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2021-12-23抒情散文黑龙江小龙女
《十年》晚饭后,在一本文学杂志上,读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娓娓道来的琐事,不仅令我想起爷爷。今年的12月17日,他已去世10年……光阴如昨,往事像风涌起的海浪,一漾一漾地奔向沙滩,而这沙滩,则是我的心。1、捉贼30多年前,父亲在村里的机耕队做……
《十年》
晚饭后,在一本文学杂志上,读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娓娓道来的琐事,不仅令我想起爷爷。今年的12月17日,他已去世10年……光阴如昨,往事像风涌起的海浪,一漾一漾地奔向沙滩,而这沙滩,则是我的心。 1、捉贼 30多年前,父亲在村里的机耕队做驾驶员。也许有这一层关系,爷爷去机耕队做了更夫。 某一天夜里,爷爷听见院子里有动静,就出去查看。却见库房门口,快速地闪过一个黑影,爷爷拔腿就去追。可他终究是70多岁的人,那人扔下一个装满油的塑料桶,还是逃掉了。公共财产没有损失。但是爷爷一个劲儿地懊悔说:“没看见那人的模样,不然,咋能让他跑了?我若年轻些,他能跑得了么?” 这话,爷爷多次提过。不少人笑他太认真:何况是公家的东西,就是自己家的东西丢就丢了,这么大年纪,还出去追,万一贼拿着刀,真有个好歹,如何是好? 爷爷的表情还是忿忿的,他根本没考虑到这些。
2、辞工 一天早晨,刚回家的爷爷气呼呼地对父亲说,他和机耕队的负责人吵起来,打更的活儿不干了。看着爷爷的胡子一翘一翘,因为着急,说话也仿佛不利索了。 原来,爷爷无意中知道“更夫职责”的内容。里面当然有“若丢失东西,更夫要按价赔偿”的规定,这于情于理也说得通。雇更夫打更,自然要保证财产安全,给报酬,自然要跟着一定的责任。 但是爷爷不那么认为。他说,这不是算计我么?如果他们把抽屉用螺丝刀撬开,翻个乱七八糟,像有贼来过似的,说丢了多少钱,让我赔,我能赔得起么? 记得当时我和弟弟边听爷爷说,边笑,也帮着父亲解释:单位得有个规矩,他们能说,丢就丢吧,没关系的……可是,爷爷的情绪依然激动,说话的腔调不是陈述,简直是在控诉。父亲让我们闭嘴:这里没你们说话的份儿!我们只好闷闷地出去玩了。 不知父亲怎么让爷爷的想法抹过弯儿,晚上他又去打更了。 其实,“更夫职责”早就贴在墙上公示,只是他自己不认识字。
3、编筐 爷爷有编炕席、编筐的手艺。以前在生产队当保管员的时候,就成天成宿地编茓子挣工分,那些茓子都围在大粮囤上,很漂亮。若谁来求他编筐,只要他有时间,他都答应下来,全不看对方和他有什么人情过码。 “这人很好求”。这是大伙对爷爷的评价。别人只有求他的先后顺序,不用担心被拒绝。他的实在,仿佛心无成俯的婴孩。 市场上有一种菜篮子,是用那种丝质的、指头宽的包装带编的。材料很常见,但是需要时间收集和积攒。爷爷给家里,编了几个菜篮子,用起来很便宜。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家里的菜篮子,被住在前街的一个大姐看见了,听说是爷爷自己编的,就跟爷爷说:有时间给我编一个吧! 按照我们的想法,这是随口说的话,兑现的机会能有几分?何况,她也没拿来编筐需要的材料。但是爷爷答应后,就放心上了,他自己暗暗搜寻、积攒着编筐用的丝质包装带。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几乎都忘了这件事。可爷爷在门口遇见那位大姐,就招呼她进屋拿筐。大姐的脸上闪过惊喜。她看着面前的两个菜篮子,说:“我只是随口说的,还没顾得上准备包装带呢?我拿一个就够了。”爷爷不答应。到底把两个篮子都塞她手里了。 一晃儿,这事过去快20年了。家里的菜篮子都渐渐风化了。那位大姐的篮子估计也不存了。这个热心的老汉,也在记忆中被淡忘了吧! 可是,爷爷啊,我怎能忘记你。
