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红楼梦》
2021-12-23抒情散文李华新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红楼梦》李华新鲁迅有他的《红楼梦》,张爱玲有她的《红楼梦》,林语堂有他的《红楼梦》,周汝昌有他的《红楼梦》,陈晓旭有她的《红楼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楼梦》,西方还有一个叫做“红色阁楼里的梦”的《红楼梦》。《哈……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红楼梦》
李华新
鲁迅有他的《红楼梦》,张爱玲有她的《红楼梦》,林语堂有他的《红楼梦》,周汝昌有他的《红楼梦》,陈晓旭有她的《红楼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楼梦》,西方还有一个叫做“红色阁楼里的梦”的《红楼梦》。《哈姆雷特》都有一千个读者,《红楼梦》为什么不能有?
而且现在人们对以现在的这几位红学专家也是颇有微词的,而且是历来的红学家们的流派也是不尽相同的。现在李少红和这些红学家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以及李少红没有必要介入其中的版本之争和那些微妙的人事纠纷应该是聪明的。但是,不同的版本方对于人物的命运是有不同的解读的。因而更加反叛的李少红影视整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现在的《红楼梦》是属于李少红心中的红楼梦,有了这样的一个共识,那么,你就认下这部极尽奢华的新版红楼吧! 无论你从中看到《金瓶梅》,还是《聊斋》,或者是《入殓师》,那终究是一种属于自己的解读,这些琐琐碎碎的触摸永远无法改变《红楼梦》经典的地位。几百年来如此,几百年后,我相信,依然如此。
红楼梦就是红楼梦。红楼梦以外的不是红楼梦,红楼以外都是挣钱的。红楼梦以外的都是撒灰眯眼的红楼迷。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里找,红楼梦是曹雪芹把女儿身上的那种灵性美表达到了极致。他说刚出落得女儿是珍珠,结婚后,经过世俗的熏染就变成鱼眼了,再老了就变成死鱼眼了。这充分体现了曹对女儿的那种洁美灵性的深切体会。而这种体会恐怕某些女儿都没有体会到呀! 对中国导演来说,四大经典是不能痊愈的情结、不能规避的职业风险;具体到李少红版《红楼梦》,它既不能完全忠实原著,也不能彻底推翻1987版旧作,只能以足够的丰富性来重新创造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激发我们划分审美时代的渴望。 从1987版到2009版,《红楼梦》的投资从680万跃升至1.18亿;正如1.18亿永远大于680万,李少红将永远大于王扶林。王扶林版的翻拍,是周汝昌、冯其庸等老一代从背后握着导演的手来拍摄的,忠实而诚恳;李少红大于王扶林的地方,在于她以巨额投资体贴到了观众的审美膨胀,又以传统文本体悟到了隐藏在文化里不变的传承精神,更有入世态度、救世精神。 贾宝玉是第一个让中国女性普遍喜爱的青春偶像;而《红楼梦》也是一个极致作品:贾宝玉是男人的极致,林黛玉是女人的极致。从文本意义上讲,《红楼梦》比《三国》、《水浒》、《西游记》(张纪中版六小龄童版香港版日本版)更难改编,它更像一部文艺片,即便弄懂了“开到荼靡”的典故,也只不过摸到了贾府门口石狮子的脚边。必须承认,在大戏过亿的年代,没有刀光剑影的《红楼梦》是一个惊险的尝试;曹雪芹让贾宝玉第六回就有了性生活,李少红准备让他第几集“初试云雨情”?《红楼梦》确实不如打打杀杀的《水浒》来得好看;然而我们相信,即便国人的精神世界再粗糙、再堕落,总有一批大观园的守护者、潇湘馆的护花人:晴雯说冷他来抱,黛玉咳嗽他照料,宝钗生日他必到;常与妙玉谈风月,也陪湘云醉芍药。好一个沉醉在女儿国的宝玉呀!
当一个时代的经济足够富足,精神足够强悍,它必将以全新的视野,审视自己文化领域里最核心而经典的命题。鲁迅有言:“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这百余字提出了“立场决定视角”、“情深不寿”两个命题;而李少红能继续阐发的,应该是有好莱坞注释的贾宝玉式嘻哈精神、反精英主义;如果现在的时代精神无法超越曹雪芹弃世的乾隆二十八年,怎敢奢望《红楼梦》绽放出新的光华?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大戏过亿的时代,要么在影视史上留下这一代人对经典的新解,要么就权当一场烧钱游戏,在经典的氤氲中免不了陶冶了你也成全了我。
不管如何还是应该感谢李少红,因为她的诠释中有现代年轻人的理解,更有对对自己心中红楼的阐述,而她毕竟是一位导演,她所导演的新版红楼只要是属于她和她这一代人的理解也就是了。因为每个人不是都有自己心中的《红楼梦》吗!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0-9-8 20:46 编辑 ]
李华新
鲁迅有他的《红楼梦》,张爱玲有她的《红楼梦》,林语堂有他的《红楼梦》,周汝昌有他的《红楼梦》,陈晓旭有她的《红楼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楼梦》,西方还有一个叫做“红色阁楼里的梦”的《红楼梦》。《哈姆雷特》都有一千个读者,《红楼梦》为什么不能有?
