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林
2021-12-23叙事散文袁光熙
大 林2000年3月21日,云南大朝山水电工地上,一辆疾驰的高档越野车飞下了山崖,由此葬送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大朝山水电站储备处副处长大林。几天以后,大林的追悼会在家乡下关殡仪馆隆重举行。他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四围环……
大 林
2000年3月21日,云南大朝山水电工地上,一辆疾驰的高档越野车飞下了山崖,由此葬送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大朝山水电站储备处副处长大林。
几天以后,大林的追悼会在家乡下关殡仪馆隆重举行。他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四围环绕着苍松翠柏。旁边,他温柔贤慧的妻子,泣不成声,刚刚进入大学的儿子泪流满面。大厅内聚集着数百名亲朋好友,各单位的职工、领导。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但见到的却是他的遗体。大林是我的同学、朋友,从60年代至今,有数十年的友好交情。高中读书期间,我们朝夕相处,常常在一起探讨争论各种问题。步行串联时,远在天南地北的我们,竟几次奇迹般地相遇。农村的广阔天地,挡不住我们知青的特有的串户往来。返城后更是常来常往。我还清楚地记得,他是我婚礼的第一位“嘉宾”。在他的婚礼上,他在大家的嘻笑声中,背着新婚的妻子为我们送行。记得他背着不满周岁的孩子,与我一起在人民公园观棋。记得每次上昆明读函大,与他的促膝谈心。暑假面授时,他为怕热的我,特意准备的薄毯……
往事一件件,一桩桩,在我的脑海中展现。所有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好象就在昨天。现在他孤独地躺在那里,周围虽然人群如织,但他却与我们阴阳两隔,不可能再相随相伴,也不可能再与我们下棋谈心,更不可能再一起嘻戏争论了。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我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悲伤。
追悼会开始了,首先由水电部门的领导致悼词,悼词高度评价了大林多年来对云南水电工作的重大贡献,赞扬了他高深的技术水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对他不幸以身殉职,表示了沉痛的哀悼。这更使我清楚地知道,这些年来,相比我的碌碌无为,大林已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已使我辈望尘莫及。当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已经拉开了巨大的距离。但这却使我更为伤感,我不得不感叹上天的不公,大林那样优秀的人才,正是充分发挥自己才干,大有作为的时候,却过早地离去了,而我这样平庸无能的人却还苟活于世,真可谓“天妒英才”!
下关一中著名的特级教师,我们敬爱的数学老师范昭,代表生前友好致辞,相比水电部门领导一本正经,公式化的悼词,范老师的致辞声情并茂,声泪俱下,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大林对我有救命之恩。”几句开场白过后,范老师便语出惊人。
这是在文革中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往事。1968年1月,下关发生了震惊全国的“1.16”武斗。三百多无辜群众被杀害,数千人被抓进集中营,饱受摧残。(参看《狱中记实》)范老师是一个有“历史问题”的人,文革初期又被打成“牛鬼蛇神”,这样的人在武斗中被抓,往往性命难保。大林不顾自身安危,把范昭老师和其他几个八派教师,藏在自己家中,,利用自己文革中未参加任何一派的身份,巧妙地应对了前来搜捕的“滇挺”和炮派武装人员,然后由他父亲,赶着马车将范老师等人送到大理,平安脱险。讲到这里,范老师饱含热泪,激动不已。我自然不会忘记,当我处于困境的时候,也曾同样得到过大林的帮助。
也是在下关“1.16”武斗中,死里逃生的我来到大理,身无分文,无依无靠。这时天已尽黑,隆冬时分,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找不到。我徘徊在大理街头,焦急万分,不知如何度过这漫漫长夜。就在这时,遇到了大林。他听说我没有住处,二话不说,就把我带到大理一中的一座小楼上。在不到一米五宽的床上,包括范昭老师在内,已经挤了四个人,我再加进来,大家怎么睡呢?大林把我带来,岂不要遭大家的埋怨?我转身就要离开。大家拦住我,说:“这么晚了,别走了,我们想办法挤着睡。”于是我们头脚交叉,全部侧身而眠,翻身喊“一二三”,统一行动,居然睡成了。患难见真情,这一夜,我心中充满了温暖、感激和不安。
