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散文作者应如何看待文学奖项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散文作者应如何看待文学奖项
                                                   楚些

    继孔子和平奖成了丑闻,妖气闪耀神州之后,近日,孔子文学奖也因妖邪之气而翻飞于微信朋友圈和各种微信群之中。有人为孔子这位至圣素王而抱屈,在我看来,只要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准则不变,只要我们的社会底线屡屡下探,这种拿死人、名人的躯体名分满足私欲的活计就不会彻底根除。

    站在清醒的旁观者的立场,愤慨、叹息之余,说一声“蠢货太多,骗子都不够用”,解气倒是解气,但未免失之于简单。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一句也并非铁律。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个体的心智成熟程度不一,差异性显著,对野鸡类奖项不一定能够免疫;第二,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分析能力差别太大,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微信用户,皆未达上限,一些刚刚开始写作,急于得到承认的处于信息边缘地带的作者,在看到征文和得奖信息后很容易兴奋起来,并认真对待之。另有一些长期失意的中老年作者,也有可能笃信此事,当成宝贝而珍惜之。文学生态系统如同海洋系统一般,有极高和极低的分别。因此,对于野鸡类文学奖项,对于骗人钱财的培训、调研、采风等形式,行政管制是一方面,个体的信息判断能力和心智成熟能力则是最后一道闸门,这道闸门守得住,无论多么艳丽绚烂的忽悠,皆可应对之。

    借助丑闻的发酵,揪出如明杰大师(此次孔子文学奖的组织者和获益者)这样的骗子,声讨之,痛击之,也只能算是情绪的某种发泄。今天把明杰搞臭了,明天还有明海,明星等巨骗继续招摇。至于将中国楹联协会,或者诗词协会等伪军组织曝光,也是无效的,因为民间协会组织的创建实在是太简单了,如同早年的中国牙防组一般,诸如中华伏羲研究会,中华散文诗歌总会等等组织,弄个大名号,刻个假章,在家里就可以成立并展开办公,实在令人防不胜防啊。

    对于文学作者而言,奖项必然是顶重要的,其中有想爬高山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奖项的获取,与社会的承认、自我价值实现、地方政府补贴,甚至职称评定,皆存在着关联。要言之,刊发及选刊的转载与奖项的获取,乃天平上两个最重要的砝码,其分量远超图书。那些无限趋近山顶者,对奖项的渴望甚至到了昭然若揭的地步,人性使然,没有必要和羞走,倚门回首。有人曾笑言,诗人北岛之所以没有归国,不还是诺贝尔奖未拥之么!某些国内一线小说家,三两年就要出个长篇,费尽心机地谋取曝光率,不就是冲着茅盾文学奖去的么!世事纷纭,文学江湖里哪有什么大隐可言。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文学作者一旦上道,健全的心智结构,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自然不在话下。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做到自己知晓自我已经上道了呢?出于我个人对散文写作、散文生态的了解,我觉得有必要划一条红线出来,不到红线,不越红线之际,万万不可贪念奖项,一入巨坑心便悔,那将是必然的。这条红线就是,不论性别,不讲所处位置,不管写作时间的短长,只要你的作品有一天能够刊发在国家级刊物上(报纸类统统不算,这些刊物有人民文学、十月、当代、收获、青年文学),或者再不济也要发在天涯、花城、钟山、上海文学之上。到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统筹奖项的获取问题。给出这条红线的理由也很简单,当你在上述刊物有作品刊发之际,也将意味着你从业余作者向着专业作者走到了临界点。一般来说,再努把力,就可翻过了临界点。也就说明,在散文写作上,你算是真正地登堂了,一个登堂者,无需他人的提醒,对媒介、对散文江湖、对散文界人事状况,就会有基本的判断,轻易不会成为骗子的猎取之物,但也要切记不可去撩拨骗子,他们是那种能够长年累月往你手机上打骚扰电话的人士,破坏情绪的能力相当惊人。

    至于散文圈子里哪些散文奖项重要和次重要,散文江湖里哪些协会和个人有行骗之嫌疑,非本文论述之宗旨。我也没有打入过敌人内部,像慕容雪村那样,搞一本反传销的图书出来。我的任务就是揭示一条红线,程序和内容也相当明确,至于相信与否,乃读者诸君的自由选择之权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