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之行六:圆明园•无字碑
2021-12-23叙事散文如水
那日,一行人去了圆明园、鸟巢、水立方。圆明园。在我的记忆里,这个名词原只是历史课本上那张西洋楼遗址处石雕残迹的黑白图片,那里没有一抹亮色,只有黑灰黑灰的暗沉,压在沉甸甸的历史画卷末,仿佛这个遗址只与我们这个民族曾经的自负自大、自沉落后、软弱……
那日,一行人去了圆明园、鸟巢、水立方。
圆明园。在我的记忆里,这个名词原只是历史课本上那张西洋楼遗址处石雕残迹的黑白图片,那里没有一抹亮色,只有黑灰黑灰的暗沉,压在沉甸甸的历史画卷末,仿佛这个遗址只与我们这个民族曾经的自负自大、自沉落后、软弱妥协与奇耻大辱有关联,一直以来,她如一张饱受摧残与屈辱的脸,瑟瑟地躲在那场大火的背后,但终究没有逃脱被焚烧的毁灭;可是,当我真的于五月的阳光里徜徉于山水环绕、绿柳参差舞的圆明园、站在西洋楼石雕遗址前仰望的时候,我的心底只有一个概念:无字碑。
将一个名词“圆明园”换为一个概念“无字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穿越古老、穿透屈辱、攀援一种难以企及的文明高度。
于是,我在那里坐下来,对面山丘上的树林正在茂盛,某一瞬的恍惚间,那些苍翠的绿顿时化作万注喷泉,直冲而上,又倾泻而下,喷涌着雄壮高亢的旋律;而我,便在这水的歌舞里逆流而上,回到圆明园的初生。
据记,“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赐名的,这“圆明”二字含有“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指政治业绩韶光普照,完美明智。
有说法称此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所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我以为,有的时候,其实我们无需苛责古人,“明君贤相”的理想本就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不管一个时代的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状态,美好的愿望总归是没有错的。远在战国时期,屈原就倾尽一生去追求“明君贤相”的“美政”理想,长路漫漫上下求索,虽九死而其犹未悔。那么,我们又何必去指责封建王朝的君王呢?所以,这样的文字寓意就像故宫里那些门楼、宫殿、院落等等的命名,寄予了王者对于天地契合、祥和安泰的愿望,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然,抛开这些,其实最初,这里只是着意于皇室私家深宫内院的经营,是皇室家族怡情养性、甚至朴实无华过日子的居所,也许,真实生活的需求,远远大于权力的宣示与炫耀。几百年前,入关以前曾在东北过着游牧生活的满族王朝,他们习惯了冬季的林海雪原、夏季的清爽凉快;而入关后,故都盛夏干燥炙热的气候令他们很不舒服。于是,他们去着力营造了这样一个视野开阔、山水相合、花草树木欣欣向荣的园林,从等级森严的故宫走出来,走向自然宇宙,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成一处方壶胜境,也是别有洞天。
但是,这最初“圆明”的愿望却不是一时一人一念即可永久的,在清朝日趋衰微之际,它还是被一把火毁灭殆尽。
历史,赫然记载了这样触目惊心的一页: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英国法国的军官和士兵,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肆意取夺,纷纭万状: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的带着大斧把家具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有的打碎大镜子或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有的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10月9日,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但圆明园的灾难还没有结束,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变幻城头大旗的军阀们,都把圆明园当作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从地面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木钉、木桩、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
有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这些,在屈辱之后,究竟又该是什么呢?
当我的思绪从那毁灭性的三日三夜回来的时候,眼前还是静默的西洋楼石雕。
据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虽借鉴“巴洛克”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吸收了不少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而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
原来,这座精艳绝伦的“万园之园”建筑背后,最终还是回归到了水的源头,以水的万般风姿奏响了一段华彩的乐章,挥洒了一副宏丽的画卷,演绎了一种山水相依的自然人文情怀,流淌了百年而不休不绝。
如此,圆明园的历史便不只是从1860年开始的。她不仅是一部中华的屈辱史,也是一座精妙绝伦的建筑史,更是一种自然情怀的皈依,一座无字的丰碑。她寄予了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与自然交错共居的美好向往、蕴含着一种朴素绵长的人文气息,挺拔着中华民族傲岸雄健的不倒风骨。不管她是完整还是残破,她终归是完美与至善的,任何历史的风尘也湮灭不了,别说个把强盗一群小丑! 也许任凭我们任意联想,都难在断壁残垣中,寻得300年前的恢弘,但历史的长河仍将在这一脉绚丽的洪流中继续前行。 那么,此意也正恰和圆明园“圆融和普照”中意味着久长、完美和至善。
在圆明园浩大、厚重、久远、完美和至善的比衬下,不知道为什么,我莫名地觉得鸟巢与水立方其实只是一只鸟儿栖息与戏水之所。
[ 本帖最后由 如水 于 2010-7-3 18:56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