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在中春采薤忙
2021-12-23叙事散文范廷伟
位于鲁中的巍巍长白山诸峰,素以雄险奇峻,层峦叠嶂名冠齐鲁大地,尤其是春夏季节,走进着莽莽大山深处,可见迭秀云天,树木荫翳的满目风景,行走在石径通幽,林屋晚烟的清静中,身边还有绕舍清泉,潺潺小溪相伴左右。所以,近几年来,连山秀举,绮丽秀美的自……
位于鲁中的巍巍长白山诸峰,素以雄险奇峻,层峦叠嶂名冠齐鲁大地,尤其是春夏季节,走进着莽莽大山深处,可见迭秀云天,树木荫翳的满目风景,行走在石径通幽,林屋晚烟的清静中,身边还有绕舍清泉,潺潺小溪相伴左右。所以,近几年来,连山秀举,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我和朋友们每年都要拿出几天时间,到长白山中摩诃岭下的醴泉寺附近游山踏青,凭吊范公。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珍源自深山,海味出自大海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黄帝内经》中曾有“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之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也有记载:“时在中春,阳和方起。”万物复苏,芳草茵绿,山野深处定是不乏天趣的,和了阳光、雨露、清风,大山便时时散发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山水之间,到处溢出了野花野草的缕缕清香。或在某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之时,或在一场濛濛细雨的滋润之后,看上去映入眼帘的就是花团锦簇,蜂飞蝶舞的盛景了。每年的三月,喜食野菜的我,总爱呼朋引伴力邀三、五好友进山采青,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山坡路旁,山涧沟渠,野花芬芳,野菜遍地,野菊芽、大苦菜、蒲公英、茵陈棵、枸杞芽、薄荷芽、灰灰菜、荠荠菜,这些隐匿于枯枝败叶下的野菜,争抢土壤里的每一丝水气,将它化作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
在醴泉寺中的范公祠内,有一则“划粥断齑”的故事,讲得是年幼的范仲淹当年在黉堂岭中的一个山洞里读书,经常将僧人们施舍的粥冷却后,用刀子划成四块,佐以几根野蒜早晚各食两块。县志上这样记载范仲淹:“读书长白山醴泉寺,日煮粟米二升,作一器划为四块,早暮取二块,断薤数茎,入少盐啖,如此者三年。”在钦佩范仲淹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苦难,划粥断齑,勤勉苦读,终成一代名相的同时,我也对这种被称做“薤”的野味产生了兴趣。原来“薤”是野蒜的别名,又叫薤白、山蒜、野小蒜等。为了感受这种浓浓的乡野之情,今年清明后的一个周末,家住青阳镇醴泉村的朋友带我们进山采食野蒜。山里朋友热情有加,知识丰富,他介绍说,我国食用野蒜的历史非常悠久,连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一书中都都有相应的记载呢。行走在野花摇曳里,沿途的风中已经飘来野蒜的芳香气息。
朋友童年时采食野蒜的地方,在唐中宗赐名的“醴泉”南侧的一条山峪中,名曰“南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艳丽的桃花怒放着,香气缭绕里,花瓣在明媚的阳光下颤动,轻风来时便有几片打着旋儿飘落,满树繁花,嫩蕊甫张,红一簇,粉一团,“嘤嘤嗡嗡”的蜜蜂翻飞于花树间,阳光遍布,它们绽放着同样温馨的美丽,弹奏着同样柔美的韵致。“快瞧呀”,顺着朋友的手指方向看去,“那样多的野蒜!”沟渠边、花树下、地垄旁,一簇簇的野蒜苗,发育充分,叶质柔软,择掉白色膜质的鳞片包被以后,野蒜的底部,有个突起的蒜头,轻轻地咬上一口,肉质新肥,鲜嫩无骨,宜人的香气,鲜活的滋味,山野的清香,总是沁人心脾。有的单株野蒜,芽叶肥硕,色泽翠绿,说笑之间,在落英缤纷里采挖野蒜,顷刻便能盈掬丰囊。人们喜食野蒜,不仅因其药用功效,也应包含其特有的山野气息吧?
