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乡民老孟的悲欢离合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乡民老孟的悲欢离合


   在村民眼里,老孟属于不是孤儿的孤儿。被人抱来送给养父那年,他三岁。孟,是养父的姓。
   孟家有两个女儿,成了他的姐姐。过了几年,养父母就不待见他了,原因是这孩子没有长成他们喜欢的样子。
    自养父母对他换了心肠,苦日子就开始了。衣服没有好孬,遮体就行。饭无好坏,裹腹就成。一家人围在桌前吃饭,给他拨上一点饭菜,打发他一边吃去。更不堪的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只能看小伙伴们背着书包去学校。后来,他甚至有吃不饱的困扰,更别提念书了。没有书念的老孟,就常常在梦里上学,明亮的教室里,老师教他读书写字唱歌,他很快乐。只是,醒后,梦里的欢谑不复,只有更深的孤独寂寞包围,海水一般深远。
     老人常说,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十几岁的他就能蹬三轮送货了。那时,养父在街边开了一个小铺,每逢进货卸货,就拿他当整人使唤。小小的人儿,骑在三轮车上还够不到脚踏,只好站在上面蹬车。货物高了,只看见车跑,看不见凹在车把下骑车的人。
    风里雨里,也有吃不饱的时候,但他从不偷东西祸害人。即使饿极了,他也不会到菜园地里偷吃黄瓜西红柿之类的蔬菜,也不会到人家家里要饭吃。村里人怜惜他,因为他人性好。有些善良的人,会借故叫他帮忙干活,把他叫到家里,让他吃顿饱饭。世道维艰,遇上善良的乡人也是福缘。
     
     那年,村里搞土地开发,养父的临街房被规划。老房子变成亮堂堂的沿街店面及商品房。他虽是养父家的人,却没有片瓦遮身。养父在他18岁那年,通过法律手续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扫地出门时,养父给了他一张纸条——也就是他的原籍地址。
     那时,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才知道村民的所谓传言不是假的。他怀揣着回家的“密码”,走进茫茫人海,开始了寻亲之旅。那是无锡的一个小镇,他去那里找家,找母亲。可他打听了几天,人家说根本就没有他说的这个地方。摸摸干瘪的口袋,他无计找下去。只好揣着冰冷的心懊恼地离开那个水流潺缓的村庄,又回到养父所在的小镇。人这一辈子,就像佛祖飞升成仙,都会经历一些劫难。可老孟,还有多少劫没历呢?
   村中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集体到村委找书记。这事,由书记出面,村里出一点,村民凑一点,然后做了养父的工作让他拿一部分,最后,给了老孟一套80平的楼房。那年冬天,房子刚交工,老孟就搬进了毛坯房。不管怎样,孤家寡人的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所谓安身才能立命,有了房子的老孟不再寄人篱下。这些年,他打过工,自己干过小买卖。他干净利索,还开过小排档的烧烤店,烧的一手好菜。早些年,他也有过一个女人,在他家 呆了一年,就跟一个外地人私奔了。自此,他很伤心。村里也有不少人给他操心说媒。女方一听他的情况,头摇得拨浪鼓似得。一来二去,竟成了大龄青年。
   在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公事,他也会随份子,他也有自己的朋友。他过着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无奈孤单的日子,他把思乡的千般渴望和万般想念,摁在无边的暗夜里。他有时爱喝点小酒,醉意朦胧中,他就想起那些坎坎坷坷。时光匆匆,年复一年,他从大龄青年又沦落成单身中年,岁月就这么蹉跎着。
   村里的一个大娘说,这孩子命苦,可是心眼好。大娘总爱给他张罗亲事,可他高不成低不就。说话老孟就到了四十多岁,还是没有称心如意的人。大娘就叫着他的小名,语重心长地说,海子,别再挑了,赶紧找媳妇,年龄大了不好掂兑。结婚时,我打发你两铺两盖。直到去年,这两铺两盖他还在替老人省着。
  