“大林是我接触过的,最有数学天赋的学生。”范老师深情的话音,把我带到了遥远的青年时代。大林是下关中学少有的数学才子,他中等身材,略显瘦削,前额突出,脑容量似乎比一般人要大,颇有几分明太祖朱元璋的风貌。那时的学习不像当今的填鸭式灌输,而是活泼主动的。大家不满足于课堂上教师教给的那点知识,课余常常自己找些难题来做,解题成了我们的一大乐趣。当我们几个人绞尽脑汁还不得其解的时候,就找来大林。他拿过题连看都不看,马上就说:“简单。”谁知一做,才发现事情不妙,因为我们几个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咦!”的一声,大家哄堂大笑。可是我们高兴还没有多久,他就得意洋洋地把答案拿出来了,大家不得不打心底里佩服。大林的数学天赋,得到了数学老师范昭的高度赏识。范老师是一位具有深厚数学功底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对大林关爱有加,两人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成了一对地地道道的忘年交。他们经常在一起切蹉问题,相互交流,大林的数学水平迅速提高,日渐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杰出才华。他写出了两篇很有价值的论文,《排列组合的扩展》和《怎样学好数学》。说到这些,范老师的语气流露出明显的赞许和自豪。
范老师话锋一转,这样说道:“大林的高考入学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随着范老师的讲述,我所熟知的和未知的一件件事,融合在一起,尘封的往事逐渐清晰起来。
大林的数学天赋,因文革的到来而几乎终结。1966年,正当我们高中毕业,准备高考的时候,文革开始了。高考也随之停止,我们的生活被大字报、大批判、大辩论,甚至武斗所占据。之后便是下农村。大林和我们大家一样,丧失了进大学学习深造的机会。
1970年,我们还在农村当知青,机会来了,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经推荐,大林参加了面试,主考官出了道很偏的怪题:18度角的正切是多少?这是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要用好几个三角函数公式,使用些技巧才能解答出来。可是,主考官话音刚落,大林马上就说出了答案,主考官惊呆了。大林以优异的表现过了成绩关,却过不了政审关,因家庭出身的缘故,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唯成份论”的政治环境下,他被无情地挡在大学的校门之外。
返城工作以后,直到高中毕业11年之后的1977年,我们才重新获得了高考的机会。大林几乎没有作任何准备,就参加了高考。他的数学成绩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满分一百四十分,其中包括四十分含有高等数学内容的附加题。如此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北京大学的青睐,北大数学系准备录取他。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有人竟在这时告了大林一个刁状,说他在文革中打了自己。这事说来话长,原来我班有一个同学,为人不太地道。文革初期,班上许多同学挨整,这位仁兄“功不可没”,同学们对他积怨已久。下农村前,在一次会上,一齐找他“算账”,但他拒不认错,激起了众怒,大家一拥而上对他动了几下拳脚。群情激愤之下,受过他迫害欺凌的大林也打了他几拳。此事本来不大,文革中不要说打几拳,就是打伤、打残、打死的比比皆是,打几拳都要追究,那还得了。况且十多人打他,连点皮外伤都没有,能打得多重?但这事在关键时抛出,就麻烦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北大不敢录取,其他学校也避而远之,大林再次与大学失之交臂。
第二年,不屈不挠的大林,又一次参加了高考,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尤其难得的是,他对一道题的解答,在大理州阅卷时,因与标准答案不符,得了0分,可送上昆明复查时,发现他的解答,居然比出题的专家们制作的标准答案还要正确,还要完善。此事震惊了云南高考界,云南日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大林一时风光无限,照理说录取到一所名牌的理科大学应无问题,北京大学又一次准备录取他。谁知那位同样“不屈不挠”的仁兄再次告状,除了提到大林打他的事外,还诬告大林参加武斗,打了别的人。北大和一些学校退缩了。范昭老师闻讯,拍案而起,联络其他教师,以亲身经历,向教育部门提交了大林在文革中,从未参加任何一派,更未参与过武斗的证明。在强大的民众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经省有关部门协调,昆明工学院录取了他。这样本来是一个数学的好苗子,却被迫转学工科。
说到这里,全场响起一阵轻轻的议论声,人们心中五味杂陈,大家既为他终于走进了大学的校门而欣慰,又为他数学天赋可能无从发挥而惋惜。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范老师满怀激情,接着讲述了大林入学以后的表现和毕业后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激动人心的业绩,使我对大林肃然起敬,同时更为他的不幸去世而倍感痛惜。
