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散文习作)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文/郭伟
小蝌蚪水里划
划呀划呀划呀划
摇着一根小尾巴
哎呀 摇着一根小尾巴
摇呀摇 划呀划
划呀划呀划呀划
一心要去找妈妈
哎呀 一心要去找妈妈
正如你看到的那样,那时我正坐在椅子上,她靠在床沿边翻呀翻,据我对她的了解,她这一时半会儿绝对是停不下来的了。阳光这个小哥的本领非同一般,虽然他是穿窗而来,但是并未制造出一丁点的响动。甚至风也是静悄悄的,你若想捕捉到她的踪迹,非得从晾晒在竹竿上的衣物入手不可。衣物轻轻的荡着荡着,让人感觉到这内向的风也具有不容小觑的魔力,要不然竹竿之上怎么会多出那么多架颜色各异的秋千呢。
我喜欢这一架架秋千。我特别喜欢到那一架白色的秋千:T恤,纯棉,大小合适,摸上去格外柔软,而这一份柔软在我这里往往会变成一股肆意的洪水向T恤中间位置的那一个黑色的图案卷去。它头大,身体小,还摇着一根小尾巴。是的,它就是蝌蚪,它就是游在歌词中的那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而此时此刻,小蝌蚪正游在T恤上,游在T恤做成的秋千上。那内向的风在某些时候会顺应某种情绪的变化而变得活泼起来,她会摇,会推;她在迎,在送。秋千呢,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平稳,一会儿激烈,像一只被一群流浪的风劫持到天边的风筝。
恍惚之间,我看见她穿上那件白色T恤。衣服可能是她自己换上的,可能是我给她换上的,可能是她妈妈给她换上的,可能是她爷爷奶奶给她换上的,亲们,我的确不能明确地给出你或你们一个答案或者判断——我说过了,我早就说过了,我已经被情绪这个庞然大物扔进了一个叫做恍惚的玻璃瓶里,连同我身下的那一张刷着桐油的椅子,它是不是也跟着恍惚起来了呢,它甚至陷入到由屋内各个墙面所投射的阴影里去了,一声不吭,作萎靡状。所以所以那个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恍惚着的,——哦,请原谅我的恍然,请原谅我这一段时间里所发生过的间歇性恍惚恍惚恍惚恍惚恍惚……
她还是靠在床沿边,跟先前略微不同的是现在她的上半身与床面大约呈四十五度角,她的面前是一堆零乱不堪的书山,童话或者寓言分布在空调被上,枕头上,蒲扇上,凉席上,合着的,还有打开的,两本夹在一起的,或者几本夹在一起一时分不开的——啊,原来童话也会打架,寓言也会出逃。嗯嗯,不要太过于担心,目前虽然她年纪尚小,气力也不够大,个子也不够高,说话也不够清晰,语速稍微快了那么一点点,但是现在她多了一个顶好的帮手:你看她T悔上的那一只胖胖的小蝌蚪,它在划呀划,它吐着小泡泡,它跟她说悄悄话。她晃晃头,她扬扬眉,她嘟嘟嘴,她挥挥手,她立起身子,她终于从书堆中找到了那一只执着得要命的小蝌蚪。
我不得不说那一只小蝌蚪是她的好朋友,因为那一只小蝌蚪自由自在地在每天一个或隔天一个的电话里游过。嘟嘟。嘟嘟。嘟嘟。电话接通之后,她爸爸大声地喊她狗狗。她妈妈温柔地喊她宝宝。她爷爷问她爸爸喊你什么。狗狗。她皱着眉头说。她奶奶问她妈妈喊你什么。宝宝。她挥着小手说。她爷爷奶奶叫她唱歌给爸爸妈妈听,她唱《小蝌蚪找妈妈》。她唱了一会儿,忽然停下来,带着哭腔说:“我要妈妈,我要到妈妈那里去!”“你妈妈在哪里?”她爷爷奶奶逗趣她,她仍旧带着哭腔说:“我妈妈,在广东。我要到广东去。”是的,她妈妈在广东。她妈妈每个月都要和我一起回去看她,我们把奶粉带上,把尿布湿带上,把合生元带上,把鱼干油带上,把书本带上,把布娃娃带上,把各种零食带上。当我们半夜回到家,我们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是上楼把她弄醒,抱在怀里,狠狠地亲上一口。她呢双眼迷糊,不时用手背去揉眼眶,又用大部分的目光来触碰我们,见我们那热切的目光射了过去,她的目光马上掉头跑了,多少带着些惊恐与疑惑,那感觉就是小时候在田间地头玩耍突然看见一条从草丛间爬出来的蛇。待她打量我们片刻后,她又一点一点地靠近我们,她的脸上一点一点地浮起笑容,她一点一点地伸出手来拉我们,然后她一点一点地加大音量,喊爸爸,喊妈妈。由惊恐到亲昵,由疑惑到确定,隐藏在她内心的理活动是如何地激烈与震荡。天知道。
