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个村庄的疼痛
2021-12-23叙事散文阿贝尔
疼痛的村庄躺在岷山脚下的涪江边上。一些山,一些水,一些房子,一些石墙,一些树木,一些田地,一些人,一些畜生。还有一些坟地。没有人知道这个村庄在这岷山深处躺了多少年,但可以肯定,是涪江的一次泛滥、岷山的一次撼动造就了这个村庄。我出生在这个村庄……
疼痛的村庄躺在岷山脚下的涪江边上。
一些山,一些水,一些房子,一些石墙,一些树木,一些田地,一些人,一些畜生。还有一些坟地。没有人知道这个村庄在这岷山深处躺了多少年,但可以肯定,是涪江的一次泛滥、岷山的一次撼动造就了这个村庄。
我出生在这个村庄。我的整个童年都发生在这里。我最初的皮肤、毛发、血、心脏和铸造骨头的钙都是这个村庄给予的。纵横交错的石墙,石墙边婆娑多姿的樱桃树,农历三月房前房后成熟的樱桃,以及早晨沾满露水的鸟鸣和摘樱桃的人的喧闹,构织起了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园图画。房背后满坡的青冈林和雨后青冈林里的红菌子是我童年所有幸福的象征。冬夏秉性截然不同的涪江,以及躺在江边的大青石上望星空的经历培育了我全部的想象。
我生命中黄金般的童年都是在村庄竹梢摇曳的残阳里度过的。
我并不是为了去另一世界寻梦而离开这个村庄的。我的梦就在这个村庄。我是为了不当农民才离开的。离开村庄,很快就忘记了村庄。像所有的忘记一样,我的忘记也意味着背叛。在贫穷愚昧的岁月我失落了黄金,我不想在对黄金的追忆里再失落白银和青铜。有二十几年的时间,我把我的童年和我的父亲母亲一同搁置在了记忆之外的村庄,我的遥远的村庄。如果说偶尔对村庄的记忆是我的处女作,那么我的处女作是单薄和唯美的,很快便被充满反叛的现代、甚至后现代作品替代了。 我走了,并不意味着这个村庄就不再有故事。 包产到户了,我的堂兄王金德不再“驾驶”板板车进城拉大粪了,张连国的大女子东华在云南做小姐(也有说卖白粉)时被人杀了,原大队革委会副主任任忠访得肺病死了(记得他吃烟特别厉害),我小时候经常头上生疮的妹妹金慧大学毕业当了局长……
然而离了我,这些故事便不再与我有关。 为数不多的几次回村经历,是我背叛村庄的另一原因。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疯狂的淘金毁坏了涪江河床,滥伐林木引发的洪水割弃了大片的河岸,使记忆中村庄优美的曲线面目全非。我望星空时躺过的大青石不在了,我曾引以为神奇的架牛胎衣的桐子树不在了,村姑用以锁眉的一种叫“目梳”的节节草不在了。
再次惦记起这个村庄并感觉到她的疼痛,是在我的父亲被诊断出癌以后。可以说,得了癌的父亲或者父亲的癌就是这个村庄的疼痛。就我的理解,一个村庄是一个地方的伤口,所有村庄都是地球的伤口。如果说我笔下的这个村庄是岷山丛中的一个伤口,那么我得了癌的父亲便是这个村庄的伤口。村庄的呻吟和痉挛都源于我父亲肝区的剧痛。 村庄姓胡,与我们家族并无血脉的联系。对于这个村庄,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外来人。父亲虽出生所谓有产者家庭,但没等他长大他就失去了那些所谓的财产,同时失去的还有他的父亲和他的家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像高玉宝一样的放牛了。稍大一点,便跟人下江油背背子。父亲凭着顽强的生存本能和血统遗留给他的智商,将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广。有好些年,就实力和威望,父亲还真是这个村庄离不了的人。村里的人服他,外村的人也服他。 在中国的农民里,父亲还算是个优秀的人。一米七的个头,端庄的五官,结实挺直的身板。小时侯看父亲一边铡马草一边唱《敖包相会》,就发现了他的那么一点点情调和风流。五十过后的父亲是村庄里最显赫、日子过得最滋润的人。发达的妹妹为他买了普通农民想也不敢想的名牌服装、名牌皮鞋和金戒子。差不多有十年,父亲一直过着起床就听收录机喝早酒、傍晚就嗑着瓜子儿散步的悠闲日子。