4、纺绳子 爷爷是很俭省的。他年轻的时候,给地主家扛活儿,做长工。 小时候,我们缠着他讲故事,他就常讲自己当长工的事儿。印象里,他说过,地主的家财都是自己攒的,可俭省了,东家和我们一样干活。过年的时候,年糕随便吃,还让蘸糖…… 我受的教育,提到地主的时候,都是“剥削”一类的词儿。周扒皮的夜半鸡叫,早就深入人心。做过长工的爷爷,受到的欺压该是最重的。可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却听不出他的恨。 这种俭省,也延续到他的日常行事中。在他的眼里没有废物。 当时,有国道从家乡穿过,正大规模地施工,需要大量水泥、白灰。这些材料都被堆卸在路边儿,工人们没有拆袋子的耐心,都是用工具把袋子拦腰刨开。这些编织袋被风刮得到处乱滚,停在树丛里,庄稼上,壕沟中,像狗皮膏药般,令人讨厌。 爷爷却似发现“新大陆”,他捡这些破碎的编织袋,有时候就顺着公路走出很远。过往的车鸣笛示警。但上年纪的爷爷,耳朵背,根本听不见。有邻居看见,来告诉父亲……可是,爷爷依然去捡。只是,他在路基下面的边沟里走着,被许多人当成拾荒的。 回到家,他耐心把编织袋的经络拆开,抖落成一缕缕丝线,再纺成绳子。现在我还记得,他让我们在另一端拽着,他双手有韵律地摇着自己设计的类似梭子功能的一对摇柄。往一个方向上劲儿,他的腰微微弯着,阳光在他的黑棉袄上,印上窗格子的影儿。 一根根绳子就这样纺成了,大概有几十根,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各类型号都有,都被收在仓房里。我往城里搬家的时候,有人叫我去市场买几条绳子打包行李,我还有点抹不过弯来:绳子还用买么? 市场上卖的绳子,麻花劲儿上的不足,显得松垮,一定没爷爷纺的绳子耐用。 我打着手电进了漆黑的仓房,那些绳子还在,装在一个编织袋里,上面落着厚厚的灰儿,爷爷手里摇的那对梭子样摇柄,寂寞地挂在天棚上一根突出的钉子上,已经锈迹斑斑……当年,爷爷是断不让我们碰的 我木然地拿出几条绳子……后来,这些绳子渐渐地都被派上用场,最后编织袋空了。 可是,我的爷爷已经去世了。再也不会有新绳子续进来。 我的眼泪也噙不住了呀!
5、好把式 爷爷是勤劳的农民,弟弟的作文里则加个恰当的定语——中国标准式农民。啥标准,我不甚了了。但,爷爷的庄稼活做得确实漂亮,是个庄稼好把式。 我大学刚毕业的那年秋天,去帮家里割黄豆。戴着手套抓豆秧还嫌扎手,把镰刀放到豆秧根部削着。却见爷爷在身边走了过去,他割豆子的速度和走路一般快——全然不像他已80岁。 我惊奇这样的速度,奶奶则说:“这算啥,年轻时候,他干得更快。” 待晚上收工,我们累极、饿极。去桌子边儿挤着吃饭。爷爷说他不吃了。他中午吃的宴席,已经吃出来晚饭的份儿。 这倒不是爷爷小气,他是怕浪费。对于食物,他总是要“包了”(方言,就是不剩下)的。家里炒点瓜籽,心思闲来吃,如果都放在炕上,爷爷就像完成任务似的,一直吃到一点不剩;在伯父家吃饭,伯母总要先盛出一碗饭放到一边儿,留着下顿儿做水饭儿,但是爷爷,总要把那碗饭吃掉……待姑姑跟爷爷说这碗饭的用途,爷爷恍然大悟说:“其实我已经吃饱了,就是心思那碗饭剩下,还得占着碗。” 爷爷还喜欢园子里的果树,容不得半点攀折。可是,树要剪枝,才能来日方长。但爷爷强烈反对,还听不进道理。最后扬言,谁若动那几棵树一下,他就拿斧子全把树砍了。 果树自由了,再没有人敢动它们一下,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想怎么繁茂,就怎么繁茂。可是,几年之后,树就迅速地枯萎下去,最后不得不全伐掉了。 妈妈说,树是累死的。
