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经商
2021-12-23叙事散文乔举平
诗人经商乔举平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参加工作之前曾经创办过农民《松涛》文学社,那年我就二十来岁,正是不知天高地厚,充满理想和憧憬的年龄。由于喜欢写作,乡里就选拔我到了文化站,其实身份还是个农民,每月也只有象征性的一点工资,但我对文学社的创办还……
诗人经商
乔举平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参加工作之前曾经创办过农民《松涛》文学社,那年我就二十来岁,正是不知天高地厚,充满理想和憧憬的年龄。由于喜欢写作,乡里就选拔我到了文化站,其实身份还是个农民,每月也只有象征性的一点工资,但我对文学社的创办还是满怀着希望和信心。
文学社能够办成还离不开一个人,他是省商业厅来到乡里的一名工作队员,叫宋义,当时也是三十多岁的样子,小个子,廋廋的,稀疏而长的头发,戴一副近视眼镜,显得文质彬彬,都称他宋主任。他听说我办文学社,就对我更加热情,握住了我的手说,在这穷乡僻壤还遇到了知音啊,他的笑声爽朗而真诚,我就和他成了最好的朋友。
他大力支持办文学社,拿出自己一个月的百十元工资,捐给我们做为创办油印刊物的经费,他还交给我一组他创作的散文诗,要我看行不行。他的作品气势不凡、诗意充沛,让我们一帮泥腿子的编委深感惊奇,我和宋主任一交谈,才知道他也是个诗人,在省城也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他大学毕业的论文就是发表的一篇小说,我还看了宋主任发表作品的报刊剪辑,已有厚厚的一大本子。
我们邀请宋主任给我们文学社的社员搞一堂讲座,他欣然答应。三十多名衷爱缪斯的回乡文学青年,齐聚洮水之滨的乡文化站,就连县城的几位爱好者也远道而来,大家洗耳恭听宋主任的讲座。他侃侃而谈,理论结合实际,每一句话都深深吸引着我们,那真是一场乡村文学的盛宴,我们从上午一直听到了下午五点,连窗外下起的大雨都没有在意。宋主任还即兴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那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饱含深情,让我们热血沸腾……
宋主任不仅仅是诗人,他说农村要有出路就必须发展经济。他显得特别忙,天天夹个文件包在跑,没多久就成立了洮河农工商公司,担任了公司总经理。公司租用了乡拖拉机站一大片闲置的房舍院落,稍做修善就挂牌运作了,他公开考试招聘了各村的十多名懂经营的管理人员,首先搞中药材的收购加工。
那是庄家人收获的秋天,平时冷清的乡政府驻地马上热闹了起来,街道土路上全是往农工商公司交药材的架子车和农用手扶拖拉机,机声隆隆、尘土飞扬。公司大院里管理人员在过磅收购、开票付款,许多老大娘、小媳妇在忙着加工药材,切头剪尾,笑声哗哗,应和着洮河的涛声,飘向远方。
宋主任显得更忙,他主要是对外联系业务,农工商的一切权力事务统统交给了副总高傲,高傲是我们庄子上人,复员军人,曾经当过村支书、公社不脱产的副主任,走南闯北、能说会道,有魄力有能耐。宋主任怎么就发现了他这个人才,委以重任。高副总走马上任,头戴虎皮帽,手提公文包就更是威风凛凛,和他的名字一样高傲无比。他在公司的人群中发号施令,在乡街上趾高气扬,每个员工和顾客都怕他,高副总就成了公司人人皆知的大掌柜。
农工商公司的药材收购加工红红火火,宋总偶儿来趟公司,看着满院热火朝天的景象,听着副总滔滔不绝的汇报,满脸喜气,当众夸赞副总懂经济会经营,这个副总算是选对了。可宋总想不到副总却是个水手长柜,他的手下在收购药材时却暗中掺假、以次充好,把湿药材当干货收购,把虫蛀了的也收了来,这些宋总全蒙在了鼓里,对公司埋下了隐患。当然,这些都是后来我才知道的。