上世纪末的一个下午,我在东门外农行拐角处突然碰见了父亲。父亲告诉我他得了胆结石,已经检查了,正在保守治疗,靠吃中药排石头。本来就黑瘦的父亲更黑更瘦了,脖子上的青筋更加裸露。望着父亲,我悲凉顿生,竟然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话。没过几天,母亲进城来说父亲的病吃了药不应,疼得更凶了,晚上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新世纪开始不久,在成都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父亲被一位姓麦的年轻医生诊断为癌。 父亲在这个村庄的居住期被宣判为两个月,两个月之后,父亲的居住便只能是另一种形式了。但直至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父亲仍顽强地活在这个村庄里。 (文章写到这里,便因事搁下了。等再坐到电脑前接着写,我的父亲已经被埋葬了15天了。)
我在想,除开洪水下切的河床,被非法开垦的破碎的山坡,被采金者挖掘的像狗咬过的破败的河滩,以及得了癌的父亲或父亲得的癌,这个村庄其实是非常美丽的,就像我小时候看见的那个村庄一样。就是今天,河岸的轮廓虽被破坏了,但连绵起伏的远山的线条依旧是那样柔美。 2001年最后一天的正午,我走在通往这个村庄内部的土路上所目睹的麦田是异常精致的。霜融化后的水露浸润了麦苗的每一个关节每一个叶片,其滋润极富感染力。麦田各具形态,一绺绺,一条条,白净纤弱的田埂像是组成葬礼进行曲的那些音符,为我预支出大笔的悲痛。在冬日阳光里,在青青的麦苗间,光秃秃的桑树是神秘的灰色,枝条体现出的骨感与田埂的那份纤弱达成了一种伤心的和谐。 与我记忆中的村庄相比,这个村庄的格局并无什么变化,改变的是它的一些细节。 一条石板路穿过整个村庄,纯粹河石砌成的一摞摞石墙分割开各家各户,石墙边长着高大婆娑的樱桃树,与石墙合伙包围着人户的是大笼大笼的竹子。 穿斗式木房子少了,砖混房多了。小时候正年壮的樱桃树老了,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年轻变种的樱桃树。记忆中美丽敞亮的菜园子没了,有的是长满椿树和一种叫“臭老婆子”的荒芜的板地。就是看似没变的竹子也悄悄地开花了。像吃了催长素的椿树一根根立在房前屋后,早已大而无用。 背叛我记忆的还有村庄巨大的无法言说的宁静。 这是元旦前一天的正午,除了虚拟的麦苗拔节的声音,村子里便没有任何的响动。我不知道人都到哪里去了,牲畜都到哪里去了。好多房门并没有上锁。我在这空城计般的宁静里感觉到了那么一点惶恐,一点诗意的惶恐。在这包含了几多落寞的诗意里,我终于觉出了陌生。当村东光光的梨树下一位戴眼镜的少女用陌生的目光看我的时候,我真是惶恐得要逃跑。 阳光白花花的,宁静死一般地从瓦蓝的天空散布下来,聚集在这岷山深处的小村庄,浸透着村庄的每一物件。竹林寂寞的鸡,老房子上倦慵的猫,菜地里形单影只的狗,仿佛都只是些标本,没有丝毫的“生”音。 在这样的感受中回家看望得了癌的父亲,陌生突然成几何倍数增长。这陌生里有遗憾,有悲哀,也有梦的混沌。在突然广大起来的混沌里,死亡与虚无是唯一能分辨的体验。
透过别人家的屋顶,我看见了我家位居高处的木楼,还有木楼后面大片的竹子。竹子开花了。这又是一个陌生。这个陌生像巫婆的嘴,比满村的宁静更让人感觉不祥。 抬头看见在木楼晒太阳的父亲,我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但我又不能说我没有感觉。阳光透过因为开花变得稀疏的竹梢,洒在父亲干盐菜一样的身体上和烂皮鞋一样的脸上。父亲坐在背篼上,半闭着眼,他的样子让我想起哪年端阳挂在门枋上的早已干枯的艾草。父亲没有发觉我,像是也没有发觉阳光。 父亲没有了时间。是癌盗走了他的时间,是贪婪致命的元素坏死了他的器官,是烂棉袄一样的死亡覆盖了他的钟点。 我没有叫一声父亲。不是我叫不出来,我是深深地怀疑着我的父亲。
