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等大事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头等大事
安徽 陈学长
心中沉甸甸的愧疚,是从听到那“当”的一声后开始产生的。那是头落在屋檐下的石块上发出的声响。当时,我的心像刀割一般的疼痛,仿佛那头,不是落在坚硬的石块上,而是砸在我柔软的内心里。十八年过去了,那声音依然能穿过苍凉的岁月,悠悠而来,每次想起,我的内心都会隐隐作痛,我深知,那声音是姐姐和命运抗争发出的呼喊。我永远也忘不了十八年前夏天的那个场景:
中午,火辣辣的阳光笼罩着村庄,地上、墙上和屋顶上都反射着太阳明晃晃的光。下地归来的姐姐摘下草帽,把头竖在了墙根上,清脆的撞击声,像一根箭,稳而准地射在了我的心上。我哆嗦了一下,把目光从书上转移到窗外。我看见姐姐的脸,通红通红的,沾满了汗水和泥巴,一双明眸里,蓄满了无尽的幽怨,她瘦小的身体像要散了架一般,向院中的水盆踉踉跄跄走去……
那天的天气离奇的热,我却出了一身的冷汗。我何尝不愿意下地干活呢?可是,父亲不让,他说:“考大学,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只要大庆(我的乳名)在看书,油瓶倒了都可以不扶。”全家人也确实按照父亲的吩咐,照顾着我,年幼的妹妹和多病的母亲出不了多少活,十来亩地的巨大劳动量便全部压在了父亲和姐姐身上。瘦弱的姐姐,常常要在田地里晒到大中午。
其实,姐姐的成绩也不错,但父亲坚持让姐姐考中专,而且还只给一次机会,这无异于让她的学业选择自杀。姐姐在父亲为她设计好的路上,如期拿起了沉重的头,那年,我刚好升到初三。在贫瘠的土地上,两颗生长在一起的玉米,较矮的那颗常会被拔掉,以利于另一颗更好地生长。姐姐未能继续复读,其原因应该和这别无二致。只不过,她不是因为“较矮”,而是因为她天生固有的性别——女性。
父亲是很有勇气的,送一个农村孩子上高中无异于破釜沉舟。在我们那个安徽最北部的贫瘠的村庄,还没有出现过大学生。
家人的希望和心中的愧疚,让我不敢懒惰,在考上萧县高中的那年暑假里,我学完了高中一年级的物理和化学。踏入校门后,我更是玩命地学习。深夜,教室的日光灯熄了,我便点上蜡烛,和零星的几个同学继续“夜战”。有一次,看得发困,头发竟在不觉间失火了,火苗顺着发丝直往上窜,在同学们的惊呼声中,我苦笑着摇摇头,昏黄的烛光里,我们的样子很疲惫,也很幸福。
三个月后,我以为会有很好的收获,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我所想象。在高一的第一次测验中,我的成绩平平,尤其是英语成绩,只得了42分。平素我读英文,就像说淮北话,一些城里来的学生,还喜欢摇头晃脑地模仿我的口音。清冷的月光下,我一个人走在校园操场内默默地流泪,透过晶莹的泪花,我看到了姐姐幽怨的眼睛,看到了父亲越来越弯曲的背,我不敢也不忍再待在高中。当时,已经进入了九十年代,“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蔓延,打工潮刚刚兴起,我萌发了要卷起铺盖下广州的念头,便写信告诉了姐姐。
我没有料到,也无法想象,父亲和姐姐竟然深一脚浅一脚地赶来了,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傍晚。父亲不停地搓着手,眉毛上和披的蛇皮口袋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姐姐也被冻得满脸通红,嘴唇发青。
“你考大学,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再难,也不应该放弃啊!”父亲说。
“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要敲敲大学的门啊!”姐姐说。
人真是不经老,父亲说话已经无复原先的畅快、圆润了;人也经不起农活的折腾,短短两年,姐姐便不像上学时那般鲜亮了,犹如冬日的一株枯树,黯然无光。姐姐和父亲的这幅样子,让我心酸,全家老小辛辛苦苦,不就是想让我出人头地么?望着风雪中的父亲和姐姐,我知道我只能勇往直前,别无退路。我使劲地点了点头,父亲笑了,姐姐也笑了。他们走的时候已经天黑,鹅毛似的雪花在昏黄的路灯下飞舞着,父亲和姐姐相互搀扶着,蹒跚而去,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想跟他们说些什么的冲动,然而,天已太晚,他们还要急着赶回家,等他们走远后,我禁不住抱住校园内的松树嚎啕大哭。
英语跟不上的,大都是农村来的学生,我们不得不找来初中英语书,挤出时间来读。我的善后工作做得还行,到了高二下学期,英语成绩虽然算不上出色,但也不至于垫底了。整个高中三年,我一门心思地学习,从未过问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上天,最终给了我一个惊喜。1995年,我以55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
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天,我哭了,全家人笑了,前来道喜的亲朋也笑了,那笑声和欢呼声真响,冲出我家的院子飞向了远方。方圆5里的村子都知道了我考上大学的消息。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抽着旱烟捋着胡须,说:我们这个乡旮旯里,终于出了个“秀才”啊!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天的落日很美,像幸福的新娘的脸,它染红了西天,染红了我的家乡。
“我与高考”全国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蓉举行
http://www.zsksb.com 2017/12/08 13:30:42 来源:招生考试报
12月8日,“我与高考”全国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成都隆重举行。经过历时七个月的征稿活动和两个月的初评、复评和专家终评,共有40位作者在“我与高考”全国有奖征文大赛获奖。