宋总一有空,总是不忘关心我们文学社的发展,他帮着选稿、审稿,还写稿。他把我们的油印刊物还送到了省城的文化单位,报刊杂志社,有几篇还被转发,同时引起了文化新闻媒体的关注,电视台和报社还采访报道了我们的事迹,这对我们是莫大的鞭策和鼓舞。宋总说农民要致富,光发展经济不行,还要有文化,咱们的文学社一定要办出名堂来,以后公司发展壮大了,就要资助办成铅印刊物,说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我们也谈到了公司的发展,宋总更是雄心勃勃、信心百倍,他说这里是中药材的产地,尤其是党归、红芪、柴胡的主产区,产量高、质量好,抓住这个主项目,就不愁转不来钱,我们是抱着金碗在讨饭吃,一席话说得我们心服口服。但我担心的是他太相信人,在内部管理上也有漏洞,怕弄不好要受埙失的。我说,你天天跑外交,公司里的大事放心吗?他说,有啥不放心的,我们副总是个多面手,很有管理能力,是个人才啊,我一百个放心。
农工商公司收购的药材码成了山,吸引了方园几十里还有邻县的群众和贩子,热闹的场面像是在赶大集。县乡的领导三天两头来取经视察,公司旁边以前生意冷落的小饭馆顿时成了接待客人的场所,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高副总就陪着领导,敬酒干杯,介绍经验,满面红光。书记乡长也觉得脸上有光,毕竟乡里有了自己的企业,前景看好,还有这么多的领导光临指导,对各自的仕途肯定是有好处的。书记乡长也就在各级会议上肯定农工商公司的成绩,表扬高副总的工作,高副总那些日子就有些飘飘若仙了。
公司和远在福建的客商签定了十万吨的销售合同,那是一笔大生意,如果不出差错就会一炮打响,带动地方经济的大发展。发货的时间到了,乡政府门前的公路上满载药材的大卡车排起了长龙,汽车隆隆起动,宋总、高副总点燃了送行的鞭炮,那场面是相当的隆重和壮观。附近的群众和全乡的干部职工都在送行,我们一直目送车队驶出了山谷,看不见了,还久久不愿离去。我们都盼着一切顺利,旗开得胜。
就在我们满怀希望的等待中,却传来了坏消息,那无凝是一场灾难。公司的药材由于质量达不到合同标准,对方全部拒绝接收。电话是宋总从遥远的福建打来的,接听电话的高副总就象是霜打了的茄子,一下子焉了,平时多么高傲刚强的人一屁股瘫坐在了乡政府办公室的椅子上,好半天缓不过神来。他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乡长,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高副总心里明白,发生这样的后果,与他是脱不了责任的。收购药材的人除了公司的员工,大多是他的朋友和亲戚,是他们收购了湿货和不合标准的次品,才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群众的货款是早就付清了的,他的手下都是捞到了好处的。事情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那么多药材就堆积在福建的货场里,遭受风吹雨淋。
半月后宋总回来了,仿佛变了一个人,本来就很廋的身子更廋了,嘴唇上结了一层痂,目光空洞而茫然。我们不敢过问药材的事情,从他的神情上看,公司没救了。那些捞到了好处的员工都不辞而别,农工商大院显得格外的空寂,只有高副总一个人在守着烂摊子,有一群麻雀在院子里吵闹,飞起有落下,好像丢失了什么,久久不忍离去。
洮河农工商公司破产了,法院的判决也下来了,一切后果由宋总一方承担。公司除了埙失十多万元,还欠了信用社的贷款二十多万元,在当时这是相当大的债务啊,如大山压在了宋总的头上,他廋弱的肩膀能挺住这场灾难吗?
