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河今韵(修改版)
2021-12-23叙事散文堂珂
文/堂珂1、想不到这么好!“不甘中游争上游,几年汗水没白流。翻天覆地大变化,指日可待当排头。”“酒厂社区展新貌,窥一斑而知全貌。汶河两岸美如画,百姓幸福心里笑。创先争优显独到,全面发展三级跳。老城变新新区靓,安丘前景更美妙。”这两首诗是一……
文/堂珂
1、想不到这么好!
“不甘中游争上游,几年汗水没白流。翻天覆地大变化,指日可待当排头。”“酒厂社区展新貌,窥一斑而知全貌。汶河两岸美如画,百姓幸福心里笑。创先争优显独到,全面发展三级跳。老城变新新区靓,安丘前景更美妙。”这两首诗是一位市民发到市长手机里的一条短信,意在感谢政府对城市发展做出的贡献。从艺术的角度讲,诗写得不怎么样,甚至说很土很俗,或者叫顺口溜更为恰当,但是作者对汶水外貌变化的感触和景色由衷的赞美之情却是溢于言表。当住建局李局长掏出手机读着这个市长转发给他的短信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我们都陷入了沉思,刚刚自眼前掠过的一幕幕场景又被强行拉了回来,我们重新用心检点着,对比着,体味着。
那天我闲着没事去汶河边溜达,跟一个退休的老头唠嗑,老头说:“没想到这么好!真是没想到!”一边说一边美美地摇着头,那份“没想到”里包含着浓浓的惊讶、喜悦和满足。李局长接着话题说起前几天的一次经历。
虽然这个小标题很土很俗,但是唯有它才能恰当地表达我们此刻的真实感受。是的,没想到这么好。今天在座的应邀前来“出谋划策”的文人们也没有想到,新年过后短短七个月的时间,汶河南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能不说是安丘历史上一次跨越式的发展。是谁赋予了历史以神力,这么神速地让汶河旧貌换新颜?又是谁对老百姓的喜欢心知肚明,让老百姓看了交口称赞?看着手中潍坊日报关于安丘汶河治理的报道,我找到了答案。高点定位,差异展开,动态监管。这就是安丘实现城市品味大提升的法宝。
潍坊白浪河湿地公园我刚刚去过,这个号称江北最大的湿地公园,其精美和豪华在我所游历的公园里算是拔尖的,当时和同事李德生同安丘比较了一番,唏嘘了一番,感叹了一番。现在看了汶河南岸的改造,咋舌之余慢慢品味,就觉得白浪河并不是那么好,单就设计来说似乎有堆砌和造作之嫌。奇石,古木,木栈道,芦苇,蒲草,仿古建筑固然重要,可是多了,就显得堵,园林设计应该遵循疏密结合的原则。千篇一律难免引起人的审美疲劳,绘画这样,园林设计这样,写文章同样如此。此其一。其二,安丘是一个县级市,不可能有潍坊那么大的财力,所以在有些方面也就达不到潍坊所谓的高档次。但是艺术美不一定要靠档次来提升。白墙灰瓦土墙茅草照样是一种美,只要干干净净,只要搭配合理,一样散发出感染人的魅力。我的这个观点来源于青州的市政建设。青州的好多路段并没有用华丽的大理石,而是用青石,青幽幽的方石,干干净净的马路,配合着路边浓郁高大的槐树,设计成植物花朵样的路灯,照样给人以洁净清幽之感。我的这个观点得到住建局张局长的赞同。他说汶河南岸的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遵从这个原则,既要高标准,又要节约钱,还要有美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尤其是老百姓们看了,说好。这个看似简单的标准其实是最难达到的。文化层次不一样,审美观不一样,众口难调,要想鱼与熊掌兼得,难于上青天。
设计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建设者耐心的精雕细凿,在各位文友的眼睛里荷花般盛开,那是对设计者的赞誉吗?翕动鼻翼,我嗅到了莲籽的清香在蒲草绿树间荡漾,那可是粉黛薄面的汶河的嫣然一笑,感激建设者为她脱去了褴褛破衣换上了新装?