本次颁奖典礼由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主办,四川省招生考试报刊社承办。教育部考试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光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四川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卢铁城,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赵亮宏,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同志等领导与征文大赛专家评委代表、获奖作者代表出席。
8日上午的颁奖典礼上,回顾高考40年来的集体记忆,高度概括高考40年来的改革探索,提出在新时代下不断深化高考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继续谱写我省考试招生工作的新篇章,成为了会议的主题。
大赛终评获奖作者为:特等奖(1名)广东何智新;一等奖(3名)广东邓大槐、江苏鞠长峰、四川徐建成;二等奖(6名)四川马布都、安徽陈学长、河北孙庆丰、山西马毅杰、四川段弘、北京马宏省。此外,还评选出三等奖获奖者10名、优秀奖获奖者20名。对于获奖作品,本次征文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双评委何开四先生在颁奖典礼上发表了终评感言,对本次大赛的来稿质量和组织评选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征文大赛特等奖得主——广州日报编委何智新先生代表获奖者发表了获奖感言。
据了解,“我与高考”全国有奖征文大赛活动,自2017年2月推出以来,受到了全国各界读者、作者的广泛关注,参与投稿者热情高涨,组委会共收到来稿1721件。11月下旬,本次大赛组委会,聘请了以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著名作家阿来先生为主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双评委何开四先生为副主任领衔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集体终评,最后确定了获奖作品篇目、奖项及等级。本次大赛获奖作品集锦《流金岁月高考路》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8日下午,与会代表以“回顾与展望,改革与发展”为主题展开座谈研讨,与会领导、嘉宾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并与代表们共忆恢复高考四十年的伟大历程,共享思想智慧,畅谈教育强国之路,探索高考改革之策,为实现高考改革的“中国梦”启航助力。
安徽 陈学长
心中沉甸甸的愧疚,是从听到那“当”的一声后开始产生的。那是头落在屋檐下的石块上发出的声响。当时,我的心像刀割一般的疼痛,仿佛那头,不是落在坚硬的石块上,而是砸在我柔软的内心里。十八年过去了,那声音依然能穿过苍凉的岁月,悠悠而来,每次想起,我的内心都会隐隐作痛,我深知,那声音是姐姐和命运抗争发出的呼喊。我永远也忘不了十八年前夏天的那个场景:
中午,火辣辣的阳光笼罩着村庄,地上、墙上和屋顶上都反射着太阳明晃晃的光。下地归来的姐姐摘下草帽,把头竖在了墙根上,清脆的撞击声,像一根箭,稳而准地射在了我的心上。我哆嗦了一下,把目光从书上转移到窗外。我看见姐姐的脸,通红通红的,沾满了汗水和泥巴,一双明眸里,蓄满了无尽的幽怨,她瘦小的身体像要散了架一般,向院中的水盆踉踉跄跄走去……
那天的天气离奇的热,我却出了一身的冷汗。我何尝不愿意下地干活呢?可是,父亲不让,他说:“考大学,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只要大庆(我的乳名)在看书,油瓶倒了都可以不扶。”全家人也确实按照父亲的吩咐,照顾着我,年幼的妹妹和多病的母亲出不了多少活,十来亩地的巨大劳动量便全部压在了父亲和姐姐身上。瘦弱的姐姐,常常要在田地里晒到大中午。
其实,姐姐的成绩也不错,但父亲坚持让姐姐考中专,而且还只给一次机会,这无异于让她的学业选择自杀。姐姐在父亲为她设计好的路上,如期拿起了沉重的头,那年,我刚好升到初三。在贫瘠的土地上,两颗生长在一起的玉米,较矮的那颗常会被拔掉,以利于另一颗更好地生长。姐姐未能继续复读,其原因应该和这别无二致。只不过,她不是因为“较矮”,而是因为她天生固有的性别——女性。
父亲是很有勇气的,送一个农村孩子上高中无异于破釜沉舟。在我们那个安徽最北部的贫瘠的村庄,还没有出现过大学生。
家人的希望和心中的愧疚,让我不敢懒惰,在考上萧县高中的那年暑假里,我学完了高中一年级的物理和化学。踏入校门后,我更是玩命地学习。深夜,教室的日光灯熄了,我便点上蜡烛,和零星的几个同学继续“夜战”。有一次,看得发困,头发竟在不觉间失火了,火苗顺着发丝直往上窜,在同学们的惊呼声中,我苦笑着摇摇头,昏黄的烛光里,我们的样子很疲惫,也很幸福。
三个月后,我以为会有很好的收获,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我所想象。在高一的第一次测验中,我的成绩平平,尤其是英语成绩,只得了42分。平素我读英文,就像说淮北话,一些城里来的学生,还喜欢摇头晃脑地模仿我的口音。清冷的月光下,我一个人走在校园操场内默默地流泪,透过晶莹的泪花,我看到了姐姐幽怨的眼睛,看到了父亲越来越弯曲的背,我不敢也不忍再待在高中。当时,已经进入了九十年代,“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蔓延,打工潮刚刚兴起,我萌发了要卷起铺盖下广州的念头,便写信告诉了姐姐。
