缕缕书香在山中
2021-12-23叙事散文薄暮
缕缕书香在山中薄暮在这季节,我喜欢选择雨中行,细腻的雨飘在我的淡绿色的伞上,烟雾般的迷蒙润湿,我喜欢这样的充满浪漫气息的雨,它使栅栏上的粉色蔷薇氤氲着一阵阵的郁香,清绝得如《青花瓷》般叫人迷醉;它沾湿了我的素雅的裙裾,却充盈了我两袖的花香……
缕缕书香在山中薄暮
在这季节,我喜欢选择雨中行,细腻的雨飘在我的淡绿色的伞上,烟雾般的迷蒙润湿,我喜欢这样的充满浪漫气息的雨,它使栅栏上的粉色蔷薇氤氲着一阵阵的郁香,清绝得如《青花瓷》般叫人迷醉;它沾湿了我的素雅的裙裾,却充盈了我两袖的花香,更滋润着我一个江南女子的心。
散散淡淡地走着,离住家不远有个读书台公园,大多人喜欢在此品茗闲坐,只因这公园小巧雅致,亭台高筑山坡,有着居高临下之气势。经过“得天然趣”月洞门,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蜿蜒前行,至读书台,仰望亭上,正中挂有“读书台”横批,两侧的“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的木刻楹联尤其醒目。这小小读书台在流年的风霜里虽已苍老陈旧,但,它的典故渊源流传,彰显着小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一处宁静风雅的文化景观。
独自临栏落坐,砌一杯清香四溢的虞山碧螺春,悠然地打开书本,书里有一篇我喜欢的散文,散文的题目是《带一顶伞,去江南走走》。第一句话品着就十分舒心,“当然要去常熟,常熟是江南的典型。”接着读至“常熟在哪里?江南深秀处,山水盈盈间。”不禁抬眼望去,我的前后左右古木参天,下面空谷幽幽,浓荫掩映之中,有一方清泉。就这么静静地面对着这青山秀水,疲惫的神经松弛开来,仿佛这细雨轻灵洒脱,收转视线,浅浅地抿一口唇齿留香的绿茶,让心的足尖在一行行精致的文字间徜徉,一些遗憾,一些寡淡伤情,一些念想,一些迷惑……都渐渐远去,远处的溪声隐隐约约地随风送来,还夹带着山谷的回音,偶尔还有小鸟飞进亭内,落在青砖地上,一点没有胆怯的样子,忽而,鸣叫着飞出窗口,让我不由得也把心放出去,天空明朗豁亮,原来,雨停了。
于是,站起来,出了亭,拾级而下,漫步在翠绿色的还滴着亮亮水珠的树下,山石处的一丛丛瘦竹被清风轻叩,深深地呼吸,清新的气息夹着植物的腥味一同吸入肺里,神清气爽。
因为是雨天,公园里出奇的静谧,这便是古时候的昭明太子萧统曾经在此读书的缘由吧,而“读书台”之名因此而得。萧统是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之长子,称昭明太子。萧统自小聪明灵秀,喜欢读书,记忆力特别好,过目不忘,才学出众。身在帝王之家,不喜欢朝政,更喜欢钻研学问,为此,他浪迹天涯,隐于山中。这让我想起了陈逸梅先生的一句话:“不读书,不看云,不焚香,不写字,则雅趣自消,俗尘自长”。昭明太子的超凡脱俗,正是他饱读诗书所历练而成的。
神游慢行,来到清水池边,旁边的灌木葱茏有致,水面轻划着一波一波的心音,青莲已出水,一片片,柔情万种地铺开来,载着一串串晶莹的梦,幽幽地构筑成一个清丽的倩影。回首亭内,我的书卷和茶杯尚在,收拢回散开的闲心,缓缓来到石桌前,继续“带一顶伞,去江南走走”,读到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经典故事,他们的才华深得江南人的钦佩,重要的是钱谦益的“绛云楼”是江南有名的藏书楼。看来,从古到今,书永远有着它独具一格的魅力,征服所有的才子佳人,而读书抑或就是一种行为艺术了,所以“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
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折射出迷人的光芒,读书台的周遭开始蠢蠢欲动,我的心也活跃起来。
一双色彩斑斓的蝴蝶飞来了,缠缠绵绵,深情款款,忽而飞翔于空旷处,忽而陶醉于绿叶间,互相抚摸,窃窃私语,演绎着一段古老而经典的爱的乐章。终于,它们在一棵石榴树的枝头停歇,美丽的身体交叠着,在爱的轨迹里伸展各自的器官,他有力地抱住她,她的腹部弯成一种尽情的向往……
这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为纯真的画面,一旦缺少这些,世间便不会出现美丽的文字。然而,一对蝴蝶或许就是已故情侣的化身,一个是饱读诗书的才子钱谦益,一个是才女柳如是,他们安葬于离这较近的山上,两人的坟墓相距一百米。
跑题了,我告诉自己。移过茶杯加了些水,喝上两口,真清爽。重又读下去,读着读着,我暗暗赞叹不已,作家金曾豪写得太精辟微妙了,“画江南的山水要用浅浅湿湿的色调,写江南的山水要用雅雅淡淡的文字。滋滋润润之间,人与这山水就美美地揉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再不出来了。这样的美,既是一种亲切的外在之美,更是一种本真的内在之美,须用心灵去感受,用智慧去感受。”
该回家了,走出读书台公园,缕缕书香萦绕于心头。踏在石板路上,看到行人手中的伞,才想起自己的伞来,真是应了文中后面的一句话“走了这么多地方,你的伞忘在哪里了?就让它留在常熟吧……” [ 本帖最后由 薄暮 于 2010-5-14 10:35 编辑 ]
