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遥远的清平湾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遥远的清平湾


       我从凡洞调下来,进了汽修车间。五六个人的一个班组,天南海北的人都有。闲来无事,大伙儿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有一个工友说,他来自清平湾。
   现在一说布鞋,就知道老北京。可打小,是穿烂的衣服,补得不能再补了,妈就在晚上,一小块一小块的剪下来,等第二天,或者隔几日,太阳火辣辣的,搅一桶米糊,拿一块布,薄薄的涂一层米糊,接着再贴一块布,再涂一层薄薄的米糊,这叫纳千层底。然后,放太阳底下晒。他一边说,一边看看窗外。窗外是阳光明媚。他喝了一口茶,又说道,妈有几张鞋底样,给谁做就拿谁的鞋底样。等晒好了,拿一把刀子慢慢地按图样切出来,又翻箱倒柜地找布料,做鞋面。妈有一支钩针,一把手钻,她先在鞋底钻一个孔,然后拿钩针引线。而这线,也是妈剥了麻杆皮,一遍遍搓出来的。因为要细,所以,特别费功夫。妈是做鞋子的好手。她常坐在一盏煤油灯下,我在一旁写字,她就穿针引线,飞快地,一个晚上,临睡觉前,可以做好一只。有时,给我做,她一座好,急切地让我试试,看合不合脚,还要走几步,看好不好穿。妈说,只有适合你的,鞋子穿起来才舒服,不“打”脚。
   他说得认真,我们也听得仔细。清平湾,在他的记忆里,往事一定会如潮涌。可,这是上班时间,还没讲述的只得搁浅。
   清平湾,这一个地名,我是从史铁生的文字里读到的。那一个远在陕北的小村庄,烙下了他满满的伤痕。而我的一个工友也来自清平湾,年龄也几乎不差太远,便冒昧的问了一句:读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吗?他浅浅的笑笑,过了一会,底气十足地说到:读了。但不是同一个地方。
   清平湾,潮汕也有一个。他还是意犹未尽,说他家那边,清明,冬至,女人是不能上山祭祖的。尤其是嫁出去的女人,如果上坟,大哥大嫂,小弟弟媳,是不会原谅她的。而且,一个男人,今年上了坟,明年还得上,每年都得上,不能耽搁,否则,会给村里的人攫脊梁骨。这很让我错愕。
  他妈有三寸金莲,走起路来比跛子还慢。可她每年都要回娘家几次,说什么看一眼是一眼,等见不着了,自已也快给黄土埋了。
   外婆住在三里外的一个坳上,因旁边有一座古塔,就取了名:塔坳。从他家走出一个叫三岔口的,沿着山边走。那一条道比鸡肠子还小,如果遇着一个来人,让道得站着,侧过身子,等错开了再走。
   走过了一条路,还得爬半座山。山上,野生的长着古茶树,要是春天,可以采摘到茶苞,比茶果小,剥开来吃,淸甜清甜的。有时,可以看到一种尾巴很长的鸟,也有翅膀花花绿绿的。有时,可以听见鸟鸣,一只在这边唱,一只在那边和,像热恋中的棈侣。
   外婆住的村子只有几户人家,七零八落的,像冬夜天边挂着的星星。常倚门前的一个小女孩,一见到他妈,甜甜地喊:姐姐。她只比他大二三岁,却称呼:姨。而外婆一家人都喊她:么妹。她长了兔唇。
