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飘香待良师
2021-12-23叙事散文范廷伟
正是被诗人们吟之为“粉黄蛱蝶绕疏篱,山崦人家挂酒旗,细雨嫩寒衫袖薄,客中知是菊花时”的季节,令我仰慕已久的作家高迎春先生,应我两年来的多次真诚邀请,终于能够抽出时间,搭乘当地朋友的“顺风车”来邹平游玩了。正在陪同来自乡下的朋友夫妇在县城几个……
正是被诗人们吟之为“粉黄蛱蝶绕疏篱,山崦人家挂酒旗,细雨嫩寒衫袖薄,客中知是菊花时”的季节,令我仰慕已久的作家高迎春先生,应我两年来的多次真诚邀请,终于能够抽出时间,搭乘当地朋友的“顺风车”来邹平游玩了。正在陪同来自乡下的朋友夫妇在县城几个景点游逛的我,抓紧赶往高速公路下路口迎接先生。
说起与高迎春先生最初的文字交往,应该缘于一位朋友的博客链接。生长于乡村的高迎春先生,作品中有着天然的泥土气息和植物芬芳,尤其是先生在其散文《风中摇曳茅草花》结尾写到:“人,都称大地是母亲。装点大地的,除了树木庄稼,更多的则是这些平平凡凡的小草们。愿和风、细雨、阳光、雨露给草儿们更多眷顾,坚信大地会因此更加美丽。告别父母长眠的地方,告别生我养我的故乡,返程车上,透过车窗,回望棉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众乡亲,回望风中摇拽的茅草花,感觉眼中有雾在涌动……”说实话,除了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外,我几乎没能再读到文人骚客们为遍地而生、平常得让人熟视无睹的茅草所写的文章了。我对生命力极其顽强的茅草,既充满了深深的好感,更对遭受过无数次践踏、碾压、霜打、炙烤、水淹的野草,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无限敬意。由此我相信能真情讴歌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野草,能从岁月的荣衰中看到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希望的人,那他定是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虽然与高先生从未晤面过,但从远处轿车的德州牌号让我断定他已经来到。风度翩翩,却又带有一身文人气质的高先生,一下车便认出我来,原来他从文友文章所配发的照片中与我本人对上了号。简单的寒喧并换乘我的轿车后,我们径直驶往范公祠。说起与先生的神交已久的经过来,应该追溯到二零零七年的冬天,是他引领我来到了中财集团旗下的《中财论坛》,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家计酬网站,这里才子汇聚,高手云集,精品文章比比皆是。初来乍到的我,在高先生及另外几位版主老师的帮助下,文章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走进《中财论坛》,应该说是我文学创作征程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转折点。我和高先生说到,我们所行经的路线,就是胡总书记、温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来魏桥创业集团视察时经过的路线,他对我所就职的魏桥创业集团“为国创业,为民造福”的理念钦佩不已,更对世界纺织业的“巨无霸”欣赏有加。我特别欣赏高先生的“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精气神,高尚的精神和真挚的情感,能够凝聚人心,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独到而真挚的见解。
在坐落于孝妇河畔的范公祠内,高先生仔仔细细地地了解着一代圣贤范仲淹的人生轨迹。我想到了与“性至孝”的范仲淹一脉相承的先生,不仅具备忠厚善良、淳朴热情的优良品质,还是宁津县遐尔闻名的孝子。八十多岁高龄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和轻度的脑萎缩,他给母亲洗脚、搓澡、抠粪便等等,真正没有了“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的人生遗憾,宁津电视台播过他孝敬母亲的专题节目,《长河晨刊》发表过的其孝心事迹。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在集邮、养花、体育、收藏、剪报、创作等方面也颇有收获,很多人“忠孝不能两全”之事,他做得完美无缺。高先生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有口皆碑,每年的任务他总是提前超额完成。生活中,他一直是人们学习的好榜样;在担任论坛散文版的四年间,他也一直是受人尊敬的老师和朋友。先做人后作文的道理,被先生诠释得淋漓尽致。命运的挫折和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他,反而令高先生愈挫愈奋,在搞好《中财论坛》散文版版面管理的同时,勤奋的他于去年出版了散文集《剪一缕阳光悄悄珍藏》。
