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记
2021-12-23抒情散文木祥
木祥母亲嫁到我们家的时候,带着我的大姐。大姐是母亲前夫的女儿。父亲和母亲都是“二婚”,是最为勉强的婚姻,说实话,当时,父亲从心里看不起母亲。母亲不识字,针线活和锅灶也不好,多数时间都做苦力活。母亲生我大哥的时候,刚满月,奶奶就把大哥抱走了……
木祥
母亲嫁到我们家的时候,带着我的大姐。大姐是母亲前夫的女儿。父亲和母亲都是“二婚”,是最为勉强的婚姻,说实话,当时,父亲从心里看不起母亲。母亲不识字,针线活和锅灶也不好,多数时间都做苦力活。母亲生我大哥的时候,刚满月,奶奶就把大哥抱走了,奶奶就不放心让母亲来养大哥。大哥长到五岁的时候,有人指着母亲问他:这是谁?大哥说不知道。
从我记事起,母亲好像就已经老了,每天都穿青色或黑色的土布衣服,样子显得笨拙。但母亲一直都不会变得更老,在我的印象里,她永远都是一个样子。第一次对母亲有印象,是看到母亲和一群人在生产队的场院里吃饭。那时候是五十年代末,我还很小,我和一群孩子站在场院外,看着母亲他们在一个场子里开会和吃饭。可能是生产队的特殊活动,里面的人,都没有理我们。到现在我都不明白,母亲他们为什么不理我们这些孩子,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可能是婚姻、家庭等等方面的原因,父亲常年赶马在外。听母亲说,父亲在外面有个相好,母亲说得有鼻子有眼,连这个相好的外号都说得出来。对此,我们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知道默默地跟着母亲,心里也有些恨父亲而向着母亲。跟着母亲,我经常看到她在月光下编织草绳和草鞋。这种时候,我会一个人爬在楼上的窗户前,看母亲干活。院子里很静,铺满了月光,我清晰地听到母亲搓绳子发出的“刷刷”声,看见小狗轻轻地在走动,低着头在月光下寻觅什么东西… …干活的时候,母亲会不由自主的叹息,母亲的这种叹息,让我内心深处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挥之不去。
我们姐弟五人,也算是儿多母苦。自懂事起,母亲对我就没有母子之间的亲昵。稍长大一些,一天,与母亲在一起,母亲对我有两个承诺。一是等我长大后要让我到城里读书,二是要我让我住一次医院。长大让我到城里读书,谁都能明白母亲的意思,要让我住一次医院,大多可能听不懂了。我却是明白的,心里感到非常温暖,觉得到城里读书,是非常遥远的事,只希望能住上一次医院。当年物质馈乏,住到医院里,成了病人,便可以有理由吃到最好的,喝到最甜的啊。
小时候,大哥不喊母亲,大哥长大了,母亲却对大哥非常好。原因是大哥文化高,在奶奶的关怀下读过初中,又当过县糖果厂的工人。母亲没有文化,对有文化的人盲目地崇拜。后来,大哥要去当兵。母亲先是力阻,后来才顺其自然。大哥当兵出发那天,母亲送大哥到了村头。大哥让母亲不要送了,母亲才拉着我停下了脚步。母亲拉着我,一直看着大哥他们消失在村路的尽头。我看到母亲望着远方泪流满面。这一点,我曾一直想不通。后来我也当兵,母亲没有半点阻拦。出发时,也送我,但是,母亲没有流泪,表情相当坦然,这让我感到自己在母亲心里没有份量。当兵退伍,一次喝酒微醉,我和姐姐说起这事。姐姐想了想说,当年,你在生产队劳动体力不好,文化不高,当兵是唯一出路,母亲当然为之高兴,凭什么流泪?
我豁然。当兵四年,在部队大学校里,我学习了驾驶技术,读了许多文学名著,退伍后刚好碰上恢复高考,我考试中榜,改变了命运。母亲没有文化,其思维方式,也还有独到之处。
读书毕业,便有了工作。然而,当兵读书找工作,却把年龄等大了。紧接着的问题是要找对象结婚,然后生子。母亲老了,管不了我,我也管不了母亲。我们母子之间,只能在心里面牵挂一下,谁也顾不了谁。其实,母亲把我交到部队的那一天,她已经完成了“任务”。作为儿子,我却为不能尽抚养母亲的责任而感到内疚。只是偶尔回家去看看母亲,父亲母亲都与弟弟一起生活,常有一些小别扭。
我两边劝解,好像是局外人。在抚养父母的过程中,这种局外人当然好当。仔细一想,背地里又给弟弟弟媳说好话。回家的时候,顺便给母亲留下点钱。母亲便在村子里炫耀,故意把钱的数目往大里说。其实,母亲不用花钱。有时候,邻居春耕秋收有困难,母亲便把钱借给他们用。目的也是要显示她比较富有,同时显示她有一个在外工作的儿子,如何孝顺她。
至于父亲,却有母亲管。吃饭喝茶,不用我们操心。只是,也常听父亲母亲辩嘴。年轻时是父亲看不起母亲,到老了,又是母亲看不起父亲。母亲时不时会数落父亲从前的事,说父亲从来不管家,现在却要人管,为什么不叫从前的相好来管他!母亲数落父亲的时候,父亲一般都坐在灶门前,不停地往灶洞里添柴。有时候,母亲会边数落边流泪,父亲就唱戏。父亲会唱一些古戏,我记得父亲唱的好象是“薛仁贵征东”、“水漫金山寺”……母亲数落父亲的同时,又要给父亲端茶……