  外婆是外公从深山老林背回来的。外公是一个猎手,他穿行在茂密的树林里,只见一个女子倒在一棵大树下,外公先是吓了一跳,以为是一具扔尸。仔细观察了四周,没几掌脚印,放心的走上去,蹲下身子,伸两指头,看有没鼻息,确认没死才背回家。
   外公常说:逃难也不往深山里钻。傻不拉几的。外婆也不示弱,:你白捡了个老婆,还不晓得卖个乖呀,你。外公就憨得笑了。
   外婆十六岁就做了女人,只顾着生产。养了大舅,他妈之后,又怀上了,是个女孩,可一出娘胎就夭折了。接着,生了两个女孩,没喂几个月的奶,送别家养,后也不知死活。外婆好像把生孩子当乐事,翠年,生了五舅,隔一年,六舅也来到了人间。他惊骇外婆的生育能力,猪婆娘一样,可猪也不过是一胎多仔,总有一年停歇,外婆却不,又生了几个阿姨,直到生了小舅,小姨,漫长的十三年,马拉松一样的生产,难道这一种景观,也蔚然成风过,成了一道残忍的缩影。
   在他妈的记忆里,有一个姨给外婆倒立的插进尿桶里,憋死了,有一个姨给外婆扔进土井里,淹死了,有一个姨跟外婆去河里洗衣服,给踢下了河,要爬起来,外婆伸手摁住她的头,翻了白眼冲走了,还有一个姨,大冬天的,冻得发抖,外婆拿一床棉被,紧紧裹住,喘息地死了,还有一个舅,在胎里认亲了,一下地,几个月后,给那家人抱走了。
   大舅七八岁就跟着外公进山打猎,有一天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在一次外公醉酒后说了实情:那一回遇上了一头野猪,大舅心急,放了亠枪,没中,野猪凶猛地冲向他,接着,外公也冷静地瞄准放了一枪,可,那是空枪,膛里没子弾。野猪扑向了大舅,叼着走进了灌木丛。外公呆呆地怔着,天黑了才摸着回来。
    那一个年代,很遥远了。跋山涉水都到达不了。唯有记忆,长出一双隐形的翅膀。如果是一只蝴蝶,只要一振翼,就会火山爆发,在心灵的版图上,也许,得有几次震撼,生命才趋于完美。
   饥饿,贫困交加,怎样撕裂着每一个日子,又或者,每一个日子都是勿忘我,每一次伤口新的结痂,都是绽放的花朵。凄楚。冷艳。但绝不妖娆。
   那一个年代,一熄灯就好像没什么事做了。于是,两个人的战争,缴获的胜利品,就是一个精子在卵巢着陆,在子宫胚胎,在广阔的土地上,隆起山丘,等待草木逢春,听一声浑沌至清明的啼哭。
   一个是宝,越生,越贱生。第十三个,只让她看一会儿世界,就把她扔进草木灰,听说是埋住了头。活着,受苦受难,只寄希望于天堂,让她每顿可以饱腹。也许,她的命太硬,阎王爷不收。把她从草木灰扒出来,一开始,没有一线生机。过了一会,睛天霹雳一般,“哇”地一声,哭得昏天地暗。
   那是一个雨天,撑一支折骨伞,走一段鹅卵石路,我敲开了一个朋友的家门。
   我何止敲开了一扇门,一个清贫的清平湾,也无意中给我敲开了。尽管涌向面前的是斑驳的往事,可,哪怕一滴从往事透析的泪,没有结晶高分子的盐,已给我心领神会的收藏。
   哦,在风雨中挺立的清平湾,是一阕清瘦的词,是一个词语里分娩出的痛楚,扎在他的心里,是双倍的美,在瞳仁里熊熊燃烧。与我,隔着一场烟雨,笼罩,不止是他的幽怨。
   一个结着丁香一般哀愁的女子,走进的是诗情画意,而,一个叫草木灰的女孩,在清平湾,一个小小的村落,除了知道鸡飞狗跳,会晓得琴瑟和鸣么?