在过去的一年,在我的心里,在我对父亲深深的怀疑与批判中,父亲是这个村庄的疼痛,是这个村庄剧烈的唯一的疼痛,也是我的深刻的疼痛。如果说这个村庄是岷山乃至地球的一块伤疤,那么,我的得了癌的父亲便是这块伤疤的一次致命感染。
白花花的阳光是白花花的青霉素。 白花花的阳光医治不了我的父亲,二月里的樱花也医治不了。父亲明白这个,父亲便不想等了,在樱花开的前几天走了。 如今樱花开了,花瓣像当初的宁静一样飘满了整个村庄。父亲死了,已经在土里躺到了15天。然而凭我的直觉,一个春天,一次花开,一个人的死亡,是不能医治一个村庄的疼痛的。 我的父亲死了,但癌还留在这个村庄的泥土里。
我并不是为了去另一世界寻梦而离开这个村庄的。我的梦就在这个村庄。我是为了不当农民才离开的。离开村庄,很快就忘记了村庄。像所有的忘记一样,我的忘记也意味着背叛。在贫穷愚昧的岁月我失落了黄金,我不想在对黄金的追忆里再失落白银和青铜。有二十几年的时间,我把我的童年和我的父亲母亲一同搁置在了记忆之外的村庄,我的遥远的村庄。如果说偶尔对村庄的记忆是我的处女作,那么我的处女作是单薄和唯美的,很快便被充满反叛的现代、甚至后现代作品替代了。 我走了,并不意味着这个村庄就不再有故事。 包产到户了,我的堂兄王金德不再“驾驶”板板车进城拉大粪了,张连国的大女子东华在云南做小姐(也有说卖白粉)时被人杀了,原大队革委会副主任任忠访得肺病死了(记得他吃烟特别厉害),我小时候经常头上生疮的妹妹金慧大学毕业当了局长……
然而离了我,这些故事便不再与我有关。 为数不多的几次回村经历,是我背叛村庄的另一原因。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疯狂的淘金毁坏了涪江河床,滥伐林木引发的洪水割弃了大片的河岸,使记忆中村庄优美的曲线面目全非。我望星空时躺过的大青石不在了,我曾引以为神奇的架牛胎衣的桐子树不在了,村姑用以锁眉的一种叫“目梳”的节节草不在了。
再次惦记起这个村庄并感觉到她的疼痛,是在我的父亲被诊断出癌以后。可以说,得了癌的父亲或者父亲的癌就是这个村庄的疼痛。就我的理解,一个村庄是一个地方的伤口,所有村庄都是地球的伤口。如果说我笔下的这个村庄是岷山丛中的一个伤口,那么我得了癌的父亲便是这个村庄的伤口。村庄的呻吟和痉挛都源于我父亲肝区的剧痛。 村庄姓胡,与我们家族并无血脉的联系。对于这个村庄,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外来人。父亲虽出生所谓有产者家庭,但没等他长大他就失去了那些所谓的财产,同时失去的还有他的父亲和他的家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像高玉宝一样的放牛了。稍大一点,便跟人下江油背背子。父亲凭着顽强的生存本能和血统遗留给他的智商,将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广。有好些年,就实力和威望,父亲还真是这个村庄离不了的人。村里的人服他,外村的人也服他。 在中国的农民里,父亲还算是个优秀的人。一米七的个头,端庄的五官,结实挺直的身板。小时侯看父亲一边铡马草一边唱《敖包相会》,就发现了他的那么一点点情调和风流。五十过后的父亲是村庄里最显赫、日子过得最滋润的人。发达的妹妹为他买了普通农民想也不敢想的名牌服装、名牌皮鞋和金戒子。差不多有十年,父亲一直过着起床就听收录机喝早酒、傍晚就嗑着瓜子儿散步的悠闲日子。
上世纪末的一个下午,我在东门外农行拐角处突然碰见了父亲。父亲告诉我他得了胆结石,已经检查了,正在保守治疗,靠吃中药排石头。本来就黑瘦的父亲更黑更瘦了,脖子上的青筋更加裸露。望着父亲,我悲凉顿生,竟然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话。没过几天,母亲进城来说父亲的病吃了药不应,疼得更凶了,晚上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新世纪开始不久,在成都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父亲被一位姓麦的年轻医生诊断为癌。 父亲在这个村庄的居住期被宣判为两个月,两个月之后,父亲的居住便只能是另一种形式了。但直至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父亲仍顽强地活在这个村庄里。 (文章写到这里,便因事搁下了。等再坐到电脑前接着写,我的父亲已经被埋葬了15天了。)