几个年轻的妇女正从山上慢慢走下来,她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提着盛满了野蒜的编织袋。朋友告诉我说,因为当下的食品安全颇受人们的关注,人们都愿意购买天然的无公害蔬菜,而大山深处的野菜,便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城市居民的首选之物,人们在集贸市场、大型超市、宾馆酒店以及路边的商贩摊点,随便可见野菜的影子。其中的这些野蒜以其淳香四溢,清而不腻,湿润浓烈,鲜而不酽的特点,赢得城乡居民的青睐。当然,人们喜食野蒜是因其钙、磷及无机盐的含量极高,长期食用,则有利于散寒化湿,清热解毒,对缺钙的老人和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特别有益。这时候,一个正在山峪里打鞭牧羊的老农,在鞭梢清脆而悠长的余音里,他主动凑在我的身边,颇有些自豪地微笑着向我介绍说,野蒜能强健筋骨,通阳散结,除了有药用保健功效外,炒鸡蛋可促进食欲,摊菜饼可健胃开脾,包饺子可润中补虚,做菜汤的话,更是叶肥汁满,汤味浓厚,所以野蒜又有“菜中灵芝”之称。
古诗曰“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遍洒春光的山野上,层峦叠翠,宁静明丽,溪流淙淙,鸟语花香,满峪的花树,芳香四溢,一片片如烟似雾,一株株粉妆玉琢。山顶上的杜梨像影视剧作品中的消息树一样,满树的白花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耀眼,还有那偶尔传来的几声野鸡的鸣叫,更增添了大山的无限魅力。所以,往山上远远望去,看见三三俩俩的人们在采食野蒜等各种山珍菜蔬,此刻,我总是固执地相信,在大山深处的宁静里,他们定然能够抛却尘世间的浮躁和功名利禄,不然的话,唐代李商隐怎会留下脍炙人口的“薤白罗朝馔,松黄暖夜怀。相留笑孙绰,空解赋天台”?不然的话,隐居於陵、辟纑织履的战国廉士陈仲子,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的北宋名相范仲淹,刚直不阿、华章斐然的清初文坛领袖王渔洋,行吟山水、屐履处处的清代诗人张实居,傲骨铮铮、面折廷争的当代最后一个大儒梁漱溟等等,都会在这莽莽的泰山副岳——长白山中留下足迹?
带着收获的惬意,带着春花的芬芳,我回望叶柔娇嫩的风景,留恋清丽俊秀的大山,春天,一如既往地用手中的巨大画笔,点染着无尽的翠绿和嫣红。下山途中,我欣喜地看着这些嫩叶细细长长、根茎圆圆白白,形如珍珠的野蒜,它会让平淡的生活情更浓味更醇,而浓香流溢的山野,也会让每一个明媚的春日芬芳充实。《菜根谭》中曾有,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每当苦涩的青气弥漫口腔,品味后,定是余味无穷的清香。(共2194字)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1-5-1 19:43 编辑 ]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珍源自深山,海味出自大海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黄帝内经》中曾有“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之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也有记载:“时在中春,阳和方起。”万物复苏,芳草茵绿,山野深处定是不乏天趣的,和了阳光、雨露、清风,大山便时时散发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山水之间,到处溢出了野花野草的缕缕清香。或在某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之时,或在一场濛濛细雨的滋润之后,看上去映入眼帘的就是花团锦簇,蜂飞蝶舞的盛景了。每年的三月,喜食野菜的我,总爱呼朋引伴力邀三、五好友进山采青,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山坡路旁,山涧沟渠,野花芬芳,野菜遍地,野菊芽、大苦菜、蒲公英、茵陈棵、枸杞芽、薄荷芽、灰灰菜、荠荠菜,这些隐匿于枯枝败叶下的野菜,争抢土壤里的每一丝水气,将它化作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
