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木渎镇上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木渎镇上
                                         
                                           围庭



      木渎镇被河水划成两爿。我在茶楼上,凭窗望对岸。对岸有一幢幢老屋。

       普通的老屋,楼高二层,一律傍着河,环水而建。前门是街,后门是河。临河的门口,有一个桌面大的平台,一级级石阶延伸至河水下面,当地人叫埠头,是停泊自家船只的地方。旧时,主人在前面摇着扇儿轻步慢走,仆人扛着货物跟在后面。那时小镇的交通工具是舢板,拥有这样一个石埠作码头,标明这户人家家境颇为殷实。

       老屋历经风霜,屋顶的黑瓦好几片已有裂痕,纵然这样,瓦片从屋脊伸到屋檐,依旧排列得很整齐。与屋顶相比,墙面破败得难看,斑斑驳驳,颜色由白色变成了黑灰色。依然好看的是嵌饰在墙面上的玻璃窗,木格字状。那种美丽花纹是江南特有的,内蕴着几分儒雅之气,无论内窥还是外看,都清晰透明。

      老屋的一楼有位老者,他斜坐在躺椅上,双腿伸直搁置在方凳上,眯缝着眼,看着绸缎似的河水以及河上的船。二楼也有一个躺椅,上面斜躺着一个少女。大约一周的学习特别乏累,双休日里,她想松弛一下。她找了自家二楼这个制高点,居高临下看风景。祖孙二人,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他们同时望着这条流淌了几百年的小河,想着各自的心事。少女想着想着,竟然在暖暖的阳光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小镇人们固守着几百年来的传统,心思简单,节奏舒缓,日子过得惬意而又满足。正如这门前舒缓悠然的河水,虽也荡漾,但那只是在原地的摇晃。与气定神闲的小镇人们相比,来这儿游玩的城里人都是一帮“急刹鬼”。他们名为寻幽,实际上浮躁,屁股没坐热就走了,留下许多喝剩的矿泉水塑料瓶和瓜果皮。我看了很久,想了很久。我打算找个时间,在镇上住上几天。我不会随意地扔下饮料的包装和瓜果皮,我每天清晨会去茶馆沏上一壶绿茶,我会有耐心地听听评弹,听听当地人侃大山。我还会在河边的长廊下摆开一张桌子喝酒,从黄昏时分一直到嫦娥走上桥头、月色溶于河水之中。

      同伴笑我痴,说:“你待在这儿谁发薪水给你,谁给你做饭洗衣裳。”茶馆的小姑娘也讲我怪,说:“搁着这么大的城市不待,还要到我们乡下来住。”他们这样说,显然是不相信我,而且还包含有某种嘲讽的意味。其实我也不是百分之百相信自已,想法和实际总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儿不是我的家园,我只是一个飞跃林子的过鸟,在稍作一阵喘息之后,要做的事情便是再次振动羽翼钻飞至云层的外面。

       风景是别人的,再美,还在原地,心情是自己的,走得再远,可以跟着自己。这儿没人会收留我,即便有,我也没有理由住下来,我终究还是要走的。我唯一可以做的,是下次再到这儿来,同时,我还会把木渎留给我的这一份心情带回去,让人画成画挂在书屋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