来自于鲁北平原上的高先生,谦逊、朴实、博学、诚笃,对植物学的研究情有独钟,他将才情与学识全部融入花草树木中。每一种花草树木,在他的笔下都是一篇精美大气的散文,诸如其《芦苇摇曳涌绿云》、《秀羽扶疏樗树王》、《清雅高洁玉簪花》、《翠袖玉容香满枝》、《森森柔绿青纱帐》等等,白蘋红蔘,芳菲黄菊,不说是字字珠玑,步步莲花,也可以说是精彩纷呈,美仑美奂。高先生近几年来创作的百余篇植物系列散文,洋洋洒洒,尉然大观,在目前的国内文学艺术界,当是无出其右者;其作品,既是其文学创作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其崇高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感悟,独到的表述和受人景仰的懿行嘉德,深刻地影响着我;求学当如蜂采蜜,读书应似蝶恋花,他从文理到思想,从做人到作文,我在无形之中接受着他循序渐进的文学熏陶,就像一棵刚出土的嫩芽。在先生阳光雨露的滋润与呵护中,渐渐地成长起来,我学会了老实地观察生活,真实地表现生活,诚恳地思考生活。当他的散文集出版后,我第一个写下了充满敬仰之情的评介文章《花前琴韵逸清芳》。
在淄川蒲松龄故居时,记得高先生说他最喜欢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厚重的祖国传统文化,浸润着他的人生思想,丰富着他的人生履历。在蒲松龄故居的角角落落,从蒲家庄街面上带有楹联的门头上,他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独特而巨大的魅力。高先生说,蒲松龄之所以取得小说创作上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将“人性”与“物性”巧妙地融合起来,并注意形象的个性化描写,不是孤立地塑造形象,而是注意通过形象寄寓思想感情,反映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我们的创作同样如此,样样通不如一样精,例如我们也可以写小说,但那样非常容易分散我们写散文的精力。窥斑知豹,言谈话语间,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懂得了得之在倾刻,积之在平日的奥妙。他为了写好每一篇植物散文,专门购置了中草药图册;文章写出来之后,他总是反复修改,精雕细刻,以期达到与读者“人海知音君与我,餐霞抱瀑共瑶笙”的思想共鸣。淄川一行的路途上,我除了从高先生那里了解到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撑把雨伞去观景》即将出版外,还了解到了我们日常所见的栲树、金槐和旱莲的许多知识呢!
在往昔岁月里“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旱码头”--周村,古商城内琳琅满目的古玩藏品,让喜欢收藏的高先生大开眼界。周村古商城,素有“丝绸之乡”和“金周村”的美誉,周村古商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保税区,二十世纪初,在袁世凯等军政大员的奏请下开埠,周村从此开启了近代化的大门;古商城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卷,既承载着周村商埠发展的厚重历史,诠释着鲁商创造的商界奇迹。走进古商城,仿佛梦回百年,我们徜徉在历史的深处,我想先生该用浓墨重彩,深情曼妙的笔触为我们献上精彩的游记吧!因为我曾经读过高先生的游记《青山秀水出云台》,他将云台山的文化趣闻,历史掌故,地理知识、今人轶事等等,自然散淡地穿插其中,更厚实了全文的文化底蕴,令人读来,似有一幅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然而先生却告诉我,游记确实非常不好写,一个景点被人们写来写去,想写出新意确实很难。所以,他很少去写游记,但他很是赞赏我的游记《美在长岛》。先生的谦逊更是由此可见一斑。
在邹平,我带高先生游览了城南新区。黄山脚下,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鲜花簇拥的绿地公园,从车内远远望去,满目苍翠扑面而来,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是呵,邹平县城建设布局的科学合理,道路骨架的舒展大方,确实给高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哲人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能没有梦想;人可以不永恒,但不能没有追求;人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努力;发展经济是硬道理,提升人们群众精神生活的质量也是硬道理。高先生告诉我,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迫切需要我们各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去温润人们的心灵,涵养他们的人生。在黄山广场,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在《长安秋望》诗中写道:“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极目远望中,蜿蜒连接的山峦,气势雄壮,风光秀美的大地,倚丽浩奇,我们都深深地懂得,没有春天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金秋丰硕的收获。高先生也同我一样,兴致勃勃地赞叹着邹平的巨大变化,期盼着邹平奋战两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的美好未来。
