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2020-09-17抒情散文任静
人间有味是清欢文/任静在古代文人才子中,苏子深得后人倾慕与盛赞。不是因为那清新洒脱豪放浪漫的文风,而是由于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性情。苏子的文笔,总有几分跳脱士大夫的家常亲切。民间关于他爱吃、会吃的段子不少,在他流放的漫长日子里,他品尝过山
人间有味是清欢文/任静
在古代文人才子中,苏子深得后人倾慕与盛赞。不是因为那清新洒脱豪放浪漫的文风,而是由于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性情。
苏子的文笔,总有几分跳脱士大夫的家常亲切。民间关于他爱吃、会吃的段子不少,在他流放的漫长日子里,他品尝过山珍海味,更多的是粗茶淡饭,苏子却能从清苦中品味出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的散淡性情,令人击节叹赏。
宋元丰七年,苏子被贬谪七年后终于又被宋神宗起用。在经历了幼子夭折的惨痛后,旅途劳顿,行经泗州小住,在这里他度过一段宁静安详的时光。“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首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描绘的正是他与友人游南山所见春色,以及在山野品清茗、尝素蔬的惬意。午茶时间,煮壶“雪沫”般乳白的香茶,拼盘鲜嫩的蓼芽和蒿茎,两相映衬,清淡简单的农家饮食仿佛山珍海味般。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诗句,给人无尽的思索玩味。何谓“清欢”?远离喧嚣的市声,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不是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性情文字中隐约着经过大悲大喜、大风大浪后安闲的生活和云淡风清的内心。
苏子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子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子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子雅兴大发,亲自下厨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好友黄庭坚进来了。知道又是来蹭饭揩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右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两个挚友之间的斗趣,显示了苏子不管身处何境,懂得享受清欢的平常心。
苏子对于饮茶的讲究,甚于美食,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惟宜兴兼备三者。据说他还曾设计一种提梁式茶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将他设计的这种提梁壶称做“东坡壶”。东坡烹茶,独钟金沙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因为酷爱饮茶,他写了不少咏茶诗,其中有一首著名咏茶诗,烹茶情趣喷薄欲出,妙不可言:“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此诗虽称戏作,实乃倾注了苏子对茶茗的特殊情怀,特别是末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以诙谐、浪漫的笔调着墨,更是历代文士茶人耳熟能详的名句。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经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诗中描写月夜临江烹茶的情趣,以茶茗与自然的翻覆变化,反衬世事的无常而平抚自己悲苦的境遇。茶,在这里是心灵的慰藉,是尘世欢愉,喝茶时用了一份品的心境,倒有了与蒋捷中年听雨相似的意蕴。
仕途失意,接连被贬,却能用一颗坦然的心感悟清欢。面对大江东去,他不会矫情地哀叹时光匆匆,而是慷慨高歌“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山行遇雨,他自在吟唱“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漆黑的夜里,他独烧高烛,对照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面对月色,他感慨“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清欢”有味,读苏子,感受其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懂得享受人间清欢,得意时不尽欢,失意时不丧气,感受挫折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苏子抗洪筑堤是“清欢”,范仲淹与民同乐——“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是清欢。清欢,确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即使是今天,也要有如此心境,在尘世中行走,不沾染一丝尘埃的清明心境。
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乃人间真味。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