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的家乡来吃洋芋
2021-12-23叙事散文芬芳五月菊
到我的家乡来吃洋芋从各省到云南的列车都要经过我的家乡,列车会在这里停留七分钟,这个小站叫宣威。如果你没有急事要去处理,可以在这里下车,我请你吃本地最有特色的小吃——洋芋,北方人大都叫土豆。也许这会贻笑大方,以为我舍不得用好东西招待你,而把洋……
到我的家乡来吃洋芋
从各省到云南的列车都要经过我的家乡,列车会在这里停留七分钟,这个小站叫宣威。如果你没有急事要去处理,可以在这里下车,我请你吃本地最有特色的小吃——洋芋,北方人大都叫土豆。 也许这会贻笑大方,以为我舍不得用好东西招待你,而把洋芋当宝贝,那你就委屈我了。我实在是想把当地最有特色最好吃的东西奉献给你,所以就迫不及待地先向你推荐洋芋了。高耸挺拔、群山连绵的乌蒙山系,除了绿色的植物、白色的石灰岩就是红色的土壤,贫瘠瘦薄,主产洋芋、包谷、荞麦,尤以洋芋为胜。红土地生产的洋芋好吃,香中还带甜,淀粉含量高。在灾荒年月,洋芋是主食,一年中有半年吃洋芋,因此人们研究出各种不同的吃法。 最简单的做法是煮或者蒸,这是当饭吃的做法。当菜吃或者风味小吃有干焙、油炸、炒、煮等多种方法,下面我就向你介绍几种。 煮洋芋有讲究,先削皮,放锅里加盐煮,煮到七八分熟,控干水,放到铁锅里烘,水分完全烘干,表面起一层薄薄的金黄的锅巴,一股香味飘出,就可以食用了。腐乳、酱、腌咸菜一一摆出来下着吃。儿时父母为只能给我们吃洋芋感到内疚,可我觉得洋芋比包谷饭要好吃几千倍。蒸洋芋要淡味得多,父母要干活,单吃洋芋还是不行,所以木蒸子下面放洋芋,上面放包谷饭,拌着蒸。为了让我们吃饱肚子,母亲还曾把洋芋剁成极小的块,裹上荞面蒸,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别有一番风味。 现在洋芋多充当菜肴,去馆子吃饭,点了干焙洋芋丝、还要点麻辣洋芋的,或者吃火锅必要两盘洋芋的,那一定是宣威人了。干焙洋芋丝的做法也有讲究,首先洋芋切丝,要纤细均匀,油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洋芋丝进锅后先摊平,呈饼状,就不能用锅铲翻焙了,因为一翻就会弄散。只能抬着锅晃动,焙到金黄时抬起锅来使劲往上一掂,让饼翻个身,再焙黄,撒上盐、葱花、味精、辣椒粉、五香粉什么的,再往盘子里一滑,喷香喷香的味早让你留口水了,好了,可以动筷了。不过这道菜我可做不了,因为我臂力太小,锅太重,抬不动,我没法掂起来。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吃饭,他说好好给我们露一手,结果当他抬着锅使劲往上一掂时,由于用力太猛,洋芋饼整个地飞出去,“啪”一声掉到地上,大家都受了惊吓,接着都笑晕了。 除了干焙,洋芋丝还可以用青椒、苦瓜或者番茄炒,味道都不错。麻辣洋芋最好做,先把洋芋切成条或块,放足够多的菜油,放进去煎到焦黄(如果喜欢吃夹生的就少煎一下),用漏勺舀出来,撒上盐、香辣粉、花椒面一拌就行了。街头卖的油炸洋芋除了上述作料,还加酱,香菜或薄荷。现在的小孩在西餐店里吃过炸薯条,回来也如法炮制。就是炸出来的洋芋条不拌作料,而是单独弄一碟调料,蘸着吃,要不就买一瓶番茄酱来蘸着吃,我女儿就喜欢这种吃饭。 脆皮洋芋要选小个的洋芋,黄洋芋和白洋芋做出来都不好,要用乌洋芋,这种洋芋紫色杆,开紫花,洋芋也是紫色,但我们本地叫乌洋芋。产量不高,价格是其他品种的两倍,都是鸡蛋那么大,做脆皮洋芋正好。把带皮的洋芋洗净,先煮到七八分熟,再放到油锅里炸,皮刚好脆就捞起来放调料。