我在想,除开洪水下切的河床,被非法开垦的破碎的山坡,被采金者挖掘的像狗咬过的破败的河滩,以及得了癌的父亲或父亲得的癌,这个村庄其实是非常美丽的,就像我小时候看见的那个村庄一样。就是今天,河岸的轮廓虽被破坏了,但连绵起伏的远山的线条依旧是那样柔美。 2001年最后一天的正午,我走在通往这个村庄内部的土路上所目睹的麦田是异常精致的。霜融化后的水露浸润了麦苗的每一个关节每一个叶片,其滋润极富感染力。麦田各具形态,一绺绺,一条条,白净纤弱的田埂像是组成葬礼进行曲的那些音符,为我预支出大笔的悲痛。在冬日阳光里,在青青的麦苗间,光秃秃的桑树是神秘的灰色,枝条体现出的骨感与田埂的那份纤弱达成了一种伤心的和谐。 与我记忆中的村庄相比,这个村庄的格局并无什么变化,改变的是它的一些细节。 一条石板路穿过整个村庄,纯粹河石砌成的一摞摞石墙分割开各家各户,石墙边长着高大婆娑的樱桃树,与石墙合伙包围着人户的是大笼大笼的竹子。 穿斗式木房子少了,砖混房多了。小时候正年壮的樱桃树老了,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年轻变种的樱桃树。记忆中美丽敞亮的菜园子没了,有的是长满椿树和一种叫“臭老婆子”的荒芜的板地。就是看似没变的竹子也悄悄地开花了。像吃了催长素的椿树一根根立在房前屋后,早已大而无用。 背叛我记忆的还有村庄巨大的无法言说的宁静。 这是元旦前一天的正午,除了虚拟的麦苗拔节的声音,村子里便没有任何的响动。我不知道人都到哪里去了,牲畜都到哪里去了。好多房门并没有上锁。我在这空城计般的宁静里感觉到了那么一点惶恐,一点诗意的惶恐。在这包含了几多落寞的诗意里,我终于觉出了陌生。当村东光光的梨树下一位戴眼镜的少女用陌生的目光看我的时候,我真是惶恐得要逃跑。 阳光白花花的,宁静死一般地从瓦蓝的天空散布下来,聚集在这岷山深处的小村庄,浸透着村庄的每一物件。竹林寂寞的鸡,老房子上倦慵的猫,菜地里形单影只的狗,仿佛都只是些标本,没有丝毫的“生”音。 在这样的感受中回家看望得了癌的父亲,陌生突然成几何倍数增长。这陌生里有遗憾,有悲哀,也有梦的混沌。在突然广大起来的混沌里,死亡与虚无是唯一能分辨的体验。
透过别人家的屋顶,我看见了我家位居高处的木楼,还有木楼后面大片的竹子。竹子开花了。这又是一个陌生。这个陌生像巫婆的嘴,比满村的宁静更让人感觉不祥。 抬头看见在木楼晒太阳的父亲,我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但我又不能说我没有感觉。阳光透过因为开花变得稀疏的竹梢,洒在父亲干盐菜一样的身体上和烂皮鞋一样的脸上。父亲坐在背篼上,半闭着眼,他的样子让我想起哪年端阳挂在门枋上的早已干枯的艾草。父亲没有发觉我,像是也没有发觉阳光。 父亲没有了时间。是癌盗走了他的时间,是贪婪致命的元素坏死了他的器官,是烂棉袄一样的死亡覆盖了他的钟点。 我没有叫一声父亲。不是我叫不出来,我是深深地怀疑着我的父亲。
在过去的一年,在我的心里,在我对父亲深深的怀疑与批判中,父亲是这个村庄的疼痛,是这个村庄剧烈的唯一的疼痛,也是我的深刻的疼痛。如果说这个村庄是岷山乃至地球的一块伤疤,那么,我的得了癌的父亲便是这块伤疤的一次致命感染。
白花花的阳光是白花花的青霉素。 白花花的阳光医治不了我的父亲,二月里的樱花也医治不了。父亲明白这个,父亲便不想等了,在樱花开的前几天走了。 如今樱花开了,花瓣像当初的宁静一样飘满了整个村庄。父亲死了,已经在土里躺到了15天。然而凭我的直觉,一个春天,一次花开,一个人的死亡,是不能医治一个村庄的疼痛的。 我的父亲死了,但癌还留在这个村庄的泥土里。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