一天,我们几个文人约了宋总到小饭馆相聚,想给他散散心,我们都喝了几杯酒,话题就不由自主的说到了公司上,他说他最大的错就是太相信人了,我们都知道他说的是谁。临完他还拿出了自己写的一首长诗,说是给文学社交的作业,字里行间是痛苦挣扎和充满希望的心声,我们本想安慰他什么,但看了他的诗,就知道他是异常坚强的人,是任何打击和灾难都压不夸的。
后来我离开了文化站,听说宋总的债务也有了了结。他回单位不久也停薪留职,离开了省城的原单位,创办了一家企业,那个公司以前的高副总为讨生计,有一天也求到了他的门上,他不计前嫌收留了他。有一次我回老家见邻居高傲拉来了一车旧家具,一问全是宋总送的,高傲一家几口人那几年都在宋总那儿干着住着,听说还挣了不少的钱呢。
[ 本帖最后由 乔举平 于 2010-7-20 09:38 编辑 ]
乔举平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参加工作之前曾经创办过农民《松涛》文学社,那年我就二十来岁,正是不知天高地厚,充满理想和憧憬的年龄。由于喜欢写作,乡里就选拔我到了文化站,其实身份还是个农民,每月也只有象征性的一点工资,但我对文学社的创办还是满怀着希望和信心。
文学社能够办成还离不开一个人,他是省商业厅来到乡里的一名工作队员,叫宋义,当时也是三十多岁的样子,小个子,廋廋的,稀疏而长的头发,戴一副近视眼镜,显得文质彬彬,都称他宋主任。他听说我办文学社,就对我更加热情,握住了我的手说,在这穷乡僻壤还遇到了知音啊,他的笑声爽朗而真诚,我就和他成了最好的朋友。
他大力支持办文学社,拿出自己一个月的百十元工资,捐给我们做为创办油印刊物的经费,他还交给我一组他创作的散文诗,要我看行不行。他的作品气势不凡、诗意充沛,让我们一帮泥腿子的编委深感惊奇,我和宋主任一交谈,才知道他也是个诗人,在省城也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他大学毕业的论文就是发表的一篇小说,我还看了宋主任发表作品的报刊剪辑,已有厚厚的一大本子。
我们邀请宋主任给我们文学社的社员搞一堂讲座,他欣然答应。三十多名衷爱缪斯的回乡文学青年,齐聚洮水之滨的乡文化站,就连县城的几位爱好者也远道而来,大家洗耳恭听宋主任的讲座。他侃侃而谈,理论结合实际,每一句话都深深吸引着我们,那真是一场乡村文学的盛宴,我们从上午一直听到了下午五点,连窗外下起的大雨都没有在意。宋主任还即兴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那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饱含深情,让我们热血沸腾……
宋主任不仅仅是诗人,他说农村要有出路就必须发展经济。他显得特别忙,天天夹个文件包在跑,没多久就成立了洮河农工商公司,担任了公司总经理。公司租用了乡拖拉机站一大片闲置的房舍院落,稍做修善就挂牌运作了,他公开考试招聘了各村的十多名懂经营的管理人员,首先搞中药材的收购加工。
那是庄家人收获的秋天,平时冷清的乡政府驻地马上热闹了起来,街道土路上全是往农工商公司交药材的架子车和农用手扶拖拉机,机声隆隆、尘土飞扬。公司大院里管理人员在过磅收购、开票付款,许多老大娘、小媳妇在忙着加工药材,切头剪尾,笑声哗哗,应和着洮河的涛声,飘向远方。
宋主任显得更忙,他主要是对外联系业务,农工商的一切权力事务统统交给了副总高傲,高傲是我们庄子上人,复员军人,曾经当过村支书、公社不脱产的副主任,走南闯北、能说会道,有魄力有能耐。宋主任怎么就发现了他这个人才,委以重任。高副总走马上任,头戴虎皮帽,手提公文包就更是威风凛凛,和他的名字一样高傲无比。他在公司的人群中发号施令,在乡街上趾高气扬,每个员工和顾客都怕他,高副总就成了公司人人皆知的大掌柜。
农工商公司的药材收购加工红红火火,宋总偶儿来趟公司,看着满院热火朝天的景象,听着副总滔滔不绝的汇报,满脸喜气,当众夸赞副总懂经济会经营,这个副总算是选对了。可宋总想不到副总却是个水手长柜,他的手下在收购药材时却暗中掺假、以次充好,把湿药材当干货收购,把虫蛀了的也收了来,这些宋总全蒙在了鼓里,对公司埋下了隐患。当然,这些都是后来我才知道的。
