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鸳鸯刀》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金庸小说,一般公认是越长的越好。他的中短篇只有三部:《越女剑》、《白马啸西风》、《鸳鸯刀》。三部作品若再分个高下,《白马》抒情柔美,较多起伏,可夺魁首;《越女剑》短而有味,朴拙轻灵,点活了“西子捧心”的典故,可列次席;《鸳鸯刀》热闹有趣,但少了回味,只能屈居第三。
《鸳鸯刀》并非不好,而是对手更好。事实上,这部短短的中篇还是很有些东西可说的。
该作品最显著的特色是幽默和讽刺。摆空架子而武功奇差的太岳四侠,一有风吹草动就魂不附体的周威信,从早吵到晚的林玉龙、任飞燕,包括两个年青娇憨的主人公袁冠南和萧中慧,都让作品引人发噱。为了在最短的篇幅内达到最佳的效果,小说中许多角色做了漫画式的处理:抓住一个特质,无限夸张,放大到惹人失笑的程度。
金庸虽夸大他们的缺点,也不忘照顾到他们的侧面,比如太岳四侠四个活宝,劫富济贫,侠义天真,互相之间生死与共。林玉龙、任飞燕彼此打骂不绝,被敌人点了穴道还要朝对方吐口水以泄愤,但其实夫妻情重,属于床头打架床尾和的欢喜冤家。周威信被调侃得最厉害,但作者对他也并不一笔抹倒,虽然动机不纯,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说梦话还想着鸳鸯刀,不失可爱。袁冠南和萧中慧的少不更事为喜剧氛围推波助澜,但他们本身并非被取笑或讥笑的对象。金庸对二人情窦初开、两情相悦、灰心绝望、大喜过望的情状写得十分有层次感。
我曾对朋友说过,周星驰主演的《神龙教》不如前作《鹿鼎记》。《鹿鼎记》的搞笑尚有节制,无厘头表演不致干扰到故事主线。《神龙教》的恶搞就有庸俗之嫌,有泛滥成灾之势,损害到故事的流畅与完满。因此《鹿鼎记》是出色的喜剧电影,《神龙教》是失败的电影喜剧。
金庸作品素来注重节制,《鸳鸯刀》亦然。它字里行间叫人忍俊不禁,但轻松而不轻佻,更不轻薄。这一点它接近电影《鹿鼎记》,而远离癫狂过火的《神龙教》。与《鹿鼎记》在笑料之外还有扎实的情节相似,《鸳鸯刀》在好玩以外另有剧情主干。这个主干的大部分是靠周威信的师叔、来自朝廷的顶尖高手卓天雄支撑。
卓天雄对主人公和几个配角不屈不挠的追击扣人心弦,因双方武功落差极大,更引起读者强烈的关切。在反追击的过程中,袁冠南、萧中慧从那对吵架夫妇手上学到了“夫妻刀法”,珠联璧合,将卓天雄击退。林玉龙和任飞燕二位“夫妻刀法”的原主反而无法发挥出这套武功应有的威力。金庸的设计颇含深意:一对夫妇若不能彼此怜惜、体谅、同心,一套天下无敌的奇功就会大打折扣;反过来说,男女主人公只因互生爱慕,互为照应,心心相应,便能逐走当世一流的强敌。这套刀法退敌之余,也起到了感情催化剂的作用。袁冠南去为萧中慧的父亲萧半和贺寿时,已有求亲之意了。
谁也没料到萧半和竟是太监,两位萧夫人分别是袁冠南、萧中慧的母亲,二人之父都被朝廷杀害,萧半和将遗孀、遗孤奋勇救出。袁冠南、萧中慧最终以鸳鸯刀使“夫妻刀法”,彻底打垮了卓天雄。而鸳鸯刀内号称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就此揭开:“仁者无敌”四字而已。
即使我高度概括,相信还是不难感到这个中篇在丰富的喜感外有更丰富的故事。其间金庸调动他做过电影编剧的经验,在场景的切换和过渡上借鉴影视技巧,以不多的人物烘托出欢然的气氛,以不长的篇幅铺陈出跌宕的情节,结尾处轻轻一点,强化了仁义方能无敌的主题。《天龙八部》说萧峰大有大打,小有小斗,聚贤庄大厅内独当数百名豪杰;小船里一样迅捷勇猛,三招两式便将赵钱孙和谭婆制住。金庸的创作亦近乎此。他的长篇气象万千,中篇如《鸳鸯刀》,方寸之地,小巧腾挪,同样引人入胜。若说“大雕三部曲”是蓊郁丛林,《鸳鸯刀》就是秀丽盆景,一枝一叶的修剪也见功力。
该篇还有个特点是力避血腥,有人受伤,但绝不渲染。从头到尾,正邪双方,没死一个人。这一点温瑞安也提到过,引为武侠小说的异数。我想这一定不是巧合:既然要写一部喜剧,索性就造一个洋溢着欢笑、远离了死亡、蕴育着希望的袖珍世界。
作为“花絮”,不妨一提:夫妻刀法很有几分像杨过、小龙女同使的“玉女素心剑法”。只不过后者要求更高。《神雕》中说:“……使这剑法的男女二人倘若不是情侣,则许多精妙之处实难体会;相互间心灵不能沟通,则联剑之际是朋友则太过客气,是尊长小辈便不免照拂仰赖;如属夫妻同使,妙则妙矣,可是其中脉脉含情、盈盈娇羞、若即若离、患得患失诸般心情却又差了一层。”这套剑法的神奇比之夫妻刀法有过之无不及:信息量更大,文化感更强,构思更新颖,人文含量也更浓稠。
以金庸大才,要写成百上千种武功而绝无雷同,也会吃力。除了上面这一例,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与慕容复的“斗转星移”原理均是借力打力。全真教和武当派的功夫都是开始进展缓慢,越到后来越增长迅速。北冥神功和吸星大法的承传关系,则是作者自己明文交待了的。
结语
神游金庸七部小说,有一种愉快的疲惫。写完时是黄昏,窗外夕阳如醉,晚霞满天。窗台上一盆文竹、一盆吊兰,正与金庸小说的情调押韵。我们看到的天空千百年前的祖先也曾看过。在古与今之间,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之间,金庸用如椽巨笔勾画长卷,搭建桥梁,使我们与多少代前的中国人隔着时空对话。这是奇妙的交流,也是奇异的感动。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搁笔之际,平安喜乐。
2013年9月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