6、去世 爷爷的晚年耳朵背,拒绝了广播、电视。安个助听器,能勉强地听人说话,和他交流总要大声喊来喊去的,像吵架一般。所以,没什么特别的事,我们是不和他喊的,嫌累。 他一定是孤独又寂寞的。 爷爷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看牌儿。听奶奶说,最厉害的一次是连着八天八夜,只吃十个豆包,不眠不睡地一直玩。
姑姑遗传了这个爱好。她退休后,有几个牌友常来家里玩,这自然合爷爷的心。一年中倒有大部分时间,爷爷住姑姑家。除了看牌儿,他没什么娱乐。 2000年12月14日,爷爷晚饭吃了饺子,之后靠墙坐着睡着了,还打着呼噜。爷爷坐着睡觉是经常的事儿,这次,姑姑也没在意,就招呼他脱了衣服躺着睡。 可是,爷爷一动,就倒下了,口水流下来……找来的医生说,已经脑出血了。寿衣早就做好的,连夜拿来。待父亲赶到的时候,爷爷笑了,语音模糊地说:回家吧! 大伯接到消息从吉林急着朝家赶。16日的中午,姑姑用一辆中巴车把爷爷送到父亲家,跟车来了不少人,气氛很凝重。我的女儿本来住在姥姥家。现在母亲也让我们收拾下,抱回去。 外面已是隆冬,零星地飘着雪。屋里人多,显得挤。临走前,我去奶奶住的东屋去看他。爷爷呼吸粗重,嗓子里仿佛有痰。我眼泪模糊双眼,喊他爷、爷——他睁开眼睛看了我一下。边上不知谁呵斥道:人没死,不许哭。 17日凌晨,爷爷去世,享年89岁。生离死别如此轻易。 对他的记忆就断在这一天了。我也用自己的一首诗结束。
《新生》 腊月天,雪花在风中旋舞
鼓乐响起。我用三拜九叩
完成人间仪式。纸钱洒了一路
院里的树上,腾起两只太平鸟
环飞三匝,鸣叫着逝于西南
他们说,你已托生 [ 本帖最后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0-11-13 12:21 编辑 ]
晚饭后,在一本文学杂志上,读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娓娓道来的琐事,不仅令我想起爷爷。今年的12月17日,他已去世10年……光阴如昨,往事像风涌起的海浪,一漾一漾地奔向沙滩,而这沙滩,则是我的心。 1、捉贼 30多年前,父亲在村里的机耕队做驾驶员。也许有这一层关系,爷爷去机耕队做了更夫。 某一天夜里,爷爷听见院子里有动静,就出去查看。却见库房门口,快速地闪过一个黑影,爷爷拔腿就去追。可他终究是70多岁的人,那人扔下一个装满油的塑料桶,还是逃掉了。公共财产没有损失。但是爷爷一个劲儿地懊悔说:“没看见那人的模样,不然,咋能让他跑了?我若年轻些,他能跑得了么?” 这话,爷爷多次提过。不少人笑他太认真:何况是公家的东西,就是自己家的东西丢就丢了,这么大年纪,还出去追,万一贼拿着刀,真有个好歹,如何是好? 爷爷的表情还是忿忿的,他根本没考虑到这些。
2、辞工 一天早晨,刚回家的爷爷气呼呼地对父亲说,他和机耕队的负责人吵起来,打更的活儿不干了。看着爷爷的胡子一翘一翘,因为着急,说话也仿佛不利索了。 原来,爷爷无意中知道“更夫职责”的内容。里面当然有“若丢失东西,更夫要按价赔偿”的规定,这于情于理也说得通。雇更夫打更,自然要保证财产安全,给报酬,自然要跟着一定的责任。 但是爷爷不那么认为。他说,这不是算计我么?如果他们把抽屉用螺丝刀撬开,翻个乱七八糟,像有贼来过似的,说丢了多少钱,让我赔,我能赔得起么? 记得当时我和弟弟边听爷爷说,边笑,也帮着父亲解释:单位得有个规矩,他们能说,丢就丢吧,没关系的……可是,爷爷的情绪依然激动,说话的腔调不是陈述,简直是在控诉。父亲让我们闭嘴:这里没你们说话的份儿!我们只好闷闷地出去玩了。 不知父亲怎么让爷爷的想法抹过弯儿,晚上他又去打更了。 其实,“更夫职责”早就贴在墙上公示,只是他自己不认识字。
