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定西名儒郭杰三

2021-12-23抒情散文刘居荣

定西名儒郭杰三刘居荣每天早晨,我都要到定西名刹西岩山走一趟,除了欣赏花草树木,还可以在苍松翠柏的西岩山看到一处坟茔,在早晨它面向东方的朝阳,并有西岩山牡丹园的牡丹陪伴,这里静卧着定西一代名儒郭杰三。郭杰三(1886——1978),名汉儒,……
定西名儒郭杰三
刘居荣
每天早晨,我都要到定西名刹西岩山走一趟,除了欣赏花草树木,还可以在苍松翠柏的西岩山看到一处坟茔,在早晨它面向东方的朝阳,并有西岩山牡丹园的牡丹陪伴,这里静卧着定西一代名儒郭杰三。
郭杰三(1886——1978),名汉儒,字杰三,甘肃定西人。甘肃优秀师范学堂博物科毕业。先后担任定西县大城、李家堡及陇西、武山县小学教师、校长。后任兰州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省立第一师范教导主任及校长、兼任兰州武术馆馆长、甘肃省佛教协会讲师等。解放后,历任定西县文教科长、定西县副县长、县长、定西专员公署副专员。曾先后任甘肃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当选甘肃省第一、第二、第三届人大代表。郭杰三是一位为定西文化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党外民主人士。
郭杰三祖上在定西南乡李家堡双头岔,世代务农。光绪初年,其父郭子固搬到定西县城居住,开铺子,做起了生意,家道逐渐盈实起来,遂置办田产房屋,成为半商半农的人家。
郭汉儒,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6年)古八月二十六日。幼承庭训,年十一岁入私塾,十八岁入定西育英小学堂,所得膏火献于父,以顾家用。十九岁肄业巩昌府南安中学堂,考试屡列第一,知府荣綮很器重。举荐他进入甘肃省优级师范学堂预科学习,毕业后到本校专科学博物。宣统二年(1910年)冬天毕业。次年及民国元年(1912年),到陇西师范及襄武小学堂任教习。民国二年春天,全省中小学教员参加甘肃教育司会考,郭杰三国文、博物两科均名列第一。得到司长马邻翼赏识,决定选送他到日本留学,但因父母年老未去。后被武山举人李克明等聘为新兴小学堂教员,在教学中,他循循善诱,颇孚众望。民国四年,回到家乡,任育英小学、李家堡小学、三圣宫小学教员、校长,兼劝学员长,教育会长等职,启迪后进,策划校务,不遗余力,声誉隆起,教育厅传谕嘉奖两次,奖“成绩甚佳”褒状。民国十年至二十一年,任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及校长,日夜操劳,学风倍振,甚得师生拥护。民国二十三年(1933年)至二十五年,任教育厅编辑及检定委员会主任委员,视公犹私,同僚敬重,国民政府奖“行谊足式”匾额。
在抗日战火不息极其艰难的困苦中,始终以一颗火热的心,培养人才。在长达38年的教育生涯里,勤于研究陇原文献地方史志,成为著名教育家、作家,陇原新文化拓荒时期的播种者。为甘肃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观郭杰三先生的一生,一是教书育人。郭杰三从1902年甘肃优级师范学堂博物科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至63岁高龄。辛勤耕耘,可谓桃李满天下了,他培养出了两位将军(蒋云台,曾为国民党119军中将副军长兼244师师长。1949年12月初,率部参加武都起义,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三军军长、第七军副军长、西北军区参议室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员、省劳动就业委员会副主任、省体委主任、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政协甘肃省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民革甘肃省副主任委员、西安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等职务;李振西,早年入黄埔军校,毕业于黄埔四期,被派往国民党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部任随从参谋。1936年“双十二事变”时,任杨虎城高级随从参谋兼警卫团团长。负责警戒西安新城指挥部,直接参与了“西安事变”。1937年初,任十七路军38军教导团团长。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参加了著名的井陉 、忻口、旧观等战役,屡建战功。并率团参加娘子关战役,取得重大胜利。1938年,李振西出任17路军38军177师旅长、师长。