   他是一个水利工程队的儿子。在他的童年,每一天都弥漫着雾霾,他的爸爸只需要一顶帐篷,就四海为家。可他只需要一个爸爸,能够高高地把他举过头顶,能够一回来,可以从衣袋里掏出一粒糖,让他知道,蜜蜂也会“钉”在糖纸上,迟迟地不肯放松。
   清平湾的每一条小溪都生长着小鱼,虾,鳑蟹。他拧起裤角,露出一双瘦骨如柴的小腿,在小溪的任何两端,筑起堤坝,不让水流进来,然后一瓢一瓢地勺干水,心里也跟着节奏雀跃。每一次,他都没有失望。
   可他想妈妈给做一辆水车。只要放进水里,双手不停地转动,水就白哗哗地流出来。可,他妈妈每天都很忙,没有闲下来的功夫,只得搁浅。
   他爸妈成亲时,只给了外婆三元钱,外婆也没陪什么嫁妆,牵着手就过门了。这是小舅告诉他的。其实,他爸不出一分钱,他妈妈也可以娶进门。外婆曾说过:你爸是工人,吃商品粮,国家的人了,有他的一口,你妈也不会饿着。
   他爸妈成亲时,十三姨还是一个流鼻涕的小女孩。可别看她小,有一身的犟劲,在村子里,小舅受了欺负,她都敢打过去,而且没有输过。小舅大她三岁,却高出了一个头。外婆总是担心,怕她长大了,哪个小伙子敢娶。于是,在她五岁那年,送给了一个远房亲戚做干女儿。
   十三姨没裹过脚,外婆每次给她裹,她总哭得鸡犬不宁,不得安心。外婆没法子,也就由了她。这,注定了她不能做大家闺秀。但她猫一样的上山,爬树,摘野果子。不同的季节可以尝到不同的滋味。她很会分享,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哪怕少的可怜,甚至,每个人只能分到一个,她也可以快活的跳起来。所以,送她走时,小舅偷偷地抹过几次眼泪。
   那一房亲戚,生了三个男孩,就想着生一个女孩,又接着生了两个男孩,很是失望,却斩不断养一个女孩的念头。有一回探亲,看到草木灰不仅长得标致,还嘴上抹了蜜一样的甜,就琢磨抱过来养。外婆自然乐意,毕竟少一张嘴可以省些粮食,如此,敲定了,她便跟着去了。没哭。也没闹。
   他爸一娶亲,门庭热闹了几天。他娘舍不得他爸走,找个男人,就是在晚上有个说话的,冬天有个暖被子的。他娘裹过脚,走不快,不能参加生产队,下农田挣工分。但会绣针线,尤其是鸳鸯。他爸执敖不过,带着他娘去了单位。搞水利工程的,一个个五大三粗,健壮,魁梧,在工地上,出大力,喘大气,啍的也是大风歌吧,他娘受不了,便回来。
   他娘一回家就吐。一开始,以为是舟车劳顿,伤了风寒。就熬了艾草水,冲凉。不管用,又加了一点红,还拔了几颗姜苗,熬水,洗身子,过后,又赶紧裹了一床被子,欲把寒气逼出来。这件事,到底给祖母发现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娘当了几个月的公主,生下了他。却一点消息也没透露给他爸。祖母说了:好男儿要志在四方。
   十三姨也回了外婆家,外婆还是打心眼里高兴。毕竟,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住了几天,外婆怕远房亲戚操劳,要把她送过去。只见她扑通一声跪在外婆面前,泪水像清平湾的河水,潮汛,决了堤。
   清平湾的潮汛来得很迟。十三姨说过,潮水一来,涌进农田,就可以赤脚去抓肥嘟嘟的鲫鱼,有两指大的,外婆把它们的肚子掏干净,拿出坛子里的面粉,撒在鱼身上,然后,放在锅里煎,金黄金黄的,看着都可以吃下饭。
   十三姨一开始去远房亲戚家,蛮高兴,以为是作客。那亲戚还给她扯了几尺布,一线线地缝了套衣裳。那五个哥哥也懂事,有什么好吃的都让给她。可,愈是这样,她愈觉得自己是个客人,住了一段日子,产生了厌倦,便说想妈,得回去。那亲戚好说歹说,不让她回。她只是紧紧站着,像预谋着什么。
