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第二次修改稿)
2021-12-23叙事散文于文华
二 弟◆文/于文华如今当面称兄道弟的人不少,但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却仅有数人。我二弟小我两岁,但在家中却担当了本该由我承担的责任:帮父母种田、外出挣钱养活家庭、供养我多年的读书。但如今却阴阳相隔,听不见我的任何诉说。二弟小学未毕业就辍了学。这并……
二 弟
◆文/于文华
如今当面称兄道弟的人不少,但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却仅有数人。我二弟小我两岁,但在家中却担当了本该由我承担的责任:帮父母种田、外出挣钱养活家庭、供养我多年的读书。但如今却阴阳相隔,听不见我的任何诉说。
二弟小学未毕业就辍了学。这并非他学习不好,也不是他不想上学,而是当时家里人口多,劳力少。而我学习好于二弟,且听话懂事,老师同学喜欢,谁都说是读书的料。父母反复劝说二弟,说村里每年高中毕业的学生不少,反正绝大多数都是回家种地、生儿育女。二弟认真想了想,再细心算算,情况的确如此。就听从了父母的劝说,放下书包,扛起铁锹,小小年纪便开始了农耕生活,过早地步入了社会,成为劳动大军的一员。
他悟性好、肯吃苦、有钻劲,很快熟练掌握了一些基本农活,干的活无可挑剔。农村里砌墙、抹灰、打顶棚的技术活,只要看过几回,实践一番,他便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了;打坝、浇水、犁地、播种这些老农大半辈子才挥洒自如的农活,他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村上有人挑拨离间我俩关系,说别人家都是老大受苦,老小上学。你这么费劲,风里来,雨里去,你哥却坐在荫凉房里享福,划不着。二弟在父母跟前多次哭闹、耍脾气、使性子。父亲只得耐心劝说:娃呀,啥人啥命。你哥哥他成才,学习好,我们供他考了学,挣了钱,家里不就好了。二弟想到我的考学能光宗耀祖,能改换门庭,能让全家人扬眉吐气,说话走路挺直腰杆,后来但凡村人说风凉话,也理直气壮地回击:我愿意受苦,哥哥他喜欢读书,管你们啥事。说话的人自讨没趣,就不再言语半句。毕竟血浓于水,毕竟亲情无限,说归说,做归做,每次干重活,二弟总是让着身为老大但没有力气的我。
每年暑假正值夏收大忙。全家人全部出动,挥汗割麦时,二弟总是贴近我。他割的行距有我两个宽,还帮着打腰子、扎麦捆、拾麦穗。一边是母亲,一边是二弟,我割麦感觉轻松自如,其实全是他们在帮衬。用架子车拉麦子时,每回实车都被他抢去,我只是跟在后面推搡。返回时,我忙忙拉上空车,让他坐在车上,算是一种补偿。打麦子扬场时,他年轻、有力气,木锨扬得高,和父亲像打铁师傅一样,配合默契,很有节奏感与韵律美,就是扬场多年的把式,也佩服赞叹二弟的身手。只见两人一前一后,一退一进,显得有张有弛,只听“唰唰唰”的木锨声声传响,不绝于耳,麦子在半空,划出一道道优美金黄的弧线,有疏有密地落在山丘一样的麦堆上。而像雨点一样,准确无误落在麦堆上的,一定是来自二弟的杰作。如今扬场时,没有了二弟的鼎力帮忙,父亲费劲不少,唠叨着说:我少了一个多好的帮手啊!