那只小蝌蚪确实是她的好朋友,因为那一只小蝌蚪曾经在我们回家后的第一天的一场对话中游过。那天中午,我们吃完中午饭,在阶级上耍。她一会儿让她妈妈给她拍照,一会儿指着手机说,小蝌蚪,小蝌蚪。她妈妈打开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给她看。她一边看,一边跟着唱。唱着,唱着,她突然停了下来。“亮亮哥哥,我有妈妈,”她拉紧她妈妈手一本正经地问着,“你妈妈在哪里呢?”亮亮哥哥尴尬的笑着,脸颊涨得绯红,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作答,任由左手绞着右手,或者右手绞着左手,再或者两只手互绞着。妈妈去南方打工了。妈妈去南方打工好几年了。妈妈从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去南方打工了。妈妈什么时候从南方回来呢?妈妈什么时候不去打工呢?妈妈,我下学期就要上初中了,你要是再不回来,我真的就长大了。她亮亮哥哥肯定有这样想过。她亮亮哥哥肯定这样抱怨过。她亮亮哥哥这样想、这样抱怨的时候,会不会躲在被窝里哭一场呢。天知道。
那只小蝌蚪真的是她的好朋友,因为那一只小蝌蚪曾经在我们回家后的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游过。傍晚时分,我们已吃了晚饭。当村里文化广场上的音乐响起,她拉着我们去看跳舞。来到广场上后,她先是照着大人们的样子“跳”了一会儿,转身去和跟她差不多大的小孩玩耍。她先是跟着他们蹲在地上抓蚂蚁,抓住后,又松开放走。待其走到一半又拿石子挡其道路。等到蚂蚁急得团团乱转不分东西,她咯咯笑。接着她又玩起石子,捡起石起往地上扔,有几次还砸到别人或者自己的脚,她仍旧是咯咯笑。之后,她们不玩石子了,她带着她们几个唱起了《小蝌蚪找妈妈》。她们的妈妈大多也不在身边,一年难得回来几次,偶尔回来也像我们一样在家跟小孩呆不了几天,除非是春节呆的时间较长一点。所以她们有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唱着,唱着,有一个小女孩伤心了,她坐在地上要妈妈。据说她妈妈是四川人,跟她爸爸在厂里打工认识的,没办结婚证,生下她不久就离家出走了。她奶奶骂她。她不起来。她奶奶去扯她。她不起来。她奶奶揪她耳朵拍她屁股抽她双腿。她不起来。她越哭越伤心。她要妈妈。她要妈妈。她要妈妈。可她妈妈在哪里呢。天知道。
嗯嗯,正如你看到的那样,现在的我正坐在椅子上,而她举着那本书向我游来,左摇右晃的,一口一个小蝌蚪,一口一个找妈妈。要是我没有看错的话,——哦,请原谅我精神恍惚,还有我高度近视,要是我没有看错的话,同时向我游来的还有那两条业已变异的蝌蚪,它们身型巨大,它们的身后还跟着一群身型同样巨大的蝌蚪,它们黑压压地向我游来,堵塞在我内心的河道中,河水已溢出河岸,改道在所难免,这令我喘不过气来,还有些慌张,所以你或你们将会在几十秒钟后看到这样的镜头:某人起身,又坐,坐下,又起身,手心冒汗,完全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是的,那个时候的我绝对没有勇气当作什么都没看见没听见似的,然后理所当然地接过她递给我的书本,再调整姿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她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或者面带微笑,镇定自若地用手机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对了,我和她妈妈在那一天夜里做了一个决定——
