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武山水帘洞 深藏闺中任风流

2021-12-23抒情散文聂中民
水帘洞,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水帘洞以拉梢寺世界最大的摩崖浮雕大佛称著于世,其半身泥塑菩萨像素有“中国维纳斯”的美誉。从后秦北魏延续至今,历经千百年沧桑岁月,这个被誉为中国四大水帘洞之首的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曾经在风雨飘摇中斑驳陆离,光华已……
  水帘洞,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水帘洞以拉梢寺世界最大的摩崖浮雕大佛称著于世,其半身泥塑菩萨像素有“中国维纳斯”的美誉。从后秦北魏延续至今,历经千百年沧桑岁月,这个被誉为中国四大水帘洞之首的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曾经在风雨飘摇中斑驳陆离,光华已去的名胜古迹经地方政府的修缮后,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摩崖浮雕荣光焕发,壁画彩绘流金溢彩,经绵延千里高原气象更加苍凉悲壮,似乎给世人诉说着她的前世与今生……武山水帘洞 深藏闺中任风流
  武山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延续了中国佛教石窟文化的精髓。对于《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相信国人都非常熟悉,而地处武山县鲁班乡境内的水帘洞却深藏闺中人未知。在唐王故里,寻找花果山,探访水帘洞却别有一番风趣。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清代著名的大文学家吴承恩先生写孙猴子的灵感,源自武山水帘洞的美妙绝伦不是没有道理的。于是,记者近日冒雨走进陇上名胜武山水帘洞,追寻着千年洞窟文化与佛教精髓的足迹,决定一探究竟。

大佛微笑风流在
  采访车从武山县城出发,经洛门镇而上,就到了距县城五十余里外的鲁班乡,在渭河北岸的莽莽群山中,隐藏着闻名遐迩的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水帘洞石窟群由显圣池、拉梢寺、千佛洞、水帘洞、三清洞五单元组成。显圣池坐落于沟口,石洞中有一股喷泉汩汩冒出,形成二十里的潺潺细流,注入渭河。与水帘洞遥遥相望的地方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窟拉梢寺。

  拉梢寺始建于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前后,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系使持节柱国大将军、陇右大都督、秦州刺史尉迟迥与比丘某某合建。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各时期佛教艺术作品,现存有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公元559年)阴刻楷书碑文一通。
  拉梢寺大佛崖上有摩崖造像、壁画、浮雕。相传,他们把武山洛门镇北山周围树木都砍下来,堆积得同大佛崖前的山峰一样高当作脚手架,然后他们从上而下,用凿刀、色彩、泥巴在陡峭的悬崖绝壁上开始了这一浩大的工程。其修建过程和麦积山石窟相当类似,始建时,开凿、塑作、施工,先从地面积木至与崖顶,工毕,渐次拆除而下,由此而得名:“拉梢寺”。
  拉梢寺摩崖浮雕大佛雕凿于面积3600平方米左右的天然崖面上,崖面高低起伏,凿塑了石胎泥塑彩绘的一佛二菩萨像,兼绘有壁画和高塑小佛像,坐西面东。大佛浮雕面积约1000平方米,佛像通高42.3米(含佛座),结跏趺坐于方形莲花座上。双手禅定印,掌心向上,神情含蓄自然,衣带飘飘欲动。一足外露,足正中有一佛冠的线雕,坐势显得十分柔顺随意,袈裟通体施红色,上面彩绘石绿色方格纹。
  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两边的胁侍菩萨身高50余米,头部略低于佛头,身肢贯通于上下两部,手持莲花,缨络垂珠,赤脚站立,满面笑容。二菩萨中,北侧者保存较好。在莲座上部的正中间,有一浅龛,内塑一立佛和二胁侍菩萨,塑像丰满圆润,神态安详。主像南侧有上下两层塑像,上层为5立佛,下层为10立佛,因长期受风雨剥蚀,大部残破。整个崖面上除造像、小龛和佛塔外,还有大面积的壁画填充空间。崖面上部向前突出部分是大佛上面修建的长31米,宽约3米的木结构遮檐。檐下有高大斗拱,遮檐望板呈方格藻井。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佛坐莲台上,莲瓣间层刻有狮、鹿、象,或站或卧,排列对称,雕琢古朴,形象生动,造型艺术水平较高。
  拉梢寺摩崖浮雕大佛莲座下的仰俯莲座用大莲瓣相隔,其对称排列有狮、鹿、象三种动物,或立或卧,各排用莲边相隔,参差分明,雕琢古朴,形态生动,造型艺术水平很高,素有世界最大的摩崖浮雕美誉。仔细观赏形态各异,引人入胜,给人以美感。狮、鹿、象被认为是吉祥如意的化身。三排浮雕既有细节的交待,又保持了总体的统一和谐,塑造手法及线条疏密,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讲究对称美的装饰风格,以采用各种动物、花木图案,用借代的手法暗示某些宗教寓意。形象的刻画出了健陀罗艺术造型拙朴的情趣。浮雕、线雕等手法结合一体,自由、凝练,既发挥了雕刻的艺术美,又保持了岩石的自然美。其形象逼真,活跃崖上,为其它石窟所罕见。

飞瀑流泉日生烟
  鲁班乡境内地貌奇特,山峰兀立,尤以试斧山神奇绝妙。远远看去,两座山峰之上一线开天,形似刀斧所劈。其山峰一角观之似被利斧削去,当地人传说正是当年被鲁班爷试斧所砍。另一角被神力所致,飞往四川峨眉山,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飞来峰。

