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念子劳劳孰自珍

2021-12-23叙事散文凌云昕
贺子珍,人们知道这位红色中国的传奇人物往往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夫人,也正因为如此,她身上的许多光辉常常被人忽略,其实她不仅仅是领袖妻子,更是一位坚贞多情的红色恋人,一位手持双枪的巾帼英雄,一位多次经历生离死别的坚强母亲,一位追求独立自由的伟大女……

  贺子珍,人们知道这位红色中国的传奇人物往往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夫人,也正因为如此,她身上的许多光辉常常被人忽略,其实她不仅仅是领袖妻子,更是一位坚贞多情的红色恋人,一位手持双枪的巾帼英雄,一位多次经历生离死别的坚强母亲,一位追求独立自由的伟大女性。   贺子珍又名自珍,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是当地乡绅贺焕文的长女,她从小就受到民主进步思想的熏陶,后来结识了共产党人欧阳洛,并在他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少女时期的贺子珍容貌秀美,喜爱思考,两道漂亮的眉毛常常微蹙着,被称为“永新一枝花”, 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很快喜欢上了才华横溢、富有远见的欧阳洛,但只是把思念深深地埋在心中,从未对他表露。1927年,贺子珍参加组织永新暴动,失败后逃亡到井冈山,在那里她认识了毛泽东。她对这位个头很高、头发很长、双眼炯炯有神的书生并没有特别在意,毛泽东对她的美丽出众却十分惊讶,他紧紧握住贺子珍的手说:“今后我们共同战斗吧!”此后毛泽东每次出发前都去找贺子珍,敲她的门,贺子珍就把窗户拉开一条小缝,让他有话到窗口说,毛泽东说:我要走了,然后才离去。这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细节时常令人感动,它让我们看到了伟大人物难得一见的烟火本色。后来传来欧阳洛被捕牺牲的消息,贺子珍也逐渐被毛泽东的真诚所打动,开始了毛贺两人长达十余年的战火婚姻。   井冈山时期贺子珍主要协助毛泽东做秘书工作,帮毛下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抄毛写的文章,有时也做一些革命宣传工作。当年有人曾经在赣江边的金牛寺附近亲眼见过贺子珍发动群众参加红军的场景,那时的贺子珍身穿灰布军装,头发别在军帽里边,腰扎皮带佩带双枪,英姿飒爽,被称为“双枪女将”,这个称呼据说来自她组织永新暴动时手持双枪两枪撂倒两个敌人的传奇事迹。她歌喉清脆,表情动人,令人难忘:“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一个样,没有人来压迫人。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是工农子弟兵,土豪劣绅狗地主,坚决打倒不留情。当兵就要当红军,冲锋陷阵打敌人,消灭军阀国民党,民权革命要完成。”有一次,毛泽东和朱德正在开会,这时敌人来围剿,贺子珍手持双枪,出门骑上一匹没有马鞍的马,东西各放一枪,把敌人引开了,她转了一圈把敌人甩掉后,自己又平安归来。然而这样的英雄传奇并不总会有幸运光临。贺子珍随军长征到达贵州盘县时,突遇敌机轰炸,贺子珍和大家立即分散隐蔽,她发现一个担架暴露在梯田中央,担架员已被炸死,躺在担架上的伤员无奈地呻呤着,贺子珍立即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那名伤员,她则被炸得昏死过去。毛泽东说自己一生流过三次泪,一次是看到贵州行乞的“干人”,一次是跟他的通讯员牺牲了,还有一次是听说贺子珍被敌机炸伤了。后来贺子珍虽被救活,但也因此在体中嵌了十七块弹片,
给她带来终生的痛苦。   然而比这更痛苦的却是一次次与爱子的生离死别。1929年毛泽东指挥红军第二次打下龙岩的时候,贺子珍生下她和毛泽东的第一个女儿,因为工作原因孩子生下后不久就被寄养到当地一名老乡家中,三年后当贺子珍再次回到龙岩得到的却是孩子已经不在人世的消息。1932年,贺子珍在福建长汀生下了她和毛泽东的第二个孩子,毛泽东为这个男孩取名毛岸红,乳名毛毛,毛毛两岁时红军开始长征,毛泽东夫妇商定把孩子交给留下来坚持打游击的毛泽覃,不久毛泽覃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小毛毛从此也下落不明。贺子珍生下毛毛后不到一年,又早产生了一个男孩,可惜这个孩子也没能活下来。