在这季节,我喜欢选择雨中行,细腻的雨飘在我的淡绿色的伞上,烟雾般的迷蒙润湿,我喜欢这样的充满浪漫气息的雨,它使栅栏上的粉色蔷薇氤氲着一阵阵的郁香,清绝得如《青花瓷》般叫人迷醉;它沾湿了我的素雅的裙裾,却充盈了我两袖的花香,更滋润着我一个江南女子的心。
散散淡淡地走着,离住家不远有个读书台公园,大多人喜欢在此品茗闲坐,只因这公园小巧雅致,亭台高筑山坡,有着居高临下之气势。经过“得天然趣”月洞门,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蜿蜒前行,至读书台,仰望亭上,正中挂有“读书台”横批,两侧的“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的木刻楹联尤其醒目。这小小读书台在流年的风霜里虽已苍老陈旧,但,它的典故渊源流传,彰显着小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一处宁静风雅的文化景观。
独自临栏落坐,砌一杯清香四溢的虞山碧螺春,悠然地打开书本,书里有一篇我喜欢的散文,散文的题目是《带一顶伞,去江南走走》。第一句话品着就十分舒心,“当然要去常熟,常熟是江南的典型。”接着读至“常熟在哪里?江南深秀处,山水盈盈间。”不禁抬眼望去,我的前后左右古木参天,下面空谷幽幽,浓荫掩映之中,有一方清泉。就这么静静地面对着这青山秀水,疲惫的神经松弛开来,仿佛这细雨轻灵洒脱,收转视线,浅浅地抿一口唇齿留香的绿茶,让心的足尖在一行行精致的文字间徜徉,一些遗憾,一些寡淡伤情,一些念想,一些迷惑……都渐渐远去,远处的溪声隐隐约约地随风送来,还夹带着山谷的回音,偶尔还有小鸟飞进亭内,落在青砖地上,一点没有胆怯的样子,忽而,鸣叫着飞出窗口,让我不由得也把心放出去,天空明朗豁亮,原来,雨停了。
于是,站起来,出了亭,拾级而下,漫步在翠绿色的还滴着亮亮水珠的树下,山石处的一丛丛瘦竹被清风轻叩,深深地呼吸,清新的气息夹着植物的腥味一同吸入肺里,神清气爽。
因为是雨天,公园里出奇的静谧,这便是古时候的昭明太子萧统曾经在此读书的缘由吧,而“读书台”之名因此而得。萧统是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之长子,称昭明太子。萧统自小聪明灵秀,喜欢读书,记忆力特别好,过目不忘,才学出众。身在帝王之家,不喜欢朝政,更喜欢钻研学问,为此,他浪迹天涯,隐于山中。这让我想起了陈逸梅先生的一句话:“不读书,不看云,不焚香,不写字,则雅趣自消,俗尘自长”。昭明太子的超凡脱俗,正是他饱读诗书所历练而成的。
神游慢行,来到清水池边,旁边的灌木葱茏有致,水面轻划着一波一波的心音,青莲已出水,一片片,柔情万种地铺开来,载着一串串晶莹的梦,幽幽地构筑成一个清丽的倩影。回首亭内,我的书卷和茶杯尚在,收拢回散开的闲心,缓缓来到石桌前,继续“带一顶伞,去江南走走”,读到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经典故事,他们的才华深得江南人的钦佩,重要的是钱谦益的“绛云楼”是江南有名的藏书楼。看来,从古到今,书永远有着它独具一格的魅力,征服所有的才子佳人,而读书抑或就是一种行为艺术了,所以“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
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折射出迷人的光芒,读书台的周遭开始蠢蠢欲动,我的心也活跃起来。
一双色彩斑斓的蝴蝶飞来了,缠缠绵绵,深情款款,忽而飞翔于空旷处,忽而陶醉于绿叶间,互相抚摸,窃窃私语,演绎着一段古老而经典的爱的乐章。终于,它们在一棵石榴树的枝头停歇,美丽的身体交叠着,在爱的轨迹里伸展各自的器官,他有力地抱住她,她的腹部弯成一种尽情的向往……
这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为纯真的画面,一旦缺少这些,世间便不会出现美丽的文字。然而,一对蝴蝶或许就是已故情侣的化身,一个是饱读诗书的才子钱谦益,一个是才女柳如是,他们安葬于离这较近的山上,两人的坟墓相距一百米。
跑题了,我告诉自己。移过茶杯加了些水,喝上两口,真清爽。重又读下去,读着读着,我暗暗赞叹不已,作家金曾豪写得太精辟微妙了,“画江南的山水要用浅浅湿湿的色调,写江南的山水要用雅雅淡淡的文字。滋滋润润之间,人与这山水就美美地揉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再不出来了。这样的美,既是一种亲切的外在之美,更是一种本真的内在之美,须用心灵去感受,用智慧去感受。”
该回家了,走出读书台公园,缕缕书香萦绕于心头。踏在石板路上,看到行人手中的伞,才想起自己的伞来,真是应了文中后面的一句话“走了这么多地方,你的伞忘在哪里了?就让它留在常熟吧……” [ 本帖最后由 薄暮 于 2010-5-14 10:35 编辑 ]
读书台1.jpg (219 KB, 下载次数: 145)
2010-5-14 09:33 上传
读书台2.jpg (230.15 KB, 下载次数: 95)
2010-5-14 09:33 上传
很赞哦! ()