5月9日母亲节夜
[ 本帖最后由 木祥 于 2010-5-12 09:03 编辑 ]
母亲嫁到我们家的时候,带着我的大姐。大姐是母亲前夫的女儿。父亲和母亲都是“二婚”,是最为勉强的婚姻,说实话,当时,父亲从心里看不起母亲。母亲不识字,针线活和锅灶也不好,多数时间都做苦力活。母亲生我大哥的时候,刚满月,奶奶就把大哥抱走了,奶奶就不放心让母亲来养大哥。大哥长到五岁的时候,有人指着母亲问他:这是谁?大哥说不知道。
从我记事起,母亲好像就已经老了,每天都穿青色或黑色的土布衣服,样子显得笨拙。但母亲一直都不会变得更老,在我的印象里,她永远都是一个样子。第一次对母亲有印象,是看到母亲和一群人在生产队的场院里吃饭。那时候是五十年代末,我还很小,我和一群孩子站在场院外,看着母亲他们在一个场子里开会和吃饭。可能是生产队的特殊活动,里面的人,都没有理我们。到现在我都不明白,母亲他们为什么不理我们这些孩子,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可能是婚姻、家庭等等方面的原因,父亲常年赶马在外。听母亲说,父亲在外面有个相好,母亲说得有鼻子有眼,连这个相好的外号都说得出来。对此,我们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知道默默地跟着母亲,心里也有些恨父亲而向着母亲。跟着母亲,我经常看到她在月光下编织草绳和草鞋。这种时候,我会一个人爬在楼上的窗户前,看母亲干活。院子里很静,铺满了月光,我清晰地听到母亲搓绳子发出的“刷刷”声,看见小狗轻轻地在走动,低着头在月光下寻觅什么东西… …干活的时候,母亲会不由自主的叹息,母亲的这种叹息,让我内心深处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挥之不去。
我们姐弟五人,也算是儿多母苦。自懂事起,母亲对我就没有母子之间的亲昵。稍长大一些,一天,与母亲在一起,母亲对我有两个承诺。一是等我长大后要让我到城里读书,二是要我让我住一次医院。长大让我到城里读书,谁都能明白母亲的意思,要让我住一次医院,大多可能听不懂了。我却是明白的,心里感到非常温暖,觉得到城里读书,是非常遥远的事,只希望能住上一次医院。当年物质馈乏,住到医院里,成了病人,便可以有理由吃到最好的,喝到最甜的啊。
小时候,大哥不喊母亲,大哥长大了,母亲却对大哥非常好。原因是大哥文化高,在奶奶的关怀下读过初中,又当过县糖果厂的工人。母亲没有文化,对有文化的人盲目地崇拜。后来,大哥要去当兵。母亲先是力阻,后来才顺其自然。大哥当兵出发那天,母亲送大哥到了村头。大哥让母亲不要送了,母亲才拉着我停下了脚步。母亲拉着我,一直看着大哥他们消失在村路的尽头。我看到母亲望着远方泪流满面。这一点,我曾一直想不通。后来我也当兵,母亲没有半点阻拦。出发时,也送我,但是,母亲没有流泪,表情相当坦然,这让我感到自己在母亲心里没有份量。当兵退伍,一次喝酒微醉,我和姐姐说起这事。姐姐想了想说,当年,你在生产队劳动体力不好,文化不高,当兵是唯一出路,母亲当然为之高兴,凭什么流泪?
我豁然。当兵四年,在部队大学校里,我学习了驾驶技术,读了许多文学名著,退伍后刚好碰上恢复高考,我考试中榜,改变了命运。母亲没有文化,其思维方式,也还有独到之处。
读书毕业,便有了工作。然而,当兵读书找工作,却把年龄等大了。紧接着的问题是要找对象结婚,然后生子。母亲老了,管不了我,我也管不了母亲。我们母子之间,只能在心里面牵挂一下,谁也顾不了谁。其实,母亲把我交到部队的那一天,她已经完成了“任务”。作为儿子,我却为不能尽抚养母亲的责任而感到内疚。只是偶尔回家去看看母亲,父亲母亲都与弟弟一起生活,常有一些小别扭。
我两边劝解,好像是局外人。在抚养父母的过程中,这种局外人当然好当。仔细一想,背地里又给弟弟弟媳说好话。回家的时候,顺便给母亲留下点钱。母亲便在村子里炫耀,故意把钱的数目往大里说。其实,母亲不用花钱。有时候,邻居春耕秋收有困难,母亲便把钱借给他们用。目的也是要显示她比较富有,同时显示她有一个在外工作的儿子,如何孝顺她。
至于父亲,却有母亲管。吃饭喝茶,不用我们操心。只是,也常听父亲母亲辩嘴。年轻时是父亲看不起母亲,到老了,又是母亲看不起父亲。母亲时不时会数落父亲从前的事,说父亲从来不管家,现在却要人管,为什么不叫从前的相好来管他!母亲数落父亲的时候,父亲一般都坐在灶门前,不停地往灶洞里添柴。有时候,母亲会边数落边流泪,父亲就唱戏。父亲会唱一些古戏,我记得父亲唱的好象是“薛仁贵征东”、“水漫金山寺”……母亲数落父亲的同时,又要给父亲端茶……
5月9日母亲节夜
[ 本帖最后由 木祥 于 2010-5-12 09:03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