不争气的我,年年接近分数线,却年年榜上无名。尽管家里贫穷,但父母与二弟咬牙让我到县城、市里面补习。那些年一到外面学习,每次送行的都是二弟,我轻松自如地背着行李,手提书包,二弟则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扛着重达一百多斤的面袋子。到大轿车前,他从来不许我搭手,深怕糊脏了衣服(而实际上下车后,我要爬到轿车上面,费力地从车顶取下面袋子),比我瘦弱、矮小,但比我有力气、精干的二弟,扛着面袋子,抓着车后面的软梯,硬是一步一步登上车顶,放好袋子。这些面粉,是二弟和母亲在磨房里加工好,再装的满满的,按的瓷瓷的,挑最精、最白、最好的,生怕我受食堂大师傅的挑刺。但他们不清楚,每回背回学校的面粉,不是被灶上的大师傅扛回他家自吃,就是被城市学生抢着抬回,换回他们说白不白、说黑不黑的大众面。
那年考完试,自我感觉不错。父亲托人找关系,带我和二弟,到邻近的黄羊河农场端土坯,说是给我挣学费。二弟挑最重最累的活,深怕把我这个即将当干部的老哥苦坏了。挖土、泡泥、和泥样样抢着干。父亲安排我干些铲场地、拿工具之类的活,并负责爷父三个的伙食。不争气的我,穿黄胶鞋用脚踏柴时,脚心不小心被一个像针一样的刺戳穿了,当场脚心流血,疼的直冒汗,只得坐下来唉声叹气。二弟和父亲浑身疲倦收工回来,一看冷灰四灶,临时砌好的土炉子满是烟雾,气的说不出话来。父亲扔给我两元钱,生气地说:看来你天生是享福的命。这苦,我们受……这儿人生地不熟,哪里去找医院和大夫,我嘴唇动了动,想问问父亲。但看到二弟默默地踏柴、拾柴、生火、烧火,父亲不看我一眼,只是洗手、取面、和面、做饭,我赶紧一瘸一拐出了门。一路打听问人,毫不容易才找到一家诊所。年轻的护士小心地扶我坐下,拿湿棉球擦净伤口四围,又用钳子拔去脚心戳的沙枣木刺,洗了洗,上了点研面的西药,再用白纱布包裹好。随后开了几副西药,嘱我按时吃药。回来后,唯见父亲躺在地铺上,抽着难闻的旱烟,说饭在锅里,趁热赶快吃。你弟弟回家取些馒头,顺便取回你的高考分数单。
次日一大早,二弟扒着货车回来了,满身尘土,脸色难看,阴沉着,像是很不开心的样子,我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他拿出二指宽的纸条,说是同学捎回的考试成绩单。我接过单子,头蒙地大了,这和我的预估成绩大相径庭,尽管不大相信,尽管已经看到了确切的分数,还以为我考的低,是考题难,阅卷严,其他人也彼此彼此。我身子发虚,口干舌燥,又赶忙问二弟:带信的人说没说分数线划定了没有?二弟带着哭腔说:你考的啥成绩,你不知道,年年差十头八分,年年你给全家喂“抓皮”(西北方言,意为说大话、放空炮)说完竟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好像考不上学的不是我,而是他这个一年四季风雨里奔波、泥水里摸爬、晨星里上路、雪霜里行走的弟弟。听他这么哭闹,我的头更大了,身躯好像被什么掏空了般虚弱,站立不住,只得蹲在了地铺前。父亲啥话未说,只是长长地叹口气。我知道,其实二弟比父母还关注我的考学。对他来说,春种秋收的辛劳不算什么,手心里起皮、眉心里淌汗也不觉得有多辛苦,唯指望着我有出息,回击村里人的讥笑与冷嘲热讽:干部不像个干部,农民不算农民,学生考不上大学……再则,二弟一年年大了,我考上出去,他就可以抓紧时间找对象了。他哭的伤心,而我哑然无泪,只有满脸的愧疚,只有满心的冤屈,只觉得一年的起早贪黑换来这么点成绩,真是愧对家人,愧对老师!二弟边哭边说:我像老大一样养活全家,你可到好,考这么点成绩,也不知道一年白面馍馍吃上干了啥……父亲一听急了,破口大骂:啥?你养活全家!你把你养活好就不错了,老子还要给你攒钱说媳妇……而父亲教育二弟时,我已经出了门,附近就是铁轨,想:不如死去算了,一了百了,何必要丢人现眼,惹全家人不愉快。