大林没有计较这些,工科虽然不是他的所长,但他通过刻苦的努力,仍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在校期间,学工的他,参加了全国数学竞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在工科学生中是极其罕见的。
毕业后,出于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他家有九个兄妹,他是老大),大林放弃了到北京机械研究所工作的绝好机会,他回到家乡下关,在水电部门工作。由于技术突出,工作认真,不久就被提拔为修理厂厂长。大林是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却不是一个当官的料。他太较真,遇到不同意见,总要辩个清楚,争个明白,总认为世上的事,也要像数学推理那样严密,像计算结果那样精确,结果干不了几个月,他累得要死,工人不满意,生产受影响,他的厂长被免职了。
祸福相依,好运降临了。当时,水电部门向日本购买了一批设备,要派人到日本学习,为期一年。选了几人,有的还不愿去,大林却毅然前往。1985年8月年我上昆明开会,在昆明饭店旁,一间狭小的宿舍里找到他,他正在对着录音机,专心致志的学习日语。大林以数学见长,文科成绩一般,现在已年近40,娶妻生子,还要从头来学习一门外语,可见难度之大。谁知半年以后,他竟操着半生不熟的日语奔赴日本,一年后学成归国,不仅掌握了设备的使用技术,连日语、英语也讲得头头是道了。
归国不久,大林调昆明工作,参与漫湾电站建设。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耗尽心力,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技术的难题,为建成这座当时云南最大的水电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漫湾电站完工了,他又走上了新的战场,进行更为艰苦的大朝山水电站的建设。想不到在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却在工作中,不幸遭遇车祸,过早地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之旅。
“大林走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失去了一个好学生、好朋友,他的妻子失去了一位好丈夫,儿子失去了一位好父亲,国家失去了一个优秀的人才,知识界失去了一名杰出的精英。”范老师的无比悲痛的声音,在殡仪馆的大厅里回荡,亲人压抑不住的泣哭声,人们发自内心的感叹声,汇成一片,给我带来无比的沉痛,无限的哀思,无穷的遐想……
[ 本帖最后由 袁光熙 于 2014-2-14 18:25 编辑 ]
2000年3月21日,云南大朝山水电工地上,一辆疾驰的高档越野车飞下了山崖,由此葬送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大朝山水电站储备处副处长大林。
几天以后,大林的追悼会在家乡下关殡仪馆隆重举行。他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四围环绕着苍松翠柏。旁边,他温柔贤慧的妻子,泣不成声,刚刚进入大学的儿子泪流满面。大厅内聚集着数百名亲朋好友,各单位的职工、领导。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但见到的却是他的遗体。大林是我的同学、朋友,从60年代至今,有数十年的友好交情。高中读书期间,我们朝夕相处,常常在一起探讨争论各种问题。步行串联时,远在天南地北的我们,竟几次奇迹般地相遇。农村的广阔天地,挡不住我们知青的特有的串户往来。返城后更是常来常往。我还清楚地记得,他是我婚礼的第一位“嘉宾”。在他的婚礼上,他在大家的嘻笑声中,背着新婚的妻子为我们送行。记得他背着不满周岁的孩子,与我一起在人民公园观棋。记得每次上昆明读函大,与他的促膝谈心。暑假面授时,他为怕热的我,特意准备的薄毯……
往事一件件,一桩桩,在我的脑海中展现。所有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好象就在昨天。现在他孤独地躺在那里,周围虽然人群如织,但他却与我们阴阳两隔,不可能再相随相伴,也不可能再与我们下棋谈心,更不可能再一起嘻戏争论了。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我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悲伤。
追悼会开始了,首先由水电部门的领导致悼词,悼词高度评价了大林多年来对云南水电工作的重大贡献,赞扬了他高深的技术水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对他不幸以身殉职,表示了沉痛的哀悼。这更使我清楚地知道,这些年来,相比我的碌碌无为,大林已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已使我辈望尘莫及。当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已经拉开了巨大的距离。但这却使我更为伤感,我不得不感叹上天的不公,大林那样优秀的人才,正是充分发挥自己才干,大有作为的时候,却过早地离去了,而我这样平庸无能的人却还苟活于世,真可谓“天妒英才”!