我没有料到,也无法想象,父亲和姐姐竟然深一脚浅一脚地赶来了,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傍晚。父亲不停地搓着手,眉毛上和披的蛇皮口袋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姐姐也被冻得满脸通红,嘴唇发青。
“你考大学,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再难,也不应该放弃啊!”父亲说。
“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要敲敲大学的门啊!”姐姐说。
人真是不经老,父亲说话已经无复原先的畅快、圆润了;人也经不起农活的折腾,短短两年,姐姐便不像上学时那般鲜亮了,犹如冬日的一株枯树,黯然无光。姐姐和父亲的这幅样子,让我心酸,全家老小辛辛苦苦,不就是想让我出人头地么?望着风雪中的父亲和姐姐,我知道我只能勇往直前,别无退路。我使劲地点了点头,父亲笑了,姐姐也笑了。他们走的时候已经天黑,鹅毛似的雪花在昏黄的路灯下飞舞着,父亲和姐姐相互搀扶着,蹒跚而去,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想跟他们说些什么的冲动,然而,天已太晚,他们还要急着赶回家,等他们走远后,我禁不住抱住校园内的松树嚎啕大哭。
英语跟不上的,大都是农村来的学生,我们不得不找来初中英语书,挤出时间来读。我的善后工作做得还行,到了高二下学期,英语成绩虽然算不上出色,但也不至于垫底了。整个高中三年,我一门心思地学习,从未过问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上天,最终给了我一个惊喜。1995年,我以55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
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天,我哭了,全家人笑了,前来道喜的亲朋也笑了,那笑声和欢呼声真响,冲出我家的院子飞向了远方。方圆5里的村子都知道了我考上大学的消息。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抽着旱烟捋着胡须,说:我们这个乡旮旯里,终于出了个“秀才”啊!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天的落日很美,像幸福的新娘的脸,它染红了西天,染红了我的家乡。
“我与高考”全国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蓉举行
http://www.zsksb.com 2017/12/08 13:30:42 来源:招生考试报
12月8日,“我与高考”全国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成都隆重举行。经过历时七个月的征稿活动和两个月的初评、复评和专家终评,共有40位作者在“我与高考”全国有奖征文大赛获奖。
本次颁奖典礼由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主办,四川省招生考试报刊社承办。教育部考试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光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四川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卢铁城,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赵亮宏,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同志等领导与征文大赛专家评委代表、获奖作者代表出席。
8日上午的颁奖典礼上,回顾高考40年来的集体记忆,高度概括高考40年来的改革探索,提出在新时代下不断深化高考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继续谱写我省考试招生工作的新篇章,成为了会议的主题。
大赛终评获奖作者为:特等奖(1名)广东何智新;一等奖(3名)广东邓大槐、江苏鞠长峰、四川徐建成;二等奖(6名)四川马布都、安徽陈学长、河北孙庆丰、山西马毅杰、四川段弘、北京马宏省。此外,还评选出三等奖获奖者10名、优秀奖获奖者20名。对于获奖作品,本次征文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双评委何开四先生在颁奖典礼上发表了终评感言,对本次大赛的来稿质量和组织评选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征文大赛特等奖得主——广州日报编委何智新先生代表获奖者发表了获奖感言。
据了解,“我与高考”全国有奖征文大赛活动,自2017年2月推出以来,受到了全国各界读者、作者的广泛关注,参与投稿者热情高涨,组委会共收到来稿1721件。11月下旬,本次大赛组委会,聘请了以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著名作家阿来先生为主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双评委何开四先生为副主任领衔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集体终评,最后确定了获奖作品篇目、奖项及等级。本次大赛获奖作品集锦《流金岁月高考路》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8日下午,与会代表以“回顾与展望,改革与发展”为主题展开座谈研讨,与会领导、嘉宾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并与代表们共忆恢复高考四十年的伟大历程,共享思想智慧,畅谈教育强国之路,探索高考改革之策,为实现高考改革的“中国梦”启航助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