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艾茸茸淡着衣
2021-12-23叙事散文高迎春
香艾茸茸淡着衣偶见谢钟一首颂扬艾草的七绝,不由击节称赏:“端午时节草萋萋,香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艳呈媚态,芳名自有庶人知。”晓畅的诗句,写出了艾草的风骨。在我的老家高家店,人们将艾草叫做艾蒿,叫做艾蓬,虽不如香艾来得文雅,可约定俗成之后,一……
香艾茸茸淡着衣
偶见谢钟一首颂扬艾草的七绝,不由击节称赏:“端午时节草萋萋,香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艳呈媚态,芳名自有庶人知。”晓畅的诗句,写出了艾草的风骨。在我的老家高家店,人们将艾草叫做艾蒿,叫做艾蓬,虽不如香艾来得文雅,可约定俗成之后,一种寻常草儿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乡间有许多草没有名字,人们一律将它们叫做“杂草”。 艾叶有芳香气味,叫香艾地道,好听,多像一个女孩家的名字。香艾野生在田间地头,总是挤挤挨挨地扎着堆成长,许是与它们有根生的习性有关。香艾的叶片近似菊花叶,可细细碎碎的紫花、黄花,却与菊花相差甚远。独特的地方,是在叶的背面,密密实实生着灰白色绒毛,风吹叶翻,鱼肚般银白。所以,香艾的叶子给人的印象是灰绿色。香艾生在贫瘠的地方,也能长到半米高,如果生在好地界,自然会更茂盛。陆游在《雨晴至园中》云:“入夏经月雨,园路久已荒。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长”。诗句景象生动,如在眼前,足见陆游提笔纪实,没有夸张。 母亲缠过足,别信“三寸金莲”形容的美,其实,是把一双好好的天足给生生的缠残废了。母亲下地劳动或走远路,满是老茧的小脚,就会钻心地痛。晚间,母亲安顿好我们,须烧半锅开水,水中放一把香艾叶,抓几粒盐,再放一小撮花椒,熬开了锅,用来烫脚泡脚。等洗过脚之后,疼痛就会减轻许多。母亲说这偏方姥姥常用,还挺灵验。老家北房屋东里间的木炕沿,是香樟木做的。有时候,手边没有艾叶,母亲就叫我把香樟木炕沿翻转过来,用刀剁一些木屑放在水里,洗脚的效果也很好。香樟木炕沿,看正面好好的,看背面却有好几个洞,天长日久,这都是母亲熬水泡脚留下的痕迹。小时候,不定什么时候,鼻子会莫名其妙的流血。母亲见了,一点也不惊慌,找两个枣儿般大的土坷垃压在耳背上,再将艾叶烧成灰,轻轻吹入鼻孔,不一会鼻血就止住了。母亲说,用鲜艾叶熬水喝,也能止鼻血。读高中的时候,脸上此起彼伏的生痘痘,免不了用手挤了这个挤那个,痘痘愈合之后,却留下许多高低不平的扁平疣,还是母亲用艾叶和芝麻花,给我擦拭好了扁平疣,惨不忍睹的面孔,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母亲除了让我去苇湾擗苇叶,拿回家包粽子,还要采一把香艾插在门两边。母亲回说,听你姥娘讲,艾能驱“五毒”,插在门上能辟邪。民间所说的“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壁虎、蟾蜍和蛇。听南房屋二奶奶说,祖爷爷中的二爷,脚有点瘸,人送外号“瘸二爷”,小时候有点被人瞧不起。瘸二爷因此立志拜师习武,敢吃“五毒”。他曾把进村抢劫的土匪打得落荒而逃。从此,威名远扬。土匪们怀恨在心,设计诱捕瘸二爷,将他捆绑在太师椅上,用尖刀割下他胳膊上一块肉,说你把自己身上的这块肉吃了,就放你回家。瘸二爷明白土匪想要自己的命,就答应了。就在尖刀和肉入口的瞬间,瘸二爷猛然用牙咬住了尖刀,土匪推刀推不进,抽刀抽不出,明白遇上了武林高手。心虚了,只得罢手放人。解开绳索,瘸二爷起身之后,紫檀木太师椅顿时散了架,椅子腿周围的四方金砖,亦如瓷瓶开片般碎裂了一圈。可见吃“五毒”的瘸二爷,内功有多厉害!《岁时广记》有诗云:“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可知古人也将艾叶扎成虎形,戴在头上,祈保平安。 数千年前,古代人就开始用针和艾叶来治疗疾病了。“针”,就是用锐器扎穴位;“灸”,就是用艾叶熏烫穴位,针法与灸法,相辅相成,久而久之,便合称针灸,成为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最早的针,是石针、骨针、青铜针,至西汉已出现了金银针,可见做针灸用针,是与时俱进,越来越考究了。《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针灸有“九针”,即长针、大针、毫针、圆针、锋针、寛针等类型。形制不同,用途各异。