反正我已尽了力,考不上就这样算了。可走到路轨边,想到火车碾人是不是很疼,是躺在路轨上还是站在路轨边。我左思右想,没有一个好的法子尽快减轻痛苦。最好有个悬崖,纵身一跳就好了。又想到父母养育尤其供我念书的不易,这么一甩手走了,父母咋办?犹犹豫豫间,父亲和二弟急急忙忙找到了徘徊在铁路边的我。回来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儿子,别灰心,咱接着考。今年不行明年,明年不行后年。只要你有信心,我们全家勒紧裤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考学。见我如此,二弟再也不敢对我发脾气,只是他更加沉默寡言,狠下心来干活,回到住处吃过饭后就睡觉,那段时间我不敢直视他的眼神,总觉得亏欠了他什么。
后来勤苦的二弟跟人学会了打顶棚。先是给人帮着打下手,三个月过后,他撇过师傅,单枪匹马独自开始创业,原料先由报纸、花纸、彩条发展到石灰顶、纤维板,工艺越来越先进,深受乡民欢迎,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为扩大影响,他印制了名片,走村串户时随处扩散。为加快速度,他陆续添置了三轮车、摩托车、气磅、高压枪等所有打顶棚的设备。手头紧时,少不了张口向我借钱,我则是有求必应,从来不打推辞。
二弟活做得细心、认真,很快在四乡八镇打开了市场,忙时雇佣两三个帮工,天天桌儿上、桌儿下,吃香的、喝辣的,比当老师的我混的开。挣了钱、见了世面后的二弟话也多了,人也活套的多了,过年过节跟着我学会了跳迪斯科与抽筋舞,常在酒酣之时,弟兄姊妹在院子里电灯下狂舞一番。我的眼前,似乎若隐若现展现眉开眼笑的二弟,围着我身前身后舞动的快乐身影,而揉揉眼,定睛一看,哪有什么踪影。
二弟最后一次来我家是05年的腊月,记得那是个雪花飘飞的寒冷日子,他穿着我送的黑皮夹克,笑嘻嘻地用满脸胡子扎儿子的脸。说是盖几间封闭式砖混结构的瓦房,差些门窗钱。我递给他600元钱,解释说再没有多的,留些钱预备过年,尔后吃过饭,送他上了汽车站——从此二弟再也无缘无法走进县城一步。
痛丧二弟的日子像刀刻一般,深深扎在记忆深处,是因为那天正巧是青年节。一家人正乐呵呵地吃火锅。座机响了,一接电话,是带着哭声的大侄女婷婷:大大(西北对大伯的称呼),你快些来咔,我爹他被火车撞了。我赶紧问:撞的要紧不?(事后一想,纯粹是废话,被火车撞了,能有好吗?)她吞吞吐吐地说:我也不知道,你快些来。那时心里哪里还有半点胃口,正手忙脚乱穿衣服,找回家带的东西,第二个电话来了。这次是堂弟打的,说:人已没救了,你快些来。
我立马坐车到老家。刚下车,三弟和村上的几个人已雇好了三轮车,飞速驶往车站。人们断断续续地给我叙说:二弟那天他早早骑着摩托车,到离家三十几里远的火车站下手农田里薅草。接近11点多钟,感觉肚子有些饿的二弟回家吃了中午饭,稍稍休息一番,摩托车捎了弟媳,风驰电掣向火车站疾驰而去,超越了同村的几个人。那几个人笑骂着:急什么,撵鬼去吗?他像是着魔一般不理不睬人们的说话。过铁路交道口时,分明看见车站停着一辆长长的货车。那天天空有些沙尘,看不大真切。谁知就在摩托车已经驶离路轨的刹那,车后捎带的铁锹被火车猛然卷起,强大的惯性与火车的力量,将两人像炮弹一般狠劲摔出去,划了一个抛物线,扔在十多米远的路基下。远处劳作的村人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都发呆了,但无法跑到跟前接住。我们赶去时沙尘刮的越发严重,风吹的人身躯发抖,加之看到悲伤欲绝的场景,感到更加痛心的寒。二弟的衣服撕烂了,脸上满是血污与尘土,就像电影镜头里受到枪击的人一样。我哑然、伤悲,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像被什么堵塞了,怎么也哭不出声来。(写到这里,我的鼻子与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流动,只觉得压抑、悲伤像无形的网,罩住了我的身心。)