3、编筐 爷爷有编炕席、编筐的手艺。以前在生产队当保管员的时候,就成天成宿地编茓子挣工分,那些茓子都围在大粮囤上,很漂亮。若谁来求他编筐,只要他有时间,他都答应下来,全不看对方和他有什么人情过码。 “这人很好求”。这是大伙对爷爷的评价。别人只有求他的先后顺序,不用担心被拒绝。他的实在,仿佛心无成俯的婴孩。 市场上有一种菜篮子,是用那种丝质的、指头宽的包装带编的。材料很常见,但是需要时间收集和积攒。爷爷给家里,编了几个菜篮子,用起来很便宜。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家里的菜篮子,被住在前街的一个大姐看见了,听说是爷爷自己编的,就跟爷爷说:有时间给我编一个吧! 按照我们的想法,这是随口说的话,兑现的机会能有几分?何况,她也没拿来编筐需要的材料。但是爷爷答应后,就放心上了,他自己暗暗搜寻、积攒着编筐用的丝质包装带。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几乎都忘了这件事。可爷爷在门口遇见那位大姐,就招呼她进屋拿筐。大姐的脸上闪过惊喜。她看着面前的两个菜篮子,说:“我只是随口说的,还没顾得上准备包装带呢?我拿一个就够了。”爷爷不答应。到底把两个篮子都塞她手里了。 一晃儿,这事过去快20年了。家里的菜篮子都渐渐风化了。那位大姐的篮子估计也不存了。这个热心的老汉,也在记忆中被淡忘了吧! 可是,爷爷啊,我怎能忘记你。
4、纺绳子 爷爷是很俭省的。他年轻的时候,给地主家扛活儿,做长工。 小时候,我们缠着他讲故事,他就常讲自己当长工的事儿。印象里,他说过,地主的家财都是自己攒的,可俭省了,东家和我们一样干活。过年的时候,年糕随便吃,还让蘸糖…… 我受的教育,提到地主的时候,都是“剥削”一类的词儿。周扒皮的夜半鸡叫,早就深入人心。做过长工的爷爷,受到的欺压该是最重的。可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却听不出他的恨。 这种俭省,也延续到他的日常行事中。在他的眼里没有废物。 当时,有国道从家乡穿过,正大规模地施工,需要大量水泥、白灰。这些材料都被堆卸在路边儿,工人们没有拆袋子的耐心,都是用工具把袋子拦腰刨开。这些编织袋被风刮得到处乱滚,停在树丛里,庄稼上,壕沟中,像狗皮膏药般,令人讨厌。 爷爷却似发现“新大陆”,他捡这些破碎的编织袋,有时候就顺着公路走出很远。过往的车鸣笛示警。但上年纪的爷爷,耳朵背,根本听不见。有邻居看见,来告诉父亲……可是,爷爷依然去捡。只是,他在路基下面的边沟里走着,被许多人当成拾荒的。 回到家,他耐心把编织袋的经络拆开,抖落成一缕缕丝线,再纺成绳子。现在我还记得,他让我们在另一端拽着,他双手有韵律地摇着自己设计的类似梭子功能的一对摇柄。往一个方向上劲儿,他的腰微微弯着,阳光在他的黑棉袄上,印上窗格子的影儿。 一根根绳子就这样纺成了,大概有几十根,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各类型号都有,都被收在仓房里。我往城里搬家的时候,有人叫我去市场买几条绳子打包行李,我还有点抹不过弯来:绳子还用买么? 市场上卖的绳子,麻花劲儿上的不足,显得松垮,一定没爷爷纺的绳子耐用。 我打着手电进了漆黑的仓房,那些绳子还在,装在一个编织袋里,上面落着厚厚的灰儿,爷爷手里摇的那对梭子样摇柄,寂寞地挂在天棚上一根突出的钉子上,已经锈迹斑斑……当年,爷爷是断不让我们碰的 我木然地拿出几条绳子……后来,这些绳子渐渐地都被派上用场,最后编织袋空了。 可是,我的爷爷已经去世了。再也不会有新绳子续进来。 我的眼泪也噙不住了呀!