悠悠千载,沿用至今。古人用艾叶灸穴位,全在于艾叶背面有艾绒,引燃之后,可以缓缓不灭。古人发现艾绒易燃之后,不但用燧石和艾绒取火,还用冰块做成凸透镜与艾绒取火。所以,古人曾给艾取名叫“冰台”。据陆佃对冰台释云:“《博物志》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则艾名冰台,其以此乎?”在玻璃还没有出现之前,古人就发现了凸透镜可以聚光取火的原理,真佩服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智慧。在鲁北乡村,至今老百姓依然称呼易燃的木刨花、玉米苞、麦秸为“引火”。数千年前,棉花的种植尚只限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以,轻软的艾绒,不仅充当着针灸用的“灸火”,也充当着取火用的“引火”。艾绒,与针灸有关,与取火有关,可见香艾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有着多大的贡献。难怪人们年年端午都在门上插艾,身上贴艾,头上戴艾,因为艾象征着光明与平安,自古就保佑着人类的繁衍呢。 但也有些人,似乎偏爱兰花,而不太喜欢艾,白居易就是代表。他在一首《问友》中,就泄露了这种倾向:“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也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也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当何如?”艾有宿根,年年不种自生,这让喜好兰花的白居易大伤脑筋。或许,他的友人也被问住了吧?其实,兰花花香,艾草叶香,一举双得,不也快哉。相比而言,宋代的苏轼,对兰艾共生,就多了一些理解:“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幽幽兰香,随风而散。只闻兰芬芳,不见兰花影,嗅香而寻,却原来,兰花深藏在艾蓬深处。 在鲁北,村民依然有采春吃春的习俗,菊芽、柳芽、榆钱、苜蓿、荠菜、都可以采来打牙祭。而艾叶,也在采春的行列中,或包馄饨,或蒸菜饼,风味独特,药食兼得。香艾茸茸淡着衣。清明将至,又是采春好时节。相约家人,踏青采春,一定不会忘记,也将嫩艾采入竹篮里。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1-4-5 17:43 编辑 ]
偶见谢钟一首颂扬艾草的七绝,不由击节称赏:“端午时节草萋萋,香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艳呈媚态,芳名自有庶人知。”晓畅的诗句,写出了艾草的风骨。在我的老家高家店,人们将艾草叫做艾蒿,叫做艾蓬,虽不如香艾来得文雅,可约定俗成之后,一种寻常草儿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乡间有许多草没有名字,人们一律将它们叫做“杂草”。 艾叶有芳香气味,叫香艾地道,好听,多像一个女孩家的名字。香艾野生在田间地头,总是挤挤挨挨地扎着堆成长,许是与它们有根生的习性有关。香艾的叶片近似菊花叶,可细细碎碎的紫花、黄花,却与菊花相差甚远。独特的地方,是在叶的背面,密密实实生着灰白色绒毛,风吹叶翻,鱼肚般银白。所以,香艾的叶子给人的印象是灰绿色。香艾生在贫瘠的地方,也能长到半米高,如果生在好地界,自然会更茂盛。陆游在《雨晴至园中》云:“入夏经月雨,园路久已荒。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长”。诗句景象生动,如在眼前,足见陆游提笔纪实,没有夸张。 母亲缠过足,别信“三寸金莲”形容的美,其实,是把一双好好的天足给生生的缠残废了。母亲下地劳动或走远路,满是老茧的小脚,就会钻心地痛。晚间,母亲安顿好我们,须烧半锅开水,水中放一把香艾叶,抓几粒盐,再放一小撮花椒,熬开了锅,用来烫脚泡脚。等洗过脚之后,疼痛就会减轻许多。母亲说这偏方姥姥常用,还挺灵验。老家北房屋东里间的木炕沿,是香樟木做的。有时候,手边没有艾叶,母亲就叫我把香樟木炕沿翻转过来,用刀剁一些木屑放在水里,洗脚的效果也很好。香樟木炕沿,看正面好好的,看背面却有好几个洞,天长日久,这都是母亲熬水泡脚留下的痕迹。小时候,不定什么时候,鼻子会莫名其妙的流血。母亲见了,一点也不惊慌,找两个枣儿般大的土坷垃压在耳背上,再将艾叶烧成灰,轻轻吹入鼻孔,不一会鼻血就止住了。母亲说,用鲜艾叶熬水喝,也能止鼻血。