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桥之梦
2021-12-23叙事散文太阳神
我本来不常做梦。我的梦一向是预知性的。从来不会做一个“日有所思”的梦。我的梦从来都是意外的,面向未来的梦。如果我梦中见到死人,那么,在不久的后几天,我就会在街上看见有丧车经过。如果我梦见了一个美女,那么,在不久的后几天,就必然有一个美女走到……
我本来不常做梦。我的梦一向是预知性的。从来不会做一个“日有所思”的梦。我的梦从来都是意外的,面向未来的梦。如果我梦中见到死人,那么,在不久的后几天,我就会在街上看见有丧车经过。如果我梦见了一个美女,那么,在不久的后几天,就必然有一个美女走到我身边。我的女友,就是这样从梦中走到现实中来的。
因为我的梦一向准确,所以我从来讨厌费洛伊德的解梦说,并由此而引发的所谓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纯粹是胡说八道。由弗洛伊德建构的心理学,是连古代巫术的水平都不如的可笑看法,竟然风靡了一个世纪。
我的梦不是常做的。因为它太可怕了,所以,偶尔做一个梦,竟是那么的准确。
来到剑桥之后,原来偶尔为之的梦,竟然变成系列的梦了,变成天天晚上都要做梦。弄得我自己骇然异常。后来才弄明白,剑桥本来就是一个美梦。
一、追求之梦
1209年,牛津一群学者为了寻找一个宁静的研究的地方,找到了剑河(the River Cam or Granta)边上这个875年左右兴起的小镇。从此,在这里做起了他们的学术之梦。他们争取自由,争取独立,争取不受商人的剥削,一直到1231年,亨利三世国王采取保护措施,禁止商人剥削师生,剑桥大学这才真正兴旺起来。
我到剑桥来了以后,天天睡着就做春梦,觉得很奇怪。想想,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说法,这个地方风水可能很养人,让人容易做梦,容易产生追求的愿望。
那么,剑桥的梦究竟是什么样的梦呢? 剑桥大学的使命是“追求”“卓越”。“追求最高品质的研究、追求最高品质的学习、追求最高品质的教育”(pursuit of educa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at the highest international levels of excellence)。而“教育”则是提升学生终生学习能力(education which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learn throughout life)。这就是说,教育的目标不是教给学生某种当官发财的“技术”,而是终生学习的习惯。
剑桥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思考、自由表现、自由交流(freedom of thought and expression;freedom from discrimination)
走进剑桥的class(课堂),其实给本科生上课,老师整堂课就是一字不拉地念完自己的讲稿。这就是大班上课的典型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内早已被批得一无是处。可是国内那么多上课玩花子的课堂,没见几个教出个什么有出息的学生。
假如学生自己没有广泛的阅读,那么再聪明的学生,在剑桥听课,也只会是一笔糊涂帐,那一篇精心准备、博览群书、既天马行空,又字字见出真研究功底的论文讲稿,必然会让这些不读书的学生连听梦都听不懂。可是,剑桥这种风格一直保存至今,它却教育出了世界最精良的学子。
除了class,就是读书报告会(seminar)。这是展示学生博览群书的报告会。学生在本科阶段,天天听惯了老师的论文宣读,自然也就会自己写这样的读书报告了。而这种报告可以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
如果说,class是输入的话,学生脑袋里需要风暴式的输入,而读书报告会则是输出。是学生美梦变成现实的必要历练。
国内则把这两种风格学得不伦不类,第一种风格,一直遭到批评,可是没有几个老师能离开这样的风格。第二种风格虽然遭到追捧,可是没有几个成功能做到的,最终,只是玩了一个花架子。
其实,大学的教学,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示范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形成,示范创造知识的过程。并不在于课堂的形式的“生动活泼”,而在于其学术的含金量。
我一直想知道,世界上的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产生在英国,而不产生在法国,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现有的说法,说商业、自由和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动因。但是,自由(liberty)这个词其实并不是英国的土特产,而是于1832年左右从法国传到英国来的。当然,英国从来就有free的概念。而自由的概念则与这个free是完全不同的,它主要是政治权力意义上的概念。这样,我就对“商业”、“自由”和“民主”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因这个说法持怀疑态度。