2、古河今韵
徜徉在汶河南岸,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林荫小道,沐浴着清凉的微风和花香,我捡拾着一行行平平仄仄的韵脚。
汶河之韵,在于历史的溯源悠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安丘是一座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安丘这块大地上生息。西汉初为安丘侯国都邑。东汉初为安丘县治所。596年隋于此置牟山县,606年改称安丘县。安丘城西三公里处的牟山北有安丘故城址,现淹没于牟山水库中。汶河是一条文化河。“汶河”之名,最早见于史载是《淮南子·地形训》和《前汉地理志》。《前汉地理志》载:“琅琊郡朱虚县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潍。”《水经》载:“汶水出朱虚县泰山。”这其中的“东泰山”指的是现在的沂山。安丘美景颇多。明成化年间安丘知县陈文伟记录安丘有八大美景——汶水澄清,牟山拥翠,印台月色,牛沐钟声,碧沼龙潜,书院挹秀,清泉吐珠,德里流芳。其中“汶水澄清” “牟山拥翠” “牛沐钟声”三景皆与汶河有关。而五代后梁名将刘鄩,汉代名儒大家管宁、邴原、孙嵩、王修,一门八进士的名门望族安泰刘氏家族,抗英名将刘耀椿,理学名儒刘源渌,书画家张贞父子(曾在青州博物馆欣赏过他的一幅隶书),修志世家马文伟家族等名士,皆是喝着汶河水长大的安丘人。汶河是安丘的母亲河,因为她的哺育,安丘人得以繁衍生息,世代相传。汶河两岸肥沃的土壤使得安丘这座古城焕发出泥土般永不衰竭的醇香。汶河水滋养了名人的高洁情操,名人赋予了安丘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二者相辅相成,造就了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安丘。徜徉在汶河岸边,追思着名人的遗韵,一种文化的滋养在心中氤氲。
汶河之韵,在于水的清澈。遥想当年汶河美,鱼跃蝶飞花散香。水清草绿蛙争鸣,孩子争相戏水忙。这是一位陌生文友博客里的一首诗的前四句,显然是对农耕时代汶河胜景的赞誉。这不是空穴来风。安丘县志曾有“汶水洋洋,其水清兮,其流湍兮。”的记载。明成化年间安丘知县陈文伟编撰的“安丘八景”的第一景即是“汶水澄清绝点埃”。意思是说汶河两岸沙多土少,水清沙黄,汶水百回千折,清澈见底,疏雨过时潮不起,和风吹处浪为生,旧时在祈嗣崖(赵戈镇庵顶村北)观汶水,有一种纤尘不染的自然美,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工业时代的强势使得汶河污染一度相当严重,而今,改造后的汶河又恢复了以前清纯可人的姿态,清澈,清洌,碧蓝,碧绿,澄清,透明,这些意义相近的词语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汶河水的清澈。在汶河生态区,但见两岸蒲草摇曳,水流淙淙,目光所及,往来翕忽的游鱼、水底的水草和沙石一览无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描写的小石潭里的水也不过如此吧。
汶水之东,湖曰青云。涓涓细流汇聚在青云湖,组成了一片碧蓝的汪洋。伫立在南岸半圆形的木栈台上,细打量眼前的青云湖,但见碧水荡漾,沙鸥翔集,蓝天白云倒影其中,好一派旖旎的江南风光。“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袁宏道《满井游记》里的这段精彩描写拿来披在青云湖身上,也恰如其分吧。
汶河之韵,在于树木和亭台轩榭的搭配。设计者以型造势,根据原貌和地势,这儿栽几棵古木,那儿种一片红花;这儿设一座廊桥,那儿摆一座茶亭;这儿养一片蒲草,那儿种一片睡莲;这儿建一座亭子,展翅欲飞,那儿造一座拱桥,如彩虹凌空;广场中间竖一庞然怪石,旁有虬松陪衬,举手投足间,俨然天生的一对;盈盈水湾边栽一排袅袅垂柳,弯弯栈道旁育紫薇数枝,眉眼盈盈处,恰似地配的一双。这些绝妙的搭配在汶河随处可见,而且绝不雷同。这些东西好像多年前就在这里一样,毫无造作之感,矫揉之嫌。文化区,休闲区,生态区,观光区,四区依次摆开,如同四位妙龄女郎联袂表演,各具特色而又协调统一,将安丘的生态人文演绎得淋漓尽致。细心的设计者还考虑到了现在私家车猛增的情况,设计了多个停车区,大的可停百十辆,小的可停十几辆,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就像是一条领带,一方丝巾,点亮了汶河的美丽,提升了汶河的魅力。而那些遮蔽于浓荫之下花草之中的木座椅、大理石座椅无处不在,让你的悠闲更加自在更加惬意。
汶河之韵,还在于她的淡定和从容。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不管是洪水肆虐的汛季,还是冰冻三尺的严冬,汶河敞开胸怀,始终以一种淡然的姿态迎接着风雨雷电的造访。历经千年沧桑风雨,汶河始终端庄内敛而淡然,这份穿越风尘而安然自适的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是汶河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安丘人秉性的写照吧。
江南很远。江南很近。跨凌波桥观翠,登超然台望远,早晨徘徊在百花滩,黄昏踟蹰在渔舟唱晚,烟雨蒙蒙时伫立在青云湖边,展现在你眼前的,分明就是一幅工笔淡彩的江南秀色图。如果说白浪河是一位尊贵华丽的妃嫔,那汶河就是一个优雅秀丽的才女,只见她轻挥长袖,樱唇微启,一首平平仄仄的宋词就这样在水波上荡漾。
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 本帖最后由 堂珂 于 2011-8-15 17:55 编辑 ]
1、想不到这么好!