读高中的时候,脸上此起彼伏的生痘痘,免不了用手挤了这个挤那个,痘痘愈合之后,却留下许多高低不平的扁平疣,还是母亲用艾叶和芝麻花,给我擦拭好了扁平疣,惨不忍睹的面孔,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母亲除了让我去苇湾擗苇叶,拿回家包粽子,还要采一把香艾插在门两边。母亲回说,听你姥娘讲,艾能驱“五毒”,插在门上能辟邪。民间所说的“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壁虎、蟾蜍和蛇。听南房屋二奶奶说,祖爷爷中的二爷,脚有点瘸,人送外号“瘸二爷”,小时候有点被人瞧不起。瘸二爷因此立志拜师习武,敢吃“五毒”。他曾把进村抢劫的土匪打得落荒而逃。从此,威名远扬。土匪们怀恨在心,设计诱捕瘸二爷,将他捆绑在太师椅上,用尖刀割下他胳膊上一块肉,说你把自己身上的这块肉吃了,就放你回家。瘸二爷明白土匪想要自己的命,就答应了。就在尖刀和肉入口的瞬间,瘸二爷猛然用牙咬住了尖刀,土匪推刀推不进,抽刀抽不出,明白遇上了武林高手。心虚了,只得罢手放人。解开绳索,瘸二爷起身之后,紫檀木太师椅顿时散了架,椅子腿周围的四方金砖,亦如瓷瓶开片般碎裂了一圈。可见吃“五毒”的瘸二爷,内功有多厉害!《岁时广记》有诗云:“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可知古人也将艾叶扎成虎形,戴在头上,祈保平安。 数千年前,古代人就开始用针和艾叶来治疗疾病了。“针”,就是用锐器扎穴位;“灸”,就是用艾叶熏烫穴位,针法与灸法,相辅相成,久而久之,便合称针灸,成为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最早的针,是石针、骨针、青铜针,至西汉已出现了金银针,可见做针灸用针,是与时俱进,越来越考究了。《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针灸有“九针”,即长针、大针、毫针、圆针、锋针、寛针等类型。形制不同,用途各异。悠悠千载,沿用至今。古人用艾叶灸穴位,全在于艾叶背面有艾绒,引燃之后,可以缓缓不灭。古人发现艾绒易燃之后,不但用燧石和艾绒取火,还用冰块做成凸透镜与艾绒取火。所以,古人曾给艾取名叫“冰台”。据陆佃对冰台释云:“《博物志》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则艾名冰台,其以此乎?”在玻璃还没有出现之前,古人就发现了凸透镜可以聚光取火的原理,真佩服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智慧。在鲁北乡村,至今老百姓依然称呼易燃的木刨花、玉米苞、麦秸为“引火”。数千年前,棉花的种植尚只限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以,轻软的艾绒,不仅充当着针灸用的“灸火”,也充当着取火用的“引火”。艾绒,与针灸有关,与取火有关,可见香艾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有着多大的贡献。难怪人们年年端午都在门上插艾,身上贴艾,头上戴艾,因为艾象征着光明与平安,自古就保佑着人类的繁衍呢。 但也有些人,似乎偏爱兰花,而不太喜欢艾,白居易就是代表。他在一首《问友》中,就泄露了这种倾向:“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也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也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当何如?”艾有宿根,年年不种自生,这让喜好兰花的白居易大伤脑筋。或许,他的友人也被问住了吧?其实,兰花花香,艾草叶香,一举双得,不也快哉。相比而言,宋代的苏轼,对兰艾共生,就多了一些理解:“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幽幽兰香,随风而散。只闻兰芬芳,不见兰花影,嗅香而寻,却原来,兰花深藏在艾蓬深处。 在鲁北,村民依然有采春吃春的习俗,菊芽、柳芽、榆钱、苜蓿、荠菜、都可以采来打牙祭。而艾叶,也在采春的行列中,或包馄饨,或蒸菜饼,风味独特,药食兼得。香艾茸茸淡着衣。清明将至,又是采春好时节。相约家人,踏青采春,一定不会忘记,也将嫩艾采入竹篮里。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1-4-5 17:43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