科学的发展以工业革命为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研究风气的形成。我认为,工业革命的发展离不开剑桥这样的大学风尚的形成。而大学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一种追求的精神,俗称追求的梦想。科学家发明机械,其最初动因,并不因为它可以卖钱,而是一种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冲动,虽然,这个梦想也许很遥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做梦,并力图把梦变成现实。他们觉得,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这样一种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追求过程(pursuit)。科学家把自己的研究付诸实施,他们赚钱的目的是用来做研究经费的,而不是把研究当成卖钱的商品。正是这样一种梦想的动力,才推动英国现代科学的发展,才会有培根的实验哲学,才会有在实验哲学的理式下面发动了工业革命。
如果说,商业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因,那么,不仅英国商业发达,欧州大陆的商业也同样发达,如果说,自由民主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因,那么,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法国。因此,商业、自由和民主的动因说,我确实难以苟同。我还是坚持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特定的梦想追求达成的动力。
这个原动力,是人不断坚持努力,坚持追求,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没有这种力量,决不可能有所成就,没有这种梦,并试图把梦变成现实的力量,也就没有任何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之可能。
二、 梦想之精
追求卓越,不甘平庸,这就是剑桥大学的精神。事实上,人与人的聪明程度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所不同的是,不同的人把聪明程度用在不同的地方。今年剑桥大学录取的15岁没受过学校教育的阿伦,他的聪明才智,是用在一种梦想:解决困扰数学界长达150年的黎曼猜想。这要是在我国,大多数人不是说他是傻B,就会说他是狂妄之徒。同样的人,中国学生也许比阿伦更聪明。但是,中国的学生,少有追求卓越的。
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理想是当科学家和文学家。我们这一代,有些正在科研岗位上作顶梁柱,有的在文坛上自由行走。而回头看看我们的学生,我们曾经的理想,正是他们嘲笑的东西,阿伦的梦想,正是他们扔掉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他们要的只是“现实”,而“现实”就等于钞票。曾经多么复杂,多么聪明的脑袋,竟然变成了这样一个近乎白痴的模式。这是多么的悲哀!
于是,我拒绝再上课了,上课面对一群嘲笑梦想,嘲笑追求的人,面对整天想着钞票、梦遗也是钞票的人,上课已经变成了对我是一种污辱。所以,我就从教学岗位换过来了。
事实上,翻开英国文学史,你真的很难找到那种对金钱顶礼膜拜的欣赏口吻。英国文学家,即使在工业革命兴旺发达的浪漫主义时期,或者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维多利亚时期,他们却在猛烈抨击着金钱至上的社会习气。而有钱,决不是一种“文化”,有钱人,在维多利亚时候,是为了有“文化”才去挣钱,决不是为了挣钱,而去“有文化”。
可是,现今我们呢,恰恰相反。有“文化”只是因为要挣钱。考研的动力,只是以为考研可以赚更多的钱,考博队伍绝大多数也是这样。考上之后,立即迷茫起来,因为考研和考博,并没有立即让他们实现“富起来”的那个梦想。所以,他们也就不再做梦,随即把梦想扔掉了,进而加入嘲笑梦想的队伍。现代的阿Q精神,就是“平平淡淡过日子”“现现实实捞票子”,甘于平庸。如果说,改革之前人们有些懒得不脱贫,那么,改革之后,人们照样懒:女人只做“全职太太”的梦,学英语,只是为了给老外当全职太太;不学英语,考了博士,只是为了给大款当全职太太,因为全职太太,不必辛苦劳动,可以一嫁永逸。
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学,当消费还没有成为社会风尚的时候,文学家们就敏锐地意识到消费主义的严重危害,奋起抨击所谓的消费时尚。亚当斯密的“生产之人(man as a producer)”正是对人的创造性的正确评价。可是,到了二十世纪,“消费之人(man as a consumer)”成为美国推销商品的经济理论,从此,把人看成是被动的消费动物的观点,竟然也被当成“国策”,这种反人类的观念,还被吹成是什么“科学”的经济观点,真是把白痴当聪明。
