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喜惧秋虫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喜惧秋虫
  
      又是天高气爽的季节,人欢快,虫儿活跃。“一则一喜,一则以惧。”国学家夏仁虎先生有一组竹枝词《旧京秋词》其中三首描述秋虫,有喜有惧。
  
      写蝈蝈和金铃子  一夕秋声入画屏,微虫蝈蝈自呼名。磁盆独养金铃子,唤起闺人夜共听。
  
      写蚊子  最骄时是欲阑时,饱似樱桃那自知。侬有郁金香一寸,倩扶清梦访希夷。
   
      写蛐蛐  苎裳容易怕秋风,新摘酸甜山里红。灯火两廊闻唧唧,赵盆罗列卖秋虫。
  
      北京人爱好多,养秋虫是一好,而且有一套学问。夏老提到的蝈蝈、金铃子,以鸣叫为长。入夏,北京街头就有卖蝈蝈的了,它们合唱团,此伏彼起, “蝈蝈蝈蝈”!不绝于耳:“微虫蝈蝈自呼名。”细蔑编小笼,一笼一蝈蝈,以前一两毛钱拿回家,挂在窗外,叫一夏天。黄瓜尾巴、青菜叶子,每天塞进笼里点儿,活的欢实叫的勤。夏天的蝈蝈过不了冬。玩主讲究养过冬的蝈蝈,秋后山里的蝈蝈和人工繁殖(北京叫“粪”)的才能养过冬。养的法子很麻烦,全身心地投入。这种蝈蝈很贵,据说好的要十块大洋一个,相声里说茶碗里淹死骡子,就是冬天养的蝈蝈,掉进茶碗淹死了。价值一匹骡子。有钱有闲养蝈蝈是一乐。没钱还没闲工夫,只能夏天享受这一乐。金铃子,北京也叫金钟儿,庙会上有卖的。放在瓷罐子里养,叫声清脆。瓷罐共鸣,声音更动听。所以夏老“唤起闺人夜共听”了。
   
      养蛐蛐,比养蝈蝈更普遍。男孩子自己逮,二三小伙伴,带瓶水,拿上蛐蛐罩子(细铁丝编的),卷点儿纸筒儿。城外野地乱草里用脚趟,找“蛐蛐窝”灌水,钻出来逮,放纸筒里。回来搁罐里养着,和别人的蛐蛐斗。这是孩子的活玩意儿。
  
      大人就讲究多了。理论先行,《促织经》得熟。自己不愿费心费力,雇蛐蛐把式照料。养蛐蛐为的是斗。现在仍然如此。北京长椿街市府大楼南侧,高楼挡风向阳,聚人很多。一二百口子不新鲜。有四五个场子,现在先进,电子称重、记录胜负。裁判、记录、参赛双方蹲在地上,直勾勾王八看蛋,死盯赛场。观战围着两三层,伸头探脑,全神贯注。人多,不嘈杂,偶有低声私语。欢迎观看,谢绝拍照。令人难猜,赌注大小。据说先前只赌点心水果,不涉钱财。而今不讲钱财,是没了核心价值观,人们看重这虫子,有关器物也必考就。夏老诗中:“赵盆罗列卖秋虫”,蛐蛐罐有名的制作者叫赵子玉,赵盆,赵子玉做的。现在流行谁的,不知道了。不过有养蛐蛐的网站,比先民的《促织经》一定先进得多。不过依然必须有实力有时间,才能有这个乐子。
  
      秋天,蚊子也厉害,叮一口,一个大包,奇痒。狠挠,红肿一片,不住手,皮肤破,黄水渗出。由痒转疼,娇嫩者,一周不得平复。即使不叮咬,耳边嗡嗡,担心被咬,又想拍死它,心存悬念,入睡也难。蚊子吸饱人血,肚子又红又圆像樱桃,夏老气愤的说“最骄时是欲阑时”,你甭得意,到你完蛋的时候了。但是无奈,点上蚊香才能睡安稳:“倩扶清梦访希夷”,希夷,陈抟的号。睡仙。
   
      这组竹枝词,二十首。1939年面世,北京在日伪统治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