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军杨
2021-12-23叙事散文莫明
昨天夜里,王主任打来电话,说北京的朋友想了解一下红军杨在张掖生长、分布的情况,让我去寻找一些样品。今天早上,我便直接步行去王母宫一带寻找。关于红军杨,小时候就有着很深的记忆。那年我五岁,还没有上学。清明节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去高台烈士陵园扫……
昨天夜里,王主任打来电话,说北京的朋友想了解一下红军杨在张掖生长、分布的情况,让我去寻找一些样品。
今天早上,我便直接步行去王母宫一带寻找。
关于红军杨,小时候就有着很深的记忆。那年我五岁,还没有上学。清明节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去高台烈士陵园扫墓,大哥、二哥回来后,告诉了我红军杨的故事,说他们亲眼看到了红军杨,还说只有红军牺牲过的地方才有那种神奇的树。于是,我幼小的心里顿时充满了向往。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再碰到杨树枝,我都会下意识地折断了来看看,希望能看到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红五星。
再后来,渐渐长大,也见识过了许多藏在白杨树枝里面的红五星,知道在大西北,这种土生土长的白杨,干枯后的细枝结头,芯子里都会有一个鲜红的五角星。我渐渐懂得,这样美丽的传说,其实是这方水土上养育的人们,对红军的一种深切怀念,是对那段悲壮历程的真情追忆。
每次,有外地朋友来到张掖,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谈及红军征战河西的那段历史,话题总是显得有点沉重。临了,一说到红军杨,气氛就一下子轻松起来。于是,大家兴高采烈地去四处寻找一些枯枝,然后掰开了比较一下谁手里的五星更规整、颜色更艳丽,仿佛找寻到的,正是那消逝在时间幕后的一个个红军战士和故事。在大佛寺正殿的北侧,还有一棵枝密叶茂的大杨树。每次国内外的游客来到这里,讲解人员都会郑重地给他们介绍红军杨的故事。因此,很多人就在古树下寻觅枯枝,迫切地掰开了验证。当看到一个个红五星时,人群中不禁发出一片惊异的赞叹声。于是,这些因宗教信仰或古迹览胜而至此的游客,因此对河西走廊那段悲壮的历史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很多人离开后,还在不断地询问:红军杨是真的吗?真的是只有红军牺牲过的地方才有红军杨吗?
不知何时,张掖的大街小巷忽然不见了那些高大的白杨,张掖的城郊也日益稀疏了这种杨树的身影。不知不觉中,我们渐渐习惯着车水马龙的喧闹,我们熟视无睹着长青的云杉、刺柏,我们日益麻木着路边精巧别致的园林小景……很久了,我们不再提起红军杨,仿佛那段历史早已经悄悄地淡出了我们的记忆。
然而今天,因着工作,我去寻找红军杨。踏着城郊的青绿,情感的大堤瞬间坍塌,沉积的历史奔涌而来。耳畔,忽然响起了战马的嘶鸣;眼前,突然叠加着搏杀的画面。就这样,历史与现实奇异地交织在一起。一时间,我变得有些恍惚起来。是啊,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不容忘记,历史也不曾忘记,而我们,真的不敢忘记!
很庆幸,在王母宫,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边缘,竟然还完好地保留下了一些这样的树。沟渠边,草甸上,就是这种杨树,依然像记忆中那样,一身青翠,昂首云天,守护着身边的芊芊芦苇。历史,现实,未来,它们什么也不说,也不用再说。在树下,在草丛中,很容易就能找到那些被风摇落的碎枝。轻轻地拈起,找到那些曾经无数次掰过的结点,小心地掰开,那个熟稔的红五星再次绽开笑脸,我的心潮再次澎湃不已。想想近两年,因为红色旅游的兴起,网络上关于红军杨的话题被炒得很热,有些还被传得很神奇。其实,我也知道,这不过是大自然机缘造化的一种巧合,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还是宁愿相信了,这就是红军将士的血,这就是西征勇士的魂,这就是张掖人民七十多年来不曾放弃的那份执著和坚守!想着那段悲壮的历程,想着那段曾经被曲解湮没的历史,我的心一阵又一阵痛。
仔细地将选好的样品装入一个纸盒,我甚至有些舍不得封住盒口。我知道,先烈们的英魂,一定也喜欢这样没有硝烟战火的阳光,一定也喜欢这样衣食无忧地悠闲漫步。因为当年,他们那样决绝的牺牲,那样义无反顾的冲锋陷阵,不就是为了换来今日这般平和恬淡的幸福生活?