“不甘中游争上游,几年汗水没白流。翻天覆地大变化,指日可待当排头。”“酒厂社区展新貌,窥一斑而知全貌。汶河两岸美如画,百姓幸福心里笑。创先争优显独到,全面发展三级跳。老城变新新区靓,安丘前景更美妙。”这两首诗是一位市民发到市长手机里的一条短信,意在感谢政府对城市发展做出的贡献。从艺术的角度讲,诗写得不怎么样,甚至说很土很俗,或者叫顺口溜更为恰当,但是作者对汶水外貌变化的感触和景色由衷的赞美之情却是溢于言表。当住建局李局长掏出手机读着这个市长转发给他的短信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我们都陷入了沉思,刚刚自眼前掠过的一幕幕场景又被强行拉了回来,我们重新用心检点着,对比着,体味着。
那天我闲着没事去汶河边溜达,跟一个退休的老头唠嗑,老头说:“没想到这么好!真是没想到!”一边说一边美美地摇着头,那份“没想到”里包含着浓浓的惊讶、喜悦和满足。李局长接着话题说起前几天的一次经历。
虽然这个小标题很土很俗,但是唯有它才能恰当地表达我们此刻的真实感受。是的,没想到这么好。今天在座的应邀前来“出谋划策”的文人们也没有想到,新年过后短短七个月的时间,汶河南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能不说是安丘历史上一次跨越式的发展。是谁赋予了历史以神力,这么神速地让汶河旧貌换新颜?又是谁对老百姓的喜欢心知肚明,让老百姓看了交口称赞?看着手中潍坊日报关于安丘汶河治理的报道,我找到了答案。高点定位,差异展开,动态监管。这就是安丘实现城市品味大提升的法宝。
潍坊白浪河湿地公园我刚刚去过,这个号称江北最大的湿地公园,其精美和豪华在我所游历的公园里算是拔尖的,当时和同事李德生同安丘比较了一番,唏嘘了一番,感叹了一番。现在看了汶河南岸的改造,咋舌之余慢慢品味,就觉得白浪河并不是那么好,单就设计来说似乎有堆砌和造作之嫌。奇石,古木,木栈道,芦苇,蒲草,仿古建筑固然重要,可是多了,就显得堵,园林设计应该遵循疏密结合的原则。千篇一律难免引起人的审美疲劳,绘画这样,园林设计这样,写文章同样如此。此其一。其二,安丘是一个县级市,不可能有潍坊那么大的财力,所以在有些方面也就达不到潍坊所谓的高档次。但是艺术美不一定要靠档次来提升。白墙灰瓦土墙茅草照样是一种美,只要干干净净,只要搭配合理,一样散发出感染人的魅力。我的这个观点来源于青州的市政建设。青州的好多路段并没有用华丽的大理石,而是用青石,青幽幽的方石,干干净净的马路,配合着路边浓郁高大的槐树,设计成植物花朵样的路灯,照样给人以洁净清幽之感。我的这个观点得到住建局张局长的赞同。他说汶河南岸的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遵从这个原则,既要高标准,又要节约钱,还要有美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尤其是老百姓们看了,说好。这个看似简单的标准其实是最难达到的。文化层次不一样,审美观不一样,众口难调,要想鱼与熊掌兼得,难于上青天。
设计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建设者耐心的精雕细凿,在各位文友的眼睛里荷花般盛开,那是对设计者的赞誉吗?翕动鼻翼,我嗅到了莲籽的清香在蒲草绿树间荡漾,那可是粉黛薄面的汶河的嫣然一笑,感激建设者为她脱去了褴褛破衣换上了新装?