二弟连同弟媳走了,撇下了三个年幼的孩子。按照乡俗,意外伤亡的人,不能停放在家里,我的刚强的二弟,我的勤劳吃苦的二弟,我的任劳任怨的二弟,我的持家有方的二弟,辛辛苦苦像燕子衔泥一样,没明没黑,苦把苦挣,刚刚新修了五间瓦房,门窗做好了,铝合金的窗户还未按,地上也未铺瓷砖就撒手西去,却无缘无福踏进房子半步,连死去了也不能停放一时半刻。颇有人缘的二弟,人见人爱的二弟,村人听说遭遇不测,不顾寒冷,冒着风雪,踏着泥泞,前来帮忙,纷纷惋惜二弟的不幸,说:好人怎么命不长!村外面河水坝边的一处土崖旁,是二弟小时多次玩耍的地方,做了他临时的灵棚,看着五月里风雪中三个身穿白孝、跪在那里尚不懂事的孩子,人的心都碎了……
三天后,二弟与弟媳化作了两个新新的土堆。数天后,我联系了当时《河西晨报》的记者朋友,要讨个说法。他驱车实地看了现场,说错铁路方面有是有,但官司不好打,还是设法多要些赔偿为好。而和铁路方面联系,说最多赔偿2000元钱,还不够两具棺木。铁路公安再三法律依据。最后我多方找关系与门路,按照家庭困难补助,总算是赔偿了2万元钱,为三个孩子以后的生活预留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二弟走了,留下无尽的遗憾,活着的三个孩子,我找人送往市社会福利院,算是有了一个较好的归宿,替年老体弱的父母减轻了负担,也算是报答了九泉之下、劳苦功高的弟弟。今年五月,大侄女上完一所幼儿师范中专班后,已在私立幼儿园上班且已谈婚论嫁,其余两个侄儿尚在上学。
我的勤劳善良的二弟走了,却将种种好处与念想留在了全家人心中。我们时不时从记忆里翻腾出他的笑模笑样,给人的除了无尽的感喟,还有深深的回味与长久的思念。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0-7-25 16:03 编辑 ] 弟弟, 回味, 思念, 追忆
◆文/于文华
如今当面称兄道弟的人不少,但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却仅有数人。我二弟小我两岁,但在家中却担当了本该由我承担的责任:帮父母种田、外出挣钱养活家庭、供养我多年的读书。但如今却阴阳相隔,听不见我的任何诉说。
二弟小学未毕业就辍了学。这并非他学习不好,也不是他不想上学,而是当时家里人口多,劳力少。而我学习好于二弟,且听话懂事,老师同学喜欢,谁都说是读书的料。父母反复劝说二弟,说村里每年高中毕业的学生不少,反正绝大多数都是回家种地、生儿育女。二弟认真想了想,再细心算算,情况的确如此。就听从了父母的劝说,放下书包,扛起铁锹,小小年纪便开始了农耕生活,过早地步入了社会,成为劳动大军的一员。
他悟性好、肯吃苦、有钻劲,很快熟练掌握了一些基本农活,干的活无可挑剔。农村里砌墙、抹灰、打顶棚的技术活,只要看过几回,实践一番,他便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了;打坝、浇水、犁地、播种这些老农大半辈子才挥洒自如的农活,他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村上有人挑拨离间我俩关系,说别人家都是老大受苦,老小上学。你这么费劲,风里来,雨里去,你哥却坐在荫凉房里享福,划不着。二弟在父母跟前多次哭闹、耍脾气、使性子。父亲只得耐心劝说:娃呀,啥人啥命。你哥哥他成才,学习好,我们供他考了学,挣了钱,家里不就好了。二弟想到我的考学能光宗耀祖,能改换门庭,能让全家人扬眉吐气,说话走路挺直腰杆,后来但凡村人说风凉话,也理直气壮地回击:我愿意受苦,哥哥他喜欢读书,管你们啥事。说话的人自讨没趣,就不再言语半句。毕竟血浓于水,毕竟亲情无限,说归说,做归做,每次干重活,二弟总是让着身为老大但没有力气的我。