下关一中著名的特级教师,我们敬爱的数学老师范昭,代表生前友好致辞,相比水电部门领导一本正经,公式化的悼词,范老师的致辞声情并茂,声泪俱下,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大林对我有救命之恩。”几句开场白过后,范老师便语出惊人。
这是在文革中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往事。1968年1月,下关发生了震惊全国的“1.16”武斗。三百多无辜群众被杀害,数千人被抓进集中营,饱受摧残。(参看《狱中记实》)范老师是一个有“历史问题”的人,文革初期又被打成“牛鬼蛇神”,这样的人在武斗中被抓,往往性命难保。大林不顾自身安危,把范昭老师和其他几个八派教师,藏在自己家中,,利用自己文革中未参加任何一派的身份,巧妙地应对了前来搜捕的“滇挺”和炮派武装人员,然后由他父亲,赶着马车将范老师等人送到大理,平安脱险。讲到这里,范老师饱含热泪,激动不已。我自然不会忘记,当我处于困境的时候,也曾同样得到过大林的帮助。
也是在下关“1.16”武斗中,死里逃生的我来到大理,身无分文,无依无靠。这时天已尽黑,隆冬时分,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找不到。我徘徊在大理街头,焦急万分,不知如何度过这漫漫长夜。就在这时,遇到了大林。他听说我没有住处,二话不说,就把我带到大理一中的一座小楼上。在不到一米五宽的床上,包括范昭老师在内,已经挤了四个人,我再加进来,大家怎么睡呢?大林把我带来,岂不要遭大家的埋怨?我转身就要离开。大家拦住我,说:“这么晚了,别走了,我们想办法挤着睡。”于是我们头脚交叉,全部侧身而眠,翻身喊“一二三”,统一行动,居然睡成了。患难见真情,这一夜,我心中充满了温暖、感激和不安。
“大林是我接触过的,最有数学天赋的学生。”范老师深情的话音,把我带到了遥远的青年时代。大林是下关中学少有的数学才子,他中等身材,略显瘦削,前额突出,脑容量似乎比一般人要大,颇有几分明太祖朱元璋的风貌。那时的学习不像当今的填鸭式灌输,而是活泼主动的。大家不满足于课堂上教师教给的那点知识,课余常常自己找些难题来做,解题成了我们的一大乐趣。当我们几个人绞尽脑汁还不得其解的时候,就找来大林。他拿过题连看都不看,马上就说:“简单。”谁知一做,才发现事情不妙,因为我们几个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咦!”的一声,大家哄堂大笑。可是我们高兴还没有多久,他就得意洋洋地把答案拿出来了,大家不得不打心底里佩服。大林的数学天赋,得到了数学老师范昭的高度赏识。范老师是一位具有深厚数学功底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对大林关爱有加,两人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成了一对地地道道的忘年交。他们经常在一起切蹉问题,相互交流,大林的数学水平迅速提高,日渐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杰出才华。他写出了两篇很有价值的论文,《排列组合的扩展》和《怎样学好数学》。说到这些,范老师的语气流露出明显的赞许和自豪。
范老师话锋一转,这样说道:“大林的高考入学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随着范老师的讲述,我所熟知的和未知的一件件事,融合在一起,尘封的往事逐渐清晰起来。
大林的数学天赋,因文革的到来而几乎终结。1966年,正当我们高中毕业,准备高考的时候,文革开始了。高考也随之停止,我们的生活被大字报、大批判、大辩论,甚至武斗所占据。之后便是下农村。大林和我们大家一样,丧失了进大学学习深造的机会。
1970年,我们还在农村当知青,机会来了,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经推荐,大林参加了面试,主考官出了道很偏的怪题:18度角的正切是多少?这是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要用好几个三角函数公式,使用些技巧才能解答出来。可是,主考官话音刚落,大林马上就说出了答案,主考官惊呆了。大林以优异的表现过了成绩关,却过不了政审关,因家庭出身的缘故,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唯成份论”的政治环境下,他被无情地挡在大学的校门之外。
返城工作以后,直到高中毕业11年之后的1977年,我们才重新获得了高考的机会。大林几乎没有作任何准备,就参加了高考。他的数学成绩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满分一百四十分,其中包括四十分含有高等数学内容的附加题。如此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北京大学的青睐,北大数学系准备录取他。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有人竟在这时告了大林一个刁状,说他在文革中打了自己。这事说来话长,原来我班有一个同学,为人不太地道。文革初期,班上许多同学挨整,这位仁兄“功不可没”,同学们对他积怨已久。下农村前,在一次会上,一齐找他“算账”,但他拒不认错,激起了众怒,大家一拥而上对他动了几下拳脚。群情激愤之下,受过他迫害欺凌的大林也打了他几拳。此事本来不大,文革中不要说打几拳,就是打伤、打残、打死的比比皆是,打几拳都要追究,那还得了。况且十多人打他,连点皮外伤都没有,能打得多重?但这事在关键时抛出,就麻烦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北大不敢录取,其他学校也避而远之,大林再次与大学失之交臂。