   那亲戚住清平湾的集市上,相当于现今的圩,到外婆家有三里路。十三姨怕磨烂外婆纳的布鞋底,竟赤脚走到家门口,又怕外婆看了心疼,便穿上鞋,还一脸的喜庆。这是他长大了,有一天,不知怎么勾起了十三姨的心事,沉沉地回忆,却轻描淡写说了出来。
   有一句话,一直缠绕在十三姨的生命里:“我就是喝清平湾的水饱,也要把么妹养大。”那时,远房亲戚来找外婆,要把十三姨领回去,外婆吃了称砣,铁一样的说。十三姨躲在房门后,一开始闷着气,听外婆一说,狼嚎地哭了。
   不知从哪一扇窗子传来: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伤的时候才不会害怕……这是潘美辰演唱的,在淡淡的忧郁中,怎么找到生命的慰藉。
   家在哪里?难道仅仅是一间房子,肉身可以栖居,灵魂可以安放吗?只有妈生活的地方,哪怕再简陋,一穷二白,只要听得见妈的唠叨,才是家。清平湾,生活着他七十岁的妈妈,那么,他的家就在清平湾。
   清平湾的河水把每一颗鹅卵石荡涤的圆碌碌,白雪雪。这也是一种洗礼。外婆说:那些走上河滩的,都是亡灵。可十三姨说:清平湾的人就像河岸上的芦苇,密密匝匝的,子孙兴旺。春天,叶子嫩绿,少不更事的。夏天,叶子绿得晃眼睛,就像穿新郎装的,新娘装的,一点也不害噪,亲亲喔喔,甜甜蜜蜜。只是一到秋天,愁白了头,老了。有的请进家里,做了扫帚。不管不顾呢,一片一片的,雪花一般,飘上天,又落进河水里,慢慢的,像落日,谁也瞧不见了。芦苇秆也慢慢得枯了,只有根,还在。就像清平湾,还在。
   外婆娶了五房媳妇,嫁了三个女孩,有几个,夭折的夭折,送人养的送人养。可在他八岁那年,外婆那边的村子发生了瘟疫,没有一个人爬出了死人堆。他妈排老二,也就是十三姨十九虚岁那年。她早一年跟外乡的一个木匠,趁外婆不知情,捡了几件衣裳跑了。
   十三姨曾给他说过:外婆只要一见到木匠,远远地就绕道走,她怕木匠随身带的墨斗,说是抓鬼用的。可十三姨偏偏喜欢了一个木匠,谁也没告诉,走了。十三姨丈刚二十出头,长得机灵,参军,又读了军校,分到哈尔滨的一所兵器厂,三五年才回来一次。十三姨膝下没有儿女,而他有两个妹妹,有一个,喊十三姨叫妈。
   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日子,村大队长请他妈去一趟公社,说上海来了一个女人,找金秀。在清平湾,金秀,这一个很吉利的名,只要生了女孩,都想取。或者,沾亲带故的,叫银秀。大队长说,我都跑断腿了,只有你,比较合适。他妈就跟着去了。一见面,那女人就抱着他妈哭,一边喊二姐,一边说自个儿是草木灰。
   十三姨在他家住了几天,很喜欢一个叫灵儿的妹妹。灵儿跟她也惺惺相戚的。他妈很开明,说灵儿,喜欢十三姨,就认作妈吧。灵儿挺认真地喊了一声:妈。十三姨走的时候,给了灵儿一条绣了几朵白梅花的手绢。
   十八岁,他离开了清平湾,远走四川。那一年,他爸在金沙江建水电站不幸身亡,他去顶替。在红军四渡的赤水河,铁索寒的大渡河,曾留下他不辱父命的沉重背影。一九八九年,刚要跨入三十岁那年,他调来了大宝山矿,娶妻生子,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温馨无比。淸平湾,在他的记忆里,坚如磬石,过往岁月遗拾的往事,在河滩上,星星点点,闪闪烁烁。
   知天命的十三姨从上海搬回了清平湾,在他家的后院,亳不可惜地砍掉十几棵果树,盖了一套房子。这样,他两个嫁出去的妺妹,逢年过节来探望亲妈,也方便去她家坐坐。
   每年春节,他举家回清平湾。遥远的,也并不远了。十三姨还健在,只是背有些驼,耳朵有些不聪,眼有些昏花,但走路风风火火,还可以下菜地。不管怎样,他回去时,别忘了代我向两个妈妈捎一声问侯。
   清平湾,如果有一天,我说来过了,请相信这是真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