而且现在人们对以现在的这几位红学专家也是颇有微词的,而且是历来的红学家们的流派也是不尽相同的。现在李少红和这些红学家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以及李少红没有必要介入其中的版本之争和那些微妙的人事纠纷应该是聪明的。但是,不同的版本方对于人物的命运是有不同的解读的。因而更加反叛的李少红影视整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现在的《红楼梦》是属于李少红心中的红楼梦,有了这样的一个共识,那么,你就认下这部极尽奢华的新版红楼吧! 无论你从中看到《金瓶梅》,还是《聊斋》,或者是《入殓师》,那终究是一种属于自己的解读,这些琐琐碎碎的触摸永远无法改变《红楼梦》经典的地位。几百年来如此,几百年后,我相信,依然如此。
红楼梦就是红楼梦。红楼梦以外的不是红楼梦,红楼以外都是挣钱的。红楼梦以外的都是撒灰眯眼的红楼迷。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里找,红楼梦是曹雪芹把女儿身上的那种灵性美表达到了极致。他说刚出落得女儿是珍珠,结婚后,经过世俗的熏染就变成鱼眼了,再老了就变成死鱼眼了。这充分体现了曹对女儿的那种洁美灵性的深切体会。而这种体会恐怕某些女儿都没有体会到呀! 对中国导演来说,四大经典是不能痊愈的情结、不能规避的职业风险;具体到李少红版《红楼梦》,它既不能完全忠实原著,也不能彻底推翻1987版旧作,只能以足够的丰富性来重新创造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激发我们划分审美时代的渴望。 从1987版到2009版,《红楼梦》的投资从680万跃升至1.18亿;正如1.18亿永远大于680万,李少红将永远大于王扶林。王扶林版的翻拍,是周汝昌、冯其庸等老一代从背后握着导演的手来拍摄的,忠实而诚恳;李少红大于王扶林的地方,在于她以巨额投资体贴到了观众的审美膨胀,又以传统文本体悟到了隐藏在文化里不变的传承精神,更有入世态度、救世精神。 贾宝玉是第一个让中国女性普遍喜爱的青春偶像;而《红楼梦》也是一个极致作品:贾宝玉是男人的极致,林黛玉是女人的极致。从文本意义上讲,《红楼梦》比《三国》、《水浒》、《西游记》(张纪中版六小龄童版香港版日本版)更难改编,它更像一部文艺片,即便弄懂了“开到荼靡”的典故,也只不过摸到了贾府门口石狮子的脚边。必须承认,在大戏过亿的年代,没有刀光剑影的《红楼梦》是一个惊险的尝试;曹雪芹让贾宝玉第六回就有了性生活,李少红准备让他第几集“初试云雨情”?《红楼梦》确实不如打打杀杀的《水浒》来得好看;然而我们相信,即便国人的精神世界再粗糙、再堕落,总有一批大观园的守护者、潇湘馆的护花人:晴雯说冷他来抱,黛玉咳嗽他照料,宝钗生日他必到;常与妙玉谈风月,也陪湘云醉芍药。好一个沉醉在女儿国的宝玉呀!
当一个时代的经济足够富足,精神足够强悍,它必将以全新的视野,审视自己文化领域里最核心而经典的命题。鲁迅有言:“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这百余字提出了“立场决定视角”、“情深不寿”两个命题;而李少红能继续阐发的,应该是有好莱坞注释的贾宝玉式嘻哈精神、反精英主义;如果现在的时代精神无法超越曹雪芹弃世的乾隆二十八年,怎敢奢望《红楼梦》绽放出新的光华?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大戏过亿的时代,要么在影视史上留下这一代人对经典的新解,要么就权当一场烧钱游戏,在经典的氤氲中免不了陶冶了你也成全了我。
不管如何还是应该感谢李少红,因为她的诠释中有现代年轻人的理解,更有对对自己心中红楼的阐述,而她毕竟是一位导演,她所导演的新版红楼只要是属于她和她这一代人的理解也就是了。因为每个人不是都有自己心中的《红楼梦》吗!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0-9-8 20:4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