(我们的闹钟调在凌晨五点。)
(真是多余。)
趁她没有起床之前离开。
小蝌蚪水里划
划呀划呀划呀划
摇着一根小尾巴
哎呀 摇着一根小尾巴
摇呀摇 划呀划
划呀划呀划呀划
一心要去找妈妈
哎呀 一心要去找妈妈
正如你看到的那样,那时我正坐在椅子上,她靠在床沿边翻呀翻,据我对她的了解,她这一时半会儿绝对是停不下来的了。阳光这个小哥的本领非同一般,虽然他是穿窗而来,但是并未制造出一丁点的响动。甚至风也是静悄悄的,你若想捕捉到她的踪迹,非得从晾晒在竹竿上的衣物入手不可。衣物轻轻的荡着荡着,让人感觉到这内向的风也具有不容小觑的魔力,要不然竹竿之上怎么会多出那么多架颜色各异的秋千呢。
我喜欢这一架架秋千。我特别喜欢到那一架白色的秋千:T恤,纯棉,大小合适,摸上去格外柔软,而这一份柔软在我这里往往会变成一股肆意的洪水向T恤中间位置的那一个黑色的图案卷去。它头大,身体小,还摇着一根小尾巴。是的,它就是蝌蚪,它就是游在歌词中的那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而此时此刻,小蝌蚪正游在T恤上,游在T恤做成的秋千上。那内向的风在某些时候会顺应某种情绪的变化而变得活泼起来,她会摇,会推;她在迎,在送。秋千呢,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平稳,一会儿激烈,像一只被一群流浪的风劫持到天边的风筝。
恍惚之间,我看见她穿上那件白色T恤。衣服可能是她自己换上的,可能是我给她换上的,可能是她妈妈给她换上的,可能是她爷爷奶奶给她换上的,亲们,我的确不能明确地给出你或你们一个答案或者判断——我说过了,我早就说过了,我已经被情绪这个庞然大物扔进了一个叫做恍惚的玻璃瓶里,连同我身下的那一张刷着桐油的椅子,它是不是也跟着恍惚起来了呢,它甚至陷入到由屋内各个墙面所投射的阴影里去了,一声不吭,作萎靡状。所以所以那个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恍惚着的,——哦,请原谅我的恍然,请原谅我这一段时间里所发生过的间歇性恍惚恍惚恍惚恍惚恍惚……
她还是靠在床沿边,跟先前略微不同的是现在她的上半身与床面大约呈四十五度角,她的面前是一堆零乱不堪的书山,童话或者寓言分布在空调被上,枕头上,蒲扇上,凉席上,合着的,还有打开的,两本夹在一起的,或者几本夹在一起一时分不开的——啊,原来童话也会打架,寓言也会出逃。嗯嗯,不要太过于担心,目前虽然她年纪尚小,气力也不够大,个子也不够高,说话也不够清晰,语速稍微快了那么一点点,但是现在她多了一个顶好的帮手:你看她T悔上的那一只胖胖的小蝌蚪,它在划呀划,它吐着小泡泡,它跟她说悄悄话。她晃晃头,她扬扬眉,她嘟嘟嘴,她挥挥手,她立起身子,她终于从书堆中找到了那一只执着得要命的小蝌蚪。
我不得不说那一只小蝌蚪是她的好朋友,因为那一只小蝌蚪自由自在地在每天一个或隔天一个的电话里游过。嘟嘟。嘟嘟。嘟嘟。电话接通之后,她爸爸大声地喊她狗狗。她妈妈温柔地喊她宝宝。她爷爷问她爸爸喊你什么。狗狗。她皱着眉头说。她奶奶问她妈妈喊你什么。宝宝。她挥着小手说。她爷爷奶奶叫她唱歌给爸爸妈妈听,她唱《小蝌蚪找妈妈》。她唱了一会儿,忽然停下来,带着哭腔说:“我要妈妈,我要到妈妈那里去!”“你妈妈在哪里?”她爷爷奶奶逗趣她,她仍旧带着哭腔说:“我妈妈,在广东。我要到广东去。”是的,她妈妈在广东。她妈妈每个月都要和我一起回去看她,我们把奶粉带上,把尿布湿带上,把合生元带上,把鱼干油带上,把书本带上,把布娃娃带上,把各种零食带上。当我们半夜回到家,我们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是上楼把她弄醒,抱在怀里,狠狠地亲上一口。她呢双眼迷糊,不时用手背去揉眼眶,又用大部分的目光来触碰我们,见我们那热切的目光射了过去,她的目光马上掉头跑了,多少带着些惊恐与疑惑,那感觉就是小时候在田间地头玩耍突然看见一条从草丛间爬出来的蛇。待她打量我们片刻后,她又一点一点地靠近我们,她的脸上一点一点地浮起笑容,她一点一点地伸出手来拉我们,然后她一点一点地加大音量,喊爸爸,喊妈妈。由惊恐到亲昵,由疑惑到确定,隐藏在她内心的理活动是如何地激烈与震荡。天知道。
