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我与阅读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很多年,我怀有严重的羞耻心不能自拔,我胆怯走出家门,胆怯见人。我羞耻中学时光的不求上进,老师和同学蔑视的目光历历在目;我羞耻二十三四岁的大姑娘在家闲待,看蚂蚁搬家;我羞耻婚后抱着孩子各家串门,大人孩子光着脚丫,衣衫破旧;我羞耻打工一家饭店,偷了老板两角钱;我羞耻老公早上空腹上班,他中午下班时我还躺在炕上睡大觉,为此拌嘴,我点燃了他的衣服;我羞耻我不薅苗不耪地还跟婆婆要大米白面吃。当时,我丝毫意识不到种种行为的耻辱。有一天,我从愚昧无知中醒来,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我羞耻得心惊肉跳。以后的时日,哪怕无意间想起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我的脸就发烫,心怦怦跳。
  我不能原谅自己,悔恨得无计可施。
  一天,我从姐姐那里得到一本《读者》合订本。我看了起来。后来,我订阅了三四年《读者》。
  小时候,我聪明懂事。洗衣刷碗,收拾屋,扫院子,打猪草拾柴,学习成绩也好。父亲每天从村部拿回家的报纸,我仔仔细细地看完,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初中一年级时的一次意外,我右手致残。从此,我性情大变,性格暴躁,心智丧失了似的,得过且过,对自己的言行缺乏应有的思考判断。
  那么多年过去了。幸亏,阅读叫我走上人生正轨。
  《读者》选摘的文章大多具有哲理性,弘扬真善美。长时间浸染其中,我的心情开朗了许多。我试着做一点好事。一旦做了一点好事,我感到特别舒服。后来,我从单一阅读《读者》的局限中走出来,开始接触世界名著。《飘》《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等。从中,我了解了命运。我懂了,人生,不是一时一势之得失,而是不断与命运和解、抗争的过程。我领悟到,宽恕人,是至高无上的美德。由外及里,我为什么不能宽恕自己呢?我宽恕了自己。我没有走向毁灭和宗教,而是走向人生的未来。
  我用三个晚上看完了《飘》。当时的感觉是,茫茫无际夜的海洋上,我这里独有一小片亮光,我紧张地目睹着郝思嘉在人生的风浪中拼尽全力一步步接近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她不择手段。她的目标是重建被战争毁坏的家园——塔拉。她美丽、勇敢、自私、狠毒、忍辱,可是,她的自私、狠毒是为了家人重新有个家,过上好日子。归根结底,整个过程,她做出了极大牺牲。掩卷,一连几日,我久久不能平静,每晚做梦,梦里全是《飘》的情境和人物。如果我是郝思嘉,我会怎样?我会和她一样。我不会和她一样。我一会儿肯定,一会儿否定。除非什么也不做,做了就会有伤害。有时候,什么也不做也是一种伤害。出于职责,出于公心,就算有所伤害,也会得到人们的谅解。人生没有对与错,于历史,是一种独特的生命现象;于个体,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人对自身的定义很高,设计了信仰和道德,其实,这是人类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先见。现在,我不会纠结郝思嘉的做法,而是记住了这个文学形象。她填充了我的心灵。
  当时阅读完《安娜•卡列尼娜》,我对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着迷,细节描写出神入化,感觉作者是用针尖挑着人物的灵魂呈现于世。我的疑惑是,一本描写一个女人婚外情的书为何就成了名著?我为什么对婚外情的安娜不厌恨反而是同情和喜欢?后来明白,这本书的主旨不是简单地描写一段婚外情,而是表现身处现实和内在精神的矛盾冲突。一个人的心灵到底能承载多少才不至于疯狂?现实的处境到底有多压抑,才致使一颗心灵扭曲?我相信安娜不是因为淫欲而是因为压抑才出轨的。我以为两性关系是自然属性,之所以有婚姻制约,是为了一种义务和责任,为了社会安定。就像种地按垄沟播种,而不是胡乱扬撒,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取得最大收益。人是自然的,更是社会的。我是社会的一员,我必定受法律、道德的制约和保护。安娜•卡列尼娜的婚外情也是个体和社会的矛盾冲突。她叫我一声叹息。我理解但不赞美一切以一己之私出发的行为。
