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艾香
2021-12-23叙事散文李华新
端午艾香李华新济南是一个讲究年节礼数的城市,端午节之时,济南人不管是你依旧住在平房。或是即将告别棚户区的那些百姓,或是已经是那些洋气的名字让人搞不懂的小区。或是刚刚组建了自己小家庭的年轻人。都会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端午节的时候,在自己的门……
端午艾香
李华新
济南是一个讲究年节礼数的城市,端午节之时,济南人不管是你依旧住在平房。或是即将告别棚户区的那些百姓,或是已经是那些洋气的名字让人搞不懂的小区。或是刚刚组建了自己小家庭的年轻人。都会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端午节的时候,在自己的门上插上一把或是几支艾叶。而且,即使是你插上之后,一年都不兴去掉的,那么在这时你拿掉去年的艾叶,换上新的艾叶也属正常。
而且在这一天,你是一定会吃父母为你精心煮熟的鸡蛋,这时那些鸡蛋一定是用艾叶水煮的,因此那些艾香,尽管不能浸透在鸡蛋之中,可是那些艾香却是能弥散满屋。所谓艾鸡蛋,就是用艾叶煮的鸡蛋。吃艾鸡蛋,也是老济南过端午的重要习俗,因为老济南人相信,端午节这天吃一枚用艾叶煮的鸡蛋,可以健身祛病,一年安康。其实,这习俗,在济南一直延续,至今仍然风行。
不过民俗专家自有一番见解,端午节其实和夏天驱邪防疫祛病有关。人们用喝雄黄酒、插艾叶来避虫和除瘟。端午节还有着很浓的文化色彩,用艾来做工艺品,编艾虎,用蒜和艾编钟馗等表达避邪的愿望。
实际上,关于端午的理解,现在人们已经只是在剩下了关于吃什么粽子的问题,而今年仿佛又在对粽子的附加物,大作文章,因为粽子本身的价值,已经大大超出了吃粽子本身的意义,因为粽子,还是原来的粽子的那个概念,已经不再是那么简单了。
民俗专家介绍说,为驱毒避邪,中国民间百姓在这一天有插艾蒿、悬菖蒲和吃蒜头的习俗。那么,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端午的存在,实在也是古人的一种公共卫生概念的社会化的行为,也是个人的、家庭的一种卫生行为,因此在当下这个这个意义,应该是更加具有现实感的。因为古人的卫生意识是用民间的方式进行的。艾蒿、菖蒲和大蒜被称为“端午三友”。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剑,以艾作鞭,以蒜作锤,又称“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
插艾蒿、悬菖蒲、吃蒜头体现了一种民俗学的内涵,同时又表现了古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因此在你的家门上插上一束艾叶,或是放上一把菖蒲(我们的北方城市大都是用艾叶),是一种卫生观念叨体现,而不是什么迷信。
看来我们对端午的认识还有待深化,端午之际是从春向夏过度的一个节气,一个民族感受自然,生产生活节奏与自然亲和的联系,需要这样的一个过度,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感应。无论是喝雄黄酒驱毒、去邪,或是祭奠伍子胥和屈原,都是古代中国人对个体生命、社会以及国家的传统价值的实践。从这个角度来说,端午节就不简单是吃与玩的节日,而是一个提醒人们品味生活、热爱生命、抑恶扬善的日子。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一是要对古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的做法,除了感谢古人对瘟疫防治的聪明做法之外;还要对人们利用端午之时,用龙舟的方式参与的集体活动,是在为防御洪水的一次实际演练的娱乐化方式,感到是东方的智慧和聪明的具体表现之外。更不能把端午本身的防瘟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的作用,用变相的又成为新的送礼方式的腐败载体,而感到羞愧。
还是过那个具有真正民俗文化精神的端午节。不妨更多的来一些高雅,一种怀古情怀中的被艾香浸染的民俗之节。
端午节的精神寄托我们似乎都已经不再去探究了,因为关于屈原的那种情怀,人们似乎已经有些疏离,因为爱国情怀的表达,现在看来多少是有些狭隘,而那种文化的积淀却是用赛龙舟的方式,给予了不少游戏和竞赛的感觉。
实际上,关于端午的理解,现在人们已经只是在剩下了关于吃什么粽子的问题,而今年仿佛又在对粽子的附加物,大作文章,因为粽子本身的价值,已经大大超出了吃粽子本身的意义,因为粽子,还是原来的粽子的那个概念,已经不再是那么简单了。
民俗专家介绍说,为驱毒避邪,中国民间百姓在这一天有插艾蒿、悬菖蒲和吃蒜头的习俗。 那么,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端午的存在,实在也是古人的一种公共卫生概念的社会化的行为,也是个人的、家庭的一种卫生行为,因此在当下这个这个意义,应该是更加具有现实感的。因为古人的卫生意识是用民间的方式进行的。艾蒿、菖蒲和大蒜被称为“端午三友”。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剑,以艾作鞭,以蒜作锤,又称“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
