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的草们(三章)
2021-12-23抒情散文刘彦林
菅草,和草菅人命无关菅草,是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生长在乡野上的菅草,也是自生自灭、任意而长的。它唯一的用途,就是作牛羊等牲畜的饲料。它的生命历程:在春风的轻抚下发芽,并在暖阳、雨露的润泽下茂盛。说是茂盛,只不过叶子密集、修长,而且色泽……
菅草,和草菅人命无关
菅草,是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
生长在乡野上的菅草,也是自生自灭、任意而长的。它唯一的用途,就是作牛羊等牲畜的饲料。它的生命历程:在春风的轻抚下发芽,并在暖阳、雨露的润泽下茂盛。说是茂盛,只不过叶子密集、修长,而且色泽苍翠、健康。它的个头不太高,矮则几寸,高则不过半米。但生命力强,即使牛羊啃食的只剩草根,也能迅速发出新叶,几天后依然葱茏如旧。这种草,也是能耐干旱的,特别是在盛夏有炎阳的炙烤,还有干旱的胁迫,可是选择丛生的菅草,依然色泽不减,碧绿苍翠。
菅草除了献身,还是富有灵性的,更是能给人启发和遐思的。菅草不光被牛羊啃食,而且也被镰刀割进背篓,成了牛羊的晚餐。还有,能给人启迪。木匠的祖师鲁班,就是在一次上山途中,被菅草割破手指受到启发,发明了伐木的工具——锯。有了锯,伐木的速度加快了,劈柴、制木板、打家具的效率大为提高。相关的联系是菅草的叶子两侧密集着细小的刺,极像锋利的牙齿,就是这齿划破了鲁班的皮肤。这样一来,菅草就受到更多的尊敬和崇拜。而我,也从菅草的身上,读出了诗意,读出了哲理。因为读山水,阅草木,也能催灵感,让人受到教义。读菅草,自不例外啰。
但是,菅草倒过来就是“草菅”,意思尽然大相径庭,简直可以吓人一跳。尤其是和“人命”联姻,更把人命看的和野草一样低贱,更指任意残杀人民。这种行径,只有昏庸无能的官吏以及帝国主义列强,才能做出滥杀无辜、手段恶劣的可耻行为。不知为何,“菅草”就和血腥、家仇、国恨有了联系。前几天,在朋友的博客上看到几幅日本人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照片,的确是惨不忍睹、令人愤慨。可是,菅草只是一种普通的草,它根本没有杀人的能力、意图和行为。看来,如果人的良知和善意颠倒了,就会变得惨无人道、凶残可耻。日本人,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我觉得,菅草没什么错,难道仅仅是和发明锯有关吗?我们人类,好多时候就是这样——把原本美好的事物,转瞬之间弄成丑陋不堪的。令人忧心如焚的是,在照片上屠杀的现场,围观的竟然还是穿着长衫的中国人;更令人担忧的是,事隔多年之后,更多忘却国耻的人还非常崇拜日本人。对此,菅草能做怎样的辩解,我又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唉……
蒲公英,带着梦想飞
蒲公英,也是草本的植物。它是在乡村的土地上,跟随季节的步伐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且心中有梦想的众多成员中的一员。
它还有另一个土气的名字:地丁——这些站在大地上的成年男子,真让人不敢小觑。从表面看,它个儿低矮,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到了春夏之交,能开出金黄色的花——和太阳花十分相像,只是骨朵小些罢了。夏末秋初季节,亦结出褐色的果实,并带着白色的软毛——降落伞。这样一种草,却是心有梦想的。
这种草,在生我养我的村庄随处可见:不论是阡陌路畔,还是地垄沟渠,也不论是房前屋后,还是田野山坡,都能看见蒲公英的身影。这种草,也是可以入药的。它的根茎,有解热的功效。因而,它还给贫困的生活带来了福音。大人忙过田间的农活,我们在不上学的日子里,也背着背篓,扛着镢头,追寻着蒲公因的足迹,将尚未开花或者已经结实的蒲公英,一棵棵连根挖起,积攒在一起,平铺在太阳下晒干,就可以让父母拿到县城卖给草药收购站,获得或多或少的零用钱。这些零用钱,既可以增添油盐酱醋,也可以买回学习用品——铅笔、钢笔或者漂亮的文具盒,都是小孩子羡慕的东西。
记忆中的蒲公英,还是心中有梦想的草。这不,刚刚进入村学不久,就学到了有关的课文——《蒲公英妈妈有办法》结出果实的蒲公英,会让自己的孩子带着降落伞,飞到海角天涯、飞到大漠戈壁,把祖国的领土变成绿洲。这是多么美好的憧憬啊!于是,在上学或是回家的路上,我们总会采摘许多结了果实的蒲公英,放在嘴唇边使劲去吹,蒲公英的种子就会在一个个“降落伞”的带动下,随风向前飞去。从那时起,我们心中也种下了飞翔的种子,也怀揣着飞翔到远方的希冀。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何尝不是一个个等待飞翔的蒲公英呢?