   今年春天,有人给老孟说了门亲。女方是山里人,与老孟同龄,在服装城做点小生意。女人离异,带一女,在外地念书。这老孟竟一见钟情,喜的合不拢嘴。女方大体知道老孟的经历,也不嫌弃他家势单薄。两人在一起过日子,邻里百舍也为他们高兴,都催他俩结婚。
   房子还没装修好,老孟着急忙慌地拾掇,里里外外,生怕哪里不周到。虽然累,心里蜜一样甜呢!
   记得有副对联:祸不单行昨日行,福无双至今日至。用在老孟这里,还真是恰切!你倒是老孟单单为婚事高兴吗?非也!这另一喜,就是他娘家人找上门来了!
    那天老孟还在班上,忽而接到一个电话,是邻村老贾打来的,他告诉老孟,说有人千里寻亲,找到这里。(因为这老贾也是小时候被家里送出来的孩子),派出所就把人领到他那里。虽然年龄相仿,经过核实,其他信息却不吻合。老贾辗转找到老孟的电话,老孟一时不知所措,就回了老贾:不去。
   可是,寻亲的人哪肯放过这一线生机?电话一个接一个打给老孟,起头,老孟挂了两次,再后来就于心不忍,看看就看看嘛,也别叫人家有遗憾。快五十年了,家,哪有那么好找?
    心不在焉的老孟骑着摩托车到了老贾锁具店,一进门就蒙了,迎面的那个孩子怎就和自己年轻时的照片那样貌似?!
  老孟对面的年轻人也暗暗惊呼,这就是自家人啊,不然,眼眉之间怎会流露出其他叔父的影子?于是,年轻人发微信及时把老孟的光辉形象传给千里之外的家人……
  老孟这边的养父母早已过世,倒没什么牵扯。  但,那边寻亲走的是司法程序,还需做DNA进行鉴定。
   于是,隔着半世光阴,成了北方汉子的老孟回家。那是江南的一个水乡,离太湖不远,家中慈母健在,一姐,仨哥,各自成家立业,可谓人丁兴旺,现世安稳。
    DNA结果还未出来,家里人已确信无疑。把老孟和同去的朋友请到家里,盛情款待。席间,八十三岁的老母亲寸步不离老孟,家里人几次劝母亲到座位上坐下,可她还是不由自主站在老孟身后。她说,孩子的后背上有一块胎记,大姐撩起老孟的衣服去看,果然!
    老乡们看西洋景似的去瞧老孟,弄得老孟倒有些不自在。半世光阴,恍然揉碎在门前的清溪之中。当年的娃崽儿已两鬓斑白,无不让人唏嘘感慨!这些年,谁知道母亲想孩子的悲与痛,谁晓得千万个日夜里,母亲流尽了多少血与泪?
   
    当年,老孟的生父病重,家中光景惨淡,难以为计。在老孟离开家的第二年,父亲病逝。后来,家境渐好,母亲就发动全家找孩子。几十年,也不知跑了多少路,翻了多少山,从未间断。直到后来,辗转找到了中间人,因为他年事已高,老人在思维不清的情况下,把地址中的淄写成了留,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后来,家人就上网查寻,才发现这个地址。
    老孟回老家之前,拿出当初养父给的字条比对,除了省份不同,后面的地址和来寻亲的外甥身份证上的地址一模一样。
     老孟盼回家,慈母望子归。就这样阴差阳错了几十年。半个世纪的守望,五十年的魂牵梦萦,终得圆满。
    认亲归来,朋友都到老孟处小聚,言词间感慨丛生!老孟不会表达,就一句话:做梦也没想到还能找着家,找到母亲,找到兄弟姊妹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男儿有泪不轻弹,说到动情处,老孟扬扬头,任泪水在眼里打转儿。老孟说,那边的米很好吃,说姐姐做的鱼味道鲜美,说那边的人如何好,当然,也谈些风土人情,地域风貌,喜悦之色溢于言表。有人就说,哪有那么好,所有的美好都是因为有了家,有家的孩子看什么都美,吃什么都香,见什么都亲。
     在老家的三五日,哥哥陪他去太湖打渔,姐姐请他到家里吃饭,回到家,母亲左右不离。亲人的陪伴 关心 问候,把老孟憋在心里几十年的委屈融化。他心里反反复复,为什么把他送人的那句话,怎么也难以张口去问,且无需再问。
     高堂老母已是白发苍苍,母子相对,几度泪眼相看。好在,还有岁月可以相守,还有路途能够一起走……
   岁月长长,亲情悠悠。家里人也在南方给老孟置办家业,说,老了,总要回来,彼此间好照应。和睦的家人,慈祥的娘亲,让老孟感觉像是在做梦,只是这梦不再形销骨立,不再虚幻缥缈,而是能够握得住的稳稳的幸福。
    南方,北方,漂泊的老孟终于寻到生命本源。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血脉相连的生命密码,穿越流年光影,被岁月破译。时光温暖明亮,一家人的幸福表情定格在2017年的端午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