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谈草说药(旋覆花。节节草)

2020-09-17叙事散文柯英
旋覆花有天跟世璐兄聊天,说起止呕降气的特效药,他说,旋覆花啊,中医用药流传一句俗语:“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胸膈痞满,呕吐噫气,只要方中加旋覆花,疗效倍增。同时对止咳、袪痰也有效。听他这么一说,我对这个喜走偏锋的花草有点兴趣了。学中医时,

旋覆花
  有天跟世璐兄聊天,说起止呕降气的特效药,他说,旋覆花啊,中医用药流传一句俗语:“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胸膈痞满,呕吐噫气,只要方中加旋覆花,疗效倍增。同时对止咳、袪痰也有效。听他这么一说,我对这个喜走偏锋的花草有点兴趣了。   学中医时,接触最多的一个文学化的理论是“取象比类”。按这思维,大凡草木之花,皆乘纯阳之气升发,喜条达,主肝木不足。用药宝典中,诸花入药,总是上升发扬,而旋覆花却是平降逆气,利气下行,在药理中确实独特。   世璐兄描述说,旋覆花就是乡下常见的小黄花子,有的地方也叫金盏花、金钱菊,中药开方又作伏花或金沸草。我打开搜索记忆,飞速想,怎样的小黄花子呢?田野里那么多开黄花的花草,哪一个才是旋覆花?他又说,高二、三尺,椭圆形长叶,上面有分枝,每个分枝上开一个小黄花,圆盘形,跟向日葵相似。   哦,我想起来了,乡间的原里上,这种花草满滩遍野都是,收割牧草的湖滩里最多,大多生长在水陆交接带,一开一大片,夹杂在芦草、莎草之间,乡亲就叫小黄花子。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金黄的小黄花子开满草湖滩的时候,浓浓的夏日便已来临,放牧的孩子不再犯愁牛羊找不到草吃。乡村的草湖滩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为秋季收割牧草而蓄养的水草区,禁止牲畜进入践踏;另一部分是旱草地,也是夏季放牧区。每年六月以后,旱草地的青草才能覆没马蹄,对于牛羊,这是饲草入口最嫩的时候,它们可以在一片草地上不挪步地吃一个时辰。牛羊啃过的草地,只有小黄花子孑遗。看来,这种花草不对牛羊的胃口。只有那些初生的牛犊和羊羔,无所事事时,口衔一枚小黄花子,高昂着头,翘望着引人注目。我们也采摘小黄花子,插在柳枝编织的草帽上,装饰出几分灿烂,同时也闻到一股熏人的气味,拈在手指上,洗也洗不掉,时间一长,令人作呕。小时无知,觉得这花草太臭。现在明白了,小黄花子就是靠这种气味保护自己,这是植物自保的秘密。植物界也有自己的秩序,不是人为想象的那样随遇而安。   旋覆花的花期格外漫长,我的记忆中,似乎从夏至前后一直到白露霜降,草湖滩上始终有黄花绽放,一株旋覆花可以盛开十多个,甚至二、三十朵小黄花,早开的枯了,新的又开,直到寒霜摧杀、寿终正寝,它的枝头还有不败的花冠随风摇曳。先期枯萎了的,接着生出白色的绒毛,这是它的果实。有秋风帮忙,这些轻盈的籽实飞落到别处,次年春天便生根发芽,孕育出旋覆花的新领地。   乡间不知这个小黄花子能入药,也不是牛羊的饲草,便少了人为杀伐,所以,旋覆花可以无所忧虑地生灭,灿烂地开花,自在地结籽,仿佛是青草地上无忧无虑的金花公主。数十年过去,一想起年少时放牧过的那片开满旋覆花的青草地,心里便浮起几许浪漫,曾经的苦涩年华也轻如浮尘。   中医刚入门时,以为旋覆花入药只是民间偏方,后来读《伤寒论》,方知东汉时的“医圣”张仲景已经以它为君药专出一方:旋覆代赭汤——“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再深究,比张仲景《伤寒论》更早的《神农本草经》就已记载:“旋覆花味咸温,一名金沸草,生川谷┈┈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张仲景不过是总结前人经验,给了旋覆花正统的地位。《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也有一方:“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这两方,前者主治胸中丕闷、嗳气呕逆;后者主治郁结伤中、胸胁疼痛。后世皆有新的发挥,赋予旋覆花更大的威力。清末名医叶天士善用旋覆花裁治百病,有一患者胸胁疼痛并伴有长期咳嗽,吃药无数均不见效,叶天士诊断后,在旋覆化汤基础上加柏子仁、桃仁,很快痊愈。