带着梦想,飞出大山,到达更广阔的新天地,在那里创造生活的新天地——这是每一个蒲公英时刻等待实现的美好的理想。
黄连,苦在心中
黄连,“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回味却是笑声荡漾的“乐”和“甜”。
一种让人仰慕的中华“黄”,一个不带任何意蕴的“连”字,偶然的组合,却是“苦在心中”的结局。于是,黄连的整个根、茎、叶,都是被“苦”浸透了的。无须去尝,更不必咀嚼,一个“苦”字最能概括黄连的生命。它的历程,也就是制造更多的“苦”。
只要听到它的名字,就让人联想到浓重的“苦”;就连看到它长满尖刺的叶子,亦让人产生躲避不及的畏惧。看来,黄连的周身散发的“苦”,是它和人们关系疏离的死结。然而,黄连到底有多“苦”,苦到什么程度,却令人无法形容,也难以解释和描述清楚,倒是有个歇后语“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可以让人想到“苦”的凤毛麟角。那种苦,可谓苦到最深,真是“苦”到家“苦”入骨髓了。
可是,黄连也有被人感激的高尚品格。这么“苦”的黄连,却有善良的一面。它跻身草药行列,承担着解除病痛、治病救人的重任,既能抗菌消炎,又能开胃健脾,还人以健康的身体,可谓功德无量,令人仰视。这么“苦”的黄连,能给人到来新的希望,让自己的“苦”先苦病人的肠胃,再换回病人心头的“甜”和远离多日的“乐”,以“苦”攻“苦”,以“苦”换“乐”,真是妙不可言、奇效显现。难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名言,也是受到“黄连”“苦行”的启发而总结出的人生真谛吗?
不管怎么说,黄连的“苦”是众所周知的。然而,黄连的功用却是某些“甜”的植物无法代替的。或许,黄连选择“苦”了自己,是一种自我的保护吧!这样一来,黄连为什么“苦”味缠身之谜,就可以不难理解了。当然,我们挖掘黄连,把它的根茎晒干卖掉,也是黄连给想摆脱拮据生活困扰的人们做出的一种“援助”行为。这样一来,“苦”在心中的黄连,不用说是“乐”在心头的。你想,为帮助别人做出了极大的牺牲,这何尝不是每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和人生追求吗?
伟哉,黄连!在脚踩大地的日子里,让你的“苦”缔造出更多的“乐”和“甜”吧!
[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1-2-18 16:30 编辑 ]
菅草,是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
生长在乡野上的菅草,也是自生自灭、任意而长的。它唯一的用途,就是作牛羊等牲畜的饲料。它的生命历程:在春风的轻抚下发芽,并在暖阳、雨露的润泽下茂盛。说是茂盛,只不过叶子密集、修长,而且色泽苍翠、健康。它的个头不太高,矮则几寸,高则不过半米。但生命力强,即使牛羊啃食的只剩草根,也能迅速发出新叶,几天后依然葱茏如旧。这种草,也是能耐干旱的,特别是在盛夏有炎阳的炙烤,还有干旱的胁迫,可是选择丛生的菅草,依然色泽不减,碧绿苍翠。
菅草除了献身,还是富有灵性的,更是能给人启发和遐思的。菅草不光被牛羊啃食,而且也被镰刀割进背篓,成了牛羊的晚餐。还有,能给人启迪。木匠的祖师鲁班,就是在一次上山途中,被菅草割破手指受到启发,发明了伐木的工具——锯。有了锯,伐木的速度加快了,劈柴、制木板、打家具的效率大为提高。相关的联系是菅草的叶子两侧密集着细小的刺,极像锋利的牙齿,就是这齿划破了鲁班的皮肤。这样一来,菅草就受到更多的尊敬和崇拜。而我,也从菅草的身上,读出了诗意,读出了哲理。因为读山水,阅草木,也能催灵感,让人受到教义。读菅草,自不例外啰。
但是,菅草倒过来就是“草菅”,意思尽然大相径庭,简直可以吓人一跳。尤其是和“人命”联姻,更把人命看的和野草一样低贱,更指任意残杀人民。这种行径,只有昏庸无能的官吏以及帝国主义列强,才能做出滥杀无辜、手段恶劣的可耻行为。不知为何,“菅草”就和血腥、家仇、国恨有了联系。前几天,在朋友的博客上看到几幅日本人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照片,的确是惨不忍睹、令人愤慨。可是,菅草只是一种普通的草,它根本没有杀人的能力、意图和行为。看来,如果人的良知和善意颠倒了,就会变得惨无人道、凶残可耻。日本人,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我觉得,菅草没什么错,难道仅仅是和发明锯有关吗?我们人类,好多时候就是这样——把原本美好的事物,转瞬之间弄成丑陋不堪的。令人忧心如焚的是,在照片上屠杀的现场,围观的竟然还是穿着长衫的中国人;更令人担忧的是,事隔多年之后,更多忘却国耻的人还非常崇拜日本人。对此,菅草能做怎样的辩解,我又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唉……