后任38军中将军长。解放战争后期,李振西以十七路军长官兼三十八军军长和西南军警宪特总指挥的身份,毅然接受毛泽东、朱德、贺龙的亲谕,于1950年1月率部在四川茂县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炮兵战术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后任陕西省政协秘书处专员、全国政协文史专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4年12月,毛泽东评价“李振西是英雄”。)和许多学者,为定西县城三圣宫小学留下了有志青年拼搏的身影,后在武山中学,烙下了奋斗的足迹,有幸肩负起了振兴兰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重任,还在省立兰州师范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终身为教育事业,光照陇原。
二是著书立说。郭杰三崇尚儒家,喜爱文史研究。在他辛勤执教的38年里,勤于著书。从1932年在兰州师范学校开始,在教学之余,利用夜间、假日及寒暑假,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历时16年,六易其稿,于1974年4月完成了24卷本《陇右文献录》一书。在编辑《甘肃省新通志》的过程中,他与当时的学者张维等去北京国立图书馆,搜集编纂《甘肃省新通志》资料的同时,也查证了《陇右文献录》所需要的有关资料。与刘尔炘、杨思、韩定山、邓德舆等共同研究西北史籍及方志资料。他于1946年回到定西,被聘为定西县委员会主任、县志局总编纂。他重视躬耕实践,经常骑着毛驴亲自考察定西的山川、关隘、古城堡、古文化遗址等,广泛搜集口碑资料,并参阅历代正史、稗官野史及省内外各种地方志80余种,对定西历代史料做了许多补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交通条件很不便利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工作。他跑遍了南至通安驿(今属陇西县)、北到马家堡(今属会宁县)的大片土地,亲临现场详细测量,逐一笔录,经过四年的艰苦工作,《重修定西县志》16卷(手抄本)终于问世。使《重修定西县志》,成为明清以来所存定西县几种地方志中最受人赞誉的一部地方志书。并著有《文杏联语》《抱扑集》《洮沙妇》《华林山营救壮丁记》(油印)等。
三是和邑人康平候、心印和尚等倡导重修“西岩寺”,让毁于兵焚的西岩寺古迹,重放光彩。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夏6月,时任兰州省立师范教导主任、导师兼甘肃佛教会讲习社讲师的郭杰三,暑期回乡休假,定西佛门弟子马心印法师及热衷佛教的邑人康平候、吴建候等前来拜访,并邀请他为众佛教徒讲经。在关帝庙数天的讲经活动中,各界人士对县佛教基地崇福寺、西岩寺数度被毁,无法正常进行佛事活动深表惋惜和忧虑。讲经结束后,郭杰三发起倡议,强调“要尽早重修西岩寺”。郭杰三当场捐献银元三十元。此举立即得到康平候、张绍源、苏俊文、景五斋、吴建候、周勉、陈赋清以及杨春甫、刘辉三、朱锦章等绅士的赞同和鼎力支持,各自量力布施,分头筹款。冬十月三日,刘辉三、杨春甫、曹伟从宁远镇、李家堡乡募捐329元;杨雨天前往徽县、西和县募捐;苏俊文赴宁夏化缘;郭杰三函请榆中、会宁、陇西、通渭、武山、甘谷各县及西安的友人布施。随后,康平候、苏俊文、郭杰三、陈赋清、周勉、刘辉三、吴建候等各自捐献银元百元。郭杰三、心印法师、景友章、吴建候在城关西门外募捐1300元。1942年郭杰三捐献白银一百元,在定西各界学者人士及群众的热心募缘赞助下,西岩寺于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春破土动工,定西县能工巧匠参与建设。历时五年,建成山门、前殿五间、后殿五间、藏经楼三间、僧房十间。佛殿气势磅礴庄严,前殿飞檐翘角,前面明柱,中三间开门,每间四扇;后殿飞檐斗拱歇山,错落有致。寺院山门砖墙、门两扇、外墙刻“西岩胜地”,内墙刻“净域禅门”。1944年至1946年又修建中殿五间,即大雄宝殿,从此构成西岩寺五院之中枢。大雄宝殿明柱十八,四面飞檐,四隅翘角,门十二扇,屋瓦一仰一俯,脊兽高1米,宝瓶与戟高1.2米,气象宏伟壮观。重建西岩寺,基本恢复了清同治时期至1930年两度被毁前的五院规模,建筑造型艺术之精湛,居陇中佛寺之冠。香火丰盛,盛况空前。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郭杰三恳请苏州报国寺印光大师绘制释迦、弥陀诸佛像及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佛像。印光大师即派报国寺妙真法师亲往宁波订购特制一丈长宣纸及颜料就绪后,印光大师亲手绘制释迦牟尼、弥陀、观音等九尊佛像。