近年来有一种小红洋芋,叫五号洋芋,做脆皮洋芋也不错。 老奶洋芋也别有风味,特别适合老人吃,因此得名。先把洋芋煮熟,剥皮,捣成洋芋泥,加小葱或芹菜炒。洋芋泥还可加面粉,做成洋芋粑粑,用油煎到焦黄吃。洋芋粑粑也可以用洋芋丝加面粉做,和洋芋泥做出来的口味又不大一样。 还有一种吃法是干炸 洋芋片,做法有两种,一种直接把新鲜的洋芋切片,用充足的油炸,一直要把水分全炸干,才可以加味精五香粉辣椒面,味道一点都不比超市里买的子弟土豆片差。另一种是直接用干洋芋片炸出来。干洋芋片好像只有我们宣威会做,我二嫂是重庆人,每次回老家都要带好多回去。 做干洋芋片要在霜降前,霜降后做的,放到油锅里容易焦,味道也不好吃。农村每家每年都要做一些,除了平时炸一碗下酒,逢年过节送城里的亲戚朋友,洋芋片也是拿得出手的。庄稼该收的收了,暂时可以清闲几天,“秋老虎”那段时间日头最好。主妇们就带领孩子们选些光滑的洋芋,背到小河里洗干净,削皮,切片,一定要手工切的才好,厚薄适中,放到大锅里滚水过两三分钟捞起来,一片一片放到簸箕里,在日头下暴晒。差点忘了,水里先要放盐,最好先尝一下,因为晒干后就加不上盐了。铁锅不行,洋芋片会黑。不能煮熟了,太熟的洋芋片晒干后炸出来不脆不香。 人们选秋后那几天晒洋芋片,就因为气温高,日子长,一天准干,如果还差点脆性,再来一天,就可以收藏起来了。抓一把用烧开的油炸出来,又脆又香。过年的时候在乡间你随时可以看到用衣襟兜着洋芋片吃的小孩。家乡的节日或酒席没有洋芋片不成席。 洋芋片我妈做的很好,我们小时候最乐意做这件事。妈妈指挥着我们,一大早就起来洗洋芋,削皮。那时候没有削皮刀,就用碎瓦片或镰刀刮。妈妈则掌握火候,切片,煮,然后一片一片排在簸箕里,抬到房后晒。最小的妹妹手持一根长长地竹竿,防着鸡鸭鸟雀来偷吃。现在妈老了,不干那活了,虽然每年都有乡下的亲戚送洋芋片来,但不是太淡,就是因天气选的不好,洋芋片黑黑的炸出来硬硬的。侄女在上海读书,每次开学都要炸一大袋带给同学们吃,回来说都夸好。 很多小孩最喜欢的早点也是洋芋。要么是一袋炸洋芋,要么是一个烧耳块(米面做的一种粑粑,圆形,薄片)裹几个洋芋粑粑,撒上一些酸菜、豆芽、花生面,辣椒粉,五味俱全。尽管大人们一再强调早点要吃营养丰富的,可是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其实大人们照样喜欢吃。 最有特色的吃法我还没告诉你,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吹灰点心”——火烧洋芋。宣威人到外地最惦记的不是宣威火腿,也不是黄豆腐,而是街头的烤洋芋。不论你坐火车还是坐汽车,进入宣威境内,你就会闻到一股久违的来自泥土的最本色的香味,这就是坐在街头的大姐或大婶们洋芋摊位上飘来的,于是你一下车就会迫不及待地坐到烤箱前面的矮凳上去,买上几个炭火烤出的喷香的金黄的洋芋,抹一些小方桌上的酱,那才是家乡的味道! 那次我们去九寨沟旅游,几天没有吃到洋芋,大家都觉得像缺了什么一样,从九寨沟回到成都那晚,恰好是元宵节,酒店为我们准备了颇为丰盛的晚餐,可是一个同事请求服务员,能不能给我们炒盘洋芋,我们都十几天没吃洋芋了。那语气可怜巴巴的,逗得大家都笑了,一会洋芋上来了,一阵欢呼,可是味道还是没有本地的好。洋芋丝好像放在水里淘洗过,没有香味。第二天乘飞机到昆明,一下飞机,一个同事说:“再过三小时我们就到宣威了,我一下车就先奔洋芋摊。”宣威人的洋芋情节可见一斑。 又想老家了。晚上坐在火塘边,火周围烤着一圈洋芋,当洋芋烤得黄黄的时候,父亲把洋芋放到一个簸箕里,端着簸箕来回摇晃,簸箕凸起的篾把洋芋上面的碳灰全筛掉,露出黄黄的颜色,再用一根柴禾,把剩下的烧糊的皮刮净,我们就津津有味地争抢着吃了。现在父亲早已不在了,火塘也没了,街上的洋芋再香,也比不过小时候围着火塘烤的啊。
