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2020-09-17抒情散文stone7785342
北京时间石彤散文之散,最喜欢庄子的秋水篇。从莅临到离开,一共只有一年多,却有很多话留给北京。题记一.初来驾到既然是北漂,就要准备好睡马路这一步。我把最后的一月的薪水花的只剩下300块钱和一张到北京南站的慢车票。出了南站,我打电话给诗人苏非舒
北京时间 石彤 散文之散,最喜欢庄子的秋水篇。从莅临到离开,一共只有一年多,却有很多话留给北京。 题记 一.初来驾到 既然是北漂,就要准备好睡马路这一步。我把最后的一月的薪水花的只剩下300块钱和一张到北京南站的慢车票。出了南站,我打电话给诗人苏非舒,他邀我来喇嘛庄,通县那边。我就坐了一辆三轮车去八王坟转车去通县。等到到了宋庄,我就打个的士去了喇嘛庄,车一直到他家门口,令我意外的是,这里是农村。当然后来才知道,宋庄这里是国际化的画家村,喇嘛庄则聚集了一些诗人。在郑州还住在市中心,到了北京反而到了农村,有些奇怪。这里有农民种地,有诗人种诗,当然还有画家种画。 二.在喇嘛庄种诗 在喇嘛庄这里种诗的人,一共七位。苏非舒及孙轶伉俪、横、蝼冢、乌蒙、大美女刘文和我。刘文的男朋友大概种的是音符,带来一个大音箱。他们俩和我同一天到达,2005年9月1日,住在我们四个的院子前排一个院子里。他们俩还是我的河南同乡,来自开封。刘文是个著名高中的退学生,据她说奖状装满了一个箱子。她的男友稍大,是开封年乐队的主唱,在河南商报的时候我在郑州红场酒吧采访过他。院子里还有两只画家送的波斯猫仔子,一个蓝眼睛、一个绿眼睛。当天晚上新疆歌手洪启请客,他是请芒克的,想跟芒克学写歌词,约了喇嘛庄几位诗人作陪。我旅途劳顿没有去。后来舍友们带回来碟子,其中一首《红雪莲》 我特别喜欢,又回郑州的时候城市之光书店听到过。书店里据说很多人听到后来打听歌的名字。这首歌是苏格兰民歌,洪启自己写的词。好像第二天我们在院子里请客,刘文他们俩也来了,导演李娃克也来了,带来了一个身价不菲的摄像机和一个片子《大音》,拍聋哑学校的孩子们升国旗,很不错。李娃克当时有四五十岁,据说是北漂圈子里的大鳄。李娃克故意向刘文献殷勤,逗她男朋友不高兴,很是调皮。 三.前尘 说起来,北漂的事情还不少。后来苏非舒在798艺术区那里举行物主义诗歌的朗诵会。我第一个上场,朗诵的是两首《去郎木寺和再去郎木寺》。这里的场租是相当的高,画家李象群的画室又那么大,办法就是邀两个宋庄画家搞个展,个展结束画留给李象群,画展结束后的那点时间留给诗人们免费举行朗诵会。那天见到的还有吴小曼、西娃、芒克、潘无依、何三坡等。吴小曼74年的,当时才31岁,就是知名媒体财经时报的文化版主编,一个多月以后何三坡引荐我去了财经时报。何三坡看了我给新京报写的专栏文章,认真的对我说:“我来北京二十多年,没见过谁的文章写的比你好。”他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一干诗人作家都叫他老大。他的公司里总是有北漂的诗人作家来混饭蹭睡。有一天早上我在他公司刚睡醒,他就来跟我聊,他听我说我要找个工作,他就说你怎么不早说,我还以为你不想工作呢。然后一口气当场打电话给我联系了四五个工作,其中就有财经时报,我就决定进财经时报。做过报纸的人都知道,财经时报、经济观察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等四家财经媒体是报纸业的顶峰。几个月后我就做到高级记者,吴小曼很高兴,约了编辑、作家吴晨骏和一班文化版的同事去她门口的上岛咖啡喝咖啡。当时是每个版给两个高级记者,吴小曼说,你的一个先定了,还有一个还没考虑好。财经时报的老板是杨澜,她花了1亿多一点承包了广告和发行,是实质上的老板,我们的工资都是从她的阳光集团打过来,从新加坡集团总部打过来。但是天朝不允许私人办报纸,名义上还是国家办的,属中宣部直管,每一期报纸都有中宣部的审报员审报。 四.情事 荣晗是位画家。年华是个诗人。想起北漂情事首先想起她们俩。有一天晚上一个欧洲的大画商来吃烤全羊,苏非舒请了我们几个诗人和荣晗来作陪。烤全羊的地址就在苏非舒的院子里,画家老四亲自当主烤官,据他说要翻个不停,还要一直喝啤酒,因为前胸很热。老四的烤全羊在宋庄一带很有名。万夏吃完说,吃了那么多烤全羊,都没有这个好吃。万夏是诗人,也是中国最大的书商。