那只小蝌蚪确实是她的好朋友,因为那一只小蝌蚪曾经在我们回家后的第一天的一场对话中游过。那天中午,我们吃完中午饭,在阶级上耍。她一会儿让她妈妈给她拍照,一会儿指着手机说,小蝌蚪,小蝌蚪。她妈妈打开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给她看。她一边看,一边跟着唱。唱着,唱着,她突然停了下来。“亮亮哥哥,我有妈妈,”她拉紧她妈妈手一本正经地问着,“你妈妈在哪里呢?”亮亮哥哥尴尬的笑着,脸颊涨得绯红,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作答,任由左手绞着右手,或者右手绞着左手,再或者两只手互绞着。妈妈去南方打工了。妈妈去南方打工好几年了。妈妈从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去南方打工了。妈妈什么时候从南方回来呢?妈妈什么时候不去打工呢?妈妈,我下学期就要上初中了,你要是再不回来,我真的就长大了。她亮亮哥哥肯定有这样想过。她亮亮哥哥肯定这样抱怨过。她亮亮哥哥这样想、这样抱怨的时候,会不会躲在被窝里哭一场呢。天知道。
那只小蝌蚪真的是她的好朋友,因为那一只小蝌蚪曾经在我们回家后的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游过。傍晚时分,我们已吃了晚饭。当村里文化广场上的音乐响起,她拉着我们去看跳舞。来到广场上后,她先是照着大人们的样子“跳”了一会儿,转身去和跟她差不多大的小孩玩耍。她先是跟着他们蹲在地上抓蚂蚁,抓住后,又松开放走。待其走到一半又拿石子挡其道路。等到蚂蚁急得团团乱转不分东西,她咯咯笑。接着她又玩起石子,捡起石起往地上扔,有几次还砸到别人或者自己的脚,她仍旧是咯咯笑。之后,她们不玩石子了,她带着她们几个唱起了《小蝌蚪找妈妈》。她们的妈妈大多也不在身边,一年难得回来几次,偶尔回来也像我们一样在家跟小孩呆不了几天,除非是春节呆的时间较长一点。所以她们有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唱着,唱着,有一个小女孩伤心了,她坐在地上要妈妈。据说她妈妈是四川人,跟她爸爸在厂里打工认识的,没办结婚证,生下她不久就离家出走了。她奶奶骂她。她不起来。她奶奶去扯她。她不起来。她奶奶揪她耳朵拍她屁股抽她双腿。她不起来。她越哭越伤心。她要妈妈。她要妈妈。她要妈妈。可她妈妈在哪里呢。天知道。
嗯嗯,正如你看到的那样,现在的我正坐在椅子上,而她举着那本书向我游来,左摇右晃的,一口一个小蝌蚪,一口一个找妈妈。要是我没有看错的话,——哦,请原谅我精神恍惚,还有我高度近视,要是我没有看错的话,同时向我游来的还有那两条业已变异的蝌蚪,它们身型巨大,它们的身后还跟着一群身型同样巨大的蝌蚪,它们黑压压地向我游来,堵塞在我内心的河道中,河水已溢出河岸,改道在所难免,这令我喘不过气来,还有些慌张,所以你或你们将会在几十秒钟后看到这样的镜头:某人起身,又坐,坐下,又起身,手心冒汗,完全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是的,那个时候的我绝对没有勇气当作什么都没看见没听见似的,然后理所当然地接过她递给我的书本,再调整姿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她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或者面带微笑,镇定自若地用手机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对了,我和她妈妈在那一天夜里做了一个决定——
(我们的闹钟调在凌晨五点。)
(真是多余。)
趁她没有起床之前离开。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