青山如画,绿水如歌。与我神交已久的高先生,在这重阳登高之日,在这恢宏大气之中,欣赏到的不仅是“雨寒新菊吐,霜晚故林疏,满架多缃帙,清淡任卷舒”的丽日与秋景;而且品尝到了“高怀少尘鞅,贳酒讯山居,闲幕虫丝下,秋盘鲑菜余”的惬意与闲适。一天的紧张行程即将结束时,我送给先生新采的一份山菊花。春酿煎松叶,秋杯泛菊花,每当先生畅饮这淡淡的菊香时,我想,他会记得这个飘散着菊香的重阳节。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0-10-24 12:27 编辑 ]
说起与高迎春先生最初的文字交往,应该缘于一位朋友的博客链接。生长于乡村的高迎春先生,作品中有着天然的泥土气息和植物芬芳,尤其是先生在其散文《风中摇曳茅草花》结尾写到:“人,都称大地是母亲。装点大地的,除了树木庄稼,更多的则是这些平平凡凡的小草们。愿和风、细雨、阳光、雨露给草儿们更多眷顾,坚信大地会因此更加美丽。告别父母长眠的地方,告别生我养我的故乡,返程车上,透过车窗,回望棉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众乡亲,回望风中摇拽的茅草花,感觉眼中有雾在涌动……”说实话,除了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外,我几乎没能再读到文人骚客们为遍地而生、平常得让人熟视无睹的茅草所写的文章了。我对生命力极其顽强的茅草,既充满了深深的好感,更对遭受过无数次践踏、碾压、霜打、炙烤、水淹的野草,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无限敬意。由此我相信能真情讴歌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野草,能从岁月的荣衰中看到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希望的人,那他定是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虽然与高先生从未晤面过,但从远处轿车的德州牌号让我断定他已经来到。风度翩翩,却又带有一身文人气质的高先生,一下车便认出我来,原来他从文友文章所配发的照片中与我本人对上了号。简单的寒喧并换乘我的轿车后,我们径直驶往范公祠。说起与先生的神交已久的经过来,应该追溯到二零零七年的冬天,是他引领我来到了中财集团旗下的《中财论坛》,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家计酬网站,这里才子汇聚,高手云集,精品文章比比皆是。初来乍到的我,在高先生及另外几位版主老师的帮助下,文章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走进《中财论坛》,应该说是我文学创作征程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转折点。我和高先生说到,我们所行经的路线,就是胡总书记、温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来魏桥创业集团视察时经过的路线,他对我所就职的魏桥创业集团“为国创业,为民造福”的理念钦佩不已,更对世界纺织业的“巨无霸”欣赏有加。我特别欣赏高先生的“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精气神,高尚的精神和真挚的情感,能够凝聚人心,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独到而真挚的见解。
在坐落于孝妇河畔的范公祠内,高先生仔仔细细地地了解着一代圣贤范仲淹的人生轨迹。我想到了与“性至孝”的范仲淹一脉相承的先生,不仅具备忠厚善良、淳朴热情的优良品质,还是宁津县遐尔闻名的孝子。八十多岁高龄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和轻度的脑萎缩,他给母亲洗脚、搓澡、抠粪便等等,真正没有了“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的人生遗憾,宁津电视台播过他孝敬母亲的专题节目,《长河晨刊》发表过的其孝心事迹。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在集邮、养花、体育、收藏、剪报、创作等方面也颇有收获,很多人“忠孝不能两全”之事,他做得完美无缺。高先生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有口皆碑,每年的任务他总是提前超额完成。生活中,他一直是人们学习的好榜样;在担任论坛散文版的四年间,他也一直是受人尊敬的老师和朋友。先做人后作文的道理,被先生诠释得淋漓尽致。命运的挫折和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他,反而令高先生愈挫愈奋,在搞好《中财论坛》散文版版面管理的同时,勤奋的他于去年出版了散文集《剪一缕阳光悄悄珍藏》。
来自于鲁北平原上的高先生,谦逊、朴实、博学、诚笃,对植物学的研究情有独钟,他将才情与学识全部融入花草树木中。每一种花草树木,在他的笔下都是一篇精美大气的散文,诸如其《芦苇摇曳涌绿云》、《秀羽扶疏樗树王》、《清雅高洁玉簪花》、《翠袖玉容香满枝》、《森森柔绿青纱帐》等等,白蘋红蔘,芳菲黄菊,不说是字字珠玑,步步莲花,也可以说是精彩纷呈,美仑美奂。高先生近几年来创作的百余篇植物系列散文,洋洋洒洒,尉然大观,在目前的国内文学艺术界,当是无出其右者;其作品,既是其文学创作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其崇高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感悟,独到的表述和受人景仰的懿行嘉德,深刻地影响着我;求学当如蜂采蜜,读书应似蝶恋花,他从文理到思想,从做人到作文,我在无形之中接受着他循序渐进的文学熏陶,就像一棵刚出土的嫩芽。在先生阳光雨露的滋润与呵护中,渐渐地成长起来,我学会了老实地观察生活,真实地表现生活,诚恳地思考生活。当他的散文集出版后,我第一个写下了充满敬仰之情的评介文章《花前琴韵逸清芳》。