我最感兴趣的是荣晗 ,因为她是个大美女。文字打到这里,我不禁后悔的不得了,基本上想不起来怎么把荣晗错过了。烤全羊吃完我送荣晗去她小堡的院子,看了她的画,看见都是些卡通人物,就说,你把这些卡通人物胳膊上画上“红卫兵”字样的袖箍,不就是很好的“政治波普”作品吗?她认真想了想。当时宋庄最有钱的画家们基本都是画政治波普的,张小刚一张画在美国索斯比拍出1200万,岳敏君、方力钧都有几十万一幅的身家。后来听说荣晗的卡通红卫兵卖的不错。后来不知道哪天我在报社赶稿子,她电话来,问我是否愿意做她男朋友,我说NO,她说要不给你介绍一个广州女画家,你同意她马上来北京。我依然NO。如斯。 年华是小智的好友,小智的男友是横,我的室友。所以和年华很有机会接近。有次在何三坡公司里,她看我忙着给客人倒水,据说还写出了一段文字,我在网上发现的。当时我33岁,年华则是20出头的河北姑娘,不知怎地就错过,距离远起来,连偶尔想起来都不容易。 有一次晚上在五道口那边喝咖啡,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进来问我几点。她应该是清华或者北大的。我知道我被搭讪,一个人盯着外面一动不动确实比较酷,我想那个女孩应该喜欢的是这个。 五.毁人不倦 在财经时报带过几个助手,想起他们就想起一起去采访的路程。陈利萍 是个河北姑娘,毕业于北航。我带她去采访郎咸平,却没让她进会议室。现在想起来我真是毁人不倦。郎咸平来北京,人民出版社只邀请了国内最主流的10家媒体,我原本可以带小陈姑娘进来,让她坐后排。皮春柳是吴小曼的朋友,不懂新闻但是文字写的不错。我本来可以带他入记者这一行。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这样做。可能是他不怎么会采访,让我觉得不好带。画家李小刚的稿子带他出去的,他基本上只是跟我遛一圈。他是小曼的好友,现在很后悔没有带好他。可是那天吃饭,李小刚的朋友非官即富,连我这个老江湖都很难应付。其中也包括当时吴委员长的秘书陈鹏。采访完毕又去喝茶,我深深感到北京这个大码头不但带不好皮春柳,连我自己都要小心有加。李方舟是个东北女孩,同事介绍她跟我做助手的时候强调,她老爸是一家银行的行长。带她去看张靓颖和尔东升,匆忙一圈就回来了,她拍了一些照片。这次采访应该是最快的,因为采访地点在国贸,我们办公也在国贸。此次采访居然没有人给我派车马费,也就是红包。所以回来后没有写,也确实没有采访什么。 六.京城名记的生涯 我一去北京就定位为“京城名记”,也就是北京最牛的记者。可以说我运气不错。黄怒波,圈内都说没有人采访到他。我一个电话把他摆平,第二天结束采访的时候他跟我说,你在北京有任何事都可以找我,我们在一起玩。诀窍是你电话里要能控制语速、吐字要磁性,让人一番对话就想见你。见面以后,也需要要他多说话,才能在稿子里爆猛料。比如他说,他在中宣部20多岁就做到部党委委员,前途一望可知,就是副部长。他31岁就从中宣部辞职出来。我把这些都写进去,吴小曼很赞赏。这个人一直是管媒体的,对媒体很熟悉,所以从不接受采访,顺便说一下,正是这个人,在我离开以后就把财经时报整垮了,因为之前有我们报社的地产记者中伤他,被坐实。他的能耐大到这样。阳光集团的总裁丁雨田,也就是原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儿子,去中宣部喊“叔叔”也没用了。以往有事都是丁雨田出面摆平。财经时报这么牛的报纸,说关就关了。影响中国经济20人中,有两个在财经时报,一个是高级记者邓妍,一个是总编辑钮文新。有记者报道沈阳市政府侵吞上市公司资产,沈阳市的秘书长当天就坐飞机来报社商量怎么解决,当然也要有些条件。有一天,听说许戈辉、袁立他们邀我们记者去滑雪,我和同事杨时旸一起去了。不会滑雪,正在那里无聊,绿领俱乐部的小鲍喊袁立过来,想让我采访。我从没听说过她,没同意采访。后来才知道她原来是个电视明星。也许他们就发现我是个工作狂,不看电视。 . 七.人物志 不尽事宜,详见本节。有太多话要在一个文章里说完,不如搞个人物志。张万新,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他,他就是国内排前几位的大小说家。代表作品有《马口鱼》。有一天晚上,编辑、作家吴晨骏老师带我去老张家里住一晚,因为吴老师打车顺路。