印光大师弟子慧崇(宋尧阶)、福惠(李汇桥)亦绘九尊,共十八尊,皆由苏州名师装裱。十八尊佛像,印光大师以航空双挂号速寄于兰州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时期,郭杰三随兰州师范学校迁移到榆中县城防空。郭杰三、陈范卿、董保吾恐怕敌人轰炸,佛像受损,吴华转像榆中兴隆山。兰州戏剧社社长文汉臣募捐1500元,遂与有关木匠订立合同,限期完成画匣两个,包装好由心印和尚护送至西岩寺。当日焚香顶礼欢迎佛像的有千余人。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十八尊佛像失散于定西县民间。20世纪90年代末,时任定西电视台台长的张镔,到城关乡石家坪朱姓人家瞻仰了印光大师绘制的释迦牟尼造像,并拍照,反复叮咛藏主,千万不能外流。其它十七尊佛像在“文革”中分藏在福台、城关区、大城几户人家,情况不祥。至今40多年,沉睡于民间,成为一大憾事。
1943年,郭杰三以函电的形式敬请省内外著名高僧法师名人撰联篆书。苏州报国寺印光大师亲撰,由杨思、贵薰、水梓等名家各自赐丹书,郭杰三代表邑人撰联语,赠答马心印法师。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联语对仗工稳,平仄协调,禅音高原,脍炙人口,是一笔难得的文学遗产。
四是勤政廉明,造福一方。1949年8月14日上午9点钟,定西全县人民欢庆县城解放。郭杰三于8月16日,他拜见了中共定西地委书记唐洪澄。他发自内心所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把我解放的太晚了。”早为党和政府所深知的郭杰三,人品和才识享誉全省各界,因而邀请他作为民主人士,参加人民政府的政务工作。1949年定西解放后,已经63岁的郭杰三出任定西县人民政府教育科长。1950年6月任定西县副县长兼人民法院院长;1951年3月任定西县县长、甘肃省土改委员会委员、县土改委员会委员、主任,天兰铁路段主任。1952年12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署委任状,任命他为定西专员公署副专员。
1951年9月,定西县土改运动开始。郭杰三随各级干部深入全县八区、九十二个乡,进行土地改革工作,向群众宣传“减租”“反霸”“抗美援朝”三大政策。带头认购800万元(折合新币800元)国债,支援抗美援朝。
1951年,马家堡因土地纠纷,爆发马家堡事件。当地回民手持大刀、长矛、猎枪,扬言要杀害汉族民众。年已65岁的郭杰三闻询后,不顾个人安危,星夜兼程,和通讯员骑马火速赶往马家堡。会见阿訇,召集乡镇干部、地方群众及有关人士,了解情况,并立即召开回汉代表大会,以民族大义为重,言之以情,晓之以理,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落实了回汉两族各自地界,在他耐心细致的工作下,终于使马家堡回汉群众和好如初,化干戈为玉帛。
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1950年至1965年的15年中,他接济僧人马心印和曾心安和尚,补助他们每人每月五元至十五元不等,并在三年困难时期,减少自己的口粮,将节省下来的粮票,资助两位僧人。三年困难时期,身为定西公署副专员的郭杰三,得知定西县城关乡友谊八队春耕短缺种子、牲畜,将自己省吃俭用的1600元捐给生产队,购买了急需的籽种、耕牛,保证了春耕的正常进行。
五是无偿献书,保护古籍。郭杰三博览群书,数十年如一日。日积月累,购置珍贵书籍,存书颇丰。到了晚年他忍痛割爱,将自己所藏的《永乐大典》《五经》《十三经》《四书》《古今图书集成》《三国志》《南史》《北史》《明史》《资治通鉴》及现代各类教科书,无偿捐献给了定西县文化馆、定西一中图书馆。并将个人所著《陇右文献录》手抄本24卷60万册(由其长子郭世恩所抄),共三部分别赠送给北京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及定西县图书馆各一部。
另外,郭杰三还将我国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的行草四扇屏和我省名人裴建凖将军的八骏图一卷,也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郭杰三先生是陇中人民的骄傲,其编修志书方面的求实精神、严谨态度为世人所推崇。
为了纪念郭杰三先生,他的孙女郭永芳写成《我的爷爷郭杰三》一书,以表达对郭杰三的无比怀念之情。
通联: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解放路37号
杏花文学院
《杏花》编辑部
信箱:dxliugaoxing@163.com邮编:743000
电话:13993298296 15349321176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