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羊场甘洞奇石见天光

2021-12-23抒情散文王人天
王人天甘洞,以前曾经去过。位于羊场镇茨营村委会的甘洞村外,名之由来因洞外干燥洞内有水而得名。其实,它的名声响亮有其它的原因:洞旁的绯红崖壁上因石头的色泽而形成灰褐色的仙女骑骡图案,也因这图案而演绎了传说数百年的神话,故事曾载入贵州民族出版社……

王人天
  甘洞,以前曾经去过。位于羊场镇茨营村委会的甘洞村外,名之由来因洞外干燥洞内有水而得名。其实,它的名声响亮有其它的原因:洞旁的绯红崖壁上因石头的色泽而形成灰褐色的仙女骑骡图案,也因这图案而演绎了传说数百年的神话,故事曾载入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蓝靛花》。


  平时,洞内有水,人们进去一小段,就无法深入,水深暗河,黑咕隆咚,谁也不敢探险。今年,时逢七十年未遇大旱,洞外的田地开裂,竹林枯黄,河水干涸,洞内的水也只有大幅度的下降,几乎达到干涸的程度。这日,村中的刘所成朋友到我处谈起洞中的水干了,他们曾进去过,发现有许多石笋,长得非常漂亮。于是也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决心去看一看,何况我本身很关注滇东北的人文和民间文化,更有必要一看了。

  我们一行进入洞内,一个大坡,朝下深入。到得坡底,一条暗河从左下流出。光线很暗,隐约可见河流,不知深浅,不敢贸然过河,先捡了几个石头投下试探,听声音并不深,又用预先准备的竹竿试探,果然很浅,于是大胆过河,最深处水及膝头。到得对岸沙滩,顺河潜行,大约二十来步,又要过河。这段河面稍宽,约七八丈方到得对岸,最深处没及大腿。

  我们过了河,只见沙滩,河床上堆满卵石,其中有一种白红相间花纹,甚是好看,我便仔细的看了看,大家说:“别看了,还远呢,转来再看。”我依依不舍前行。转来时,果然在此处发现几个较大的卵石,数吨重,图案非常美观,让我惊叹不已,于是取下相机拍了照片,后来我给其中一个石头的照片取名为《江缘梦》,原因是中间一条白色的花纹形同一条河流,而在其旁却形成一个古代诗人的样子,这样就让我想起了屈原与汩罗江,那不朽的气节与忧国忧民的思想感动着我,心中甚是激动和慨叹。另外还有的如金蟾如女娲炼的五彩石,石上花纹还有似贝壳的。

  走了一段河谷,就得朝左面的坡壁上爬,因为洞在这上面。坡壁陡峭,怪石嶙峋,非常难以攀登,手脚并用,一点点扣着石头往上爬,才算爬了上去。

  到得坡顶,折向右,有石洞,进入,前行一段,豁然开朗,手电照去,只见石笋悬挂,一律灰白色,长者竟有三丈多,而粗度只有碗口那么粗,一条条如蛇如龙悬挂于壁上,犬牙交错,参差不齐,秀丽壮观。地面上,岩浆水滴下形成的石柱怪模怪样,形状奇特地升向天空,如菩萨如罗汉如将军如梦境,让人叹服不止。继续前行,大的石柱有数围,柱上道道石花,岩浆水形成的图案环绕其间,美丽丰富,仰头看去,真是擎天玉柱。其间,有一个石头非常特别,从中心形成一道道薄薄的风叶伸出,甚是壮观,用手轻敲上面,发出如古筝一样的嗡嗡声,令人陶醉。靠西面还有一些岩浆石灰褐色,石面上,手电照去,发出点点星光,此乃石面上的白色晶体形成的,石色花纹一圈圈一团团,如同云彩,看去仿佛山雨欲来,风雷交加,再看石下面,长有许多钉状石笋,粗若筷子,大者粗若镰刀把,密密匝匝,这让我想起武侠小说中的铁钉板,那是练气功之人用的,实在有一种豪气和神秘。

  再右折向左,爬一坡,坡上满是沙堆,上有一些岩浆滴成的短柱状,形如灵芝,夹沙,看去形状美观,而石质并不好,一敲就散碎了,所以只能观赏,而不能碰。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不知何年何月遗弃于此的白柴块,看起干白,不变色泽,实质拿在手里一捻,就粉碎了,由此可以推断这些白柴块在这洞内恐怕是沉睡了数百年,甚至是上千年,因为平时洞内有水,村中也从未说起过有人进到这么深的洞中,由此推算一定是不少的年月,令人揣测幻想。

  朝上一直爬去,终于进入一道宫室,此处出现许多白色、黄色并夹带红色的钟乳石,大者数围粗,有的地方是整堵石壁皆由岩浆形成,辉煌壮观,令人叹赏。我赶忙取下相机,拍个不停,由于洞内无光,取景构图只能靠手电照到的方位来估计构图,身子和手必须保持绝对的稳定,这样拍下的照片倒也清晰,超乎想象。由于光线和色温的关系,拍出的照片,调调对比度亮度,红黄色就显得很重,原石是比较偏向白色的,然而正由于此,却使照片更增加了神秘性和辉煌性,不信,你看我那拍出的照片——其中一张被我取名为《堆金积玉》的,是不是很辉煌,令人垂涎它的神秘和灵性,真乃巧夺天工。在这些照片中,有数张令我钟爱,譬如《天根》、《神品》、《天地情缘》、《风雨欲来》、《蔬菜香》、《帘》、《慈航普度》等,只叹鬼斧神工、天地之妙,惟自然而奇巧生。

  洞内游毕,回来的时候,在中途的坡上,又发现一个秘密,让人不可思议。那是一个堆满细沙土的坡,足有一尺多厚,拿在手上,细撒而下,手不曾脏污。就是这样的坡上,有一丈多宽面积的地方,土呈细白色,如麦面粉,拿在手上,有滑腻感,若不是当时亲眼所见,拿出来,给人看到,不告诉他,一定会认为是小麦面粉,凭那质感、凭那色泽、凭那形体,由不得你不信是面粉。后来想起来都觉得遗憾,没有用烟壳装一点出来探个究竟,看来这些土的秘密只待后人来解了。

  离别甘洞,想着里面的奇石,若水不涨起来,我想我还会去看它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