在醴泉寺中的范公祠内,有一则“划粥断齑”的故事,讲得是年幼的范仲淹当年在黉堂岭中的一个山洞里读书,经常将僧人们施舍的粥冷却后,用刀子划成四块,佐以几根野蒜早晚各食两块。县志上这样记载范仲淹:“读书长白山醴泉寺,日煮粟米二升,作一器划为四块,早暮取二块,断薤数茎,入少盐啖,如此者三年。”在钦佩范仲淹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苦难,划粥断齑,勤勉苦读,终成一代名相的同时,我也对这种被称做“薤”的野味产生了兴趣。原来“薤”是野蒜的别名,又叫薤白、山蒜、野小蒜等。为了感受这种浓浓的乡野之情,今年清明后的一个周末,家住青阳镇醴泉村的朋友带我们进山采食野蒜。山里朋友热情有加,知识丰富,他介绍说,我国食用野蒜的历史非常悠久,连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一书中都都有相应的记载呢。行走在野花摇曳里,沿途的风中已经飘来野蒜的芳香气息。
朋友童年时采食野蒜的地方,在唐中宗赐名的“醴泉”南侧的一条山峪中,名曰“南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艳丽的桃花怒放着,香气缭绕里,花瓣在明媚的阳光下颤动,轻风来时便有几片打着旋儿飘落,满树繁花,嫩蕊甫张,红一簇,粉一团,“嘤嘤嗡嗡”的蜜蜂翻飞于花树间,阳光遍布,它们绽放着同样温馨的美丽,弹奏着同样柔美的韵致。“快瞧呀”,顺着朋友的手指方向看去,“那样多的野蒜!”沟渠边、花树下、地垄旁,一簇簇的野蒜苗,发育充分,叶质柔软,择掉白色膜质的鳞片包被以后,野蒜的底部,有个突起的蒜头,轻轻地咬上一口,肉质新肥,鲜嫩无骨,宜人的香气,鲜活的滋味,山野的清香,总是沁人心脾。有的单株野蒜,芽叶肥硕,色泽翠绿,说笑之间,在落英缤纷里采挖野蒜,顷刻便能盈掬丰囊。人们喜食野蒜,不仅因其药用功效,也应包含其特有的山野气息吧?
几个年轻的妇女正从山上慢慢走下来,她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提着盛满了野蒜的编织袋。朋友告诉我说,因为当下的食品安全颇受人们的关注,人们都愿意购买天然的无公害蔬菜,而大山深处的野菜,便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城市居民的首选之物,人们在集贸市场、大型超市、宾馆酒店以及路边的商贩摊点,随便可见野菜的影子。其中的这些野蒜以其淳香四溢,清而不腻,湿润浓烈,鲜而不酽的特点,赢得城乡居民的青睐。当然,人们喜食野蒜是因其钙、磷及无机盐的含量极高,长期食用,则有利于散寒化湿,清热解毒,对缺钙的老人和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特别有益。这时候,一个正在山峪里打鞭牧羊的老农,在鞭梢清脆而悠长的余音里,他主动凑在我的身边,颇有些自豪地微笑着向我介绍说,野蒜能强健筋骨,通阳散结,除了有药用保健功效外,炒鸡蛋可促进食欲,摊菜饼可健胃开脾,包饺子可润中补虚,做菜汤的话,更是叶肥汁满,汤味浓厚,所以野蒜又有“菜中灵芝”之称。
古诗曰“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遍洒春光的山野上,层峦叠翠,宁静明丽,溪流淙淙,鸟语花香,满峪的花树,芳香四溢,一片片如烟似雾,一株株粉妆玉琢。山顶上的杜梨像影视剧作品中的消息树一样,满树的白花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耀眼,还有那偶尔传来的几声野鸡的鸣叫,更增添了大山的无限魅力。所以,往山上远远望去,看见三三俩俩的人们在采食野蒜等各种山珍菜蔬,此刻,我总是固执地相信,在大山深处的宁静里,他们定然能够抛却尘世间的浮躁和功名利禄,不然的话,唐代李商隐怎会留下脍炙人口的“薤白罗朝馔,松黄暖夜怀。相留笑孙绰,空解赋天台”?不然的话,隐居於陵、辟纑织履的战国廉士陈仲子,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的北宋名相范仲淹,刚直不阿、华章斐然的清初文坛领袖王渔洋,行吟山水、屐履处处的清代诗人张实居,傲骨铮铮、面折廷争的当代最后一个大儒梁漱溟等等,都会在这莽莽的泰山副岳——长白山中留下足迹?
带着收获的惬意,带着春花的芬芳,我回望叶柔娇嫩的风景,留恋清丽俊秀的大山,春天,一如既往地用手中的巨大画笔,点染着无尽的翠绿和嫣红。下山途中,我欣喜地看着这些嫩叶细细长长、根茎圆圆白白,形如珍珠的野蒜,它会让平淡的生活情更浓味更醇,而浓香流溢的山野,也会让每一个明媚的春日芬芳充实。《菜根谭》中曾有,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每当苦涩的青气弥漫口腔,品味后,定是余味无穷的清香。(共2194字)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1-5-1 19:43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