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抄书”杂记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朋友李宏飞有一册每日读诗日历,每日一首,读后拍下来转发于微信群,已经有一年了,365天,从未间断过。今年他又继续,建议我每日抄一遍拍下来发到微信群。怕我偷懒,微信留言说:你抄的诗我已建专夹准备保存下来,坚持下去!
  这勾起了我的一段抄书往事。三十年前,父亲大学(脱产进修)寒假归来,带回一本《吉檀迦利》(冰心译)。那时我读高中,痴迷诗歌,一读便爱不释卷。寻找满城的书店,找不到此书有售,便决心抄书。于是每天抄书数节,这段经历也使得那个寒假过得充满了诗意。
  董桥《叫鲁迅太沉重》中有周作人给鲁迅手抄的《游仙窟》写“跋”的一段话:“矛尘将往长沙,持豫才所写《游仙窟》全本来,命题数语。关于此书,旧有读《游仙窟》一文,在《看云集》中,今不复赘。豫才勤于抄书,其刻苦非寻常人所及,观此册可见一斑。”云云。
  古人抄书其实寻常,曾国藩的勤勉是出了名的,他不仅勤政,做学问同样勤勤恳恳。《曾文正公全集》一套八部,第六部就是经史百家杂抄。最厚。
  抄书是古人常常运用的读书方法之一。一本好书,读到手痒,不抄录不能过赢。苏东坡三抄《汉书》。
  当然还有原因是穷,买不起。借到一本好书便抄录下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讲述了自己“借书”、“笔录”而得以“遍观群书”的经历。东晋葛洪抄诸子百家310卷,抄《金匮药略》100卷,终成大家,著是《抱朴子》传世。
  古人抄书成癖的也有。南齐沈麟士,一生抄了许多古书,某年家遭火灾,所抄之书毁于一旦。其年,八十多岁,然并不气馁,操笔重抄,达两三千卷。
  古人抄书并非一律“照本宣科”,胆大者会根据个人喜好删繁就简、添油加醋,抒气结、增枝蔓,率性发挥,以致于造成同一作者,不同版本的局面。给后人平添真伪之忧。
  作家韩石山有一次演讲时说,他有清晨诵书的习惯,几十年坚持不辍,听众无不面露讶异加敬佩之色。
如今,连诵书都成了稀罕事,更勿言抄书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