第二年,不屈不挠的大林,又一次参加了高考,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尤其难得的是,他对一道题的解答,在大理州阅卷时,因与标准答案不符,得了0分,可送上昆明复查时,发现他的解答,居然比出题的专家们制作的标准答案还要正确,还要完善。此事震惊了云南高考界,云南日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大林一时风光无限,照理说录取到一所名牌的理科大学应无问题,北京大学又一次准备录取他。谁知那位同样“不屈不挠”的仁兄再次告状,除了提到大林打他的事外,还诬告大林参加武斗,打了别的人。北大和一些学校退缩了。范昭老师闻讯,拍案而起,联络其他教师,以亲身经历,向教育部门提交了大林在文革中,从未参加任何一派,更未参与过武斗的证明。在强大的民众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经省有关部门协调,昆明工学院录取了他。这样本来是一个数学的好苗子,却被迫转学工科。
说到这里,全场响起一阵轻轻的议论声,人们心中五味杂陈,大家既为他终于走进了大学的校门而欣慰,又为他数学天赋可能无从发挥而惋惜。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范老师满怀激情,接着讲述了大林入学以后的表现和毕业后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激动人心的业绩,使我对大林肃然起敬,同时更为他的不幸去世而倍感痛惜。
大林没有计较这些,工科虽然不是他的所长,但他通过刻苦的努力,仍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在校期间,学工的他,参加了全国数学竞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在工科学生中是极其罕见的。
毕业后,出于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他家有九个兄妹,他是老大),大林放弃了到北京机械研究所工作的绝好机会,他回到家乡下关,在水电部门工作。由于技术突出,工作认真,不久就被提拔为修理厂厂长。大林是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却不是一个当官的料。他太较真,遇到不同意见,总要辩个清楚,争个明白,总认为世上的事,也要像数学推理那样严密,像计算结果那样精确,结果干不了几个月,他累得要死,工人不满意,生产受影响,他的厂长被免职了。
祸福相依,好运降临了。当时,水电部门向日本购买了一批设备,要派人到日本学习,为期一年。选了几人,有的还不愿去,大林却毅然前往。1985年8月年我上昆明开会,在昆明饭店旁,一间狭小的宿舍里找到他,他正在对着录音机,专心致志的学习日语。大林以数学见长,文科成绩一般,现在已年近40,娶妻生子,还要从头来学习一门外语,可见难度之大。谁知半年以后,他竟操着半生不熟的日语奔赴日本,一年后学成归国,不仅掌握了设备的使用技术,连日语、英语也讲得头头是道了。
归国不久,大林调昆明工作,参与漫湾电站建设。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耗尽心力,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技术的难题,为建成这座当时云南最大的水电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漫湾电站完工了,他又走上了新的战场,进行更为艰苦的大朝山水电站的建设。想不到在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却在工作中,不幸遭遇车祸,过早地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之旅。
“大林走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失去了一个好学生、好朋友,他的妻子失去了一位好丈夫,儿子失去了一位好父亲,国家失去了一个优秀的人才,知识界失去了一名杰出的精英。”范老师的无比悲痛的声音,在殡仪馆的大厅里回荡,亲人压抑不住的泣哭声,人们发自内心的感叹声,汇成一片,给我带来无比的沉痛,无限的哀思,无穷的遐想……
[ 本帖最后由 袁光熙 于 2014-2-14 18:25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