每年暑假正值夏收大忙。全家人全部出动,挥汗割麦时,二弟总是贴近我。他割的行距有我两个宽,还帮着打腰子、扎麦捆、拾麦穗。一边是母亲,一边是二弟,我割麦感觉轻松自如,其实全是他们在帮衬。用架子车拉麦子时,每回实车都被他抢去,我只是跟在后面推搡。返回时,我忙忙拉上空车,让他坐在车上,算是一种补偿。打麦子扬场时,他年轻、有力气,木锨扬得高,和父亲像打铁师傅一样,配合默契,很有节奏感与韵律美,就是扬场多年的把式,也佩服赞叹二弟的身手。只见两人一前一后,一退一进,显得有张有弛,只听“唰唰唰”的木锨声声传响,不绝于耳,麦子在半空,划出一道道优美金黄的弧线,有疏有密地落在山丘一样的麦堆上。而像雨点一样,准确无误落在麦堆上的,一定是来自二弟的杰作。如今扬场时,没有了二弟的鼎力帮忙,父亲费劲不少,唠叨着说:我少了一个多好的帮手啊!
不争气的我,年年接近分数线,却年年榜上无名。尽管家里贫穷,但父母与二弟咬牙让我到县城、市里面补习。那些年一到外面学习,每次送行的都是二弟,我轻松自如地背着行李,手提书包,二弟则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扛着重达一百多斤的面袋子。到大轿车前,他从来不许我搭手,深怕糊脏了衣服(而实际上下车后,我要爬到轿车上面,费力地从车顶取下面袋子),比我瘦弱、矮小,但比我有力气、精干的二弟,扛着面袋子,抓着车后面的软梯,硬是一步一步登上车顶,放好袋子。这些面粉,是二弟和母亲在磨房里加工好,再装的满满的,按的瓷瓷的,挑最精、最白、最好的,生怕我受食堂大师傅的挑刺。但他们不清楚,每回背回学校的面粉,不是被灶上的大师傅扛回他家自吃,就是被城市学生抢着抬回,换回他们说白不白、说黑不黑的大众面。
那年考完试,自我感觉不错。父亲托人找关系,带我和二弟,到邻近的黄羊河农场端土坯,说是给我挣学费。二弟挑最重最累的活,深怕把我这个即将当干部的老哥苦坏了。挖土、泡泥、和泥样样抢着干。父亲安排我干些铲场地、拿工具之类的活,并负责爷父三个的伙食。不争气的我,穿黄胶鞋用脚踏柴时,脚心不小心被一个像针一样的刺戳穿了,当场脚心流血,疼的直冒汗,只得坐下来唉声叹气。二弟和父亲浑身疲倦收工回来,一看冷灰四灶,临时砌好的土炉子满是烟雾,气的说不出话来。父亲扔给我两元钱,生气地说:看来你天生是享福的命。这苦,我们受……这儿人生地不熟,哪里去找医院和大夫,我嘴唇动了动,想问问父亲。但看到二弟默默地踏柴、拾柴、生火、烧火,父亲不看我一眼,只是洗手、取面、和面、做饭,我赶紧一瘸一拐出了门。一路打听问人,毫不容易才找到一家诊所。年轻的护士小心地扶我坐下,拿湿棉球擦净伤口四围,又用钳子拔去脚心戳的沙枣木刺,洗了洗,上了点研面的西药,再用白纱布包裹好。随后开了几副西药,嘱我按时吃药。回来后,唯见父亲躺在地铺上,抽着难闻的旱烟,说饭在锅里,趁热赶快吃。你弟弟回家取些馒头,顺便取回你的高考分数单。