插艾蒿、悬菖蒲、吃蒜头体现了一种民俗学的内涵,同时又表现了古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 因此在你的家门上插上一束艾叶,或是放上一把菖蒲(我们的北方城市大都是用艾叶),是一种卫生观念叨体现,而不是什么迷信。
在济南过去比较盛行的是戴香包、吃五毒饼、画额王、佩长命缕等等,现在香包依旧在,而五毒饼什么却是少了,而用艾叶来煮鸡蛋的传统却是一直持续着,才外就是要吃的粽子,现在自己包得比较少,而且现在的年轻人的家庭会包的也比较少。不过说实在的,这粽子要是不是自己包,到超市去买,先不说价格,那过端午的感觉,就减了许多。
另外的一种意义上属于精神层面的,那就是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的一种具体的形式,比如现在在一些对方依旧进行的龙舟赛,就是一种具体的纪念形式。但是现在我们应该首先要做的事对于这种具有浓厚民生传统的民间节日,还是让它具有原始的生态有意义,不因该让它弱化,再说这样的一些良好的防疫保健形式,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因此端午的意义不要只是在品尝粽子本身,而是要不断从文化。精神的层面进行温习,不断地一次作为缅怀文化传统品质的一次机会,而不是只是把它作为一次难得的进行官场新载体的道具。比如,现在有的厂家或是商家,把主意打在粽子的新包装内容上的一些做法,也是对这样的一个具有极高民俗节日的精神品德和消毒观念的一次误读,或是有意进行的世俗化贬低。粽子本身的文化意义,不应该被异化和玷污。本来纪念最洁净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也不应该沾染铜臭气味。兰芷之香、香草美人,以及楚辞中的诗意情怀,让人在一种神圣感中驻留。因此端午节的意义才会直到当下依旧会拥有鲜活的意义。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一是要对古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的做法,除了感谢古人对瘟疫防治的聪明做法之外;还要对人们利用端午之时,用龙舟的方式参与的集体活动,是在为防御洪水的一次实际演练的锻炼应变的方式的娱乐化,由是可以感到是东方的智慧和聪明的具体表现之外。更不能把端午本身的防瘟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的作用,用变相的送礼方式来消解文化的意义。
还是过那个具有真正民俗文化精神的端午节。不妨更多的来一些高雅,一种怀古情怀中的被艾香浸染的民俗之节。自然也不应该忘记在端午节时的古已有之的卫生和消毒观念。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1-5-15 15:38 编辑 ]
李华新
济南是一个讲究年节礼数的城市,端午节之时,济南人不管是你依旧住在平房。或是即将告别棚户区的那些百姓,或是已经是那些洋气的名字让人搞不懂的小区。或是刚刚组建了自己小家庭的年轻人。都会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端午节的时候,在自己的门上插上一把或是几支艾叶。而且,即使是你插上之后,一年都不兴去掉的,那么在这时你拿掉去年的艾叶,换上新的艾叶也属正常。
而且在这一天,你是一定会吃父母为你精心煮熟的鸡蛋,这时那些鸡蛋一定是用艾叶水煮的,因此那些艾香,尽管不能浸透在鸡蛋之中,可是那些艾香却是能弥散满屋。所谓艾鸡蛋,就是用艾叶煮的鸡蛋。吃艾鸡蛋,也是老济南过端午的重要习俗,因为老济南人相信,端午节这天吃一枚用艾叶煮的鸡蛋,可以健身祛病,一年安康。其实,这习俗,在济南一直延续,至今仍然风行。
不过民俗专家自有一番见解,端午节其实和夏天驱邪防疫祛病有关。人们用喝雄黄酒、插艾叶来避虫和除瘟。端午节还有着很浓的文化色彩,用艾来做工艺品,编艾虎,用蒜和艾编钟馗等表达避邪的愿望。
实际上,关于端午的理解,现在人们已经只是在剩下了关于吃什么粽子的问题,而今年仿佛又在对粽子的附加物,大作文章,因为粽子本身的价值,已经大大超出了吃粽子本身的意义,因为粽子,还是原来的粽子的那个概念,已经不再是那么简单了。
民俗专家介绍说,为驱毒避邪,中国民间百姓在这一天有插艾蒿、悬菖蒲和吃蒜头的习俗。那么,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端午的存在,实在也是古人的一种公共卫生概念的社会化的行为,也是个人的、家庭的一种卫生行为,因此在当下这个这个意义,应该是更加具有现实感的。因为古人的卫生意识是用民间的方式进行的。艾蒿、菖蒲和大蒜被称为“端午三友”。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剑,以艾作鞭,以蒜作锤,又称“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
插艾蒿、悬菖蒲、吃蒜头体现了一种民俗学的内涵,同时又表现了古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因此在你的家门上插上一束艾叶,或是放上一把菖蒲(我们的北方城市大都是用艾叶),是一种卫生观念叨体现,而不是什么迷信。