剑桥大学引领现代文学理论精品意识,首创F R 利维斯。在三一学院任教授的利维斯,自创评论刊物《细察》。他有一个基本观点,很能清楚地说明剑桥的精品意识: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涌现的作品汗牛充栋,如果每个人都去把这些文明成果读完的话,那一辈子也读不完。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没有必要花那么大的精力去读。所以,就必须有一群学者,专门从事甄别工作。精品意识,就是学者的意识。把那些真正精品文学遗产从大量的文学作品群体中选择出来,供普通人学习和阅读。精品意识正是使剑桥引领世界学术前沿的内在动力。而我国的社会,恰恰没有这种精品意识,没有追求卓越的意识,有的只是造假,只是坑蒙拐骗,以捞到票子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以为社会贡献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梦想之途
人要是失去梦想,没有梦想,那么会怎么样呢?一只在风浪中行走的船只,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它并不会永远停留在原地,而要么随波下流,要么船翻人亡。在人生长河中,只有两种选择:不是奋力争上游,就是随波跌进下流,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让你真正安稳地做起“全职太太”或者公子少爷而“无忧无虑”。无忧无虑,就是思想停止的状态。
其实,人的潜力有多大?没有真正地发挥,谁也无法度量。外人也是不可能度量的。中国《增广贤文》上有句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度量”正是说明人的潜力的无限性。我自觉得是一个不聪明的人,起点是从社会最底层里做起,从一个小学民办教师做起,我其实也很懒。我常常把自己的成就归究为“运气”好。来剑桥130天,我一共作了些什么事情?看完了310本英文原版专著,作了6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另外,写了20万字一部汉语小说,还在论坛上贴了这样一些贴子。一个学者说,我是中国访学中最用功的人。这句话立即使我汗颜。我觉得,尽管我这样紧赶慢赶,也无法赶上剑桥的学术发展速度。
翻开英国人写的研究著作,你就不得不明白,不得不承认,我们与人家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人家那扎实的研究著作里,你就能看到那博览群书的身影。我在国内自以为聪明的发现,人家早已有所涉及,专著也出了一系列。我们无法真正找到一片处女地,到处都是被人家掏过宝的足迹。 我们唯一庆幸的是,我们长着和他们不一样的脑袋,我们的想法和他们不同而已。
也许,每个人都应该庆幸“长着不同的脑袋”这个事实,我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挥动着鞭子,使我无法真正地停下来喘息,别说笨鸟先飞了。笨鸟就是笨鸟,先飞的并不是笨鸟,所有的鸟都在飞,所以我这只笨鸟也只能不停地飞,也只能这样,不说赶上前沿了,就算是跟上队伍,也就不容易了。如果不这样努力,那就意味着死亡。
追求知识,与追求爱情,都是一样的。英国人追求知识毫不松懈,同样对于追求爱情也毫不松懈。上一篇我提到玛丽对雪莱的爱情,上上一篇我提到乔治爱略特对刘易斯的爱情。爱情上是怎样的态度,它也标明了国人是怎么样的品质。一个不追求真爱的人,也不可能追求真知。一个把爱情放在其他条件上来称量的时候,真爱就立即丧失殆尽,只留下赤祼祼的交换,这里面只有商品,没有爱情了。最终,人们结婚守着的,只是一堆毫无用处的肉泥,而不是什么爱情。这正是国人爱情集体私奔的真正原因。一个容易放弃的人,容易抛弃的人,永远也不可能获得真爱和真知。可是,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着这样的情流感:“学会放弃”,如果不是拿来麻痹敌人的话,那这种情流感恰恰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瘟疫。
我想不做梦,想有一个安稳的睡觉,但是,来了剑桥之后,竟然梦越想止越止不了。它变得复杂起来,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变得恐怖起来,变得漂缈起来……
我在梦中游走
那里没有尽头
我在梦中漂流
怀抱一点自由
我不想从梦中醒来
醒来看天上的泪水在流
我也想在梦中醒来
去看一个空灵的深秋
可是我不能够
只能在梦中晃悠
那里有着美好
和永远不变的守候
因为你常常走进我的梦里
在那里我们才能停留
人间的胜景在我们的脚下
天上的富贵在我们的身后
只有梦里才有一份简单的爱
它可以永远不变天长地久
如果一定要停下来休息
那恐怕只能把一缕清香享受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走进我的梦里
那就请你眺望一下我的坟头
就算那里是一抔净土
也会有素净的鲜花在追求
[ 本帖最后由 太阳神 于 2010-10-11 14:43 编辑 ] 太阳神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