5、好把式 爷爷是勤劳的农民,弟弟的作文里则加个恰当的定语——中国标准式农民。啥标准,我不甚了了。但,爷爷的庄稼活做得确实漂亮,是个庄稼好把式。 我大学刚毕业的那年秋天,去帮家里割黄豆。戴着手套抓豆秧还嫌扎手,把镰刀放到豆秧根部削着。却见爷爷在身边走了过去,他割豆子的速度和走路一般快——全然不像他已80岁。 我惊奇这样的速度,奶奶则说:“这算啥,年轻时候,他干得更快。” 待晚上收工,我们累极、饿极。去桌子边儿挤着吃饭。爷爷说他不吃了。他中午吃的宴席,已经吃出来晚饭的份儿。 这倒不是爷爷小气,他是怕浪费。对于食物,他总是要“包了”(方言,就是不剩下)的。家里炒点瓜籽,心思闲来吃,如果都放在炕上,爷爷就像完成任务似的,一直吃到一点不剩;在伯父家吃饭,伯母总要先盛出一碗饭放到一边儿,留着下顿儿做水饭儿,但是爷爷,总要把那碗饭吃掉……待姑姑跟爷爷说这碗饭的用途,爷爷恍然大悟说:“其实我已经吃饱了,就是心思那碗饭剩下,还得占着碗。” 爷爷还喜欢园子里的果树,容不得半点攀折。可是,树要剪枝,才能来日方长。但爷爷强烈反对,还听不进道理。最后扬言,谁若动那几棵树一下,他就拿斧子全把树砍了。 果树自由了,再没有人敢动它们一下,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想怎么繁茂,就怎么繁茂。可是,几年之后,树就迅速地枯萎下去,最后不得不全伐掉了。 妈妈说,树是累死的。
6、去世 爷爷的晚年耳朵背,拒绝了广播、电视。安个助听器,能勉强地听人说话,和他交流总要大声喊来喊去的,像吵架一般。所以,没什么特别的事,我们是不和他喊的,嫌累。 他一定是孤独又寂寞的。 爷爷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看牌儿。听奶奶说,最厉害的一次是连着八天八夜,只吃十个豆包,不眠不睡地一直玩。
姑姑遗传了这个爱好。她退休后,有几个牌友常来家里玩,这自然合爷爷的心。一年中倒有大部分时间,爷爷住姑姑家。除了看牌儿,他没什么娱乐。 2000年12月14日,爷爷晚饭吃了饺子,之后靠墙坐着睡着了,还打着呼噜。爷爷坐着睡觉是经常的事儿,这次,姑姑也没在意,就招呼他脱了衣服躺着睡。 可是,爷爷一动,就倒下了,口水流下来……找来的医生说,已经脑出血了。寿衣早就做好的,连夜拿来。待父亲赶到的时候,爷爷笑了,语音模糊地说:回家吧! 大伯接到消息从吉林急着朝家赶。16日的中午,姑姑用一辆中巴车把爷爷送到父亲家,跟车来了不少人,气氛很凝重。我的女儿本来住在姥姥家。现在母亲也让我们收拾下,抱回去。 外面已是隆冬,零星地飘着雪。屋里人多,显得挤。临走前,我去奶奶住的东屋去看他。爷爷呼吸粗重,嗓子里仿佛有痰。我眼泪模糊双眼,喊他爷、爷——他睁开眼睛看了我一下。边上不知谁呵斥道:人没死,不许哭。 17日凌晨,爷爷去世,享年89岁。生离死别如此轻易。 对他的记忆就断在这一天了。我也用自己的一首诗结束。
《新生》 腊月天,雪花在风中旋舞
鼓乐响起。我用三拜九叩
完成人间仪式。纸钱洒了一路
院里的树上,腾起两只太平鸟
环飞三匝,鸣叫着逝于西南
他们说,你已托生 [ 本帖最后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0-11-13 12:21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