看来我们对端午的认识还有待深化,端午之际是从春向夏过度的一个节气,一个民族感受自然,生产生活节奏与自然亲和的联系,需要这样的一个过度,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感应。无论是喝雄黄酒驱毒、去邪,或是祭奠伍子胥和屈原,都是古代中国人对个体生命、社会以及国家的传统价值的实践。从这个角度来说,端午节就不简单是吃与玩的节日,而是一个提醒人们品味生活、热爱生命、抑恶扬善的日子。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一是要对古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的做法,除了感谢古人对瘟疫防治的聪明做法之外;还要对人们利用端午之时,用龙舟的方式参与的集体活动,是在为防御洪水的一次实际演练的娱乐化方式,感到是东方的智慧和聪明的具体表现之外。更不能把端午本身的防瘟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的作用,用变相的又成为新的送礼方式的腐败载体,而感到羞愧。
还是过那个具有真正民俗文化精神的端午节。不妨更多的来一些高雅,一种怀古情怀中的被艾香浸染的民俗之节。
端午节的精神寄托我们似乎都已经不再去探究了,因为关于屈原的那种情怀,人们似乎已经有些疏离,因为爱国情怀的表达,现在看来多少是有些狭隘,而那种文化的积淀却是用赛龙舟的方式,给予了不少游戏和竞赛的感觉。
实际上,关于端午的理解,现在人们已经只是在剩下了关于吃什么粽子的问题,而今年仿佛又在对粽子的附加物,大作文章,因为粽子本身的价值,已经大大超出了吃粽子本身的意义,因为粽子,还是原来的粽子的那个概念,已经不再是那么简单了。
民俗专家介绍说,为驱毒避邪,中国民间百姓在这一天有插艾蒿、悬菖蒲和吃蒜头的习俗。 那么,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端午的存在,实在也是古人的一种公共卫生概念的社会化的行为,也是个人的、家庭的一种卫生行为,因此在当下这个这个意义,应该是更加具有现实感的。因为古人的卫生意识是用民间的方式进行的。艾蒿、菖蒲和大蒜被称为“端午三友”。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剑,以艾作鞭,以蒜作锤,又称“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
插艾蒿、悬菖蒲、吃蒜头体现了一种民俗学的内涵,同时又表现了古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 因此在你的家门上插上一束艾叶,或是放上一把菖蒲(我们的北方城市大都是用艾叶),是一种卫生观念叨体现,而不是什么迷信。
在济南过去比较盛行的是戴香包、吃五毒饼、画额王、佩长命缕等等,现在香包依旧在,而五毒饼什么却是少了,而用艾叶来煮鸡蛋的传统却是一直持续着,才外就是要吃的粽子,现在自己包得比较少,而且现在的年轻人的家庭会包的也比较少。不过说实在的,这粽子要是不是自己包,到超市去买,先不说价格,那过端午的感觉,就减了许多。
另外的一种意义上属于精神层面的,那就是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的一种具体的形式,比如现在在一些对方依旧进行的龙舟赛,就是一种具体的纪念形式。但是现在我们应该首先要做的事对于这种具有浓厚民生传统的民间节日,还是让它具有原始的生态有意义,不因该让它弱化,再说这样的一些良好的防疫保健形式,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因此端午的意义不要只是在品尝粽子本身,而是要不断从文化。精神的层面进行温习,不断地一次作为缅怀文化传统品质的一次机会,而不是只是把它作为一次难得的进行官场新载体的道具。比如,现在有的厂家或是商家,把主意打在粽子的新包装内容上的一些做法,也是对这样的一个具有极高民俗节日的精神品德和消毒观念的一次误读,或是有意进行的世俗化贬低。粽子本身的文化意义,不应该被异化和玷污。本来纪念最洁净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也不应该沾染铜臭气味。兰芷之香、香草美人,以及楚辞中的诗意情怀,让人在一种神圣感中驻留。因此端午节的意义才会直到当下依旧会拥有鲜活的意义。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一是要对古人对于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切之心的做法,除了感谢古人对瘟疫防治的聪明做法之外;还要对人们利用端午之时,用龙舟的方式参与的集体活动,是在为防御洪水的一次实际演练的锻炼应变的方式的娱乐化,由是可以感到是东方的智慧和聪明的具体表现之外。更不能把端午本身的防瘟疫、灭病菌、斩妖除魔、驱毒避邪的作用,用变相的送礼方式来消解文化的意义。
还是过那个具有真正民俗文化精神的端午节。不妨更多的来一些高雅,一种怀古情怀中的被艾香浸染的民俗之节。自然也不应该忘记在端午节时的古已有之的卫生和消毒观念。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1-5-15 15:3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