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萧太后河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曹雪芹与萧太后河能联系到一起,应该感谢中国的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
如今在北京通州张家湾萧太后河的桥头,当年的一块刻着萧太后河的石碑已被一尊高大的曹雪芹铜像代替,并在周围砌上了半圈以《红楼梦》故事为内容的汉白玉雕屏。曹雪芹塑像底座的四周是冯其庸先生在93岁时为曹雪芹题诗。
冯其庸其人
我是在澎湃网的逝者栏目看到我国著名文化学者、红学家冯其庸2017年1月22日中午12时18分在北京潞河医院平静安详离世,享年94岁的消息的。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生于江苏无锡县前洲镇。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辞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我的文学情缘》一文中写道:冯老(冯其庸)是红学家,我跟冯老结识于正定,当时我在正定当县委书记。那个时候,《红楼梦》剧组正好要搞荣国府。当时要找依据,就是为什么在正定搞?他们没有实际的荣国府、宁国府的图,但是我找到了。在哪儿找到的呢?在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有个专家叫王璞子,是正定人,我托人从他那里找到了图。再就是请冯老给了我一个为什么在正定建荣国府的理由。见《红楼梦》剧组的时候,我说我们这儿完全有资格搞,因为曹雪芹是正定人。他们都笑了,说莫名其妙,曹雪芹怎么是正定人?我说,曹雪芹的老家是正定的,这是冯老提供的。冯老研究红学,查明了曹雪芹的身世。曹雪芹的祖先是北宋的开国大将曹彬,曹彬是真定灵寿人,真定就是现在的正定,正定府当时的范围包括河北的灵寿县,就在正定的隔壁。我就拿这个理由跟他们讲,当然也是开玩笑。
冯其庸在红学研究有三个方面的成果, “一是他在红楼梦版本、脂本系统的研究,是他最主要的贡献;第二是他主持创办了《红楼梦学刊》,是一个红学研究的阵地、发表的平台,培养了一大批红学研究者;第三是他个人有很强的学术组织力,在中国红学会里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组织推动了《红楼梦》研究的发展。
冯其庸少年家贫,读书几乎靠自学成才, 冯其庸出生于1924年2月3日,早年对读书的爱一直相伴着贫困的阻挠。1943年下半年,冯其庸考上了省立无锡工业专科学校,期间曾得无锡著名画家诸健秋赏识。当时无锡国专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一枝独秀,拥有郭绍虞、朱东润、夏承焘等多位大师。冯其庸在这里打下了系统的国学基础,奠定了一生的方向。
就是这位红学大师在2015年10月9日“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研讨会上发言,冯其庸表示,经过自己亲自考证,确认曹家大坟在张家湾。他还详细介绍了墓室发现的经过。
位于通州区中心腹地的张家湾,距北京市中心20公里,自古是京津冀战略枢纽,素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1992年,曹雪芹墓葬刻石在张家湾出土,引发了舆论热议,围绕墓石展开的红学学术纷争,也让这座千年古镇吸引了诸多红学家的目光。
冯其庸以其中国研究红学的顶级专家的身份为张家湾一语定音。使张家湾镇建设“红学文化走廊”有了历史根据。
“要在古镇延续红学文化基因”,北京市通州区张张家湾镇镇长阳波说。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张家湾镇拥有诸多与曹雪芹家相关的古迹遗址,曹家在张家湾有典地600亩、当铺一所,曹家大坟也在张家湾。
阳波表示,未来将以曹雪芹、红学文化带动张家湾古镇建设,今年将塑起标志性的曹雪芹铜像,在曹雪芹墓碑石出土地建设追思性建筑——归梦亭,并在萧太后河两岸打造红学文化走廊。他说,红学文化走廊西接未来的环球影城,东至规划中的古镇,将选择红楼梦中代表人物和经典场景等进行布景;将恢复曹家当铺、染坊等古迹遗存,并按照《红楼梦》中的描述配合进行自然景观规划。
如今,归梦亭和曹雪芹铜像工程早已完工,后续的恢复曹家当铺、染坊等古迹工作还没开展,不知是不是这些年领导换届已经搁浅。
萧太后河
此前,曹雪芹的塑像地只是有块刻有“萧太后河”的顽石,掩没在河畔的草丛中,春夏之季,只有在风吹草低时才能现出铁灰色的身段,随着岁月的沧桑,早已不入当地人的法眼。 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人还依稀知道萧太后河的来历:
一说是当年萧太后率大军征讨北宋,路过今北京城郊野的时候,手下众将士口渴难耐,萧太后勒马扬鞭一指,前面即出现了一条清澈甘洌的河,众将士欢呼雀跃,痛饮解渴,此河遂被称为萧太后河。这一传说的神话色彩较为浓厚。而另一传说则更接地气,说当年萧太后率军征战北宋时,长期在今天的北京城附近安营扎寨,曾经一度面临缺水的境地,于是就派人四处去找水,最终找到了一条无名的河流,河水清澈甘洌,萧太后喝后十分高兴,就问起手下这条河的名字,当听说这是条无名河的时候,就下旨以她的名号来命名。
其二说法是根据史书记载,萧太后河的开凿时间应该是在太平九年(1029年),距离萧太后去世已经整整20年。而这条河的真正作用也非用于军队的水源补给,而是用于对辽南京城(今北京西城区一带)的粮食物资供应,所以萧太后河的准确名称应该叫萧太后运粮河。
萧太后运粮河全长约30公里,起点在辽南京城的东门——迎春门(在原宣武区西南部半步桥东大、小川淀胡同及平渊里一带),出迎春门后接大川淀和小川淀之水,然后蜿蜒向南流入位于原宣武区的陶然亭湖,在此与湖水汇流后东流进入位于原崇文区的龙潭湖,出龙潭湖过左安门至位于今朝阳区的十里河村,这一段的距离恰好约10里,十里河由此得名。过十里河村后,河水继续向东南流,过老君堂村、西直河、水牛坊、马家湾、大鲁店后,进入位于今通州区的胡家垡(古称胡家筏)、台湖、田府、大高力庄至张家湾,在此与北运河相接,这一段的距离约为50里。当年辽国的粮船就是由北运河与萧太后运粮河交叉点的码头(位置在今萧太后河口以南、张家湾镇村东边古运河西岸)进入运粮河,然后转运至辽南京城。
除了货运码头,张家湾城南门外萧太后桥(今名通运桥)的东西两侧均建有为乘客登岸所设的石质平台,这就是著名的张家湾客运码头遗址。南来的客船都停泊在张家湾城西南角外萧太后河的宽阔处,然后在此等待登岸,《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当年正是由此下船,然后辗转进入的贾府,而张家湾萧太后河附近的曹家坟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茔,曹雪芹本人去世后即葬于此,而他的巨型铜像也坐落在萧太后河畔,铜像旁边的一块巨石赫然刻有著名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手书的“萧太后河”四个大字。
现在来看这里,让人心情很是复杂。不管当年萧太后为了挥兵打仗解决饮水发现了萧太后河,还是20年后萧太后的后人为运粮又开拓了萧太后运粮河,这一河流与萧太后是有了脱不开的干系。
而曹雪芹因在这里发现了有其碑文的墓地,而被认定在此生活过,并在此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巨著《红楼梦》。如今的当政者又要借曹雪芹之名开发这里的旅游景观。
古人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现在流行的话叫:寻找资源,开拓创新。
2017年8月13日星期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