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一朵绝世的白莲

2021-12-23叙事散文周施梅
“轻柔间,您已化身四月,绝世的白莲,千年才有一见。。。。。。”隔着五十多年的烟雨岁月,她那俏丽的身影似乎还隐约可见,正散发出的淡淡清香。我们不禁想走近她,以最近的距离去观赏她,甚至想俯下身,轻轻贴近她,去聆听她最后的微弱叹息。她就是中国第一……
“轻柔间,您已化身四月,绝世的白莲,千年才有一见。。。。。。”隔着五十多年的烟雨岁月,她那俏丽的身影似乎还隐约可见,正散发出的淡淡清香。我们不禁想走近她,以最近的距离去观赏她,甚至想俯下身,轻轻贴近她,去聆听她最后的微弱叹息。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女作家、被誉为一代才女的林徽因女士。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林徽因,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六月在风景如画的杭州初生。她从小聪慧灵巧,五岁时就由姑母授课启蒙,接受教育,八岁移居上海,见识了大都市的繁华,十二岁举家迁往北京,十六岁即随父游历欧洲。小小年纪却有这般丰富经历的她,在伦敦受到了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后,立志以后定要攻读建筑学。这期间,她结识了才华横溢的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父亲回国后,经常参加文艺活动,她饰演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诗剧《齐德拉》中的齐德拉公主,扮相清丽柔婉端庄,台词皆用流利的英语,在当时的文艺界引起轰动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九二四年六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实现了当年的愿望。一九二八年春天与梁思成结婚,八月份回国。从此,她一直致力于建筑学的考察、讲学和研究工作,直到临去世之前还在病榻上查阅和撰写了大量有关建筑方面的书稿,在建筑学和文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都需要在野外做调查研究工作,期间,她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极为艰苦甚至恶劣。但这位柔弱却又坚强的女性始终没有中断这项重要的工作。建于唐代的、我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大殿,于一九三七年夏由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并因此得到了保护。几年中,她独立并协助梁思成完成了多部建筑方面的稿件,为后人研究古代建筑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和依据。

面对这样一位多才多艺超凡脱俗的女子,世人对她情感方面的关注,似乎更多于对她的才华的认知和在建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不由得让我们产生不解和遗憾。

十六岁的她已出落的清纯可爱,楚楚动人。多情浪漫的诗人徐志摩与她相识后,倾慕她出众的才华和美貌,对其一见钟情,开始苦苦追求。情窦初开的林徽因想必也对这位才貌俱佳的诗人有好感,以她小小的年龄,在这时的情形下,也许会深陷情海不能自拔。面对已婚的徐志摩的痴情,经过了理智的思考,林徽因最终选择了与徐志摩不辞而别,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之后,她就同意了父亲为她定下的婚事,嫁给了梁思成。

在她的生命里存在的另一位异性,即一九一四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後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後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林徽因倾慕金岳霖渊博的知识和深沉成熟的思想,对他极其尊重,慕金岳对林徽因人品及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甚至为她终身不娶,做她一生的良师益友。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情感,就如同两条山涧的溪水,在寂静的山谷里,快乐着彼此的存在,愉悦着相互的欣赏,却是各自清澈地流着。

她如同一颗星子,发出耀目的光,世人谁不想遥望观赏?看她如美丽可爱的仙子,一颦一笑,眼波流转,顾盼生辉,谁不心动?又如一朵白莲,在湖水中亭亭玉立,蒙蒙细雨中或霞光映照下,那妩媚的姿态,优雅的身影,沁人心脾的清香,谁不想靠近欣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晚年回忆林徽因就曾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著她转”,由此可见林徽因的出众和在众人眼里的魅力。她在建筑学以及文学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里,得到了许多人的仰慕,这都很自然的。,因为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二人所具有的人格与学识魅力,身边常围聚着一批文化精英,加上她又有着一副热心肠,经常在自己家中举办沙龙,召集朋友相聚,在这个圈子里,林徽因恰如一轮皎洁的月,被众星捧着,而她又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对自己的观点毫不避讳,这势必让许多的女人对她有些嫉妒和非议,以至于有人说冰心的那篇《我们太太的客厅》是来影射林徽因的。

倘若说这篇文字真的是影射林徽因的话,也未免有些刻薄和妒忌,字里行间皆渗透出作者对“我们的太太”的醋意和尖酸讽刺。不过,从其中的文字中,我们倒是可以从中了解一下“我们的太太”的部分情形:“我们的太太从门外翩然的进来了,脚尖点地时是那般轻,右手还忙着扣领下的衣纽。她身上穿的是浅绿色素绉绸的长夹衣,沿着三道一分半宽的墨绿色缎边,翡翠扣子,下面是肉色袜子,黄麂皮高跟鞋。头发从额中软软的分开,半掩着耳轮,轻轻的拢到颈后,挽着一个椎结。衣袖很短,臂光莹然。右臂上抹着一只翡翠镯子,左手无名指上重叠的戴着一只钻戒,一只绿玉戒指。脸上是午睡乍醒的完满欣悦的神情,眼波欲滴,只是年光已在她眼圈边画上一道淡淡的黑圈,双颊褪红,庞儿不如照片上那么丰满,腰肢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华”时的那般软款了!”如果这些果真写的是林徽因的话,那么,读这篇文字,从这些细致的描述里,我们一边为了解到那时的林徽因究竟有着怎样的装扮和神韵而高兴,一边却为作者以嘲弄讽刺的语气来描绘“我们的太太”而心中隐隐作痛。

真希望今后在提到林徽因时,人们记得更多的是她在建筑学取得的那些辉煌成就,记得她写下的那些美丽诗篇,记得她也是个可以拥有爱情和友谊的女人。

名门出身、经历繁华、有着过人才智的林徽因在投入工作时,她是忘我的、踏实的,亦可以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不可计数地与梁思成一起去穷乡僻壤的民宅、荒郊野外的古寺庙等考察研究,战争期间两次险些在日军的轰炸中丧命。困居李庄时,住在低矮的农房,环境非常恶劣,生活贫穷艰苦,尽管这个时期她的文学诗稿呈现出一种迷惘、惆怅、苍凉、沉郁,却丝毫没有放弃对建筑学的执着和一腔热爱。

早年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和长期的野外工作,令她经常肺病复发。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还与梁思成为保护北京的牌楼等古建筑、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四处奔波呼救,内心忧虑重重,这时她的身体已被病魔折磨得极度衰弱,但她依然完成所讲授的课程,而这些课程都是她在病榻上进行的,由此可见她对事业是多么的真诚和坚韧!而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在她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之际,当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条件较好的美国讲学时,她断然拒绝了。她说“应该留在祖国吃苦”,她是要与祖国一起同甘共苦啊!这是令人怎样感动的一种爱的坚守!

这就是她了,纯洁,高雅,阳光下,艳艳地盛开,风雨中,风姿绰约,无所畏惧,世俗中,保留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让友情化为流传的诗句,随白云飘动,在风中吟歌,她是降临人间的仙子,是尘世里一朵绝世的白莲。
[ 本帖最后由 周施梅 于 2010-6-18 18:39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