次日一大早,二弟扒着货车回来了,满身尘土,脸色难看,阴沉着,像是很不开心的样子,我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他拿出二指宽的纸条,说是同学捎回的考试成绩单。我接过单子,头蒙地大了,这和我的预估成绩大相径庭,尽管不大相信,尽管已经看到了确切的分数,还以为我考的低,是考题难,阅卷严,其他人也彼此彼此。我身子发虚,口干舌燥,又赶忙问二弟:带信的人说没说分数线划定了没有?二弟带着哭腔说:你考的啥成绩,你不知道,年年差十头八分,年年你给全家喂“抓皮”(西北方言,意为说大话、放空炮)说完竟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好像考不上学的不是我,而是他这个一年四季风雨里奔波、泥水里摸爬、晨星里上路、雪霜里行走的弟弟。听他这么哭闹,我的头更大了,身躯好像被什么掏空了般虚弱,站立不住,只得蹲在了地铺前。父亲啥话未说,只是长长地叹口气。我知道,其实二弟比父母还关注我的考学。对他来说,春种秋收的辛劳不算什么,手心里起皮、眉心里淌汗也不觉得有多辛苦,唯指望着我有出息,回击村里人的讥笑与冷嘲热讽:干部不像个干部,农民不算农民,学生考不上大学……再则,二弟一年年大了,我考上出去,他就可以抓紧时间找对象了。他哭的伤心,而我哑然无泪,只有满脸的愧疚,只有满心的冤屈,只觉得一年的起早贪黑换来这么点成绩,真是愧对家人,愧对老师!二弟边哭边说:我像老大一样养活全家,你可到好,考这么点成绩,也不知道一年白面馍馍吃上干了啥……父亲一听急了,破口大骂:啥?你养活全家!你把你养活好就不错了,老子还要给你攒钱说媳妇……而父亲教育二弟时,我已经出了门,附近就是铁轨,想:不如死去算了,一了百了,何必要丢人现眼,惹全家人不愉快。反正我已尽了力,考不上就这样算了。可走到路轨边,想到火车碾人是不是很疼,是躺在路轨上还是站在路轨边。我左思右想,没有一个好的法子尽快减轻痛苦。最好有个悬崖,纵身一跳就好了。又想到父母养育尤其供我念书的不易,这么一甩手走了,父母咋办?犹犹豫豫间,父亲和二弟急急忙忙找到了徘徊在铁路边的我。回来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儿子,别灰心,咱接着考。今年不行明年,明年不行后年。只要你有信心,我们全家勒紧裤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考学。见我如此,二弟再也不敢对我发脾气,只是他更加沉默寡言,狠下心来干活,回到住处吃过饭后就睡觉,那段时间我不敢直视他的眼神,总觉得亏欠了他什么。
后来勤苦的二弟跟人学会了打顶棚。先是给人帮着打下手,三个月过后,他撇过师傅,单枪匹马独自开始创业,原料先由报纸、花纸、彩条发展到石灰顶、纤维板,工艺越来越先进,深受乡民欢迎,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为扩大影响,他印制了名片,走村串户时随处扩散。为加快速度,他陆续添置了三轮车、摩托车、气磅、高压枪等所有打顶棚的设备。手头紧时,少不了张口向我借钱,我则是有求必应,从来不打推辞。
二弟活做得细心、认真,很快在四乡八镇打开了市场,忙时雇佣两三个帮工,天天桌儿上、桌儿下,吃香的、喝辣的,比当老师的我混的开。挣了钱、见了世面后的二弟话也多了,人也活套的多了,过年过节跟着我学会了跳迪斯科与抽筋舞,常在酒酣之时,弟兄姊妹在院子里电灯下狂舞一番。我的眼前,似乎若隐若现展现眉开眼笑的二弟,围着我身前身后舞动的快乐身影,而揉揉眼,定睛一看,哪有什么踪影。
二弟最后一次来我家是05年的腊月,记得那是个雪花飘飞的寒冷日子,他穿着我送的黑皮夹克,笑嘻嘻地用满脸胡子扎儿子的脸。说是盖几间封闭式砖混结构的瓦房,差些门窗钱。我递给他600元钱,解释说再没有多的,留些钱预备过年,尔后吃过饭,送他上了汽车站——从此二弟再也无缘无法走进县城一步。
