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我们走在桂河大桥
2021-12-23抒情散文清华晓梦
风雨中,我们走在桂河大桥文◇陈华清桂河大桥,一座普普通通的铁路大桥,因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而载入史册,因一部名为《桂河大桥》的二战题材大片而举世闻名。那刀光剑影,那隆隆的轰炸声,早已被滔滔不绝的桂河水冲走。只有岸边的红花,荣荣枯枯,一年又一年……
风雨中,我们走在桂河大桥 文◇陈华清 桂河大桥,一座普普通通的铁路大桥,因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而载入史册,因一部名为《桂河大桥》的二战题材大片而举世闻名。那刀光剑影,那隆隆的轰炸声,早已被滔滔不绝的桂河水冲走。只有岸边的红花,荣荣枯枯,一年又一年。 桂河大桥,位于离泰国曼谷西北一百多公里的北碧府。从曼谷开往桂河大桥,我们的车花了整整三个小时。 见到久仰大名的桂河大桥时,也见到了漫天的风雨。其实,车驶往北碧府的途中,雨早已淅淅沥沥了,一直没有停过。这雨季的泰国,天天下雨,像是离人的泪,没完没了。 桂河大桥有九个桥墩,桥两侧是弧形钢架,在桥墩上建有平台和护栏。桥头放着两枚重磅炸弹模型。黑色的弹身,红色的弹舵。一左一右守卫在桥旁,仿佛向世人诉说那段风雨如晦的历史,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战争的残酷,提醒人们记得和平的珍贵。 因为下着雨,不少到此游览的人,只是在桥头那两枚炸弹模型前,或是在桥墩边,摆个POSE,拍张照片,就匆匆离开了。他们要去购物。据说北碧府的东西物美价廉。还据说,这条铁路上平均每条铁轨下埋着38条生命。下雨天,那些孤魂野鬼就会哭泣,找人伸冤。迷信的人不敢在雨天走上这条曾经骸骨如山的大桥,怕沾了晦气。我不相信这世上有鬼魂,如果真的是有,我倒想听听他们诉说,60多年前那些惨绝人寰的日日夜夜。 我执意要在风雨中走一回桂河大桥,亲手摸一摸那用无数盟军和劳工生命筑起的大桥。近距离触摸那段历史,掂量掂量历史的厚重。 陪伴我一起走桂河大桥的,是我的好友凌。 风雨中,我们撑着雨伞,沿着伸向缅甸方向的铁轨,一直往前走。雨越下越大,滂沱如注,打在雨伞,嗒嗒作响,仿佛历史车轮碾过的声响;溅在铁路,溅起一段不曾模糊的历史。 二战期间,日本侵占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后,为加强其输送战略物资的能力,要修建一条从泰国北碧府到缅甸三佛塔山口的铁路。这段路,要穿过山陡林密的瘴气雨林,劈山凿洞;要越过湍急惊险的河流,过河架桥。气候恶劣,毒蛇出没。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要完成这项艰难而艰巨的工程,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是日本侵略者不管这些,只要对其利,就不惜牺牲一切。从1942年9月起强迫被俘的大批盟军和劳工(大部分为华人)修筑铁路。原计划要五年才能修好的铁路,花了不到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其代价是惨烈的。先后有1.6万名盟军战俘和数万名劳工被残害。他们死于无日无夜的劳作,死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虐待。这条长约415公里、连接缅泰两国的铁路,是用盟军战俘和劳工的血肉之躯铺就的,是名符其实的“死亡铁路”,而桂河大桥就是这条“死亡铁路”的咽喉。获得奥斯卡大奖的二战大片《桂河大桥》,反映的就是修筑桂河大桥这段惨无人道的历史。 1945年,盟军为阻拦日军陆上运输线,以夺取最后的胜利,首先炸毁了铁路和桥梁。二战胜利后铁路被英军拆除。我们现在看到的桂河大桥,是二战后泰国政府重修的,只有弧形钢架是原物了。 桂河大桥其实不长,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走到大桥的尽头,前面就是一般的“死亡铁路”,再往前就到缅甸了。我们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雨不知什么时候已停了。我们收起雨伞,视野顿时开阔。放眼望去,桂河两岸,绿树环抱,苍翠碧绿,鲜花灿烂,鸟儿翱翔。桂河就像一条玉带,蜿蜒在青树红花中。河水悠悠,潺潺不息。一艘艘船在河里来回游弋。一片详和宁静。 一条竹筏从桂河大桥底下划出,划出一船的歌声。船上的游客,边欣赏桂河美景,边唱卡拉OK,有些人还舞起来。歌声、笑声播洒在桂河上,溅起快乐的涟漪一圈又一圈。河里的鱼儿也忍不住在从底钻出来,探头探脑看热闹。 “有火车来了!”桥上有人兴奋地大声叫喊。远望去,果然有一列火车从缅甸方向开往泰国。我们赶快跑到大桥的平台上,给火车让路。“轰隆隆”“轰隆隆”,列车就从我们面前驶过,驶来一车的微笑。火车开得很慢,车上的旅客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纷纷从窗口伸出头,向站在各个平台上的游客挥手示意、微笑、问好、飞吻。“萨瓦迪卡”、“你好”、“Hello”,问好声此起彼伏。我们也报以热情的问好。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表情:微笑。这是和平年代才会有的笑靥如花。 从桂河大桥下来,已是夕辉满天。回首处,晚霞映照下的桂河大桥凝重而祥和。这里再也没有炮声轰轰,再也没有尸骸如山。有的只是和平的明媚。抚摸着桥头那两枚炸弹模型,突然想起一部电影的台词:要和平,不要战争。 [ 本帖最后由 清华晓梦 于 2010-12-6 10:03 编辑 ] 桂河大桥, 泰国 很赞哦! ()
文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