长征途中,贺子珍第四次怀孕临盆,这次的条件最为艰苦,“产房”是一间四壁透风的破旧房子,贺子珍是躺在担架上生下这个孩子的,这个刚刚出生的女婴只能送给当地老乡收养,战友们劝贺子珍留下点纪念好日后相认,贺子珍痛苦地摇摇头:“不用了。革命的后代,就让她留在人民当中吧。”贺子珍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怀孕时,她已经身在苏联,贺子珍为男孩取名廖瓦,不幸的是廖瓦在十个月大的时候,得了感冒,没有护理好,转为肺炎而夭折,不久之后苏联方面就以贺子珍神经失常为由将这位痛不欲生的母亲送进了疯人院。后来唯一陪在贺子珍身边的女儿出生在红军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取《西京杂记》中“文君娇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之意,为孩子起小名为娇娇,也就是后来的李敏。   到达延安后,毛泽东以他超人的智慧与才华成为党的实际领导人,然而与毛泽东蒸蒸日上的事业不同,经历过重重磨难的毛贺婚姻却开始走向分裂。起初只是一些诸如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之类的小事,后来演变成意气之争,毛泽东说他和贺子珍一个是钢,一个是铁,钢铁相碰,响个叮当,就在这种看似形象诙谐的比喻中,受到最大伤害的无疑是贺子珍。她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能够碰上毛泽东这样一位领袖风范与儒雅气质并存的伟大人物,肯定是极大的人生幸运,他们的婚姻也肯定曾带给贺子珍莫大的幸福快乐,但是,痛苦也由此而生。非凡人物才会给爱人带来非凡的痛苦,这样的婚姻需要爱人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牺牲,贺子珍如果心悦诚服地牺牲自己,如果死心踏地的相夫教子,也许就不会因为没有独立的工作而痛苦,但她是一位独立自强的新女性,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为此她可以不惜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地位与声名。当然,造成毛贺分歧的原因还有很多,也许贺子珍眼中的毛泽东不再和从前一样,甚至她说哪怕经常吵架也是没有关系的,但最可怕的是最后连架都不吵,也就是在这种时刻爆发了“女翻译事件”。当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到延安采访,闲暇时教毛泽东等人跳交谊舞,贺子珍本来对这些就看不习惯,加之毛泽东还常常与史沫特莱、女翻译吴莉莉等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贺子珍,她不仅骂了他们,还动手与他们打了起来,最后负气出走,以养病为由去了西安,又辗转随共产国际的代表从新疆去了苏联,没想到一去之后毛贺婚姻也就就此解体。   后来贺子珍只在庐山会议期间见过一次毛泽东,据说当时贺子珍泪水长流不能自已,谈话的内容也只有贺毛二人知晓。在“大串联”时期,毛泽东曾在北京分八次检阅了一千八百多万人次的红卫兵,这让贺子珍看到了重逢的希望,她表示也要去北京见一次毛泽东,也许这位老人所希望的只是在万人沸腾的一个角落能看上一眼当年的爱人,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最终也未能成行。据说毛泽东去世前将李敏叫到床前,吃力地画了一个圆圈,因为贺子珍的原名叫桂圆,这也许表明在最后时刻毛泽东所思念与牵挂的仍是曾与他生死与共的贺子珍吧。在毛泽东逝世多年以后,贺子珍才在亲人的陪同下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此时已是阴阳相隔生死永诀,贺子珍为毛泽东献上的花圈署名是“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望着水晶馆里几十年来自己日思夜念的丈夫,贺子珍再也忍不住泪水,多少年来她流过多少次泪,只有老人自己知道。然而今天流下的,可能是人生最后的眼泪,自此之后两人再也没有机会相见。   劳劳念子,孰可自珍。在历史的漩涡中,总会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莫名,他们善良纯朴,甚至率真简单,但他们也往往因此而落寞失意,甚至命运悲惨,也许贺子珍就是其中之一吧。有人说贺子珍的一生就是不断奉献牺牲的一生,为了革命事业她放弃了一切,为了钟爱之人她牺牲了一切,何尝像她为自己取的名字那样“自珍”过呢!
[ 本帖最后由 凌云昕 于 2010-12-17 19:37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