[ 本帖最后由 芬芳五月菊 于 2010-7-12 22:47 编辑 ]
从各省到云南的列车都要经过我的家乡,列车会在这里停留七分钟,这个小站叫宣威。如果你没有急事要去处理,可以在这里下车,我请你吃本地最有特色的小吃——洋芋,北方人大都叫土豆。 也许这会贻笑大方,以为我舍不得用好东西招待你,而把洋芋当宝贝,那你就委屈我了。我实在是想把当地最有特色最好吃的东西奉献给你,所以就迫不及待地先向你推荐洋芋了。高耸挺拔、群山连绵的乌蒙山系,除了绿色的植物、白色的石灰岩就是红色的土壤,贫瘠瘦薄,主产洋芋、包谷、荞麦,尤以洋芋为胜。红土地生产的洋芋好吃,香中还带甜,淀粉含量高。在灾荒年月,洋芋是主食,一年中有半年吃洋芋,因此人们研究出各种不同的吃法。 最简单的做法是煮或者蒸,这是当饭吃的做法。当菜吃或者风味小吃有干焙、油炸、炒、煮等多种方法,下面我就向你介绍几种。 煮洋芋有讲究,先削皮,放锅里加盐煮,煮到七八分熟,控干水,放到铁锅里烘,水分完全烘干,表面起一层薄薄的金黄的锅巴,一股香味飘出,就可以食用了。腐乳、酱、腌咸菜一一摆出来下着吃。儿时父母为只能给我们吃洋芋感到内疚,可我觉得洋芋比包谷饭要好吃几千倍。蒸洋芋要淡味得多,父母要干活,单吃洋芋还是不行,所以木蒸子下面放洋芋,上面放包谷饭,拌着蒸。为了让我们吃饱肚子,母亲还曾把洋芋剁成极小的块,裹上荞面蒸,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别有一番风味。 现在洋芋多充当菜肴,去馆子吃饭,点了干焙洋芋丝、还要点麻辣洋芋的,或者吃火锅必要两盘洋芋的,那一定是宣威人了。干焙洋芋丝的做法也有讲究,首先洋芋切丝,要纤细均匀,油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洋芋丝进锅后先摊平,呈饼状,就不能用锅铲翻焙了,因为一翻就会弄散。只能抬着锅晃动,焙到金黄时抬起锅来使劲往上一掂,让饼翻个身,再焙黄,撒上盐、葱花、味精、辣椒粉、五香粉什么的,再往盘子里一滑,喷香喷香的味早让你留口水了,好了,可以动筷了。不过这道菜我可做不了,因为我臂力太小,锅太重,抬不动,我没法掂起来。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吃饭,他说好好给我们露一手,结果当他抬着锅使劲往上一掂时,由于用力太猛,洋芋饼整个地飞出去,“啪”一声掉到地上,大家都受了惊吓,接着都笑晕了。 除了干焙,洋芋丝还可以用青椒、苦瓜或者番茄炒,味道都不错。麻辣洋芋最好做,先把洋芋切成条或块,放足够多的菜油,放进去煎到焦黄(如果喜欢吃夹生的就少煎一下),用漏勺舀出来,撒上盐、香辣粉、花椒面一拌就行了。街头卖的油炸洋芋除了上述作料,还加酱,香菜或薄荷。现在的小孩在西餐店里吃过炸薯条,回来也如法炮制。就是炸出来的洋芋条不拌作料,而是单独弄一碟调料,蘸着吃,要不就买一瓶番茄酱来蘸着吃,我女儿就喜欢这种吃饭。 脆皮洋芋要选小个的洋芋,黄洋芋和白洋芋做出来都不好,要用乌洋芋,这种洋芋紫色杆,开紫花,洋芋也是紫色,但我们本地叫乌洋芋。产量不高,价格是其他品种的两倍,都是鸡蛋那么大,做脆皮洋芋正好。把带皮的洋芋洗净,先煮到七八分熟,再放到油锅里炸,皮刚好脆就捞起来放调料。近年来有一种小红洋芋,叫五号洋芋,做脆皮洋芋也不错。 老奶洋芋也别有风味,特别适合老人吃,因此得名。先把洋芋煮熟,剥皮,捣成洋芋泥,加小葱或芹菜炒。洋芋泥还可加面粉,做成洋芋粑粑,用油煎到焦黄吃。洋芋粑粑也可以用洋芋丝加面粉做,和洋芋泥做出来的口味又不大一样。 