在淄川蒲松龄故居时,记得高先生说他最喜欢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厚重的祖国传统文化,浸润着他的人生思想,丰富着他的人生履历。在蒲松龄故居的角角落落,从蒲家庄街面上带有楹联的门头上,他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独特而巨大的魅力。高先生说,蒲松龄之所以取得小说创作上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将“人性”与“物性”巧妙地融合起来,并注意形象的个性化描写,不是孤立地塑造形象,而是注意通过形象寄寓思想感情,反映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我们的创作同样如此,样样通不如一样精,例如我们也可以写小说,但那样非常容易分散我们写散文的精力。窥斑知豹,言谈话语间,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懂得了得之在倾刻,积之在平日的奥妙。他为了写好每一篇植物散文,专门购置了中草药图册;文章写出来之后,他总是反复修改,精雕细刻,以期达到与读者“人海知音君与我,餐霞抱瀑共瑶笙”的思想共鸣。淄川一行的路途上,我除了从高先生那里了解到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撑把雨伞去观景》即将出版外,还了解到了我们日常所见的栲树、金槐和旱莲的许多知识呢!
在往昔岁月里“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旱码头”--周村,古商城内琳琅满目的古玩藏品,让喜欢收藏的高先生大开眼界。周村古商城,素有“丝绸之乡”和“金周村”的美誉,周村古商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保税区,二十世纪初,在袁世凯等军政大员的奏请下开埠,周村从此开启了近代化的大门;古商城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卷,既承载着周村商埠发展的厚重历史,诠释着鲁商创造的商界奇迹。走进古商城,仿佛梦回百年,我们徜徉在历史的深处,我想先生该用浓墨重彩,深情曼妙的笔触为我们献上精彩的游记吧!因为我曾经读过高先生的游记《青山秀水出云台》,他将云台山的文化趣闻,历史掌故,地理知识、今人轶事等等,自然散淡地穿插其中,更厚实了全文的文化底蕴,令人读来,似有一幅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然而先生却告诉我,游记确实非常不好写,一个景点被人们写来写去,想写出新意确实很难。所以,他很少去写游记,但他很是赞赏我的游记《美在长岛》。先生的谦逊更是由此可见一斑。
在邹平,我带高先生游览了城南新区。黄山脚下,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鲜花簇拥的绿地公园,从车内远远望去,满目苍翠扑面而来,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是呵,邹平县城建设布局的科学合理,道路骨架的舒展大方,确实给高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哲人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能没有梦想;人可以不永恒,但不能没有追求;人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努力;发展经济是硬道理,提升人们群众精神生活的质量也是硬道理。高先生告诉我,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迫切需要我们各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去温润人们的心灵,涵养他们的人生。在黄山广场,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在《长安秋望》诗中写道:“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极目远望中,蜿蜒连接的山峦,气势雄壮,风光秀美的大地,倚丽浩奇,我们都深深地懂得,没有春天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金秋丰硕的收获。高先生也同我一样,兴致勃勃地赞叹着邹平的巨大变化,期盼着邹平奋战两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的美好未来。
青山如画,绿水如歌。与我神交已久的高先生,在这重阳登高之日,在这恢宏大气之中,欣赏到的不仅是“雨寒新菊吐,霜晚故林疏,满架多缃帙,清淡任卷舒”的丽日与秋景;而且品尝到了“高怀少尘鞅,贳酒讯山居,闲幕虫丝下,秋盘鲑菜余”的惬意与闲适。一天的紧张行程即将结束时,我送给先生新采的一份山菊花。春酿煎松叶,秋杯泛菊花,每当先生畅饮这淡淡的菊香时,我想,他会记得这个飘散着菊香的重阳节。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0-10-24 12:27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