他的传人王孟英总结经验后,把二陈汤去甘草,加旋覆花、石菖蒲、胆南星,命名为“六神汤”,专治癫狂昏厥诸痰证。“温病论”创始人吴鞠通更是新创了肝脾同治、气痰并调的“香附旋覆花汤”和治疗胁疼经闭、肝积水、肝癌的“新绛旋覆花汤”,把旋覆花的药性发挥到得淋漓尽致。当代名医冯世纶有次出差,夜宿青龙峡,遇一位司机求治,症状是半夜即感胸紧胀痛、伴有恶寒,时以两手捶击胸肋,谓捶后较舒,伴恶寒头痛,咳嗽无痰,他诊断后,只让他自采鲜旋覆花一把、用葱白四根、生姜三片,煎汤一碗,热饮并盖棉被,身见微汗即可。翌日告谢痊愈。这些善用古方者,的确是曲尽古方变化之妙,深得仲景制方之心。   如今,为他人开方时,如遇胸中郁结、风寒咳嗽或胃气上逆者,必嘱其采摘旋覆花入药,时有极效,倍感自得。 节节草
  每次看到节节草,就不由地想起乡亲们口中的一句村骂:“贼光光的”,这真是一株“贼光光的”草——一茎直立,全株无叶,怎么看都像偷偷混进花草世界的二癞子。   植物学上的注解是:节节草,多年生草本蕨类,木贼科,茎直立,单生或丛生,喜阴。常见的节节草多生于林下阴湿处、河溪湿地、沟渠侧畔,有时也生于湿润的杂草地,一般都是成片的群落,一看到就是一大片,孑然独立的很少。春天出土后,就像一团细长的火柴头,团团伙伙的围拢一处,然后,一节一节往上拔,常年湿润的地方,要长到一米左右。六月初,顶上长出一个小长锋似的笔头,有的地方依此叫作“笔头草”或“笔筒草”,很形象。以前没注意过它是否开花,今年六月中旬,路过河湾,正巧看到一片节节草,它们小小的柱头——植物学上叫孢子穗头,有的粉红,有的乳白,明媚灿烂,俯下身子细察,才看到那是刚刚盛开的花萼,比米粒还小,若不留心,难以觉察。原来,节节草是开花的。花期过后,便结成笔头形的孢子囊,日渐颜色变深,静静地孕育新生,等待籽粒成熟。   年少时,很好奇节节草的结构,一种植物,没有叶子,还像毛毛虫一样,一节一节的拼起来,真怀疑它是虫子变来的。闲坐在田埂上,采一束节节草,一节节拔出,没有出现我所期待的像血一样的汁液,节管中间是空心的。因为缺少汁液滋润,节节草的表皮便没有平常花草茎杆的圆润,摸上去粗糙干硬。不过,在村里老木匠手中,恰是这份粗糙,成就另一番用途——他们常用节节草磋擦木板毛刺,称之为“锉草”。   后来,一段时间醉心湿地研究,大略知晓了一些湿生植物的演进规律,像节节草这类依傍湿生环境生存的草本,大概千万年前就在水中安家落户吧,像水葱、菖蒲、水车前一样,常年泡在水中也淹不死,后来不知经过了怎样的造化,走到了陆地上,依赖湿润环境立身,退化的叶子便是适应陆地气候的佐证。成熟的孢子囊也保留着水生植物的习性,遇水即弹开,以便籽粒快速着土繁殖。这只是我的推测,正确与否,那是植物学家们关心的事。   我关心的是它的功效。天生万物,总有必然规律,奇特的节节草,必然像人中怪人一样,有它独特之处。李时珍在《本草》中有记载,节节草,中药里叫土木贼,跟木贼、问荆相似,都是叶子退化,细茎直立,以早春破土而出的绿色直立细茎是很难区分的,凭经验,节节草的茎相对细小,木贼和问荆要粗壮许多。尽管这三种有节的草名称、习性有异,但在药用方面基本相似,都以全草入药,味甘苦,性平,具有发汗解肌、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等功效。风寒之症属表证者,发汗、解肌、退热为首要,所以,麻黄汤中用木贼,双倍的发汗解表之功。当然,木贼作君药,最主要的是经方“木贼散”,专治眼疾,如眼红、多泪、目肿、白内障什么的。   写完节节草,想起眼下正是采收节节草、旋覆花的最好时间,便给乡间的母亲打电话,嘱咐:抽空采些节节草、小黄花子(即旋覆花)晾下,秋冬二季,染上风寒咳嗽,只要这两样,加点葱白、生姜、紫苏叶,煎熬一碗服用,稍微发点汗即好。   乡间没有好大夫,一个小小的感冒,除了打针输液吃西药,再不会别的。乡镇卫生院,想完整地抓一付中药都很难凑齐。我曾开一方桂枝汤,在老家的卫生院去抓药,居然没有白芍;换成川芎,也没有;再换成葛根,还是没有。简直无言!其实,乡间遍地是医药,就看你识不识货,会不会用。就说这旋覆花、节节草吧,满野都是,又有几人知道用来治咳嗽呢?

旋覆花.jpg (241.47 KB, 下载次数: 365)

2017-6-28 10:35 上传

旋覆花

节节草.jpg (175.92 KB, 下载次数: 363)

2017-6-28 10:36 上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