在邮政局,负责寄件的小姑娘看到我填写的快件单,很是新奇,呼啦啦围了一堆,唧唧喳喳地嚷着要看红五星。看她们毛手毛脚的,我真怕她们损坏了样品,但又不忍心拂了她们这般的热切。于是,我简单地给她们说了说红军杨。看着那一张张因激动而红涨的脸,看着她们关注的表情,我忽然感到释怀。或许,对这些八零后、九零后,我们真的怀有太多的陈见。
寻找红军杨,对我来讲,找到的不仅仅是记忆,也有历史,更是希望。我坚信,红军杨将永远长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心中! [ 本帖最后由 莫明 于 2011-6-30 09:43 编辑 ]
今天早上,我便直接步行去王母宫一带寻找。
关于红军杨,小时候就有着很深的记忆。那年我五岁,还没有上学。清明节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去高台烈士陵园扫墓,大哥、二哥回来后,告诉了我红军杨的故事,说他们亲眼看到了红军杨,还说只有红军牺牲过的地方才有那种神奇的树。于是,我幼小的心里顿时充满了向往。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再碰到杨树枝,我都会下意识地折断了来看看,希望能看到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红五星。
再后来,渐渐长大,也见识过了许多藏在白杨树枝里面的红五星,知道在大西北,这种土生土长的白杨,干枯后的细枝结头,芯子里都会有一个鲜红的五角星。我渐渐懂得,这样美丽的传说,其实是这方水土上养育的人们,对红军的一种深切怀念,是对那段悲壮历程的真情追忆。
每次,有外地朋友来到张掖,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谈及红军征战河西的那段历史,话题总是显得有点沉重。临了,一说到红军杨,气氛就一下子轻松起来。于是,大家兴高采烈地去四处寻找一些枯枝,然后掰开了比较一下谁手里的五星更规整、颜色更艳丽,仿佛找寻到的,正是那消逝在时间幕后的一个个红军战士和故事。在大佛寺正殿的北侧,还有一棵枝密叶茂的大杨树。每次国内外的游客来到这里,讲解人员都会郑重地给他们介绍红军杨的故事。因此,很多人就在古树下寻觅枯枝,迫切地掰开了验证。当看到一个个红五星时,人群中不禁发出一片惊异的赞叹声。于是,这些因宗教信仰或古迹览胜而至此的游客,因此对河西走廊那段悲壮的历史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很多人离开后,还在不断地询问:红军杨是真的吗?真的是只有红军牺牲过的地方才有红军杨吗?
不知何时,张掖的大街小巷忽然不见了那些高大的白杨,张掖的城郊也日益稀疏了这种杨树的身影。不知不觉中,我们渐渐习惯着车水马龙的喧闹,我们熟视无睹着长青的云杉、刺柏,我们日益麻木着路边精巧别致的园林小景……很久了,我们不再提起红军杨,仿佛那段历史早已经悄悄地淡出了我们的记忆。
然而今天,因着工作,我去寻找红军杨。踏着城郊的青绿,情感的大堤瞬间坍塌,沉积的历史奔涌而来。耳畔,忽然响起了战马的嘶鸣;眼前,突然叠加着搏杀的画面。就这样,历史与现实奇异地交织在一起。一时间,我变得有些恍惚起来。是啊,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不容忘记,历史也不曾忘记,而我们,真的不敢忘记!
很庆幸,在王母宫,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边缘,竟然还完好地保留下了一些这样的树。沟渠边,草甸上,就是这种杨树,依然像记忆中那样,一身青翠,昂首云天,守护着身边的芊芊芦苇。历史,现实,未来,它们什么也不说,也不用再说。在树下,在草丛中,很容易就能找到那些被风摇落的碎枝。轻轻地拈起,找到那些曾经无数次掰过的结点,小心地掰开,那个熟稔的红五星再次绽开笑脸,我的心潮再次澎湃不已。想想近两年,因为红色旅游的兴起,网络上关于红军杨的话题被炒得很热,有些还被传得很神奇。其实,我也知道,这不过是大自然机缘造化的一种巧合,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还是宁愿相信了,这就是红军将士的血,这就是西征勇士的魂,这就是张掖人民七十多年来不曾放弃的那份执著和坚守!想着那段悲壮的历程,想着那段曾经被曲解湮没的历史,我的心一阵又一阵痛。
仔细地将选好的样品装入一个纸盒,我甚至有些舍不得封住盒口。我知道,先烈们的英魂,一定也喜欢这样没有硝烟战火的阳光,一定也喜欢这样衣食无忧地悠闲漫步。因为当年,他们那样决绝的牺牲,那样义无反顾的冲锋陷阵,不就是为了换来今日这般平和恬淡的幸福生活?
在邮政局,负责寄件的小姑娘看到我填写的快件单,很是新奇,呼啦啦围了一堆,唧唧喳喳地嚷着要看红五星。看她们毛手毛脚的,我真怕她们损坏了样品,但又不忍心拂了她们这般的热切。于是,我简单地给她们说了说红军杨。看着那一张张因激动而红涨的脸,看着她们关注的表情,我忽然感到释怀。或许,对这些八零后、九零后,我们真的怀有太多的陈见。
寻找红军杨,对我来讲,找到的不仅仅是记忆,也有历史,更是希望。我坚信,红军杨将永远长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心中! [ 本帖最后由 莫明 于 2011-6-30 09:43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