他很多年前租的房子,才1000块钱一个月,两居室。在北三环。张老先生也在财经时报干过,做记者,据他自己说就是逛书店,有什么好书就扒成一篇稿子。沈木槿是个大美女,浙江人,也是从财经时报出来的,后来隐居在香山一家农民的院子里。我在一次喇嘛庄的烤全羊聚会上见过她,相当漂亮。赵凝也是个大美女,在现代文学馆的活动上见到,作品倒是没看过。那天在现代文学馆还见到尹丽川、安妮宝贝、史铁生、谢有顺等一干作家和媒体人。李亚伟喜欢买单。我跟他一起吃饭,都是他买单。本来准备给他做个通版的稿子,机缘不合,没有做成。倒是给成都的翟永明做了两个整版。2005年春节在成都过的。正月间去白夜酒吧找杨黎,去第二次找到了,而且好家伙,成都的著名诗人一网打尽。马松请客,光啤酒就喝了几千块。那天初见苏非舒及孙轶伉俪。酒后,杨黎跟我说,一起去耍嘛。我知道他们大概要什么的干活,就没去。我回到了成都武侯祠的国际青年旅舍。后来在北京经常见到杨黎,走哪里都是小弟 一群。正是在成都的一行,埋下了以后去北京的伏笔,特别是苏非舒后来邀请我去喇嘛庄。 马永波,基督徒,著名诗人,有次从哈尔滨来北京,蝼冢邀请他住在我们的院子里。我见到他说:“你早点休息”。杨黎后来在一次饭局上,拿他开荤玩笑,他也没说什么。想一想,应该提一下小光。小光和几个基督徒来找我们传教,还给我们的猫带来一袋小鱼。横的老婆小智也是个基督徒,是个诗人兼画家,擅长丰子恺风格的漫画。很快我和乌蒙都决志信主了。我还去过东四十条的教堂,我去的头一天据说布什刚来过。在北京到良乡的班车上,有一个基督徒姐妹还站起来在车上传教,印象很深。良乡,有诗人世中人,有他的现代汉诗馆,我还看到诗刊的创刊号。突然想起世中人家的捞面条。 八.你们好好的 不尽事宜,还不尽的,再看这一节。漏掉的,再提起来,想不起来的,给以祝福。比如左小祖咒的《平安大道的延伸》。去东二环他的住处采访他,倒是有些感慨。一是他的碟子150一张,当然白送我一张,被我遗落在办公室没有带走。二是他没有请我吃饭,稿子的事自然慢慢忘了。京城居,大不易。这是大河报的张体义老师Q上送我的话。车马费、请吃饭,都是记者的参考价值。没有做到二分之一的,任你是谁都不写。这首平安大道,比许巍还要高一个档次,比如他擅用嘈音。白补旦和贾樟柯。我给贾樟柯做过5个整版,河南商报一版,财经时报4版,分两次。有一个打电话给贾樟柯,席间他的粉丝羡慕的不得了。在北京网易直播间那次我居然一边采访一边睡着了,因为我连续两夜通宵加班写稿子。白补旦的水平又在贾樟柯之上。白补旦在天津做记者的时候骗了一个青青姑娘几十万块,走哪里都神劲兮兮,老是对着门看。他老是觉着青青姑娘的哥哥在追杀他。他的《小脚人家》,在山西一个小脚老太家拍了一年,擅用长镜头,捕捉到老妪血红的眼睛,棒的很。记得最清的是山西老头一边躲雨一边说:“冻败兴了”。他这个电影拿到喇嘛庄放,诗人都非常喜欢,他索性常来,顺便混饭吃。他去法国参加影展,主办方多留他住了一个星期,看来他蛮厉害。他以前在山西五台山给人画像,美术功底不差。他也是惯用长镜头。想起在郑州的时候采访王小帅和高圆圆,问到长镜头的问题,东方今报的主编常小伟说,这个问题只有石彤问的出来。那时候他想要把我从河南商报挖走。河南工人日报的副总李霞说,石彤是河南最棒的文化记者。这些是在河南的荣誉,在北京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这些溢美之词基本上想不起来了。 九.穹顶及离开 永远难忘北京西站那庞大的站台。那巨大的穹顶让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我2006年初冬辞职,奔去了我最喜欢的上海。去西站见到一个上海女孩坐在我旁边,那种干净素雅让我很喜欢。坐北京到上海一站不停的快车。我在上海游历一个月,被一个小小的短信给叫回了北京,因为我钱花的差不多了,报社通知我还有一笔稿费没领,我就回到了北京。吴小曼让我住下来等她给我联系进入中国金融网,我等的有点着急,就来到这个永世不忘的巨大穹顶下,乘火车回来了信阳,也作别了千字八百的好生意。我只有在杨澜推荐的《九百万辆自行车》中发呆,有时候有点想哭,我知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北京冠盖相属,但不属于我。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