  我花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完《静静的顿河》。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心想,谁的命运没有被践踏过?被战争践踏,被亲人朋友践踏,被陌生人践踏。面对这些被践踏的生命,我深深地同情和热爱。进而,我又深感人类历史都是被蹂躏过的。回到本书主人公葛利高里,我真想用心窝焐焐他,再把他放回书里。某一时刻,我会说,我不属于任何阶级,任何集团,我属于良知;良知包括对邪恶的战斗和惩罚。但我一定会追随信仰,换句话说,我的良知从属信仰。我信仰一粒种子。我喜欢葛利高里的妻子娜塔莉亚,我敬重她的歪脖子,感觉她是一种力,一种美学之力。她在生活中是无力的,也不美好,但她的生命是有力的,是美好的。她演绎了自己,而不是直接张扬个性。
  《悲惨世界》的主线情节是,主人公冉阿让为饥饿的孩子偷了一个面包,借事因由,做了19年苦役犯。出狱后,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主教为他提供了一夜免费食宿。可是,冉阿让乘机偷了主教的银器逃跑了。当警察把冉阿让扭送到主教跟前时,主教宽恕了他,并送给他剩余的银器,嘱咐他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从此,冉阿让悔过自新,历经苦难,走上了自我救赎和救助他人的道路。年老的冉阿让死了,非常安详。
  我愤怒,想一拳打碎那个丑恶的社会现实;我悲悯,底层人民的生活简直太苦了,要想生存下去比登天还难;我感动,感动主教的宽恕,感动冉阿让的良知回归和坚忍。
  小说的主题是宽恕、感化、博爱。有人说,物欲横流,这个世界没救了,毁灭也罢。我以为然,尽管好人做了垫背。有人说,坏人死一千次也不足惜。我以为然,尽管坏人有可能变成好人。其实,就算是坏人,也不是天生就用来死的。读了《悲惨世界》之后,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改变,心想,为了一个好人,我愿意放过一千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为了一个坏人变成好人,做出很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人道主义重于生命本身。
  阅读《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过程以及阅读后的一段时间内,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约翰•克里斯朵夫,约翰•克里斯朵夫。那个丑孩子,那个音乐天才,那个纯洁真挚得叫人心疼的男人,那个在磨难中百折不挠的英雄。唯有嫁给他才解劲。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之后,我想起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个名字就微笑,试着镜子,感觉他就在生活的镜子里。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这段话叫我茅塞顿开,感慨万千。是的,我要踩着我的脓疮和伤口前进。其实,我的羞耻远远不止文章开头的那些,还有一件事,我想起来就恶心,做噩梦。还忘记不了。“受践踏的人的命运是值得荣获的。他们关于自己有很多话可以诉说。他们的前途是无量的。”我和《日瓦戈医生》里被人诱骗的拉拉一样,从这段话中寻求到了无限慰藉。
  
  去年,我阅读了赫尔曼•黑塞的小说《悉达多》。我理解的书中要义是,世界是循环统一的。别人身上的恶在自己身上也能找到,自己身上的美德在别人身上也会显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按照自然之道来说,一个毛毛虫和一个美女没有分别。人作为万物之灵,只有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永恒,心灵才会安宁平静。纵欲,苦修都做不到。那是刹那的生命感应。前几日,我村死了一个人,生前罹患癌症。我情绪低落。我和他一样,有一天也会死去。可是,我阅读《悉达多》的过程,分明是,如一篇书评中所说的,“这本清淡的小书仿若一支神明之箭深深刺中人内心,并带来巨大的喜悦、陶醉和消融。”
  阅读与生活,是相互诠释相互巩固相互提升的过程。
  拥有阅读的能力,是幸运的。阅读越早越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