宋总一有空,总是不忘关心我们文学社的发展,他帮着选稿、审稿,还写稿。他把我们的油印刊物还送到了省城的文化单位,报刊杂志社,有几篇还被转发,同时引起了文化新闻媒体的关注,电视台和报社还采访报道了我们的事迹,这对我们是莫大的鞭策和鼓舞。宋总说农民要致富,光发展经济不行,还要有文化,咱们的文学社一定要办出名堂来,以后公司发展壮大了,就要资助办成铅印刊物,说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我们也谈到了公司的发展,宋总更是雄心勃勃、信心百倍,他说这里是中药材的产地,尤其是党归、红芪、柴胡的主产区,产量高、质量好,抓住这个主项目,就不愁转不来钱,我们是抱着金碗在讨饭吃,一席话说得我们心服口服。但我担心的是他太相信人,在内部管理上也有漏洞,怕弄不好要受埙失的。我说,你天天跑外交,公司里的大事放心吗?他说,有啥不放心的,我们副总是个多面手,很有管理能力,是个人才啊,我一百个放心。
农工商公司收购的药材码成了山,吸引了方园几十里还有邻县的群众和贩子,热闹的场面像是在赶大集。县乡的领导三天两头来取经视察,公司旁边以前生意冷落的小饭馆顿时成了接待客人的场所,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高副总就陪着领导,敬酒干杯,介绍经验,满面红光。书记乡长也觉得脸上有光,毕竟乡里有了自己的企业,前景看好,还有这么多的领导光临指导,对各自的仕途肯定是有好处的。书记乡长也就在各级会议上肯定农工商公司的成绩,表扬高副总的工作,高副总那些日子就有些飘飘若仙了。
公司和远在福建的客商签定了十万吨的销售合同,那是一笔大生意,如果不出差错就会一炮打响,带动地方经济的大发展。发货的时间到了,乡政府门前的公路上满载药材的大卡车排起了长龙,汽车隆隆起动,宋总、高副总点燃了送行的鞭炮,那场面是相当的隆重和壮观。附近的群众和全乡的干部职工都在送行,我们一直目送车队驶出了山谷,看不见了,还久久不愿离去。我们都盼着一切顺利,旗开得胜。
就在我们满怀希望的等待中,却传来了坏消息,那无凝是一场灾难。公司的药材由于质量达不到合同标准,对方全部拒绝接收。电话是宋总从遥远的福建打来的,接听电话的高副总就象是霜打了的茄子,一下子焉了,平时多么高傲刚强的人一屁股瘫坐在了乡政府办公室的椅子上,好半天缓不过神来。他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乡长,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高副总心里明白,发生这样的后果,与他是脱不了责任的。收购药材的人除了公司的员工,大多是他的朋友和亲戚,是他们收购了湿货和不合标准的次品,才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群众的货款是早就付清了的,他的手下都是捞到了好处的。事情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那么多药材就堆积在福建的货场里,遭受风吹雨淋。
半月后宋总回来了,仿佛变了一个人,本来就很廋的身子更廋了,嘴唇上结了一层痂,目光空洞而茫然。我们不敢过问药材的事情,从他的神情上看,公司没救了。那些捞到了好处的员工都不辞而别,农工商大院显得格外的空寂,只有高副总一个人在守着烂摊子,有一群麻雀在院子里吵闹,飞起有落下,好像丢失了什么,久久不忍离去。
洮河农工商公司破产了,法院的判决也下来了,一切后果由宋总一方承担。公司除了埙失十多万元,还欠了信用社的贷款二十多万元,在当时这是相当大的债务啊,如大山压在了宋总的头上,他廋弱的肩膀能挺住这场灾难吗?
一天,我们几个文人约了宋总到小饭馆相聚,想给他散散心,我们都喝了几杯酒,话题就不由自主的说到了公司上,他说他最大的错就是太相信人了,我们都知道他说的是谁。临完他还拿出了自己写的一首长诗,说是给文学社交的作业,字里行间是痛苦挣扎和充满希望的心声,我们本想安慰他什么,但看了他的诗,就知道他是异常坚强的人,是任何打击和灾难都压不夸的。
后来我离开了文化站,听说宋总的债务也有了了结。他回单位不久也停薪留职,离开了省城的原单位,创办了一家企业,那个公司以前的高副总为讨生计,有一天也求到了他的门上,他不计前嫌收留了他。有一次我回老家见邻居高傲拉来了一车旧家具,一问全是宋总送的,高傲一家几口人那几年都在宋总那儿干着住着,听说还挣了不少的钱呢。
[ 本帖最后由 乔举平 于 2010-7-20 09:3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