蒲公英,带着梦想飞
蒲公英,也是草本的植物。它是在乡村的土地上,跟随季节的步伐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且心中有梦想的众多成员中的一员。
它还有另一个土气的名字:地丁——这些站在大地上的成年男子,真让人不敢小觑。从表面看,它个儿低矮,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到了春夏之交,能开出金黄色的花——和太阳花十分相像,只是骨朵小些罢了。夏末秋初季节,亦结出褐色的果实,并带着白色的软毛——降落伞。这样一种草,却是心有梦想的。
这种草,在生我养我的村庄随处可见:不论是阡陌路畔,还是地垄沟渠,也不论是房前屋后,还是田野山坡,都能看见蒲公英的身影。这种草,也是可以入药的。它的根茎,有解热的功效。因而,它还给贫困的生活带来了福音。大人忙过田间的农活,我们在不上学的日子里,也背着背篓,扛着镢头,追寻着蒲公因的足迹,将尚未开花或者已经结实的蒲公英,一棵棵连根挖起,积攒在一起,平铺在太阳下晒干,就可以让父母拿到县城卖给草药收购站,获得或多或少的零用钱。这些零用钱,既可以增添油盐酱醋,也可以买回学习用品——铅笔、钢笔或者漂亮的文具盒,都是小孩子羡慕的东西。
记忆中的蒲公英,还是心中有梦想的草。这不,刚刚进入村学不久,就学到了有关的课文——《蒲公英妈妈有办法》结出果实的蒲公英,会让自己的孩子带着降落伞,飞到海角天涯、飞到大漠戈壁,把祖国的领土变成绿洲。这是多么美好的憧憬啊!于是,在上学或是回家的路上,我们总会采摘许多结了果实的蒲公英,放在嘴唇边使劲去吹,蒲公英的种子就会在一个个“降落伞”的带动下,随风向前飞去。从那时起,我们心中也种下了飞翔的种子,也怀揣着飞翔到远方的希冀。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何尝不是一个个等待飞翔的蒲公英呢?
带着梦想,飞出大山,到达更广阔的新天地,在那里创造生活的新天地——这是每一个蒲公英时刻等待实现的美好的理想。
黄连,苦在心中
黄连,“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回味却是笑声荡漾的“乐”和“甜”。
一种让人仰慕的中华“黄”,一个不带任何意蕴的“连”字,偶然的组合,却是“苦在心中”的结局。于是,黄连的整个根、茎、叶,都是被“苦”浸透了的。无须去尝,更不必咀嚼,一个“苦”字最能概括黄连的生命。它的历程,也就是制造更多的“苦”。
只要听到它的名字,就让人联想到浓重的“苦”;就连看到它长满尖刺的叶子,亦让人产生躲避不及的畏惧。看来,黄连的周身散发的“苦”,是它和人们关系疏离的死结。然而,黄连到底有多“苦”,苦到什么程度,却令人无法形容,也难以解释和描述清楚,倒是有个歇后语“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可以让人想到“苦”的凤毛麟角。那种苦,可谓苦到最深,真是“苦”到家“苦”入骨髓了。
可是,黄连也有被人感激的高尚品格。这么“苦”的黄连,却有善良的一面。它跻身草药行列,承担着解除病痛、治病救人的重任,既能抗菌消炎,又能开胃健脾,还人以健康的身体,可谓功德无量,令人仰视。这么“苦”的黄连,能给人到来新的希望,让自己的“苦”先苦病人的肠胃,再换回病人心头的“甜”和远离多日的“乐”,以“苦”攻“苦”,以“苦”换“乐”,真是妙不可言、奇效显现。难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名言,也是受到“黄连”“苦行”的启发而总结出的人生真谛吗?
不管怎么说,黄连的“苦”是众所周知的。然而,黄连的功用却是某些“甜”的植物无法代替的。或许,黄连选择“苦”了自己,是一种自我的保护吧!这样一来,黄连为什么“苦”味缠身之谜,就可以不难理解了。当然,我们挖掘黄连,把它的根茎晒干卖掉,也是黄连给想摆脱拮据生活困扰的人们做出的一种“援助”行为。这样一来,“苦”在心中的黄连,不用说是“乐”在心头的。你想,为帮助别人做出了极大的牺牲,这何尝不是每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和人生追求吗?
伟哉,黄连!在脚踩大地的日子里,让你的“苦”缔造出更多的“乐”和“甜”吧!
[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1-2-18 16:3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