

在中财,恐怕知道她是《碣石风》杂志的主编的人不多,因为,她没有当下许多编辑的那种唯恐天下人不识的张扬与招摇。高贵的文字,让当今文坛的一些编辑人为地打上了卑微的标签。

我对她另眼相看,并不因她是杂志主编的缘故,而是,曾经,中财的一位版主离开,她写下的一篇情深意重的文章。

她是唯一为那个离职的女子写下文字的人。俗语中的“人走茶凉”在她的心中,找不到位置。素日里,看到的是她稳重寡谈,却不晓她内心的温暖与热情。

我与她,在BBS之外,从未有任何交流,除了偶尔在收到《碣石风》杂志,看到我的文字,在她主编的《碣石风》上墨色雅淡时,我发个短信给她说:收到杂志和稿费了。谢谢。她回:稿费不多,抱歉。其实,字里相逢的知己,谁又在乎稿费的多少?每次,她从不事先告诉我,而是等杂志到了,稿费到了,我才知。让人记起夏夜月色下一池荷风的温柔与清凉,淡香悠远,笑靥恬静。



[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1-7-17 18:30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