2、古河今韵
徜徉在汶河南岸,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林荫小道,沐浴着清凉的微风和花香,我捡拾着一行行平平仄仄的韵脚。
汶河之韵,在于历史的溯源悠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安丘是一座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安丘这块大地上生息。西汉初为安丘侯国都邑。东汉初为安丘县治所。596年隋于此置牟山县,606年改称安丘县。安丘城西三公里处的牟山北有安丘故城址,现淹没于牟山水库中。汶河是一条文化河。“汶河”之名,最早见于史载是《淮南子·地形训》和《前汉地理志》。《前汉地理志》载:“琅琊郡朱虚县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潍。”《水经》载:“汶水出朱虚县泰山。”这其中的“东泰山”指的是现在的沂山。安丘美景颇多。明成化年间安丘知县陈文伟记录安丘有八大美景——汶水澄清,牟山拥翠,印台月色,牛沐钟声,碧沼龙潜,书院挹秀,清泉吐珠,德里流芳。其中“汶水澄清” “牟山拥翠” “牛沐钟声”三景皆与汶河有关。而五代后梁名将刘鄩,汉代名儒大家管宁、邴原、孙嵩、王修,一门八进士的名门望族安泰刘氏家族,抗英名将刘耀椿,理学名儒刘源渌,书画家张贞父子(曾在青州博物馆欣赏过他的一幅隶书),修志世家马文伟家族等名士,皆是喝着汶河水长大的安丘人。汶河是安丘的母亲河,因为她的哺育,安丘人得以繁衍生息,世代相传。汶河两岸肥沃的土壤使得安丘这座古城焕发出泥土般永不衰竭的醇香。汶河水滋养了名人的高洁情操,名人赋予了安丘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二者相辅相成,造就了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安丘。徜徉在汶河岸边,追思着名人的遗韵,一种文化的滋养在心中氤氲。
汶河之韵,在于水的清澈。遥想当年汶河美,鱼跃蝶飞花散香。水清草绿蛙争鸣,孩子争相戏水忙。这是一位陌生文友博客里的一首诗的前四句,显然是对农耕时代汶河胜景的赞誉。这不是空穴来风。安丘县志曾有“汶水洋洋,其水清兮,其流湍兮。”的记载。明成化年间安丘知县陈文伟编撰的“安丘八景”的第一景即是“汶水澄清绝点埃”。意思是说汶河两岸沙多土少,水清沙黄,汶水百回千折,清澈见底,疏雨过时潮不起,和风吹处浪为生,旧时在祈嗣崖(赵戈镇庵顶村北)观汶水,有一种纤尘不染的自然美,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工业时代的强势使得汶河污染一度相当严重,而今,改造后的汶河又恢复了以前清纯可人的姿态,清澈,清洌,碧蓝,碧绿,澄清,透明,这些意义相近的词语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汶河水的清澈。在汶河生态区,但见两岸蒲草摇曳,水流淙淙,目光所及,往来翕忽的游鱼、水底的水草和沙石一览无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描写的小石潭里的水也不过如此吧。
汶水之东,湖曰青云。涓涓细流汇聚在青云湖,组成了一片碧蓝的汪洋。伫立在南岸半圆形的木栈台上,细打量眼前的青云湖,但见碧水荡漾,沙鸥翔集,蓝天白云倒影其中,好一派旖旎的江南风光。“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袁宏道《满井游记》里的这段精彩描写拿来披在青云湖身上,也恰如其分吧。
汶河之韵,在于树木和亭台轩榭的搭配。设计者以型造势,根据原貌和地势,这儿栽几棵古木,那儿种一片红花;这儿设一座廊桥,那儿摆一座茶亭;这儿养一片蒲草,那儿种一片睡莲;这儿建一座亭子,展翅欲飞,那儿造一座拱桥,如彩虹凌空;广场中间竖一庞然怪石,旁有虬松陪衬,举手投足间,俨然天生的一对;盈盈水湾边栽一排袅袅垂柳,弯弯栈道旁育紫薇数枝,眉眼盈盈处,恰似地配的一双。这些绝妙的搭配在汶河随处可见,而且绝不雷同。这些东西好像多年前就在这里一样,毫无造作之感,矫揉之嫌。文化区,休闲区,生态区,观光区,四区依次摆开,如同四位妙龄女郎联袂表演,各具特色而又协调统一,将安丘的生态人文演绎得淋漓尽致。细心的设计者还考虑到了现在私家车猛增的情况,设计了多个停车区,大的可停百十辆,小的可停十几辆,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就像是一条领带,一方丝巾,点亮了汶河的美丽,提升了汶河的魅力。而那些遮蔽于浓荫之下花草之中的木座椅、大理石座椅无处不在,让你的悠闲更加自在更加惬意。
汶河之韵,还在于她的淡定和从容。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不管是洪水肆虐的汛季,还是冰冻三尺的严冬,汶河敞开胸怀,始终以一种淡然的姿态迎接着风雨雷电的造访。历经千年沧桑风雨,汶河始终端庄内敛而淡然,这份穿越风尘而安然自适的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是汶河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安丘人秉性的写照吧。
江南很远。江南很近。跨凌波桥观翠,登超然台望远,早晨徘徊在百花滩,黄昏踟蹰在渔舟唱晚,烟雨蒙蒙时伫立在青云湖边,展现在你眼前的,分明就是一幅工笔淡彩的江南秀色图。如果说白浪河是一位尊贵华丽的妃嫔,那汶河就是一个优雅秀丽的才女,只见她轻挥长袖,樱唇微启,一首平平仄仄的宋词就这样在水波上荡漾。
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 本帖最后由 堂珂 于 2011-8-15 17:5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