  水帘洞居峡谷南岸,是石窟中心地带,山体像朵含苞初放的莲花,瓣纹清晰可见。水帘洞在形似斧劈的试斧山东侧之峭壁上,是一个约50米长,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以前每当雨季,洞顶、洞壁泉水、雨水一齐涌出,洞檐瀑布自山巅直泻而下,因状若水帘而得名。
洞内寺院殿宇分上中下三台而建,上有菩萨殿、老君阁,中为四圣公的五公菩萨楼,下为圣母殿、三霄殿、药王殿等,其上层楼内塑有大势至菩萨,当地民间有关于麻线娘娘的美丽传说就源于此。洞东壁遗存136平方米的壁画是北魏开创,经隋、唐、五代、宋、元多次复绘。正中大佛头顶飞天,手捧供物,临风飞舞,形态奔放,是水帘洞壁画中最具有时代性的早期优秀原作。整个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相辉相映,大有天然布景之趣。
  我省著名作家牛勃先生在《水帘洞抒怀》中这样写道:一座山浓缩为一个洞,一个洞定格为一棵树,神采飞扬的故事,流溢在曲虬而苍翠的枝叶间,高古而邈远。峰峦能阻遏天际流云,能阻遏西山暮雨,不能阻遏的是穿越岁月的思想,在丁香的芬芳里弥漫,在溪流的婉转里轻吟,而佛,永远以这样一种说法的形象永恒,让莲花不败,而岁月,早已醉倒在天国的馨香里,一个千年,又一个千年。
  我不是第一次到武山水帘洞了,但每次只要一走进悬崖深处的水帘之下,远远的就能看见银白色的水流一缕一缕地倾泻下来。风吹过来,把水吹成轻雾洒在行人脸上,凉丝丝的。翡翠一般的瀑布撞在岩石上,水花四溅。太阳下,飞珠碎玉如天女散花,般晶莹透亮。而现在水帘洞水幕缱绻,氤氲四起,蔚为壮观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四处寻找而去,隐约从峭壁上看到绘制于千年前的那一幅幅壁画。其神韵,线条,颜色都不亏是大手笔之作,令天下游客叹为观止。

  水帘洞的壁画出自各个时期。不仅壁画的手法有异。这些壁画是当地人生产生活的见证,人物不着佛教服装,其中一幅图案明显是耕牛拉车图。而表层图案则明显与佛教文化有关,佛祖释迦牟尼及其二弟子图案清晰可见。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在这里我们看到的菩萨还都是男身,因为两唇上的胡须非常明显,这与后世的菩萨像有着很大的区别。这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石窟群其中一个单元的缩影罢了。

千年奇树美如故

  从拉稍寺沿沟进一公里之处便是千佛洞,因壁画绘千佛而得名。洞内原有七窟,现残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画,造像丰满,神态各异。特别是菩萨像丰盈清秀,颇具北周特点,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遗风,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艺白的重要资料。
  水帘洞之奇,不仅在于洞之奇,更为奇特者则为树之奇。在水帘洞,我们看到两棵千年奇树。一棵虬枝交错,形态奇异,另一棵枝叶婆娑,树干笔直。水帘洞中一通碑文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南海观音在“隋文中叶,投生李氏”,以笄之年,抗婚出走,途经显圣池,到水帘洞中坐化,为了显灵,将闻讯赶来的兄嫂手中的条刷和火棍,插地成树。而这条刷和火棍就是现在的条刷树、火棍树。传说终归是传说,却给世人留下了那么多凄美的怀想。

  条刷树与火棍树都是当地人的叫法,真正的名字我问过陪同我采访的县文物局长兰永平,他说他也不知晓。火棍树在菩萨殿旁,树杆挺直,树叶婆娑。条刷树就不一样了,树木已经干枯10余年了,但奇怪的是,这干枯的条刷树丝毫没有腐朽的迹象,依然苍劲坚阔。条刷树是从水帘洞洞中正前方约2米的位置伸出主干,几于地面平行的放方向分出两根次主干,一根向斜上方,一根斜向下方插入地面;再各分出两根次次主干,然后或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生长,树冠面积有150平方米之多。
  水帘洞里的菩萨殿是最大的一座,殿分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皎洁如镜。菩萨殿上层一般不对外开放,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饱满苍劲。与“菩萨泉”相对的东北峭壁上悬空修建着老君阁,亦名三清洞。三清洞的楼阁修得精巧险要,古色古香,气韵不凡。
  更让世人无所适从的是,在距离水帘洞约3公里的的半路上,一个比水帘洞更大的水帘洞几乎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让人欣慰的是武山县委宣传部长赵子洲告诉记者,2005年的时候,水帘洞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3A级旅游景区。为了进一步加快景区发展,2007年武山县县委县政府把着手准备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工作提上了日程。经过三年的不断努力,景区的质量标准已接近4A级景区的要求。该县从编制了《水帘洞旅游区总体规划》开始,近年来先后投资1600多万元,对景区进行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景点的开发。近两年来资了2000万元,对水帘洞石窟群的文物进行了全面的保护维修。同时,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甘肃电视台、兰州晨报、未来导报等新闻媒体的报道下,拉梢寺申遗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 本帖最后由 聂中民 于 2010-10-25 12:0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