痛丧二弟的日子像刀刻一般,深深扎在记忆深处,是因为那天正巧是青年节。一家人正乐呵呵地吃火锅。座机响了,一接电话,是带着哭声的大侄女婷婷:大大(西北对大伯的称呼),你快些来咔,我爹他被火车撞了。我赶紧问:撞的要紧不?(事后一想,纯粹是废话,被火车撞了,能有好吗?)她吞吞吐吐地说:我也不知道,你快些来。那时心里哪里还有半点胃口,正手忙脚乱穿衣服,找回家带的东西,第二个电话来了。这次是堂弟打的,说:人已没救了,你快些来。
我立马坐车到老家。刚下车,三弟和村上的几个人已雇好了三轮车,飞速驶往车站。人们断断续续地给我叙说:二弟那天他早早骑着摩托车,到离家三十几里远的火车站下手农田里薅草。接近11点多钟,感觉肚子有些饿的二弟回家吃了中午饭,稍稍休息一番,摩托车捎了弟媳,风驰电掣向火车站疾驰而去,超越了同村的几个人。那几个人笑骂着:急什么,撵鬼去吗?他像是着魔一般不理不睬人们的说话。过铁路交道口时,分明看见车站停着一辆长长的货车。那天天空有些沙尘,看不大真切。谁知就在摩托车已经驶离路轨的刹那,车后捎带的铁锹被火车猛然卷起,强大的惯性与火车的力量,将两人像炮弹一般狠劲摔出去,划了一个抛物线,扔在十多米远的路基下。远处劳作的村人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都发呆了,但无法跑到跟前接住。我们赶去时沙尘刮的越发严重,风吹的人身躯发抖,加之看到悲伤欲绝的场景,感到更加痛心的寒。二弟的衣服撕烂了,脸上满是血污与尘土,就像电影镜头里受到枪击的人一样。我哑然、伤悲,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像被什么堵塞了,怎么也哭不出声来。(写到这里,我的鼻子与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流动,只觉得压抑、悲伤像无形的网,罩住了我的身心。)
二弟连同弟媳走了,撇下了三个年幼的孩子。按照乡俗,意外伤亡的人,不能停放在家里,我的刚强的二弟,我的勤劳吃苦的二弟,我的任劳任怨的二弟,我的持家有方的二弟,辛辛苦苦像燕子衔泥一样,没明没黑,苦把苦挣,刚刚新修了五间瓦房,门窗做好了,铝合金的窗户还未按,地上也未铺瓷砖就撒手西去,却无缘无福踏进房子半步,连死去了也不能停放一时半刻。颇有人缘的二弟,人见人爱的二弟,村人听说遭遇不测,不顾寒冷,冒着风雪,踏着泥泞,前来帮忙,纷纷惋惜二弟的不幸,说:好人怎么命不长!村外面河水坝边的一处土崖旁,是二弟小时多次玩耍的地方,做了他临时的灵棚,看着五月里风雪中三个身穿白孝、跪在那里尚不懂事的孩子,人的心都碎了……
三天后,二弟与弟媳化作了两个新新的土堆。数天后,我联系了当时《河西晨报》的记者朋友,要讨个说法。他驱车实地看了现场,说错铁路方面有是有,但官司不好打,还是设法多要些赔偿为好。而和铁路方面联系,说最多赔偿2000元钱,还不够两具棺木。铁路公安再三法律依据。最后我多方找关系与门路,按照家庭困难补助,总算是赔偿了2万元钱,为三个孩子以后的生活预留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二弟走了,留下无尽的遗憾,活着的三个孩子,我找人送往市社会福利院,算是有了一个较好的归宿,替年老体弱的父母减轻了负担,也算是报答了九泉之下、劳苦功高的弟弟。今年五月,大侄女上完一所幼儿师范中专班后,已在私立幼儿园上班且已谈婚论嫁,其余两个侄儿尚在上学。
我的勤劳善良的二弟走了,却将种种好处与念想留在了全家人心中。我们时不时从记忆里翻腾出他的笑模笑样,给人的除了无尽的感喟,还有深深的回味与长久的思念。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0-7-25 16:03 编辑 ] 弟弟, 回味, 思念, 追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