还有一种吃法是干炸 洋芋片,做法有两种,一种直接把新鲜的洋芋切片,用充足的油炸,一直要把水分全炸干,才可以加味精五香粉辣椒面,味道一点都不比超市里买的子弟土豆片差。另一种是直接用干洋芋片炸出来。干洋芋片好像只有我们宣威会做,我二嫂是重庆人,每次回老家都要带好多回去。 做干洋芋片要在霜降前,霜降后做的,放到油锅里容易焦,味道也不好吃。农村每家每年都要做一些,除了平时炸一碗下酒,逢年过节送城里的亲戚朋友,洋芋片也是拿得出手的。庄稼该收的收了,暂时可以清闲几天,“秋老虎”那段时间日头最好。主妇们就带领孩子们选些光滑的洋芋,背到小河里洗干净,削皮,切片,一定要手工切的才好,厚薄适中,放到大锅里滚水过两三分钟捞起来,一片一片放到簸箕里,在日头下暴晒。差点忘了,水里先要放盐,最好先尝一下,因为晒干后就加不上盐了。铁锅不行,洋芋片会黑。不能煮熟了,太熟的洋芋片晒干后炸出来不脆不香。 人们选秋后那几天晒洋芋片,就因为气温高,日子长,一天准干,如果还差点脆性,再来一天,就可以收藏起来了。抓一把用烧开的油炸出来,又脆又香。过年的时候在乡间你随时可以看到用衣襟兜着洋芋片吃的小孩。家乡的节日或酒席没有洋芋片不成席。 洋芋片我妈做的很好,我们小时候最乐意做这件事。妈妈指挥着我们,一大早就起来洗洋芋,削皮。那时候没有削皮刀,就用碎瓦片或镰刀刮。妈妈则掌握火候,切片,煮,然后一片一片排在簸箕里,抬到房后晒。最小的妹妹手持一根长长地竹竿,防着鸡鸭鸟雀来偷吃。现在妈老了,不干那活了,虽然每年都有乡下的亲戚送洋芋片来,但不是太淡,就是因天气选的不好,洋芋片黑黑的炸出来硬硬的。侄女在上海读书,每次开学都要炸一大袋带给同学们吃,回来说都夸好。 很多小孩最喜欢的早点也是洋芋。要么是一袋炸洋芋,要么是一个烧耳块(米面做的一种粑粑,圆形,薄片)裹几个洋芋粑粑,撒上一些酸菜、豆芽、花生面,辣椒粉,五味俱全。尽管大人们一再强调早点要吃营养丰富的,可是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其实大人们照样喜欢吃。 最有特色的吃法我还没告诉你,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吹灰点心”——火烧洋芋。宣威人到外地最惦记的不是宣威火腿,也不是黄豆腐,而是街头的烤洋芋。不论你坐火车还是坐汽车,进入宣威境内,你就会闻到一股久违的来自泥土的最本色的香味,这就是坐在街头的大姐或大婶们洋芋摊位上飘来的,于是你一下车就会迫不及待地坐到烤箱前面的矮凳上去,买上几个炭火烤出的喷香的金黄的洋芋,抹一些小方桌上的酱,那才是家乡的味道! 那次我们去九寨沟旅游,几天没有吃到洋芋,大家都觉得像缺了什么一样,从九寨沟回到成都那晚,恰好是元宵节,酒店为我们准备了颇为丰盛的晚餐,可是一个同事请求服务员,能不能给我们炒盘洋芋,我们都十几天没吃洋芋了。那语气可怜巴巴的,逗得大家都笑了,一会洋芋上来了,一阵欢呼,可是味道还是没有本地的好。洋芋丝好像放在水里淘洗过,没有香味。第二天乘飞机到昆明,一下飞机,一个同事说:“再过三小时我们就到宣威了,我一下车就先奔洋芋摊。”宣威人的洋芋情节可见一斑。 又想老家了。晚上坐在火塘边,火周围烤着一圈洋芋,当洋芋烤得黄黄的时候,父亲把洋芋放到一个簸箕里,端着簸箕来回摇晃,簸箕凸起的篾把洋芋上面的碳灰全筛掉,露出黄黄的颜色,再用一根柴禾,把剩下的烧糊的皮刮净,我们就津津有味地争抢着吃了。现在父亲早已不在了,火塘也没了,街上的洋芋再香,也比不过小时候围着火塘烤的啊。
[ 本帖最后由 芬芳五月菊 于 2010-7-12 22:47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